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五课 文化创新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五课 文化创新 学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 考题预测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太难。‎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  明确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把握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 ‎  理解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  掌握四大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 该讲主要以“文化创新”为主线,立足文化创新,主要分析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意义以及途径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可以通过“一二三四”进行引导:一个核心——文化创新;两个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两点意义;处理好三个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四种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历年高考既有整体性的考查:如何促进文化发展;又有深化的分析:“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还有直接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注意。‎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答案】D ‎【名师点睛】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是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材料中的“山寨文化”不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超越生活观点错误,A项不选;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项正确;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不是根本途径,故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名师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元青花传奇 元青花“浣翠淌蓝逸海韵”的艺术特色,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一开始是为西亚地区制造的,订购外销瓷的是波斯和叙利亚的商人。‎ 中国元代以前的彩绘瓷,普通疏朗,写意手法居多,但元青花以一种伊斯兰式的标准手法,将中式动植物造像予以扁平化、抽象化,得以无尽连续重复,几乎看不到留白。‎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到15世纪已经非常成熟,并成为埃及、叙利亚与波斯陶工模仿的对象。这些穆斯林国家的陶工们,慢慢地采取了更自由、解放的手法,增加了律动和空间感,他们的图案逐渐开放,融入中式特有的某些生命力和自发性。‎ ‎“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知识角度:文化多样性;文化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等。‎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某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或能就某点分析;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解析】本题考查“元青花传奇”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通”“融”“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思考。“通”“融”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思考;“荣”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角度思考。‎ ‎【名师点睛】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侧重于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 ‎【名师点睛】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这是考生非常熟悉的知识点,据此可以排除③,即排除了CD,这说明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③即可。用排除法既可以提高正确率,还可以节约时间。‎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重在弄清楚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创造力三者的关系。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媒介。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但要注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3.(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 “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启示类问答题,“启示”一般指的是怎么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材料已经给出知识点的限制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那答案要点就是围绕“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以后应该怎么做来写。英国BBC2电视频道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引发了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方面的启示就是:要坚持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纪录片的播放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这给我们文化自信方面的启示是: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本题的选材很有深意。既巧妙的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又态度鲜明的表达了我们的立场。体现了命题人的用心良苦。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一直是文化生活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文化的创新,特别如何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前文化工作的热点话题。文化自信是对比于来势汹汹的西方霸权主义,西方的文化渗透无所不及。所以我们提出安全的新理念“文化安全”,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破坏式的强力入侵。我们主张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是党十八大重点阐述的观点。二者的结合可谓合情合理。‎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山东卷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2015年安徽卷38)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答案】(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体现类”‎ 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3.(2015年四川卷13)“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表1)。‎ ‎(3)列出与表1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答案】(3)(12分)‎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3分)‎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3分)‎ ‎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3分)‎ ‎4.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3分)‎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交流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第三问,需要对题目所给信息进行一一解读,对应出教材理论点即可,难度不是很大。‎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归纳总结】‎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正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化创新是在变革对象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知识拓展】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 ‎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2)文化创新的要求 ‎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易错警示】‎ ‎1.正确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 ‎(1)从横向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纵向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文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后者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无论是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二者不能混淆。‎ ‎3.正确认识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创新主要有以下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思想理论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核心。‎ ‎(2)文化观念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3)文化体制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保证。‎ ‎5.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2)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既应该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应该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3)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6.有同学认为,文化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创造的,所以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艺工作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7.文化创新不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其使命和职责是: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典题探究】‎ ‎【例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体现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②的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③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B。‎ ‎【变式精练】‎ ‎1.‎2016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作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真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2.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指出,我们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一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③④正确;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植根于生活沃土,而非说明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而非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2016年8月27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在“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化遗产、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让它“活”起来,把古人的知识、文化、智慧融入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归纳总结】‎ ‎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2)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3)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创新与借鉴、融合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 【知识拓展】(1)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 (2)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易错警示】‎ ‎1.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 ‎(1)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析、过滤、选择。有些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2.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继承不是简单地累积和复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基础上融合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不等于全面复古。‎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全面复古,一定要有所选择;创新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发展和突破。‎ ‎4.超越创新与批判继承。‎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超越创新,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的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 ‎5.注意区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的不同。‎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角度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讲,要吸收、借鉴与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我为主”,又要“海纳百川”,二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 ‎(1)“海纳百川”是从总体上讲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处。‎ ‎(2)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保持文化竞争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所以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文化创新的要求。‎ ‎(1)文化创新既要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又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一切有益文化成果。二者是有机统一,不能割裂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文化创新。‎ ‎(2)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就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固守传统文化、否定创新就会导致“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8.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共同态度是:一是保存、整理;二是鉴别、选择;三是扬弃、汇通。三者不断循环,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2)我们要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保持民族的特色。‎ ‎9.注意分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谓外来文化,是指从异域传入的外国文化。其实,传统文化中有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有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也会逐渐变成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消化了外来文化就变成了传统文化。‎ ‎10.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2)基本途径(两个):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文化交流和传播讲,要吸收、借鉴与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两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着眼于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典题探究】‎ ‎【例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 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变式精练】‎ ‎4.《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 ‎③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5.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特色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在中国服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山装虽然已退出了常式礼服的历史舞台,但它的设计理念对今天的文化创新仍具有借鉴意义。中山装设计理念的借鉴意义表现在 ‎①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②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成果 ‎ ‎③要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 ④应立足于多样性这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特色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而成的,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植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①③正确。世界文 化既有糟粕,义有精华,②表述片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6.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 ‎【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来回答。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还需要考虑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需要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等。至于回答哪些内容,要看材料和设问的信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