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达标: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课时达标(四十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 1.(2016·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人们的观念变化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相关哲学知识。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A与题意无关。主体的认识能力无论发生何种变化,主观都要符合客观,B错误。C不是从哲学角度阐述的,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人们的社会意识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故D正确。 2.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哲学上讲,这主要强调的是(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材料强调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性,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项正确。 答案:D 3.(2016·江西新余质检)短短几十年,中国女性的衣着从列宁装、的确良衫、T恤到吊带衫,从旗袍、健美裤到超短裙,再到今时“内衣外穿”的流行。从保守到开放,从“黑灰系列”到五彩斑斓。透过衣着的变迁,可以看出中国女性思想解放与更为自我地支配身体的意识。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实践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支配着社会发展和变革 ③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透过女性着装的变化可以看出“思想解放”与“意识”变化,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说法正确;女性着装的变化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③正确;着装的变化不是社会变革,②说法错误;着装的变化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④说法错误。 4.(2016·江苏南通期中)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②说法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5.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安泰是世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他便把安泰弄到空中杀死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B.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重视发挥正确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 D.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解析:英雄离不开大地,启示我们离不开人民,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D项正确。 答案:D 6.(2016·江苏赣榆中学调研)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征地制度旨在( ) A.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推行我国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料迈向私有化 D.表明社会主义的对抗性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解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对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收益等方面的调整,属于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这一调整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而不是上层建筑,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7.李克强在山东德州考察时说:“30年前试点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各地做法不同,而当时中央的态度是‘可以、可以、也可以’。我们今天也要给各地、给农民足够的自主权,对于农村改革,我们的态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从唯物史观看,今天中央的做法的依据是( ) ①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实践观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给农民足够的自主权”说明人民群众的地位。故④应选。“探索、探索、再探索”的态度坚持了马克思的实践观,故②应选。材料未涉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故①不符合题意。③不属于唯物史观的观点。 8.(2016·河南焦作期中)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考试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历经多次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可以表明(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C.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在动力 D.人类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创新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高考制度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目的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故B正确,A不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错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实践,D错误。 9.201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改革依然是最大的红利,要把改革作为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改革( ) ①是缓解阶级矛盾的直接动力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可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可以起到缓解阶级矛盾的作用,①说法错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10.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的实践是推动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④符合题意。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的实践,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不选。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 3D 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 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热衷于将创意变为行动的年轻人踏上了“创客”之路。这样一个创新大潮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创客运动”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同时,也在中国的校园里兴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 有的创设了“创客空间”,有的开设了“创客”课程,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提供“让想象落地”的平台。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最前沿的技术, 并将想法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 “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奇虎 360 董事长周鸿祎说:“创客运动让未来大不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创客运动”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创客运动”会让未来大不同。 解析:本题两小问。第(1)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第(2)问要求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注意结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分析。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创客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创客”活动和课程,形成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创新性的人才。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创客运动” 进校园有利于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贯彻落实,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 (2)①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创客运动”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它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创客运动”倡导的创新意识不仅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还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创客运动”降低创新的门槛,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12.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现在改革正进入全面深化的阶段。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这些,都迫切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目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极好的机遇。政治体制改革有它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能盲目行事,不能急于求成,但又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本题以政治体制改革为背景考查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第(1)问主要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知识。第(2)问限定为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先梳理原理,然后找出合适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①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盲目行事。②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③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因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课时达标(四十二) 实现人生的价值 1.对下图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 以大为荣 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规律、价值观的认识。漫画中的行为不属于创新,①不选;漫画主旨强调创作者受错误的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创作艺术作品以追求大为美,创作的目的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②③入选;该作品的创作也体现了方法论的指导,只不过是错误的方法论的指导,④不选。故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C 2.下图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漫画体现注重个性的发展。“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表述错误,①不选;“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观点错误,②不选;正确选项为D项。 答案:D 3.(2016·湖南醴陵四中质检)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公平的理解主要是平均主义。现阶段,人们对公平的理解主要是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这说明(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材料的主题是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不同。 答案:B 4.(2016·江苏盐城期末)“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现代领导人更应懂得这个道理。之所以要重视“修其心”是因为价值观作为( ) ①一种社会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生 ②个人行为指南,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③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④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生选择和个人前途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②③符合材料。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①错误。④表述过于绝对。 5.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②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④个人价值的大小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华罗庚这段话的意思是: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而①②③正确。④“个人价值的大小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的观点明显错误,应排除。 答案:B 6.(2016·广东广州模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信用建设的主体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基于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属于对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 7.(2016·广东惠阳中学期中)中国青年报通过移动终端调查和问卷网对2 14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者心中,20.2%的受访者仍经常阅读经典名著,此外有近8成的受访者不喜欢阅读经典著作而选择其他。这说明( ) ①不同受访者对经典的不同看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对同一行为产生不一样看法表明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③这一调查结果说明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 ④不喜欢阅读经典著作的受访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对于事物的选择人们都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因此①③正确。②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④表述错误。 8.(2016·北京朝阳区期末)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可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 ) ①克服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坚持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题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符合题意。对历史人物评价不能离开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体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应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 9.(2016·天津一中月考)无数个职业称呼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炊事员”改叫“烹调师”。“炊事员”的时代,人们满足于一个“饱”字;而如今,“烹调师”等新称呼意味着人们追求的是“好”,既要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搭配。上述材料的理论出发点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生活观是我们拥有美好人生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具有阶级性,排除②;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的价值观的主导者也不同,故③错误。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10.(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 ) ①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社会提供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表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理想信念,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不是决定因素,排除。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奉献,④排除。 11.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慈善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影响、干扰企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和现象。阻碍企业慈善社会责任行为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慈善行为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内部的捐赠理念和捐赠管理相对落后,降低了企业慈善捐赠价值,影响了捐赠效果,进而挫伤了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是一位爱国情怀深厚的慈善家,他称自己13年捐款14亿元,获得1 500多张荣誉证书,直言“人在做天在看”。 据此,甲认为,做慈善不是为了扬名获得回报,还是低调些好。而乙认为,做慈善就应该高调些,这样能起到榜样作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活动中来。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就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解析:本题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要注意综合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针对甲的观点: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复向导,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树立集体意识。 针对乙的观点:①个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慈善行为具有榜样作用,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能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奉献社会。 12.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几位网友就诚信问题展开议论: 网友甲:媒体上报道的有毒食品、学术造假、小悦悦事件等表明,实行市场经济后,整体道德水平滑坡了,全社会都缺乏诚信,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社会文明进步,令人痛心不已! 网友乙:诚信缺失的确是当前思想道德领域一些退步甚至混乱现象的集中反映。判断当前道德领域的诚信现状,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标准。 网友丙:讲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成熟的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诚信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评析网友甲的认识。 (2)结合网友乙的说法,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们在看待当前的诚信缺失问题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标准。 (3)结合网友丙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解析:第(1)问,对甲的分析应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合理性,又要指出其错误性。第(2)问,结合教材关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3)问,应结合教材上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1)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承认市场经济发展的确带来一些道德领域的负面冲击,但更要看到道德层面的主流是好的。甲的认识过于片面。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前进中的问题。只有坚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才能推动道德进步。夸大问题会导致悲观失望、裹足不前。甲的认识过于悲观。 (2)①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诚信属于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层面,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认识当前的诚信问题,首先要看它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要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判断当前的诚信问题,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3)①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诚信文化的建设,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②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建设的优良传统,大胆借鉴国外成熟的诚信体系建设经验,批判吸收,为我所用。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法规上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