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钟祥市东方之星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周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北省钟祥市东方之星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周练试题

湖北省钟祥市东方之星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周练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非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敬”“敦敬”“衷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 这一良好的吏治,主要因为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 ‎25.下图为汉代画像石图片,这可以共同佐证当时 A. 农耕经济的发展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C.民营手工业起步 D.田庄经济占主体 ‎26.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之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 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这一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 ‎ A.儒学独尊地位未丧失 B.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 C.儒学受道教冲击剧烈 D.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 ‎27.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 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 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28.《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向新领域扩张国家资本,以官督商办的组织形式在上海成 立了中国通商银行总行。此外,还积极倡导民间资本,扩大商办力度,准民招商集股开 矿、筑路等。这些举措 A.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旨在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优化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D.力图发展经济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9.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以前者为主导;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又成为近代史研究的焦点。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史学家的认识差异 B.经济发展程度变化 C.国外史学潮流更迭 D.社会环境发展变化 ‎30.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主导的一系列文化运动的部分主张 由此可知,国民政府开展文化建设运动意在 A.抵制共产党的革命活动 B.为持久抗战作思想动员 C.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31.下表为我国“一五”至“三五”时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及比重(%)表 上表说明当时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针时,着眼于处理 A.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 B.农民利益与工人利益的关系 C.沿海建设与内地建设的关系 D.长远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32.下面是关于古希腊官员任职资格审查的案例。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A.强化民众责任意识 B.重视官员政治立场 C.培育官员权利观念 D.民主主体范围狭小 ‎33.有学者认为,独立后的美洲不仅国家间的社会制度各不相同,而且各种社会制度在一国 内部也同时并存,把某些不可能用现成标签归类的成分混在一起,就像上百块不同颜色 的瓷砖拼成的镶嵌画(现代形态、古代形态、原始形态以及各种形态的大杂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世界各地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 C.早期殖民影响深植于美洲 D.殖民者曾在美洲推行分化政策 ‎34.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这表明胡佛政府 A.拒绝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积极探索治愈危机的方法 D.忽视了危机的破坏性 ‎35.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表 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二、必考主观题 ‎4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 年以前,世界最大城市都在中国,且大多是历朝的都城。除了都城以外,封建时代遍布全国的行政、经济中心城市,如省城、府城、州县城以及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镇,人口规模也同样巨大。以宋代为例,当时的大城市并不仅限于都城开封和临安,其他人口在数万户乃至十数万户的城市亦不少,至于人口在几千户及万户之间的城市为数更多。北宋1350个有行政官署的城,其中约150 座人口超过1万,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约占总人口的12%。统计资料显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 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之间。‎ ‎——摘编自马继武、于云瀚《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人口》‎ 材料二 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的人口(单位:千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0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成因。(10分)‎ ‎ ‎ ‎(3)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的发展? (5分)‎ ‎4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选考主观题 ‎45.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开埠后,随着人口 大幅增加,道路两旁出现很多土坑,供行人便溺。从1864年开始,租界当局大量建造了装有自来水、煤气灯或电灯等现代设施的公厕,还建造了儿童公厕、女厕等专门性公厕。1909 年,士绅胡文炜等集资兴办了华界首座现代公厕。到20年代中期,华界现代公厕发展到24座。1927 年以后,公厕数量不断增加,其兴筑与管理成为华界.上海市政府卫生当局的工作重点之一。因经费不足,市政当局多通过竞标的方式将公厕承包商办。虽然市政当局对公厕的管理、清洁、售纸等行为都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和规范,但商办后的公有公厕和私有公厕一样,仍然积弊丛生,引起市民严重不满。1947 年,市政当局决定将市区公厕收归市办,由卫生部门雇工管理。但因市政当局财力不足,公厕市办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据苏智良、彭善民《公厕变迁与都市文明- 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厕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上海公厕改革的作用。(7分)‎ ‎46. (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 条。在第1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3条是规定程序问题。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战公约》的历史影响。(9 分)‎ ‎47. (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元朝统治者提倡理学,为其他宗教思想也提供了宽松的传播环境,但在元代思想界仍出现了反对理学、不信佛道的“异端”思想家。邓牧就是其中之一。‎ 邓牧(1247- 1306),钱塘人。南宋亡后,游历四方,誓不仕元。邓牧将宇宙万物的生成,看作是“太极”之动静生阴阳而成,把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的生养,完全归功于“玉皇.上帝”之力。邓牧对现实社会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大胆揭露封建君主“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竭天下之财以自奉”,痛斥贪官污吏“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对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寄予深切同情,归之于“官逼民反”。他描绘了一个“天下无乐乎为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君子道高而愈谦,德尊而愈慕”;“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其吏“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夸,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 邓牧有关社会政治的进步理想,启迪了黄宗義的《明夷待访录》。‎ ‎——摘编自房列曙、术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 根据材料,概括邓牧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邓牧的思想。(8 分)‎ 参考答案 CA ACBDA DBCDC ‎24.C。[解析]简子认为秦国官吏、士大夫有古代之风,但并不能说明秦国遵循古礼,故排除A项;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非德政,故排除B项;商鞅变法对秦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秦国良好的吏治源于秦国体制的创新,故选C项;人才荟萃是秦国体制创新的结果,而不是秦国吏治良好的原因,故排除D项。‎ ‎25.A。‎ ‎26.A。[解析]由材料中“士大夫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不危及人伦秩序”说明士大夫是在遵崇儒家伦理纲常之下的自我逍遥和追求个体自由,因而儒学的独尊地位并未丧失。‎ ‎27.C。[解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度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故A项错误;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对台湾移民不是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向台湾移民有利于台湾开发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推动台湾地区对中央政府、国家的认同,故C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利于驱逐西方殖民残余势力,故D项错误。‎ ‎28.B。[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但其主观意图并非是为了适应资本主又经济发展的世界潮流,而是为了扩大税源以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故正确答案为B;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9.D。[解析19世纪30年代以“近代化”为主导,此时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国民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与近代化。1949年以后,由于新中国政权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包围和封锁,急需巩国政权,因而需要强调“革命”话语;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而现代化又成为焦点。由此可知,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故D项正确。‎ ‎30.A。[解析]材料中三场运动的主张都是针对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国民政府的根本意图。‎ ‎31.D。[解析]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国情,我国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以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带动和支持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是保证国家建设的同时,又注意逐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选D.‎ ‎32.B。[解析]据表中“曾在三十借主的骑兵队中服役”“参与了颠覆民主政体的活动”“乱政时逸离了雅典”‎ 可知,上述三个案例都是参与了三十僭主时期的不当活动而被取消任职资格的,这说明古代雅典重视审核官员的政治立场,故选B;任职资格审查是针对官員的,其目的是要求官员积极维护民主政体。强调官员的责任意识,而不是民众的责任意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官员权利的相关规定,排除C;雅典民主范围狭小是指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材料反映的是官员任职资格审查,与民主范围狭小无关,排除D。‎ ‎33.C。[解析]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社会形态的一个方面,且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世界各地之间的人口流动類繁会对社会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导致材料所述现象,排除B。早期殖民扩张国家在客观上会把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移植到殖民地,当这些殖民地独立后,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被保留下来,并深刺影响殖民地国家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方向,C项正确。殖民者在美洲没有实行分化政策.排除D。‎ ‎34.D。[解析]材料主旨是胡佛对1929年经济危机的看法,认为危机对美国经济不会有大影响,充满了对当时美国经济前途的信心,说明他过于乐观,忽视了危机的破坏性。‎ ‎35.C。[解析]由材料中经济组织来看,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不同经济集团直接的关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员国GDP并不占优势,故无法说明狭义丝绸之路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 ‎41.(1)特点:主要分布在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工商业市镇;‎ 出现承载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和区城性中心城市。(4分)‎ 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发展;‎ 有利于思想文化近代化。(6分)‎ (2) 趋势:城市人口总体增长迅速,逐渐形成大都市群;‎ 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4分)‎ 成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生活的完善;(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有所差异。(2分)‎ ‎(3)认识: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科技)革命密不可分;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言之成理即可给5分)‎ ‎42. 示例1‎ 论题:甲午战败加速了中国土大夫阶层价值观的分化。‎ 阐述:甲午战败后,遭受到政治和精神双重挫折的中国士大夫阶层,对战败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心态,明显的分化。以抨击为取向的士大夫,他们不仅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也仇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体现了部分士大夫的消极心态;而以发奋图强为取向的士大大,不仅主张学习日本进行维新变法,更体现了对中国现实的正视。‎ 总之,无论哪一种心态取向,都说明在甲午战败社会思潮的转型中中国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出现了分化。‎ 示例2‎ 论题:甲午战败使中国士大夫阶层尝试新的强国模式。‎ 阐述:甲午战败后,遭受到政治和精神双重挫折的中国士大夫阶层,虽然对战败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心态,但都体现了对民族危机的关注。其抨击型取向虽批评了洋务运动和体现了对日本的仇视,但这种批评和仇视,有利于中国尝试新的强国模式,从而为维新运动提供了可能。发奋图强取向更是体现了民族的觉醒,他们敢于提出向日本学习,要求进行维新变法,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模式的新发展。‎ 总之,甲午战败使中国士大夫得以重新审视过去而探索未来中国的新发展。‎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5.(1)特点:从租界扩大到华界; 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设施设备逐渐现代化; 管理日益规范; 官方主导; 经营方式多样。(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 ‎(2)作用: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有利于城市卫生问题的解决; 提升了上海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程度;(积极作用.每点2分,任答两点5分)因经费、管理、运营等问题解决不力,作用有限。(局限2分)‎ ‎46.(I)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 英、法、美等国之间在欧洲问题上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和平主义倾向高涨。(每点2分,6分)‎ ‎(2)影响:它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国际公约,确立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影响后世; 但是废弃以战争的做法和没有可行性的制止战争的措施,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为二战后审判和惩处德日甲级战犯提供了主要法律根据。(每点3分.9分)‎ ‎47.(1)主要内容:字宙万物源于“太极”; 抨击暴君酷吏; 民众反抗源于官吏压迫; 主张建立理想社会。(7分)‎ ‎(2)简评: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带有一定唯心色彩; 冲击了理学尊君思想; 在当时社会状况下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理想社会具有空想性; 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