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包钢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09)
内蒙古包钢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 化 时 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 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二、古代诗文阅读(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B.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C.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D.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盘盘焉囷囷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4分)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3分) (3)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日讽千字/邹忌讽齐王纳谏 B.或以书丑得鞭/以讹传讹 C.见污伤/见犯乃死 D.一岁仓卒国绝/卒廷见相如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充极少说别人短处,而愿意说别人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4分)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分) (3)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请阅读下面两首诗,分别完成12——13题,14——15题。(共22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诗人希望局势还能挽回。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写因为很多人认为诗人是一个一向珍惜光阴的人,而他自己却在下棋方面用了一天的时间,诗人因此自嘲。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双方的博弈过程,真实而精彩。 13.颔联、颈联刻画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6分)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牌上的把手。②无功级: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汉代李广平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而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这首词上下片均从正面着笔,上片写过去,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风格掩抑沉郁,运用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B.“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雕戈,初立辕门”倒装突出了“金甲雕戈”的雄姿。 C.“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显示出当时军事的紧急和词人的才气纵横。 D.“有谁怜,独臂故将军,无功级?”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气,溢于言表。 E.“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作者借古人《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之言以说己心,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 15.“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任重而道远。(《论语》)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4) , ,此小年也。(《逍遥游》) (5)吾师道也,?(《师说》)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 四、语言文字应用(15分)(每题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就能聚蚊成雷,一呼百应,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不加辨析,随意转发,就可能以讹传讹,危害社会。 ②“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令人对科技的一日千里感叹不已。 ③根据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签署的君子协定,首批4架苏-35战机已正式交付中国,这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④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维护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⑤平心而论,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明崇祯授权陈新甲秘密与后金议和,不失为权宜之计,对内对外都是利大于弊。 ⑥在党员教育学习活动中,我们单位的领导不仅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而且引火烧身,反躬自省,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校园里时不时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很多人都是漠不关心,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会被人们重视。 B.好青年张怀从贵州来到南京第二附属医院,补缴了一年前欠下的医疗费,被医院颁发了一张“诚信患者”的荣誉证书以示表彰。 C.教育部表示,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为了实现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D.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进取。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不愿意多谈大而全,①大而全很容易兼顾各方面,②常常每一块都做得不够好。小而美则体现一种专注的精神, ③ 就像一个匠人,专注于制鞋、制表或制包几十年 ④ 上百年,把产品做得像艺术品一样,最后形成了让人惊叹的艺术之美。所以,对于中国的互联人来说, ⑤ 匠人精神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精神, ⑥ 是做事的准则和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虽然 但 / 甚至 如果 那么 B.即使 / 它 或者 不仅 更 C.尽管 但 这 甚至 / 也 D.因 然而 / 或许 虽然 却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高的从高到低,形成一个五声音阶。 B.笞刑也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臂、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 C.先秦时衣长而裳短,后来变成衣短裳长。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D.案,又称食案,古代孟光对丈夫“举案齐眉”里的案就是食案,它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 2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南京又称建康、临安,镇江又称京口,开封又称东京,杭州又称钱塘。 B.关中,指潼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C.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D.《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100篇。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项,原文第5段中“不可逆时间”应该是“线性模式”,选项中说的“不同文化学派”范围扩大,与此矛盾。B项“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文中“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相矛盾,故错; D项“都可以找到对应”中“都”没有依据。“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的结论属无中生有。 2.【解析】选C。“所以”错误,是“因为”。 3.【解析】选D。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D项中“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是属于线性模式,而“钟表的旋转”是属于循环模式,说它“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错误。 4.D 5. 【答案】C 【解析】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6. 【答案】C“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7.第(1)句中的关键字和得分点是“晦匿”、“妄”和“相得”,还需要补出主语“隐溪父子”。 第(2)句中的关键词是“已而”、“奈何”“与”,分别是“不久”(“一会儿”“后来”)、“为什么”、“给”,每个关键词1分。 第(3)句的关键词是“预约”“及期”“诣” 8.C 9.C 10.B 11.略(关键词:会、“为……所……”、就、大意1分)(2)略(关键词:诡、是,大意1分)(3)略(关键词:谢、援,一句1分) 12.DE(选对一项2分,两项全对5分)(D.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意在反衬人们下棋的专注,连时间都忘了;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13.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3分)作者通过比喻、用典、对比来刻画。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1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骛;(1分)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1分) 14.AE(A下片并非从正面着笔,而是纯用反笔。E借用的是烛之武的话。) 15.(1)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榆塞”,指边塞。因为当时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紧急,爱国之士却报国无门,谈论及此,悲不自胜;(3)《花间集》是靡靡之音,作为爱国词人,现在却拿《花间集》来教导下一代。说明词人虽满怀报国激情,却只能被闲置,吟风赏月,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使他悲愤到了极点。 16.略 17.C “聚蚊成雷”:比喻流言、毁谤纷起,喧嚣可畏,为害很大,贬。“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君子协定”,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此处用第二个义项。 18.答案DA“才会被人们重视”的主语应该是“欺凌事件”。B删掉“被”C“实现”和“精神”不搭配,把“实现”改成“落实”。 19.C 20.A(按照音高的从低到高排列) 21C(A临安是杭州;B关中指函谷关以西。D《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班固) 文言(一)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与蒋氏父子交情深厚,况且我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从没有比这一次更快乐的,所以(强撑病体)尽力地记述完这一次游历。我(把这篇游记)亲手抄录了一遍,送给立恭。 文言(二) 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的祖先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突然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安家,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人不合。在荒年时,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逢世道很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泛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意气用事,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与同辈的伙伴游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同伴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肯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臣人的气派。父亲未曾打过他,母亲不曾责备他,乡邻不曾指责他。八岁进出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有的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提笔写出文章,总会得到大家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听完他的话,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 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被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心情比王公大人还要舒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若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其虚实真伪。 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