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冲关14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冲关14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

第三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冲关十四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 A.湖区风力变化 B.湖盆升降变化 C.湖区干湿变化 D.湖水湿度变化 ‎3.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D 2.C 3.A [第1题,库赛湖西南部等深线稀疏,湖水较浅,易形成湖滨湿地。第2题,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备该特征,湖底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湖区干湿变化。第3题,冬季湖面结冰,冰上有砂砾,春季冰融化,形成粗颗粒沉积层。]‎ ‎(2019·山东潍坊模拟)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5.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6.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提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解析:4.A 5.D 6.B [第4题,图示时段内,河床基准深度总体上变浅了,说明河流泥沙淤积更严重,可能是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故A正确。第5题,图示2002年深水槽位置与1972年相比,距离北岸起点更远,说明深水槽位置向南移动了,因“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则主航道南移,故D正确。第6题,图示断面显示,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深水槽向南移动,即南岸可能会出现崩岸现象,应加强南岸大堤的保护,故B正确。]‎ 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此,完成7~8题。‎ ‎7.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甲    B.乙   ‎ C.丙    D.丁 解析:7.D 8.B [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 ‎ 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错误,D正确。第8题,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故答案选B。]‎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砂砾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9~11题。‎ ‎9.①坡是(  )‎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10.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11.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原地 D.往复摆动 解析:9.B 10.D 11.A [第9题,从图中水流方向可以看出①坡是迎水坡,从前期沙坡剖面和后期沙坡剖面的变化可以分析出①坡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速度慢。第10题,从前期沙波剖面和后期沙波剖面的变化可以看出,②坡和④坡不断降低,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选题D。第11题,由图示可知,迎水坡不断沉积,背水坡不断侵蚀,沙波不断向上游移动。选择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24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8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分)‎ 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石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13.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22分)‎ ‎(1)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12分)‎ ‎(2)关于乙地与天津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4分)(  )‎ A.典型植被相同    B.1月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结冰期较长 ‎(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题,甲是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由断裂下陷和流水沉积而成。第(2)题,乙地根据常年的盛行西风和大陆西岸的位置,可以判断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我国西部气候干旱,主要是以风力作用为主,该地气候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 答案:(1)甲地地貌为冲积扇。‎ 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 ‎(2)AB ‎(3)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