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2018-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2018-01)

镇平一高2017—2018高二语文期末模拟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 ‎  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宗诣禹自归。禹闻宗素多权谋,乃表为偏将军。禹军到栒邑,赤眉大众且至,禹以栒邑不足守,欲引师进就坚城,而众人多畏贼追,惮为后拒。禹乃书诸将名于竹,署其前后,乱着笥中,令各探之。宗独不肯探,曰:“死生有命,张宗岂辞难就逸乎!”禹叹息谓曰:“将军有亲弱在营,奈何不顾?”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宗方勒厉军士,坚垒壁,以死当之。禹到前县,议曰:“以张将军之觽,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乃遣步骑二千人反还迎宗。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及还到长安,宗夜将锐士入城袭赤眉,中矛贯胛,又转攻诸营保,为流矢所激,皆几至于死。‎ ‎  及邓禹征还,光武以宗为京辅都尉,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破之,迁河南都尉。建武六年,都尉官省,拜太中大夫。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宗督二郡兵讨之,乃设方略,明购赏,皆悉破散,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青、徐震栗。后迁琅邪相,其政好严猛,敢杀伐。永平二年,卒于官。‎ ‎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因将家属客安邑 将:带领 B. 宗诣禹自归 诣:到、往 ‎  C. 署其前后 署:安排 D. 为流矢所激 激:袭击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  B.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  C.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  D.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张宗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历经王莽、更始、光武等朝,曾担任阳泉乡佐、偏将军、京辅都尉、太中大夫、谒者等官职,最后死在琅邪相之任上。‎ ‎  B.张宗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当众将大都畏惧敌人追击不敢充当后卫之际,唯独他不愿退缩,不顾营中老亲弱子,留在大军后面充当后卫。‎ ‎  C.张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他在担任后卫时以少胜多,击败赤眉大军,回到长安又夜率锐卒袭击赤眉军,后转攻各堡垒,多次濒临死亡也毫不畏惧。‎ D.张宗数次平叛,功勋卓著。从建武八年到建武十六年,他先后率兵平定了青州和冀州屯聚山泽的盗贼、颍川桑中盗贼、琅邪等地的盗贼。‎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 ‎  译文:‎ ‎ (2)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夜 雨 ‎   黄景仁(1)‎ ‎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  (1)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  8.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  9.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  (1)《阿房宫赋》中指责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11. 第二种失败 ‎ 麦家 ‎ 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这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 ‎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但是,突然的,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 ‎ 是战争打扰了它!‎ ‎ 他奉命在天黑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 现在,‎ 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 ‎ 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 队伍终于横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 ‎ 冲!‎ ‎ 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 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 ‎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枪声紧密。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 ‎ 突然,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热乎乎的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里奔涌不息。子弹钻进他大腿了!‎ ‎ “我冲不上去了!”他悲愤地吼叫着。‎ ‎ 他看见几个战士飞快地越过了他。这叫他振奋,他拉开嗓门大喊:冲!给我冲!往上冲。‎ ‎ 不一会儿,所有没有扑倒的战士都越过他,冲到了堑壕外沿。‎ ‎ 终于,一个熟识的身影突然领先跃进了堑壕。很快,第二个也跟着上去了。三、四、五……七……九,他激动了,又一次挣扎着想站起来。可两条腿简直像被灼热的焦土熔化了。他站不起来!‎ ‎ 渐渐地,厮杀声开始冷落了下来,而这时一声突然的枪响,似乎像是打出了一个句号。从此,山顶如同死光了人,再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 他知道,胜负已经摊牌。‎ ‎ 谁胜?谁负?他激动得要死,也害怕得要死。他希望山顶上马上跃出一张他熟悉的脸,或者一个声音。是的,捷报应该是他的。他已经经不起打击了。他努力尽了,也损失尽了,接下来应该请他收获和交代了。‎ ‎ 终于,山顶上突然颤颤巍巍地站出了一面旗帜。那是一面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但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就觉得脑浆飞溅……‎ ‎ 那是敌人的旗帜!‎ ‎ 山坡上,静静的。‎ ‎ 还有人吗?他回头扫视山坡:山坡上,只有一具具静卧的尸体。对着无数尸体,他也忍不住吼叫起来:还有人吗?谁还能冲锋?‎ ‎ 只有山谷的回音:谁还能冲锋……还有人吗……‎ ‎ 一阵风过,他打了一个寒战,同时也清醒了。恍若一场梦醒来,他接着又看见了辉煌的落日,和满山满坡的尸体,还有那面迎风招摇的旗帜。‎ ‎ 难道我这样趴着等着来人把我抬下去,或者拖上去?他想。‎ ‎ 不,我不想作为一个伤兵被人抬回去,也不能做俘虏,被他们拖上去。他自言自语道,我要爬上去,我没死,我应该爬上去,爬上去决一死战。‎ ‎ 这叫宁死不屈。‎ ‎ 他一拱一拱地爬起来了,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他,像照耀着一片熠熠发光的金属。他丑陋的身躯如同一条断尾的蚯蚓,只是不息地、顽强不屈地蠕动在焦土和血泥之中,直逼山顶,直逼那面狰狞的旗帜。‎ ‎ 堑壕就在眼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 ‎ 接下去,他只要来一个翻滚就上了山顶了。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拿生命作最后一搏的勇气和毅力。但是,他的目光又看到了那面狰狞可怖的旗帜。旗帜似一个威风的巨人傲然凌立,孤独中透露出一股杀气腾腾的神气。它是对方胜利的铁证。看着它,他的冲动和勇气顿时损失了大半。他想,你一个没腿的伤兵爬上去又能怎样?让对方再次享受屠杀的快乐?‎ ‎ 他对自己说,我被打垮了。‎ ‎ 与其上去让他们屠杀,让他们享受屠杀的快乐,我宁可自杀……‎ ‎ 于是,枪口顶在了太阳穴上。是右边的太阳穴。‎ ‎ 是的,他是不害怕死的。他害怕的是失败和失败以后的一切。‎ ‎ 晚霞如血,光辉抹在他身上,他感到了光辉的压力。其实,作为军人,最重要的是看你关键时候是不是有那种大无畏的、不怕死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风度,他想。既然败局已定,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 于是,他开始下达此生的最后一道命令:开枪!‎ ‎ 枪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 ‎ 一个小时后,增援部队赶到,不费一枪一弹便冲上山顶。当他们冲上山顶后,发现阵地上惟一的活物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他双手紧紧拥抱着旗杆,连松手的力气都没。 ‎ ‎(有删节)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以时间为序,用悲壮的笔调讲述了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惨烈战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B.文章把他的嚎叫比作“雄狮的怒吼”,把他比作“一头暴怒的、歇斯底里的狮子”,生动地写出了他暴怒的情态,着力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誓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C.第十次冲锋结束后,山顶终于竖起了一面旗帜,“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等描写为敌我双方此时的胜负设置了悬念。 D.他有军人的风骨,宁肯壮烈地死,也不肯屈辱地活,所以当败局已定时,他毫不犹豫地向自己举起了手枪,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已全军覆没,点明了“第二种失败”的含意。‎ ‎(2)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冰心的文学之路 阎纯德 ‎ 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选自《冰心自述》)‎ ‎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选自茅盾《冰心论》)‎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 B.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 C.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 D.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B."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 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 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 ‎(3)冰心曾说,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创作道路的。请结合材料,就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 ‎ ‎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26日下午,莫言的小说《苍蝇•门牙》手稿捐赠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至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手稿拍卖风波尘埃落定。‎ ‎  B.作品是文化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作品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如果观众从作品中获取的只有过度消费的娱乐,那么文艺市场最终将走向低俗和庸俗。‎ ‎  C.一切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不论是谁说的,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伤害。‎ ‎  D.面对呈井喷式发展的微电影市场,不少人心怀疑问:今后的微电影到底是会成为链条式产业,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最终沦为吉光片羽?‎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森林中国”活动将深入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现、宣传、寻找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做出特殊贡献的生态英雄。‎ ‎  B.习总书记的“民生观”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也是指导我们夯实执政之基的强大武器。‎ ‎  C.近期,西双版纳州旅游协会因涉嫌垄断经营,并制定了一套具有“强制效力”的排他性旅游,被媒体再度曝光。‎ ‎  D.共建海上丝路,将重新打通阻塞多年的亚欧经济,构建起一个连通东盟、南亚,甚至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1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考研热降温拐点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点。 ,这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操守。 ,这是基本的教育目标。但是,   , , 。 。现在,考研出现拐点是我们彻底革新研究生教育的契机,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点。‎ ‎  ①不但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  ②研究生教育应该让研究生们能够掌握研究方法,有所成就 ‎  ③这种畸形、落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应该彻底革新了 ‎  ④研究生教育主要应该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 ‎  ⑤而且自毁了门面 ‎  ⑥我们一些地方的研究生教育却成了单纯的混学历 ‎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④②⑥⑤③① ‎ C. ②④③①⑤⑥ D. ②④⑥⑤③①‎ 五、文言文基础知识(9分)‎ ‎1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砉然向然 B﹒每至于族 ‎  C﹒技盖至此乎 D﹒善刀而藏之 ‎17.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B﹒瓦缝参差 ‎  C﹒左右皆泣 D﹒因其固然 ‎18. 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C﹒所当者破 D﹒汉骑追者数千人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成功主持三届青歌赛,获得极高赞誉;又连续十三次主持春晚,成为名副其实的央视一姐。继16、17年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全民喜吟古典诗词的热潮之后,又成功转型,既做主持人,又做制作人,她创办的《朗读者》文化类综艺栏目,让人一见钟情,再次惊艳世人。‎ ‎ 《朗读者》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早在1996年,董卿就利用空闲时间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并顺利毕业。随后又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又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攻读MFA艺术硕士学位。她平时从不间断地阅读《红楼梦》、古典诗词。‎ ‎ 董卿的成功来自什么?有人说,因为她从不把每一次的成功看成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也有人说,昔日的积累对她今日取得的辉煌意义深远。她自己则用四个字回答:拼尽全力。‎ ‎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 ‎400‎ ‎600‎ ‎800‎ ‎1000‎ ‎   ‎ 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  1.C【解析】“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  2.D【解析】A.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c.《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 ‎  3.C【解析】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 ‎  4.C署:写上,题写。‎ ‎  5.D ‎  6.D平定颍川桑中盗贼在前,平定青州和冀州屯聚山泽的盗贼在后。‎ ‎  7.(1)后适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三四百名阳泉百姓起兵夺取土地。‎ ‎  (2)张宗带兵刚出发,而赤眉军突然到来,张宗和他们开战,把他们打退了,才得以回营,因为这诸将佩服他的勇敢。‎ ‎  译文: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 王莽时,做本县阳泉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阳泉百姓三四百人起 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帝用张宗做偏将军。 张宗看到更始政治紊乱,便将家属客 居安邑。‎ ‎  后来大司徒邓禹西征,安定了河 东,张宗到邓禹那里后自己回去了。邓禹 听说张宗素多权谋,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偏 将军。邓禹军到了安邑,赤眉大军将至,邓禹认为安邑不足守,想带军队进而坚守城 邑,可是众人害怕贼人追赶,怕当后卫。邓 禹便把诸将的名字写在竹简上面,写明前 后次序,乱装在箧中,叫各人抽签。张宗独 不肯抽,他说:“死生有命,张宗难道是辞难 就逸的人吗?”邓禹叹息道“:将军有老亲弱 子在营里,怎么不考虑?”张宗说:“我听说一个兵卒尽力,百人不能挡住;万夫舍得死,可 ‎ 以横行天下。张宗今拥兵数千,承受大军的威力,何必马上料其必败呢!”于是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出发,张宗便督促军士,坚筑营垒,死守不退。邓禹到前县,听人议论道“:凭张将军的人力,挡百万之师,等于是把小雪投进沸汤,即使想尽力,也办不到 啊。”于是派步兵骑兵二千人回来迎接张宗。张宗带兵出发,而赤眉军仓猝到来,张 宗和他开战,把他们打退了,便得回营,于是诸将服其勇敢。等到回到长安,张宗夜晚 率领锐士入城袭击赤眉,被敌人射中两膊 之间,又转攻诸营保,被流矢所击,差点死去。‎ ‎  等到邓禹被召回京,光武用张宗做京 辅都尉,率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 关中诸营保,攻破了,升为河南都尉。 建武六年(37),都尉官省,拜为太中大夫。八年(39),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张宗带 兵击败平定了。后来,青州、冀州盗贼屯 聚在山泽之中,张宗以谒者(官名)督促诸 郡兵讨平了。 十六年(47),琅笽、北海盗贼又起,张 宗督两郡兵讨伐之,于是定出方略,明确奖励投降者,敌人都破散了,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害怕他的威武、互相捕斩者几千人,青州、徐州之敌怕得十分厉 害。后来张宗升为琅笽相,他的政策喜欢 严猛,敢于杀伐。永平二年(60),死在官位上。‎ ‎  8.颔联运用对比手法(2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3分)‎ ‎  9.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3分)分析(3分)‎ ‎  10.(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11.(1)答案:A 解析:B应该是表现他的悲愤、恐怖、暴怒等情感以及拼到底的决心;C“为下面的故事情节设置悬念”错,应该是为他的“第二种失败”埋下伏笔;D“败局已定”是他的感受,而不是事实,“第二种失败”不是指全军覆没,而是指他惧怕失败以及失败后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打败。‎ ‎ (2)①突出战事惨烈。与前文中宁静美丽的画面形成对比,从侧面展现了战斗的激烈、战事的惨烈。‎ ‎②推动情节发展。日薄西山的画面描写,突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下文即将开始的第十次冲锋。‎ ‎③以一天结束时的“黄昏落日”暗示主人公最终失败的结局。 (3)①从主题上看,他死在自己的枪下,败给了自己内心的脆弱,性格上的悲剧能更好地深化人往往被自己打败(第二种失败)的主题。‎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用奄奄一息仍紧抱旗杆的伤兵与害怕面对失败而开枪自杀的他形成对比,反衬了他的脆弱,展现了作为英雄的他的另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从文章结构来看,小说悲剧式的结尾与开头的悲剧氛围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本应是胜利者的“他”竟然在还没有看清山顶的景象时就选择了开枪自杀,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 12.答案:(1).A 强加因果关系,“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文写作并署学名”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第四段前两行可知,原文并无此意。用笔名,还因为“冰心”二字,简单好写,又是“莹”字的含意。 (2)CD A.“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分析不当。开头的对比带有作者明显的评价,且发生在冰心弃理从文之后,不能说是铺垫。B.“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分析不当。原文中没有说原因是“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且“写宣传文章很积极”是在被选之后。E.“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冰心变得柔软文静了”分析不当,明显是对相关链接②内容的错误理解,“勇猛的狮子”是说冰心的个性在追求中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光华轻柔”是说文艺的特点和文艺给冰心的审美感受。‎ ‎(3)①时代产生作家(作家随时代产生),冰心就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或:冰心受到“五四”文化革新运动的时代潮流影响,从写宣传文章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②时代影响作家的创作,冰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都促使冰心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 ‎③作家创作反映时代,冰心创作的“问题小说”反映了当时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  13.D.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B“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C“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  14.B.A项语序不当,应为“发现、寻找、宣传”。C项成分残缺,“制定”缺少与之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可在“排他性旅游”之后加上“规范”。D项搭配不当,“打通”与“亚欧经济”不搭配,可在“亚欧经济”之后加上“动脉”。‎ ‎  15.A.  16.B  17.B  18.C ‎19.解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注意论述董卿的成功来自什么,引发思考。‎ 参考立意:奋斗的路上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永远在路上(生无所息);成功源自积累;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每一步都拼尽全力。‎ 点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如本题需要把握董卿的“拼尽全力”立意。‎ ‎[范文] ‎ ‎ 向人生和生命的最高处奋力前进 ‎ 人生是一次旅行,同时也是一场体验,体验越丰富的人越懂得人生和生命的内涵。‎ ‎ 生命禅院,是超世之英才和具有坚忍不拔意志者汇聚一起向人生和生命的珠穆朗玛峰攀登的能量吸收和释放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人类精英荟萃一起的一次劲舞、一次绝唱、一次极限旅行、一次向未知领域的壮烈探险。‎ ‎ 皇冠只属于攀登上顶峰的人们,荣耀只属于那些排除万难而勇敢攀登的人们,美酒佳肴只属于那些到达终点的人们,从人到仙生命的飞跃只属于那些全方位深刻体验了人生的人们。‎ ‎ 生命禅院的禅院草不是俗人凡人,而是具有非凡品质的人类英才,他们具有超卓丰富的精神内涵,不仅具有高远宏大的志向,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仅怀抱人类史上最崇高的理想,更有关山重重走泥丸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情怀;不仅能遥视到远方的壮丽情景,而且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翻山越岭向目标前进的胆略、魄力和勇气。‎ ‎ 我们可以想象这么一幅情景,有一批伟大的旅行者、探险家,他们放弃了世俗社会一切的一切,放弃了世俗的名和利,放弃了家庭、宗教、政党、国家,背着行囊,走出山沟,向人类从未到达过的陌生领域前进,他们要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光明道路,要为迷惘中的人们证实生命的无限空间和奇妙。他们时而行进在茫茫的大漠戈壁中,时而穿行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原始森林中,时而泅渡滔滔急流大河,时而攀登陡峭的悬崖峭壁,时而在狼蛇虎豹出没的丛林中行走,时而在峰峦叠嶂的翠山中蜿蜒前行,时而出现在峡谷中,时而显身在山梁上,时而越涧、时而攀渊,在他们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清晰的由献血和汗水铺洒出的闪光小路,供后来者行走。‎ ‎ 他们是新时代的唐僧,要徒步穿行大漠戈壁崇山峻岭,不怕九九八十一难,定要到达灵山获取无上正觉最上乘真经,度人度己,谱写生命在人间最辉煌的篇章。‎ ‎ 这不是普通者能行走的路,更不是醉生梦死者能想象的路,胆小怯懦者将望而生畏,私欲重重者将望而却步,小鸡肚肠者一步也不敢行,心底暧昧者将退步,栖守传统者将被吓破胆,小资情调者将吓出一身汗而抱头鼠窜,固步自封者只能埋怨哀叹,嫉妒成性者将不顾一切嘶喊着来阻拦,空有壮志者将指指点点讥笑讽刺加挖苦,有理想而无胆识者将站在原地评论这举世瞩目的旅途毫无疑义是蛮干,抱残守缺者们将诅咒这些伟大的旅行者打破了他们的旧皮囊而声嘶力竭地叫喊并试图抱住旅行者的双脚阻止其前行……‎ ‎ 这不是普通者能行走的路,这是为万众选一杰出的开拓者们提供的路,是大智大慧大勇者们行走的路,是真正的耶稣门徒、佛陀弟子、共产主义者们行走的路,是那些思维清晰、头脑清明、意识有序、心灵纯美者们行走的路,是那些心甘情愿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而忘我奋斗者们行走的路,是那些认识了上帝,并坚信上帝,坚定走上帝之道者们行走的路,是明白了人生价值意义和生命奥秘并勇敢向天国进发的人们行走的路。‎ ‎ 当新时代的曙光升起在风景如画的地平线上,或许这些伟大的先行者们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人们会记住这些人,会仰望这些人,会踏着这些人的脚步前行,这些人的精神将成为鼓舞善良、勤劳、诚实、纯朴、守信者们奋勇前进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 让我们继续向人生和生命的最高境界跋涉攀登,告别人间的坛坛罐罐,领略旅途风光,到仙岛群岛洲去尽情享受自由王国的如画生命风采。‎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