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又有所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坚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水的杯子,不能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掉落,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让人望而畏之。”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斎”,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家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悖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家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转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1.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也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C.“恭”按照宋明以来标准,强调人们时刻要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D.“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也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各种后天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亏损。 C.“俨然让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来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难得的是同时收获了高收视率与好口碑。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样的节目也应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B.《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火爆,根源在于它们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C.习总书记希望学生记住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他希望我们的教材要保留传统的经典。 D.《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在传播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让大家对我们中华文明更加自信,更加喜爱我们自己的文化。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让电视人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更为全面。 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6.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金色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主人公韩山拾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对比,揭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 B.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C.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D.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金色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金色”也暗示了韩山一家如今的经济状况。 E.“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8.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B.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C.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D.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B."释家",释门、佛门的意思,"释家者"犹如《游褒禅山记》中"浮图",可指和尚。 C."韩文公"之"文"是韩愈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私谥为"靖节",苏轼谥号为"文忠"。 D.延祐是元仁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永和九年"中"永和",即晋穆帝年号。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3)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寄托着强烈的悲愤。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15.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据统计,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所以从源头减量入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不得不为、_______________之事。 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______________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______________。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______________的事。 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 )。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很小很细,却是对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演练,需要各方治理力量的协调配合。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完成这场“检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迫不及待 包容 教导 水到渠成 B.刻不容缓 包容 引导 自然而然 C.迫不及待 包涵 引导 自然而然 D.刻不容缓 包涵 教导 水到渠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家的垃圾桶管好了,中国社会才可能向现代文明进发,这是一个必经节点 B.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是管好自家的垃圾桶 C.管好自家的垃圾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发的路途当中的一个必经节点 D.中国社会要向现代文明进发,必然要经过管好自家的垃圾桶这个节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 B.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也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 C.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 D.这项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的一次实质性测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常有人说,①__________,影响吸收。其实,蛋白质变性不等于降低了消化吸收率。适当的热处理会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伸展,暴露出被掩埋的一些氨基酸残基,这有利于我们体内蛋白酶的催化水解,不仅不会影响吸收,②__________。当然,如果烹饪时加热温度过高、烹饪时间过长,就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甚至③__________。比如肉类,如果加热时间太久会产生焦糊味,这就是蛋白质过度变性了;温度太高还会导致肉类中的脂肪发生氧化,甚至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杂环胺等有害物质。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 个字。(5分) 人们在商店中购买的绝大多数商品后面都有一个条形码。条形码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2019 年 12 月 5 日,条形码的联合发明者、美国工程师乔治·劳雷尔去世,享年 94 岁。他的这一成就,改变了全球各行各业。 乔治·劳雷尔工作的同事诺曼·伍德兰最先汲取摩斯密码的灵感想到了条形码,尽管他很早就为这一创意申请了专利,但他却无法对其进行开发。乔治·劳雷尔在其之后又花了几年时间,在激光和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开发了可识别、认读条形码的扫描仪,这才让条形码从概念变为可应用的现实。 劳雷尔的条形码识别系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促进了零售业、物流业、档案管理等行业的蓬勃发展。1974 年 6 月,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包箭牌多汁水果口香糖成为了第一件被激光扫描了条形码的商品,它现在展示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某综艺节目中,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表演结束后,一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在这个艺术形式之中很难出现一个个人英雄。” 为此几位青年评论员争论起来。唇枪舌剑中,陈道明老师对此讲了自己的看法:“我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都没有。这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军。我在想,人在各种职业当中应该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很多群众演员没人注意他们,但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舞台上的孩子们含着泪听完了陈道明老师的话,脸上带着泪珠笑了。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BD; 6.①.利用央视强势平台,选择黄金档期; ②.社会大众渴望了解传统文化。 (大众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③.节目形式的创新,寓教于乐。(或者节目有意思也有意义) ④.国人有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7.BE 8.①执拗:为改名绝食三天。 ②刚强暴烈(刚强自尊):受到欺侮不肯隐忍,用激烈暴力的方式进行反击。 ③懂感恩:为搬运站退休或残疾职工建疗养院,免费提供疗养;认识到父爱伟大无私后,悉心照顾父亲。 ④知错能改: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后来改过自新,发愤图强,事业有成。 9.①使小说情节紧凑而跌宕。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名字由“韩山拾得”到“韩小山”到“山哥”,再到“韩山拾得”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 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表现出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性格特点。 ③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主人公最初厌恶自己的名字,想方设法更改,最终又改回原名,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父爱的感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在叙述主人公名字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起名及更名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 10.D 11.D 12.C 13.(1)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3)只有向导一人年幼,形体瘦小,先出了洞,好像没怎么吃苦,看到大家都疲惫不堪,也假装害怕、用尽了力气。 附:参考译文 历下这个地方有很多闻名的山水,龙洞尤其胜过其他。这个洞距离城邑东南有30里,过去它叫作禹登山。查询《九域志》,大禹治水到了山上,所以有了这个名称。山中有个水潭,时常冒出云气,干旱时祈祷就会有雨,前朝曾经封山神叫灵惠公。洞的前面,层层山峰像云一样矗立,一座名为锦屏,一座名为独秀,一座名为三秀,佛家弟子一类人居住在这里。从锦屏到佛刹山,高高的山岩四下里环绕,飞鸟仅仅只能到达山的半腰。登上山,有石洞,洞的深度宽度可以容纳十几个人,四周雕刻的佛像很多。世上发生战争,逃避战乱的人很多来到这山。洞有上下两层,下面的洞偏在一旁,可以弯弯曲曲地向东走出此洞,那个叫龙洞的,就是指下面的这个洞,朝洞里望去,十分幽暗(看不到洞的尽头)。 我心想与一同来的几个人进洞观看。有人说这个洞中非常暗,没有火把不能进洞,我就叫仆人点起干枯的茭白叶子扎成的火把在前面引导。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走行;不久就要低下头走了;再不久,就要弯着腰前行了;再不久,就只能双膝跪地行走了;再不久,就只能匍匐前行了;再不久,就全身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了。正巧引路的火把灭了,浓浓的烟雾充满了洞中。想退出去,则自身也不允许这样做;继续前进,则前面狭隘,而且加上有烟,于是不再说话,摁住鼻子,屏住呼吸。心里非常害怕慌乱,自己认为这条命将完结就要死在这里,再也走不出去了。我硬着头皮叫大家快点爬行,众人因为有烟的缘故,没有人出声回答,我心里更加害怕。我正好爬在最前面,忽然看到了一点微光,心里想这洞在这里就要到尽头了,于是加大力量挪移身体,像鱼一样直往前钻,才得以脱离险境出了洞。就这样,在洞里穿行才一里左右。几个进洞的人会聚之后,有哭的,有怒的,有骂的,有相互讥笑的,有跺脚后悔的,有耸着肩喘气的,有用手拍着额头高兴地庆贺能活着走出来的,有脱掉帽子光着脑袋一一诉说自己狼狈相的。只有向导一人年幼,形体瘦小,先出了洞,好像没怎么吃苦,看到大家都疲惫不堪,也假装害怕、用尽了力气。那些在洞外宴饮的人举起酒杯让进过洞的人饮酒,每人两杯。即使不常喝酒的人,也一定要他喝,名叫定心饮。 我因此默默回忆,往日韩愈先生登华山,走到绝顶上,被阻塞,无法返回,嚎啕大哭了好几天。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经怀疑这样的事未必有。从今天这件事看来,那么韩愈嚎哭这件事不是虚构的。啊,不要上攀危险的高山,不要下临不测的深渊,以前圣贤的训导是明白的,而我辈却因为小小的娱乐,使父母给我的身体几乎等同于被压死淹死却不悲伤。这件事作为教训,岂止是自己到死也不可忘记的。我心里担心后来的人到这里或许不知道,误进此洞,所以记下这件事来告诉他们。游洞中的人有7个,其中有某官某人;洞外坐着宴饮的人有4个,其中有某官某人,一共是11个人。时为延佑龙集丁巳八月。 14.BC 15.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 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 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 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16(1)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7.B 18.C 19.D 20.答案:1. 蛋白质加热会变性2. 还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3. 还会产生有害物质 21:条形码的联合发明者乔治·劳雷尔去世。他研发的条形码识别系统采用激光和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全球各行各业。 22.省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