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 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 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 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A.坚持文治方针又注重社会实际 B.兼顾世家大族与庶族地主利益 C.坚持多元选任不看重家世出身 D.强调候选者的品德及工作实绩 6.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真宗时期,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 A.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加快了粮食品种的研发 C. 体现了重视农业生产 D. 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 7.元明以前,朝廷常将德高望重的老人封为“三老五更”,并举行尊老养老大礼,皇帝要亲自跪拜执爵进酒。元明以后已无此礼,清乾隆皇帝曾试图恢复,然而大臣以无人敢受此礼为由劝止。这表明 A. 中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 B. 君尊臣卑观念不断发展 C. 帝王重视以忠孝教化百姓 D.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8.浙江、江西和苏松地区是明朝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明政府规定户部官员不得任用上述地区之人。这反映了当时 A.选官任官注重地域间的均衡 B.限制地方官与宗族势力勾结 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官员升迁 D.防范官员舞弊实行职务回避 9.明末清初,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的民营工商业特别发达,被称为“天下四大镇’。清代前期,不少有眼光的富户纷纷“遣子弟学工艺、佐懋迁(懋迁:贸易)”于此,使其点为四所巨大的“工商学院”。据此可知,当时的四大镇 A.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较为显著 B.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宽松 C.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 D.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 10.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表1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 A.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B.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D. 推动了回避制度的完善 11.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 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 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 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 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 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12.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13.在近代史上,有些西方国家故意模糊公司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区别,例如,俄国的东省铁路公司竟然获得了中国铁路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司法会审权,日本的满铁竟然拥有在中国境内收税的特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列强驻华外交机构执行能力较弱 B.近代西方企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 C.上述公司成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 D.侵华导致西方国家政企职责混乱 14.《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记载:上海租界的小巡捕今天开会新学到的第一件事是认识了一种花——樱花,这种花他之前从没见过,可是碧眼黄发的洋大人告诉他,一旦看到门前挂着类似图案木板的住宅,一定要多加留意,特别保护。这反映了 A.租界注重保护各国侨民 B.日本侵华势力日益增强 C.日本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D.侵华列强利益日趋一致 15.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竞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 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 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 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 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 16.随着罗马法的逐渐发展,除了契约内容之外,当事人是否尽到了诚信义务也开始进入到司法审判的考虑当中。相对于机械性的严法诉讼,诚信诉讼既要求审判员理性的审判,也要求当事人禀有诚实善良的心态。这说明罗马法 A.坚持中庸审判原则 B.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C.审判程序十分完善 D.赋予公民平等权利 17.据记载,当达·迦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达·迦马此行的目的是 A.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 积极抢占海外地盘 C. 追求丰厚商业利益 D. 谋求控制印度王室 18.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 A. 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 B. 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 C. 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D. 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 19.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A. 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 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20.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将选举权赋予新兴的中产阶级;1867年让工人阶级的主体享有选举权:1884年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1928年所有成年人均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这表明英国 A.议会主导民主改革进程 B.政治体制改革渐进完成 C.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议会改革深受国际影响 21.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相较“蓝底白字”的中国车牌照,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图2)色彩纷呈,五花八门。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规范的秩序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22.“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 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 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 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23.对于巴黎公社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的实践;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有人认为它是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的里程碑。这主要反映出 A.巴黎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B.评论者的意识形态不同 C.无产阶级组织思想涣散 D.巴黎公社未获社会肯定 24.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 A.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 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 C. 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 D. 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选做题15分,请考生从27、28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共计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商人常常以丰厚的资金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他们的这种行为,有时候是自愿的,有时候却是政府摊派的,但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显示他们的经济能力有过人之处,而这也提高了社会对他们的评价。这一时期,不仅商人个体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工商业行会也以集体的力量对此进行赞助,照顾同业以减轻他们生活的困难,原本就是行会组成的动机之一。对于行会本身范围以外的公益事业,行会也做了不少,譬如在饥荒时设粥厂,疾疫流行时施药施棺,建道路、桥梁,设置救生船,建育婴堂,修养济院,修书院等。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在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其动机实起于“自卑情结”,也有结好地方利于经营的考虑。明清方志中多有江南各地各阶层嫉怨徽商“精于搜括”的议论,鉴于此.徽商的“善举”,必有摆脱困境、 改善形象乃至克服自己“自卑心理”等多种需求。尽管这种行为未必一定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不能说绝无经济理性的考虑。这多少也反映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不得不惜痛将其部分利润用于“公益”。 ——据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人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历史背景。(10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1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日本作家末广铁肠创作的小说《哑旅行》著于1889—1891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晚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日本绅士隐太郎因慕“西文西学最合时趋”,又听得游历西洋的人都有名望,乃乘汽船从日本横滨出发,先后游历了美、英、法等国。期间虽偶有懂外语者或者友人帮助,但因时有失散,或者翻译水平低,导致语言不通,在饮食、居住、交通、游玩等方面闹出许多笑话。在纽约参观蜡人馆时,误以真人为假人;在伦敦,因寻人不遇,险被马车撞倒,还因“Bath”读音不正,误至“Bus”站;去往法国时,又误买了至比利时的船票,复从比利时乘船至法国的加伦,再从加伦转乘火车前往巴黎。虽然多有曲折,但是隐太郎也见识了伦敦的“地底铁路”以及立在当路上的“电信电话杆子”,还有巴黎“男人收税—法郎,女人无税”的舞场。在巴黎游玩后,隐太郎乘船取道东南亚,来到当时世界“四大埠头”的末站上海,住进日本人在美租界铁马路开设的东亚洋行,遍游上海滩的风花雪月后,始返回日本。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宋初年,十万宋军驻屯川陕前线,军需供应仰赖四川。赵开受命总领四川财赋,针对官营酒业一直存在的贪污腐败、收益低微和民营酒业的偷税漏税等问题,于1129年改革酒法,实行隔槽酒法。废除原来的国家专卖和扑买制(即官方采用自由投标的方式,将官属酒坊的承包经营权交付于出价最高的人),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隔槽酿酒坊之外的酿卖皆为非法,严令禁止。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以在官方的组织下,利用官方的隔槽等设备进行酿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 1137年,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撑着川陕的抗金斗争。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 ——据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赵开酒法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开酒法改革的影响。(9分) 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新疆阿古柏叛乱时,胡雪岩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及二品红色顶戴,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摘编自《胡雪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雪岩发家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胡雪岩结局惨淡的因素。(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A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宋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材料“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萌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体现了照顾现实情况的一面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表明注重科举文臣治世的一面,故选A项;科举作为一种主要的选官方式,注重才学,不是身份,排除B项;恩萌补官,就是以家世出身选官的一种体现,排除C项;科举重才学,恩萌重身世,排除D项。 6.答案: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明清时期的君臣尊卑观念。材料关键信息是"大臣以无人敢受此礼为由劝止”,元明以前朝廷举行尊老养老大礼,说明中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 项错误;材料中"大臣以无人敢受此礼为由劝止”的主要原因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尊臣卑观念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 元明以前朝廷举行尊老养老大礼,帝王重视以忠孝教化百姓,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大臣以无人敢受此礼为由劝止”说明俩学思想中的君尊臣卑观念不断发展,其主流地位得到强化,故D项错误。 8.答案:D9.答案:A10.答案:B 11.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初期的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说明其不与市场发生联系,带有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某些特征,但是到后来变为“由该省筹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说明其原来的经营模式出现了问题,造成了人不敷出的结局,因此不得已做出调整,这种调整是尊重市场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因此选择B项;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变化,故排除;材料中不存在有关“官督商办”的信息,故排除D项。 12.答案:C13.答案:C 14.答案:B 解析:櫻花是日本的国花,在上海,洋大人告诉小巡捕看到挂着类似图案的住宅就要特别保护,说明的是日本侨民气焰嚣张,结合时代相关知识可知,B项正确;A项“各国”用词不当,C项“领事裁判权”在材料中缺少提示信息,D项“一致”表达有误。 15.答案:A 解析:法币与伪币被人为地规定兑换率为1:200,使法币大大升值,而随着受降、接收工作的展开,大量法币势必流入原沦陷区,而沦陷区使用伪币的老百姓则因为法币的冲击,其财富必将大量缩水,故选择A项;由于有利可图,政府势必将加大法币发行力度,以掠夺沦陷区财富,故B项有误;C项表述刚好相反,故错误;据此官僚资本大发国难财,遭受沉重打击的应为民族资本,故D项表述有误。 16.答案:B17.答案:C18.答案:D 19.答案:D 解析: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君主制保留了下来,所以A项错误。13世纪的《大宪章》就规定国王征税必须经过议会同意.英国历史上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B项中"开始要求制约王权”说法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于18世纪早期.所以C项错误。1689年的《权利法案》重申且实践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是 “政体方面的一次革命”,所以项符合题意。 20.答案:C21.答案:A 2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恶化,体现了托克维尔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故C项正确。题干是从生态史观的角度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从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的角度评价工业革命,排除A、B、D三项。 23.答案:B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艺术特点,“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说明该画家不主张写实,其创作题材不取自现实,故A、B项错误;不依赖于现实,说明该画家不按规定的绘画原则创作,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故C项错误,D项正确。 二、材料题 25.答案:1.明清工商业发展,商人经济实力增强;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影响;扶弱济贫传统;商人致富后面临的社会压力。(10分) 2.特点:商人个体与行业协会均积极参与(主体);对同业人员和社会事务均予关注(客体);对家乡和经商地均予赞助(地域);领域广泛,以慈善救济为主(领域);既有主动参与也有被动参与(动机);经济与文化事业并重(内容)。影响:有利于扶弱济困,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商人形象改善和地位提高;有利于经商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弘扬良好风尚和传统美德;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15分) 26.答案:示例一、1、情节:隐太郎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周游欧美主要国家,并在城市中接触到了现代文明产物。2、现象: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概述:(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中后期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尤其是蒸汽机的改良为标志,使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出现,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70年代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发展为标志,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兴起以及传统工业的改造,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分。4、评价: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能源、动力、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发生重大变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取得重大进步,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但是,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富分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示例二、1、情节:现代交通通讯工具保障了隐太郎的行程。2、现象:新的交通通迅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概述:隐太郎周游各国行程中,受困于语言障碍,但得益于现代交通通迅工具(火车、轮船等)的保障,顺利完成了行程。3、评价:一方面,交通工具的革新方便了各国国内各地的联系,也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这也成为近代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示例三、1、情节:隐太郎从巴黎返回,途经中国并在上海游玩。2、现象:通商口岸和租界已经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基地。3、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追开放上海等五口通通,第二次片战争后,更多的中国口岸开放。列强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兴建一系列商业和娱乐设施,作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据点。4、评价:通商口岸的开放和租界的建立,一方面是列强对华侵略的产物,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它促进了西方文明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示例四、1、情节:隐太郎羡慕欧美文化,克服语言等障碍,周游欧美主要国家。2、现象: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3、概述:日本在明治推新后,“脱亚入欧”,成为近代民族独立国家,在19世纪晚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在思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全面学习西方。4、评价:“文明开化”政策推动了日本思想、文化、教育以及世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了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27.答案:1.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先试点后推广。(6分) 2.扩大了经营酿酒业人员的范围,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官酿官卖时期的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争。但是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酒业的发展;后期摊派、强制的做法,加重了民众的负担。(9分) 解析:1.根据“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 (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董,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可知赵开酒法改革加强了政府对酿迺生产的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但财政收入增加,并且是先试点,后推广。 2.赵开的酒法改革促进了四川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抗金斗争。但是根据“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可知,赵开的酒法改革虽然有利于官营酿酒业发展,但不利于民营酿酒业发展,而且后期的摊派、强制做法也加重了民众负担。 28.答案:1.原因: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协助洋务运动;支持了左宗棠平叛新疆,受到左宗棠及清政府的赏识;卓越的商业才能;注重商业信誉。(9分) 2.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封建政府和官僚的压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