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www.ks5u.com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朋友,喜欢诗么?你喜欢它的遐想玄妙、内涵高深、多愁善感,还是它的情深义重、坦荡胸怀、真诚倾诉?抑或它的万马奔腾、海阔天空、波澜汹涌? 诗总会有一种魅力,在夏日的午后,在秋天的傍晚,在寂静的深夜,在明丽的早晨,牵着你的手,漫游这多彩的世界,让你在诗的海洋里泛舟,在诗的天空里畅想,在诗的原野上驰骋,在诗的世界里守望…… 当你以一颗诗意的心审视周围,就会发现一切早已不是澎湃的涛声,不是明灭的渔火,不是月色摇动的江渚,而是一曲婉约的《望江怨》,一阕绵长的《天仙子》,一段幽远的《沁园春》…… 【图说·画中有话】 【概说·单元内容】 本单元选文为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诗、词、曲)。现代诗歌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外国诗歌的有益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现代诗歌的特点是用白话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时代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形式上自由灵活。本单元的诗歌,从内容上看,均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从形式上看,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属于新诗中的旧体词,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典型的现代新诗,体现了诗体自由的特点。 《沁园春 长沙》属于新诗中的旧体词,借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描写以及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抒发了毛泽东同志的远大抱负和革命豪情。 《雨巷》借雨巷、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等主要的象征性意象,表现了诗人热切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 《再别康桥》通过对康桥秀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再别康桥时的依恋之情。本诗外形整齐有序,音韵和谐,辞藻华丽,体现了新格律诗“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三美”主张。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中国贫苦母亲勤劳淳朴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歌颂。 【师说·单元所学】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及作品的风格流派,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比如《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在长沙作的一首词,当时正是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作者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思考现实,不禁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可以说特定的形势和特定的环境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 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雨巷》一诗多处使用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诗歌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学习时可根据诗歌的音韵节奏去诵读。 3.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特色。比如在《再别康桥》中,“在我的心头荡漾”中的“荡漾”就十分鲜明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和依恋之情。 4.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比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的第三节诗中,“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一丈平方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这些意象萧瑟凄凉,给人以无限的伤感,表明了诗人对养母的无限哀恋怀念之情。 5.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对不同特点和风格的现代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看尽了旧中国的民生凋敝,悟透了旧社会的腐朽专制,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他独立潮头,敢领风骚,把推翻旧世界的宏伟目标牢记心间,把创建一个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扛在肩头……他是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指路明灯,他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亲手谱写的一篇篇革命华章中荡漾着浪漫诗人的神采气韵,他挥毫创作的一首首锦绣诗篇里涌动着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一起品读他早年的词作《沁园春 长沙》吧!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 ,在北京逝世。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 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 长征》《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采桑子 重阳》《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等。 评价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背景解读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成立。1925年秋,毛泽东自韶山到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游岳麓山。事后作《沁园春 长沙》,追怀曾经的学习斗争生活。毛泽东曾于1911年至1923年在长沙求学和进行革命斗争,并经常与同学、战友游览岳麓山,在湘江游泳。1957年1月第一次发表这首词时,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注释:“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两句诗是毛泽东1917年冬天游衡山时所作)。” 3.相关知识 词 (1)概念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2)分类 根据字数的不同,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根据内容的不同,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3)词牌与词题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的词牌是“沁园春”,词题是“长沙”。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毛泽东诗词名言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选自《蝶恋花 答李淑一》)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 北戴河》 1954年夏)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临江仙 赠丁玲》)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选自《七律 到韶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选自《七律 长征》)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选自《七律 答友人》) 1.字音识记 (1)正音 沁园春(qìn) 橘子洲头(jú) 百舸(ɡě) 寥廓(liáo)(kuò) 峥嵘(zhēnɡ)(rónɡ)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鱼翔浅底(xiánɡ) (2)多音字 看 空 中 尽 曾 当 2.字形辨析 3.近义词辨析 (1)苍茫·渺茫 辨析:“苍茫”指空阔辽远;没有边际。本课指旷远迷茫。“渺茫”指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多形容“音信、希望”等。 即时小练:①看似平静的世界早已危机四伏,这片美丽富饶的苍茫大陆,即将迎来另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 ②安全专家称,坠机现场可能存在的证据因无人保护,很可能已遭到破坏,找到重要线索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2)辽阔·寥廓 辨析:两者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辽阔”指原野或水面辽远广阔,多指地域。“寥廓”指高远空旷,多指天空等空间范围。 即时小练:①“草原请你来,风吹千万里……” 细细品味歌者充满情感的诉说,是草原的辽阔赋予歌者豪迈的情怀,是草原的富饶赋予歌者真诚的厚爱。 ②凭栏远眺,看寥廓的天地茫茫无际,江河湖海悄无声息。仰望今夜的苍穹,疏星寥落,江河披戴着星辉迤逦着投向大海。 (3)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辨析:两者都是褒义词,都形容健康蓬勃的精神风貌。“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特指年轻人。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即时小练:①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②从来也没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4)意气·义气 辨析:两者都是名词,都有“气概”的意思。“意气”可有三种理解: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意气高昂。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闹意气、意气用事。“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即时小练:①他是我的高中同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重感情,讲义气,对周围的人都很照顾。 ②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 4.熟语积累 (1)鹰击长空:指雄鹰展翅飞翔于广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2)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3)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4)挥斥方遒:奔放,强劲有力。 (5)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江山,指国家。 即时小练:(1)近日,荆州美术家曾本厚展出了周恩来30 幅头像剪纸,这些头像剪纸或开怀大笑,或静默沉思,或眉头紧锁,从风华正茂时的意气风发、革命年代的挥斥方遒,到居庙堂之高的忧国忧民,再现了周恩来一生的峥嵘岁月。 (2)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常委和各地代表一起指点江山。 5.名句积累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1.上片开头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提示: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斗争形势的险恶。 2.上片中“看”字总领到下文哪一句?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作者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3.上片中,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词人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词人由“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壮丽景色,联想到了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4.词人笔下的“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5.“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提示: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这一问句与上片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问句,是对上片“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有人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是实写,就是写他独立橘子洲时所看到的那幅图画;有人认为这幅湘江秋景图是虚实结合,既指毛泽东当时所见的实景,又暗含当时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形势。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他人之见] 观点一:赞同前一种说法。因为当时词人只是站立在湘江中的橘子洲上,不可能看到全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再说,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各地的秋景是不相同的。 观点二:赞同后一种说法。诗词语言并非说明文的语言,不必客观翔实。诗词语言具有抽象性,理解时也可带有主观性。这些景物既是湘江周围的景物,也是整个中华大地的景物;既指自然景物,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形势,“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可以佐证,“万类”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也包括人。 [吾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沁园春 长沙》一词,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通过对峥嵘岁月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毛主席的诗词就具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那强劲厚重的人生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有了钻石般璀璨的品质。 (1)壮阔亮丽的意象。 品读《沁园春 长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秋景图。其意象亮丽,其意境壮阔。在词人笔下,本来“自古悲寂寥”的秋化静为动,昂扬着顽强的生命力。词人视野开阔,所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片“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入词的意象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词人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高地阔,山红水绿,壮阔亮丽,真正做到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2)冠绝古今的气魄。 《沁园春 长沙》中的写景,富有吞吐古今的气魄。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遨游水中,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之气魄。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出冠绝古今的气魄。 (3)盖世的豪情壮志。 毛主席的诗词,有一种帝王的豪迈气派。在这首词中,词人的注意力不在游览山水,而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在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等问题的思考。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终于喷射出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概是多么的豪迈,气势是多么的磅礴!词人问天问地,与同学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又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 (4)鲜明的多样对比。 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上的对比,突出了湘江秋景的绚丽多彩;“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是动作上的对比,表现出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自由自在、勃勃生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与“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态度上的对比,表明了革命青年批判反动统治者、颂扬革命的鲜明立场。这些都是明处的对比,而“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所受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则是暗含的对比。这样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表现了秋力秋魂,词的意象更加明显,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5)精当、形象的语言。 这首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层林尽染”的“染”字,摹画出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百舸争流”的“争”字,让碧绿无尘的画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不用“飞”,展示出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字,生动地描写出一切生物在秋日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景,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4.课文全译 【段析】 词的上片写秋景而不哀婉,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段析】 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歌的借景抒情 一、知识讲解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或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1.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2.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3.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这种方式是古代诗歌最易出彩也是最容易考查的点,考生应该熟练掌握。 4.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二、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达技巧)?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 三、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的。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之景,运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词人写景的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片是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由此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流落千里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早年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非常刻苦,每天早晨都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地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上课时他也专心学习,做好笔记,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书看报,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和古代文学,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另外,毛泽东遵循“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充分体现了他不凡的意志和精神。他常说:“ 中国人把学问两个字连成一个词很有意思。学问学问,就是好学好问。一个好学好问的人,才能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也才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毛泽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也经常向别人请教,可以说,他的知识、学问在一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立志于救国救民。少年时代他就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崇高的责任。他认为,要救国救民,改造社会,就必须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社会思潮的动态。而且,他还敢于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宣传革命思想,最好的事例就是“‘猴子石’缴枪”的行动,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救国救民”的抱负。 {素材点金} 1.志当存高远。青年时代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树立了救国救民,以天下为己任,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宏伟抱负,在这一伟大志向的引导下,他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也成为震惊世界的东方巨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充分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素有大志,方成一代伟人;欲成大事,必当志存高远。 2.奋斗成就未来。还在湖南求学时期,毛泽东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他刻苦自励、好学上进、勤于思考,他从学习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养分,这些丰富的知识、学养为他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为他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精彩运用} 示例1:是你,以天下为己任,慷慨前行、不畏艰难;是你,担国家之责、当民族之任,栉风沐雨、不屈不挠;是你在19岁时挥笔写下了《商鞅徙木立信论》。有感于国民愚钝,你心潮起伏。从此,你广泛接触各类政治思想,接受新式教育,寻找志同道合者,创立新民学会等进步团体。最终,担当民族振兴之责的你,点燃了人民革命的星星之火,让腐朽凋敝的中国旧貌换新颜。以一生的不懈奋斗,推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你让我们懂得要树立报效之志,担当国家重任,将人生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毛泽东,是你。 示例2:远大的志向,成就伟人毛泽东。是谁,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灵魂?是谁,救亡图存,使遍体鳞伤的母亲喜换新颜?是谁,划破黑暗,将处于危难的祖国拯救于烈火之中?就是他,一个从三湘农家走出的血性男儿,一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农家子弟——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少年时便立下了远大志向,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突出重围,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拓展阅读] 秋来更当读毛诗 伊明 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因为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28首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是在秋天,他与世长辞……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正当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自不例外,如何读而疗之?诵读主席诗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仅仅五处:《五古·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其有离愁别苦而情真意切者,唯存于赠杨开慧之词中,《虞美人·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贺新郎·别友》虽曾“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终转为斩情诀别,“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但上述五者皆主席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志向远大。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其间早已有他小小年纪对父亲的宣誓打底:“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唯此之故,他“风物长宜放眼量”,发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 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人脉深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与开慧分别,一番离愁情愫,只读得我们“热泪欲零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人间多情唯诗人,难怪他会浪漫地想象,她的牺牲,“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同样重视友情,常和友人肝胆相照:“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从汀州向长沙路上他这样赞叹;初到陕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他相信“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坦承丁玲的到来,竟有“保安人物一时新”之效应,因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罗荣桓元帅逝世,他恸问:“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至于柳亚子先生偶尔“牢骚太盛”,毛主席也诚挚地奉劝“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天若有情天亦老”,毛主席有眷眷恋情、拳拳友情,故能“唤起工农千百万”“狂飙为我从天落”,“横扫千军如卷席”! 性不言愁,也因为主席精于和自然互动。看到一只小小的青蛙,年轻的他就能托物言志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看山,“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他想“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登山,他的气概不输杜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更善于利用大山经营革命事业,“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临水,他和孔子一样慨叹,“起宏图”要使“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江山养育了毛主席伟岸的身躯,滋润了他绚烂的诗笔。读他的诗,我们的心灵和美丽交融,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更加豪迈。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常找时间诵读毛主席诗词,你将会当时得利,终身受益。 (有改动) {美点借鉴} 毛主席的诗词,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秋风秋雨,曾是苦难的时节。“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秋山秋水,曾是艰辛的征途。“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是啊,毛主席与秋天似乎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秋风雄劲,主席给予了太多的深沉感慨;秋日朗朗,主席给予了太多的激越情怀。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写于秋天的很多。还有的,不写于秋天,却含秋天意境。秋天,是毛诗丰收的季节。 这篇文章从三个角度诠释了毛主席与秋天的深深情结,解读了主席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全文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值得反复回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