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6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突破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精选考点突破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训练一 一、(2020·内蒙古赤峰市教育局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00 年前,历史的轴线从这里拉开。400 年后,时代的轴线从这里拉开。远离母亲 400 年的游子澳门, 终于走上回家之路。 中国发明“一国两制”,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兵戎相见,解决国与国之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 题。1997 年香港回归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今天澳门回归也是一个成功的出例子,为国际社会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范例。 阿根廷副外长指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使他的国家对以同样方式解决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抱 有希望”。西班牙外交大臣表示,“一国两制”为解决西班牙与英国在直布罗陀归属问题上的争端“开创 了先例”。俄罗斯的媒体也认为,俄罗斯与日本北方的纠纷可参照“一国两制”模式解决。 今天,中国人民发明的“一国两制”已不仅仅属于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产。香港、澳门成 功回归,首先不能不归功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政策成功。其次,不能不归功于中国近 20 年改革开放的 成功,国力得以提升,举世公认。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坚守“一 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是澳门特区不断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 “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充分 显示出“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 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最佳制度安排。 (摘编自《大公报》1999 年 12 月 19 日) 材料二: 20 年意气风发,日新月异的濠江故事精彩纷呈。难忘回归前夕的愁云密布,澳门连续 4 年经济负增长, 1999 年入境游客不足 800 万人次,失业率达 6.4%。20 年来,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一改颓势,2018 年,澳 门本地生产总值已从 1999 年的 519 亿澳门元增加至 4447 亿澳门元,人均 GDP 在世界名列前茅,入境总旅 客超过 3580 万人次。2019 年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澳门在全球 180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 三十四位,在亚太地区 43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九位,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经济适度多元发 展初见成效,博彩、旅游、会展、餐饮、酒店及零售业欣欣向荣,一个生机勃勃的澳门以崭新的姿态屹立 在南海之滨。 20 年和谐稳定,安定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今天的澳门,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 氛围,但谁能想到在回归之前,这里曾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打击犯 罪,一年时间就让凶杀案件减少了 72%,纵火案件减少了 40%。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来自治安改善。 一份《澳门这十年》的民生工作总结中,介绍了一个普通澳门人家的“民生礼包”:从幼儿园至高中的 15 年免费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银”的现金分享计划,长者、婴幼儿、中小学生、孕妇纳入免费医疗,青年 创业获得免息货款……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少者有其学,特区政府施政所向让澳门居 民所需所盼成为现实。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17 日) 材料三: 澳门回归祖国 20 年来,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澳门特 别行政区坚决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正确行使高度自治权。顺利完成基本法第 23 条和国歌法等本地立法, 成立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有效落实。行政、立法、 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正确处理相互关系,自觉维护行政长官权威,确保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 主导体制顺畅运行。特别行政区民主政制有序发展,澳门居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澳门回归祖国 20 年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扎 实推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会展、中医药、特色 金融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福利水平显著 提升,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双层式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惠及全社会,澳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 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12 月 21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的轴线”用“历史”既包含着对澳门屈辱过去的深切感慨,同时也暗示着这样的统治将成为过去。 B.“时代的轴线”不仅指时间层面的新千年新时代,更是指澳门结束殖民统治以后所开启的新的发展时代。 C.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决定用“一国两制”模式解决各自问题,这为各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找到出路。 D.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遗留问题的范例,“一国两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 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门能成功回归,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国力的提升,更归功于中国领导人高贍远瞩,政策成功。 B.澳门从回归前经济陷入衰退,到如今人均 GDP 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之一。 C.回归之前,澳门曾是愁云密布;回归之后,澳门就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安定和谐氛围。 D.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说明了“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 的。 3.怎样才能让澳门行政特区持续稳定繁荣发展?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答案】 1.C 2.C 3.①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②经济适度多元发展;③宪制秩序牢固确立,完善治理体系; ④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福利水平。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 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 项,概念模糊,“这为各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找到出路”错,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阿根廷副外长指 出......抱有希望”可知,“抱有希望”不能确定“找到出路”。 故选 C。 2.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 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 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 项,时间概念错误,“回归之后,澳门就洋溢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安定和谐氛围”错,材料二的 第二自然段中“20 年和谐稳定,安定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今天的澳门,洋溢着小城故事多......” 可知,是今天洋溢着,而不是回归以后就洋溢着。 故选 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 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 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 内容。 本题材料一的最后一段中“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是澳门特区不断发展、繁荣稳定的根 本”可知第一点为: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材料三的第二段中“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 初显”可知第二点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材料三的第二段中“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免费教育……” 可知第三点为: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福利水平。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 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 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 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7 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新基建的 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 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 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 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 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 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 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 资安排 6000 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 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 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 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 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 5G 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 4.0”过渡的基 础设施。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 4.0”》,《参考消息》2020 年 6 月 6 日) 1.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是 202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 B.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 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 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 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 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 D.2020 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 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3.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B 2.A 3.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 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 慎选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 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 从而判断正误。 B 项,“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错,原文“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 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可知并未提及不利 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 B。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A 项,“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错,原文“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 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可知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 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并非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故选 A。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 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原文“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可概 括出“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原文“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 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 基建的窗口期”,可概括出“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原文“这 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 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可概括出“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 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专项训练二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十八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可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一至三类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四类为 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五类及以上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2016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 示,1940 个国考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点为 1316 个,占 67.8%。但是,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 的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恶化更使城市水短缺雪上加霜。对我国 118 个大中城市的 地下水调查也显示,有 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 40%。 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 市公共设施;工业废水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 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等形成的, 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摘编自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 材料二: 处理 工艺 单位 污水投资 单位 污水处理 单位 污水耗电 单位 污水用地 (元/吨) 费(元/ 吨) (度/吨) (平方米 /吨) 鼓风 曝气 833 >0.2 5 0.64 1.21 氧化 沟 574 0.25 0.23 1.20 人工 湿地 138 0.20 0 2.79 (摘编自沈耀良等《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 材料三: 城市污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一般会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一级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 物、悬浮物,可采用筛滤截留法等。二级处理,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多采用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弥补二级处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 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 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利用闲置盐碱地,共占用芦苇荒地 80 公顷。污水进入 湿地后,芦苇繁密的茎叶减缓水流速度,过滤并加速沉降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同时,基质表面和芦 苇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物被基质和芦苇根系裁留、过滤与吸 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膜的吸收、网化及异化作用而 被去除,或作为养分与元素被芦苇根系直接从水 体中吸收。 芦苇有适应缺氧土壤条件的结构与特征。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传送到根区,促进根区的氧化 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且可以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被去除。最后,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基 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 去除。并且,芦苇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源茵。 经过该市河水厂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淡水养鱼和水生植物种植。 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摘编自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 1.下列对“地表水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地表水的类别划分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 B.四类地表水属于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有时可用于水产养殖。 C.工业废水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 D.从降雨期污染物含量来看,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考断面中合格饮用水源占多数,这应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环保理念分不开。 B.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域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 径流污水的处理力度。 C.芦苇的根系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膜吸收同化及异化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 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D.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三个阶段也 可共用同一种方法。 3.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某沿海城市污水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1.B 2.B 3.①降低费用,节约资源。所需的单位污水投资大幅减少,污水处理费相对较低,并且无须耗电。②适用 性强,操作简便。适用于整个污水处理阶段,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或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即可。③保护生态, 效益显著。能促进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生态系统结构,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 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错误,原文是说“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没 有递进关系。 C 项,“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错误,原文是说“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 活污水系统”。 D 项,“始终高于生活污水”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 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 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错误,原文说的是“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 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 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材料二可知单位污水投资费用高,而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法,“利用闲置盐碱地,共占用芦苇荒地 80 公顷”就能降低费用,节约资源;根据材料三“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基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 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概括出适用性强,操作简 便;根据材料三“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 区域的赤潮”概括出保护生态,效益显著。 二、(2020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 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 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 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 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 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 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 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 域品牌,大早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 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 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 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 在景区周边删去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 年 5 月 8 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 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 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 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 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 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 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 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21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 根”,实现脱贫致富。 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 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 重点产业来抓。 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 的扶贫方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 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 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 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 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 1.C 2.B 3.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 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 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 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 项,“今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 地重点产业来抓”说法错误。结合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 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 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分析可知,原文只介绍了云南的生态资源、地理资源的优势,并未涉及“劳动力资源 和交通资源”的表述。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 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 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说法错误。结合原文“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 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分析可知,选项 缩小的范围。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 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 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 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 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 精准扶贫工作内容由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作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扶贫工作” “共通之处”。结合材料三、四“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 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 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 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删去开发茶园, 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为代表的茶产 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分析可知,两个省都以“茶”为主要产 业,可见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结合材料三、四“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 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黄净山地理标识”“(云 南)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 力度,重点打造区城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 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 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分析可知,两个省都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 展,实现产业扶贫。 专项训练三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 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 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 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 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 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 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 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 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 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 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 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 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 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 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 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 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 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 了长足的发展。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 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 也在毁掉学生。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 优化教学内容。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析材料二,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 2017 年突破了 2000 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 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 2012—2014 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 2014 年达到高峰,2014 年后则 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谱现象, 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有着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如基础教育、公务员考试的线上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显著 的变化。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答案】 1.C 2.B 3.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 人教学。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媚俗、低俗甚至采用掺 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 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教法。根 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解析】 1.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 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在线教育 不是商业”错,文中是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曲解文意。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 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 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 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2.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 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2014 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2014-2016 年呈下降趋势。 3.题干是“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 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 整合。阅读四则材料,找到有效区间:材料一说“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 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 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 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 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材料三中说“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这要时刻记住。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 设……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所以要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本题可以 从教育的责任和温度、合适的教法、教育目的、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等四个方面回答“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 教育”这个问题。 二、(2020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 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 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 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 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 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 构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 84 岁的钟南山深夜 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 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 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 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 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 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 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 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 山? 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 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 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 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 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 年 5 月 13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 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 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 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 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 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 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过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 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 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3.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D 2.D 3.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 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 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有回到对方的文学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其中“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错,原文“但这想象不是 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带来“震撼效果”,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D。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D 项,“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错,原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 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可知是人类 共同面对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并非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问题。选项主客颠倒。 故选 D。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 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 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 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 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 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原文“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 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 ‘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可分析出“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 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原文“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 代弃弃文从戎的文人’”“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可分析出“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 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原文“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 ‘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这部 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 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我个人觉得,背后 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可分析出“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 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有回到对方的文学观”。 专项训练四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 2020·四川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日前,在第四届腾讯峰会“数字新青年论坛”分论坛上,论坛的主办方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腾讯 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了《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远超过传统 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在购买文创产品方 面,数字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 兴趣的部分;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渴望专业指导和同伴交流;他们也愿意自己创造,每年有近 10 万年 轻人参加故宫和腾讯主办的“Next Idea”创新大赛。 (摘自 2019 年腾讯峰会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 材料二: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 10 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 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 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 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 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真爱。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今天的年轻 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 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摘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2019 年 11 月 19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无论是分享诗歌之美,还是依托博物馆馆藏 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学生成为主要受众。《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 节目不断升温,且呈现出观众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许多学生的热捧,越来越多 的“汉服控”在街头巷尾赢得不少回头率… 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更流行,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对杂音乱象有高度的警惕,并及时加以制止。有的活动将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出现了粗俗化、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为了传承孝道,有学校组织小学生 们在操场给家长洗脚,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一些所谓的“女德班”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 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对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有力 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内心》,中国教育报 2019 年 11 月 22 日) (1)下列对传承“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的陆续开播,无疑是当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 有效举措。 B.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已经成功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从中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时 代的身影。 C.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 尝试。 D.原创者在当代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挖掘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脱胎与嬗变,成为受大家欢迎 的文化作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报告》表明,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人数,远远不 及通过网络来了解的人数。 B.汉服社群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潮牌、球鞋等时尚消费品逐渐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了传统文化的符 号与要素。 C.学生成为依托博物馆馆藏优势制作的“又见大唐”展览、分享诗歌之美等文化活动的主要受众,这是一 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D.学生人群中,传统文化已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也都能看到传 统文化的身影。 (3)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C (2)D (3)①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最关键因素。②传统文化能为 原创者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创造出深受欢迎的文化产品。③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已经跟年轻 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成功融合起来。④在当下,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吸引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 的兴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 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是社会培训机构在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成功尝试”分析错误,原文为:一些所谓的“女德班”在 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对 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故选 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 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 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可知不是 指“每一个年轻人”;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可知学生中呈现出 日渐流行的良好趋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 D。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 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可以结合“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 本的流动”“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 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嬗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真爱”“传统文化正在成 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 10 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在购买文创产品方面,数字 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兴趣的部 分”等内容概括得出。 二、(2020·曲靖市第二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在自动化需求的强劲带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机器人发展的热潮,形形色色、各具功能的机 器人产品,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但不管是工业级的搬运、分拣、切割等机器人,还是消费级 的扫地、医疗、教育等机器人,它们“钢铁战士”般的形象不仅拉远了与人的距离,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自身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柔性机器人”概念开始逐渐被提出。通过柔软材料的利用,驱动方式 的创新,人们希望机器人能拥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以及人机互动能力。 毫无疑问,柔性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充满了科学家式的浪漫,但这却不是科学家们“柏拉图” 式的空想。从逐渐面世的产品中,我们发现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超薄、柔性、可延展的“类皮肤”特性,在 能源、医疗、通信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现有的柔性机器人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由于大多处于实验室阶 段,依然面临“硬伤”,比如需要依赖传统的刚性传感元件和电路,这严重阻碍了其性能的实现。现代社 会的需求急切呼唤“全柔性”机器人的出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11 月 14 日) 材料二: 我国现有的柔性机器人主要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业柔性机器人,另一种是生物柔性机器人,因为应 用领域不同,其定义也相去甚远。其中工业柔性机器人是从制造业的角度定义,专指运用机器视觉的六轴 以上的工业机器人,比如工业上使用的机器人手臂。德国一家自动化公司曾开发出了一款可抓取异形物体 的柔性夹具。而生物柔性机器人则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主要指模拟生物柔性与灵活性创造的仿生机器人。 比如毛毛虫机器人,它们“柔若无骨”。目前来看,工业柔性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更为广泛,而生物柔性 机器人的研究范围更广。 从工业柔性机器人来看,首要的技术难点可能是材料。因为要保障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化作业,打破人 机关系间的“工业围栏”,促进人机交互的安全、顺畅进行,传统的刚性连接器和外壳就无法继续使用, 通过 3D 打印等方式寻找新材料或是首要任务。 而从生物柔性机器人来看,驱动可能是主要难点,其次还有材料。仿生机器人主要模仿的不只是生物 外形,还有材质、结构和运动方式,这既需要利用一些特殊材料来打造皮肤、肌肉等构造,也需要新的驱 动方式来让这些材料运动起来。相比于工业柔性机器人来说,其需要面对的难点更多更大。 但不管对于何种柔性机器人分类来说,对于新材料的研发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柔软的材料就 是机器人柔性化实现的基础,未来能否在材料的寻找上取得突破,将决定着柔性机器人的发展能否走向成 熟。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网”2019 年 2 月 26 日) 材料三: 医疗机器人是柔性机器人最典型并且商业化的应用。其中手术机器人在现阶段已经实现产业化和商业 化,且大规模用于临床,如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内窥镜 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实施手术时,主刀医师不与病人直接接触,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操作控 制,由机械臂以及手术器械模拟完成医生的技术动作和手术操作。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着当今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它有三个关键核心技术:可自由运动的手臂腕 部 Endo Wrist、3D 高清影像技术、主控台的人机交互设计,分别对应了柔性机器的机器感知、机器行动和 人机交互。 根据 Winter Green Research 数据,2014 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 32 亿美元,预计在 2021 年 达到 200 亿美元,且市场重心将逐渐迁至亚洲。在已获得认证资质的国家中,全球每年有 400 万台手术能 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相当于 2 万台设备需求,40 亿美元每年的材料服务市场。 (摘编自《机器人》2018 年 7 月 19) 材料四: 近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黄显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柔性电子 产业和植入医疗器械的革命性突破。 黄显教授团队受自然界柔软的水母、轮虫等腔肠动物和浮游生物的启发,利用液滴的柔软无定型特性 和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软特性,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智能液滴”——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这是一种 超小型、全柔性、可编程控制的液态智能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运动、变形和传感测量。 这款机器人长 8 毫米,高度不足 5 毫米,由电子器件和液滴两部分构成。液滴可以是水凝胶、水或 者油,具体形态取决于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由于柔性电子器件仅有 1.1 毫克,且超薄可弯折,因此可以被 液滴携带着进行运动。 这种机器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之外,还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 感器、光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等,未来可应用于基因测序、化学合成、药物递送等领域, 有望成为能进入人体检测治疗的“血管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 年 11 月 24 日) 1.下列对“柔性机器人”的概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传统的“钢铁战士”般的机器人而言,柔性机器人需要具备材料的柔软性。现有的柔性电子器件 已具有超薄、柔性、可延展的“类皮肤”特性。 B.柔性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是材料,传统的刚性传感元件和电路的使用, 严重阻碍机器性能 的实现,未来还需进一步对新材料研发升级。 C.目前柔性机器人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全球最先进的柔性机器人,属于生 物柔性机器人范畴。 D.“智能液滴”是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电子器件超轻薄,可被液滴携带着进行运 动,是柔性机器人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滴液与柔性电子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未来将在生物 医学领域发挥独有的优势。 B.我国现有的柔性机器人分两种。比起工业柔性机器人,生物柔性机器人在材料上开发的难度更大,但是 市场前景也更开阔。 C.近年来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将来的手术有望都由手术 机器人来完成。 D.全柔性机器人因为搭载了多种传感器,所以有望成为进入人体检测治疗的“血管医生”,具有十分重要 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3.柔性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需致力于哪些核心技术?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 1.C 2.A 3.柔性材料的升级,驱动方式的更新,使具备良好的机器感知、人机互动、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 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 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可谓开门见山紧紧扣住题干“柔性机器 人”而言,这样的话提取文本信息对照选项找表述错误处即可。 C 项,“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全球最先进的柔性机器人”错误。原文信息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 着当今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可见选项扩大了范围,把文中“手术机器人”偷换成“柔性机器人”, 偷换概念导致拔高了内容,曲解文意。 故选 C。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这类题选项信息一般会超越文本,也就是可能在材 料中找不到可对照的语句,需要考生联想生活或者运用头脑中的自我储备加以判断。还有一种设题角度可 能是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变通,即一句话百样说,出题者没有照搬原文信息,变通说法后让 考生来推断,这样的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这样的题需要处置灵活一些,不拘泥于提取、 筛选能力。 B 项,“比起工业柔性机器人,生物柔性机器人在材料上开发的难度更大,但是市场前景也更开阔”错误。 原文信息是“目前来看,工业柔性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更为广泛,而生物柔性机器人的研究范围更广”“从 工业柔性机器人来看,首要的技术难点可能是材料”,可见选项表述绝对,遗漏了文中“目前来看”“可 能”等限制语,曲解文意。 C 项,“将来的手术有望都由手术机器人来完成”错误。原文只是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着当今手术机 器人的最高水平,它有三个关键核心技术”“医疗机器人是柔性机器人最典型并且商业化的应用。其中手 术机器人在现阶段已经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且大规模用于临床”,但看不出将来的手术有望都有手术机 器人来完成,于文无据,夸大其词。 D 项,“全柔性机器人因为搭载了多种传感器,所以有望成为……”错误。原文信息是“这种机器人除了具 备良好的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之外,还搭载了多种传感器,……未来可应用于基因测序、化学合成、药物 递送等领域,有望……”,可见选项遗漏了信息“未来可应用于基因测序、化学合成、药物递送等领域”, 导致缺失条件,原因提取不全。 故选 A。 3.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 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 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 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 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 贯彻与落实。本题题干为“柔性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需致力于哪些核心技术?请结合材料概括”, “概括” 有别于“简要分析”,意思是要结合文本信息进行归纳整合观点,不必举例子说明。 根据材料二中“从工业柔性机器人来看,首要的技术难点可能是材料”“但不管对于何种柔性机器人分类 来说,对于新材料的研发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柔软的材料就是机器人柔性化实现的基础,未来能 否在材料的寻找上取得突破,将决定着柔性机器人的发展能否走向成熟”可以归纳出“柔性材料的升级”。 根据材料一中“通过柔软材料的利用,驱动方式的创新,人们希望机器人能拥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安全 性以及人机互动能力”“这种机器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之外,还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如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等,未来可应用于基因测序、化学合 成、药物递送等领域”得出“驱动方式的更新,使具备良好的机器感知、人机互动、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 专项训练五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6 月 25 日 2 时 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 21 颗卫星,包括 18 颗 M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 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 颗 G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 IGSO 卫 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 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 聚焦亚太地区跳 8 字舞。此次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 2019 年 6 月 27 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 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 19 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 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 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 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 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 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 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 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 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 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 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 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 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 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 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 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 2018 年 9 月 25 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 21 颗卫星。 B.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D.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 断出现。 B.2018 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 年再发射 6 至 8 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 时代。 C.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 全球提供服务。 D.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 己的判断。 3.“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4.C 15.B 16.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无私奉献、 久久为功的精神;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 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C 项,“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 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 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 填补了国内空白”。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 项,“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错,原文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本题,应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北 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接下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 概括总结。本题中,关于“北斗精神”相关内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在北斗 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综合材料二的全文内容来看,他们秉持的“北斗精神”就是要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国产化率, 使中国拥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艰辛,“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 ‘三步走’”“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 逐一攻克”,综合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一代代的北斗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就是不 怕困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材料三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 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 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综合材料三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 就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二、(2020·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办会目标是“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 时代特色:2019 北京世园会将充分汇集世界各国最新的园艺创新资源,充分展示人类科技文化创新的最 新成果,全面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绿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趋势,反映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绿 色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常态。 中国风格:2019 北京世园会将努力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化到世国会的总体规 划、园区建设、园艺展示、活动策划、综合服务等各个环节,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让世界感知 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推动我国由世界国艺生产大国向世界园艺产业强国迈进。 北京品牌:2019 北京世园会将紧紧围绕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举办一届园艺、 科技、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与八达岭长城交相挥映的园艺盛会。 文化盛宴:2019 北京世园会将汇聚不少于 10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等官方参展者,不少于 100 个国内省、 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非官方参展者,吸引不少于 1600 万人次的参观者。深化 相互交流,促进共赢发展,让绿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让园艺成为创意的新载体,打造“世界园艺新境界, 生态文明新典范”的文化盛宴。 (摘編自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官方网站) 材料二 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 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現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 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昨天,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闭幕,在座许多嘉宾出席了论坛。共建“一带一路” 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与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愿 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习近平在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不久前,美国航天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 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资源持鉄减少的背录下,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 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连续多年开办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帮助非洲等地发展清 洁能源…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广为传播,正在惠及世界。 北京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世界园艺业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肯尼亚是非洲 鲜切花出口大国,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个窗口,我们能打开中国切花市场。”肯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约輸 ・奥迪普道出了对北京世园会的期待。中国花卉园艺业同样对北京世园会充满期待。 (摘编自《迎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光时刻》,《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29 日) 材料四: 中国馆不仅仅从外观上看很有特色,还有很多细节也十分耐人寻味。为了减少场馆内的空调使用,节 约能源,中国馆可以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然后通过一段 200 多术的管线,在夏季的时候将风输送到场馆 给室内降温。此外,中国馆的屋顶还有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之后可以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 景观用水。 为体現生态文明的成果,展现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园区将汇集最新视听科技技术,依托科技与文化、 科技与园艺打造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系列表演,通过“科技+文化”“科技+园艺”双轮駆动,将举办“奇 幻光彩森林”“音乐噴泉表演”“机器人表演”等具有科技内容的表演,引领人们更好地体验绿色生活。 (摘编自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与世界对话生态文明》,人民网,2019 年 4 月 2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融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于一体,将通过多个细节安排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B.2019 北京世园会将吸引众多参展方和参观者,能以园艺为载体,深化多方合作,弘扬新的生活理念。 C.“一帯一路”、北京世园会等活动彰显中国开放发展的思想,走绿色开放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D.北京世园会许多细节之处充分体现科技元素,充分展现科技与创新的力量,有力体现绿色生活理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世园会的办会目标注重创新,关注文化,兼顾国际发展新趋势、本土文化特色和提升城市品位等多 方面内容。 B.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有利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问题,有利于人类实现共 同的梦想。 C.中国的绿色发展经验惠及世界的多个国家,2000 年到 2017 年,中国绿化面积总量占全球的绿化面积的 四分之一。 D.北京世园会是一场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的对话盛会,能展现北京的城市建设的目标,能扩大中国在世界 上的影响。 3.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C 2.C 3.①积极倡议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②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连续多年开 办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帮助非洲等地发展清洁能源。③注重科技与创新的力量,用科技引领绿色生活。 ④搭建各类平台,促进多方经济产业发展。④中国增加绿化面积,改变环境。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 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 C 项,“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错误,原文“这是与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选项扩大了主体的范围。故选 C。 2.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 C 项,“中国绿化面积总量占全球的绿化 面积的四分之一”错误,“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故选 C。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 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注意根据文中的 句子“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概括第一点;根据“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连续多年开办防 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帮助非洲等地发展清洁能源”概括第二点;根据“通过‘科技+文化’‘科技+园艺’ 双轮驱动,将举办‘奇幻光彩森林’‘音乐喷泉表演’‘机器人表演’等具有科技内容的表演,引领人们 更好地体验绿色生活”概括第三点;根据“北京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世界园艺业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 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概括第四点;根据“不久前,美国航天局的卫星数据显示,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概括第五点。 专项训练六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冲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茶文化萌芽于南北朝,当时佛教和道教大为发展。道教认为茶有助于内丹修炼,佛家又把茶看成 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唐代时,禅教兴起, 由于茶在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方面很有效果,很多寺庙都崇尚饮茶。公元 780 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 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宋 太祖赵匡胤爱茶,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皇帝有时还将茶赐给国 外使节。中间的文人阶层也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 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 低潮时期。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茶也被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据记 载,周武王鉴于商纣王奢靡腐化的恶俗,在“伐纣会盟”时,就“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和部落酋长。 晋南北朝时,帝王贵族奢侈盛行,有不少人一天饮食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家两三年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 一批“清茶一杯”、以茶代酒的廉政之士脱颖而出。 (摘编自《茶文化与修身》 材料二 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最初打开茶叶传播风潮的就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其实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中国西南地区民间商品贸易的统称。因为主要运输主力是马,而随 着交易渐渐以茶为主,所以才叫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最初诞生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茶叶具有助消 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因此立即成为肉食茹饮的藏民的生活必需品,茶叶供不应求。随着茶文化的兴起, 这条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游牧民族为了用茶叶补充日常的维生素,不得不用牛马来换取茶叶, 马在那个年代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统治者利用这一点用茶叶来治理边疆,俗称以茶治边。 随着国际贸易的流行,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各国,并且在各国内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茶文化。如,日本茶艺秉承中国茶文化之精髓,并在不断领悟中融入创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 化——茶道。茶道多用粗瓷旧碗,有自谦自重之意。日本人在一起品茗,讲究茶室雅淡宁静,平和为上, 不论身份地位,都视为贵宾。所有一切,体现于泡茶敬茶“圆熟轻巧”的过程和“谦和敬清”的氛围中。 (摘编白《茶马古道——茶文化传播的开始》) 材料三 2017 年 l1 月 30 日至 12 月 3 日,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在本次高层对话会上,海 报成为一大亮点,茶叶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在海报“共饮一泓水”中,青花瓷茶杯中盛着清茶,呈现出世 界地图的映像,寓指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茶桌上,以茶杯为圆心,扩散出一圈圈涟漪,寓意“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在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 啡杯,寓指与会政党的广泛代表性。 1949 年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着茶叶等农副产品作为礼品走出国门,探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建。在亚 太金融组织会议时,茶叶就已经作为“国礼”登上了国际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在中外公众场合多次谈论中国茶文化: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 “茶酒论”、在巴西激情论述“茶之友谊”……一系列的动作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茶产业, 越来越提倡绿色健康新生活。 “以茶会友”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君子之交,以茶相赠,既有绿色健康之意,也和我国一直以来所 坚持的君子外交政策最为相符。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是传递给世 界“以和为贵”“内省修行”的中国儒道精神。 (摘编自《茶叶成为中国靓丽名片》<《茶叶外交成趋势》) 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茶文化的萌芽与当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各个朝代对于茶的饮用均兼具其饮食物态形式和社会、文化功能。 C.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并不限定于某一特殊阶层,具有普适性。 D.“以茶代酒”“清茶一杯”等风尚的形成应归属于茶的政治功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古至今,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本土呈现步步推进、持续向好的态势。 B.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茶叶向国外传播由来已久,其源头就是茶马古道。 C.从本质上来说,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完全相同,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D.在现代的各个场合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 3.茶叶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的靓丽名片?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 1.B 2.D 3.①文化积淀:茶文化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源远流长,茶兼具自然和人文特征,代表了“以和为贵”“内省 修行”的中国儒道精神;②对外传播:茶叶的传播由来已久,带动文化传播,从“茶马古道”时期开始形 成广泛传播的风潮,经过代代领导阶层的不懈努力有所发展;③时代特征:新时代的“茶文化”也被赋予 了中国希望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新内涵,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解析】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 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B 项, “均兼具其饮食物态形式和社会、文化功能”错误,“均”字表述绝对。原文说“茶已经脱离作为 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唐代“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因此, 不能认为“各个朝代对于茶的饮用均兼具其饮食物态形式和社会、文化功能”。 故选 B。 2.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 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 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A 项,“在中国本土呈现步步推进、持续向好的态势”错误,原文是“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低潮时期”, 因此,元代时低潮时期,并非“持续向好”。 B 项,“中国的茶叶向国外传播……其源头就是茶马古道”错误,由“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最 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最初打开茶叶传播风潮的就是茶马古道”和材料二标题“茶马古道——茶文化传 播的开始”可以看出,“茶马古道”是茶文化传播的开始,并非茶叶传播的开始。 C 项,“从本质上来说,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完全相同”错误,由“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各国,并且在各国 内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如,日本茶艺秉承中国茶文化之精髓,并在不断领悟中 融入创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道”可以看出,日本茶道有其独特之处,并非完全相同。 故选 D。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 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道教认为茶有助于内丹修炼,佛家又把茶看成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 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 科学双重内容,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和材料三“更是传递给世界‘以和为贵’‘内省修行’的中国儒道精 神”等句子可以概括出:茶叶具有文化积淀,兼具自然和人文特征。 由材料二“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最初打开茶叶传播风潮的就是茶 马古道”“随着国际贸易的流行,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各国”等句子可以概括出:茶叶的传播由来已久, 带动文化传播。 由材料三“2017 年 l1 月 30 日至 12 月 3 日,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在本次高层对话会 上,海报成为一大亮点,茶叶成为一张靓丽名片”“1949 年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着茶叶等农副产品作为礼 品走出国门,探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建。在亚太金融组织会议时,茶叶就已经作为‘国礼’登上了国际 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在中外公众场合多次谈论中国茶文化”可以概括出:茶叶具有时代特征,被赋 予了时代内涵,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二、(2020·四川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昨天(3 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公布了 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也称 PISA 测试, 在全部 79 个参测国家和地区对 15 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四省市作为一个 整体,取得全部 3 项科目第一的好成绩。2009 年、2012 年上海 PISA 成绩曾连续两次排名第 1,但 2015 年 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参加的 PISA 测试成绩排到第 10。 按照 PISA 測试的抽样规定,城乡、普职,公办、民办学校,都要按学生人数等比例抽样,要真实地反 映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情况。測试结果还显示:我国教师教学方法较先进。我国四省市教师捜长使用适 应性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指数排第 4 位。在阅读范围方面,参测学生阅读范围广,24.8%的学生每月多次 阅读两种类型的读物,19.2%的学生每月多次阅读三种类型的读物。此外,家长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我国四 省市家庭教育资源指数排第 18 位,超过了一些与我国四省市家庭经济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国家(地区)。 据了解,该项目测试还反映出了我们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我国乡镇师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学生学 习时间较长,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 31.8 小时/周;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参测 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不高,分别排第 51 位和第 61 位。 (央视网消息,2019 年 12 月 4 日,有删改) 材料二 PISA,全称 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中文翻译为“学生能力国际评估”,PISA 測试评估主要分为 3 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 阅读素养,即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应的能力。具体为对文章总体理解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 力、解释丈章的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对文章结构进行评价的能力。它测试连续性文体和非 连续性文体两种,连续性文体包括叙述性文体、说明性文体、描述性文体、辩论、劝导性文体,非连续性 文体包括曲线图、项目表、图解、地图、表格、广告等。 数学素养,是指认识、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能够进行数学判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通过数学内容、数学过程、数学的材料背景三个维度来测试。 科学素养,是应用科学的知识来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为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科学情景三 个维度来测试。科学概念与物理、生物、化学、地球学和空间科学有密切联系,学生必须能够理解这些概 念并能把它们应用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科学过程主要集中在获取、解释和论证能力方面。科学情景主要 有以下层次:个人和家庭;社区(公共的)情境;世界生活(全球的)情境;历史相关性的情境。 (“百度知道”有删改,访问量 13761 次) 材料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用“三个不代表”表达自己的观点。 PISA 成绩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绩,PISA 成绩反映的主要是学业成绩、认知能力,而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还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力——比如社会责任表现,情绪控制能力,协作能力,交 往能力,思想性格的开放包容性等等。当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后者的作用将越来越超过知识和认知能 力的作用。而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则暴露出中国教育在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上的不足。 PISA 成绩不代表投入产出成绩。成绩投入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时间投入相同,成绩越好则效能越高。 中国学生的学科能力优异令人自豪,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大的代价就是学习时间太长,课业负担过 重。中国学生花在学业上的时间是其他国家平均时间的一倍。 PISA 成绩不代表学生满意程度。我们知道,快乐和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中 学狠学、大学狠玩”的不正常现象正是对无兴趣学习的报复,是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和压抑的扭曲性反 映。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由、主动、创造性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教育学会,“湖畔问教”公众号,2019 年 12 月 4 日) 1.下列对“PISA 测试”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 年的 PISA 测试,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全球的 79 个参测国家和地区对 15 岁学生的抽样测试 C B.通过对参测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领域的测试,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认知能 力。 C.阅读素养的考查,主要是测试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应能力,测试文本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 用常见的。 D.PISA 成绩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绩,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 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 PISA 成绩重返世界第一的原因,是教师教法较为先进、学生阅读范围广,家庭教育重视学生教育 等。 B.2018 年的测试,反映出我国参测地区的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不高,满意度不高。 C.我国参加每三年一次的 PISA 测试的地区中一直有上海,后来陆续有其他省市的加入。 D.PISA 测试不但分为了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内又细分了不同内容或维度,测试更为精准。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PISA 测试能反映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请结合材料分 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案】 1.D 2.A 3.①PISA 测试的抽样是要按学生人数等比例抽样,能真实地反映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情况。②PISA 测 试的三个领域,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③PISA 测试不光反映学生的成绩,还能反映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环境等诸多的情况。④PISA 测 试能反映出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在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上的不足。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 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 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 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 项,“……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力”错误,曲解文意。 材料三“PISA 成绩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绩,PISA 成绩反映的主要是学业成绩、认知能力,而一个人的成功和 幸福,还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力——比如社会责任表现,情绪控制能力,协作能 力,交往能力,思想性格的开放包容性等等”。可知是“还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 力”,并没有否定 PISA 测试的认知能力的作用。 故选 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 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我国 PISA 成绩重返世界第一的原因,是教师教法较为先进……”错误,原文只是显示了这些特点, 并未说与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材料一“測试结果还显示:我国教师教学方法较先进。我国四省市教师捜 长使用适应性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指数排第 4 位……家长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我国四省市家庭教育资源 指数排第 18 位,超过了一些与我国四省市家庭经济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国家(地区)”。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按照 PISA 測试的抽样规定,城 乡、普职,公办、民办学校,都要按学生人数等比例抽样,要真实地反映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情况”, 即 PISA 测试的抽样是要按学生人数等比例抽样,能真实地反映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情况。“PISA 測试评 估主要分为 3 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阅读素养,即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应用和反应 的能力”“ 数学素养,是指认识、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科学素养,是应用科学的知识 来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 PISA 测试的三个领域,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未来 发展的必备能力(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了解,该项目测试还反映出了我们一些具体问题, 比如,我国乡镇师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学生学习时间较长,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 31.8 小时/周;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满 意度不高,分别排第 51 位和第 61 位”。即 PISA 测试不光反映学生的成绩,还能反映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 环境等诸多的情况。“PISA 成绩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绩,PISA 成绩反映的主要是学业成绩、认知能力,而一 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还取决于他的非认知能力,取决于社会和情感能力——比如社会责任表现,情绪控制 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思想性格的开放包容性等等。当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后者的作用将越来 越超过知识和认知能力的作用。而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则暴露出中国教育在社会和情感能 力培养上的不足”,即 PISA 测试能反映出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在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上 的不足。 专项训练七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浙江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远程办公”彻底火了。虽然远程办公这个概念早有企业在推广,但真正获得如此大规模应用 的机会,恐怕尚属首次。 虽然是一种应急手段,但远程办公已显示出最直接的好处——突破了空间限制。在此之前,“人人足 不出户,企业单位也能正常运转”简直不可想象。但远程办公软件的出现,让许多原先组织生产时必不可 少的“前提”,如今都变成了“选项”。其次,远程办公还将释放出一波“人才红利”。人才是决定企业 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在现有模式下,人们在择业时考虑的不只是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还要忧心房租贵 不贵、交通堵不堵、家人能否适应……这些与职业本身无关的因素,造成许多人才与企业失之交臂的遗憾。 而远程办公则可以解除这些“包袱”,让人才在最适宜自己的环境中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让企业对人 才的吸纳突破地域和国界,真正做到“广招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表一: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优势认知调查 表二: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劣势认知调查 (《2020 年中国新春远程办公认知调查》) 材料三: 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原有稳定的商业结构,全民居家、开工开学延后,引发了一系列消费场景从线 下到线上的转移——纷纷开启线上问诊、远程办公和网络教学模式。 多平台数据显示在线咨询激增。网上问诊,不仅解决了线下的不便,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的风险,同时 也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医疗资源。平安好医生称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 11.1 亿,APP 新注册用户量增 10 倍, APP 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 9 倍, 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 9800 万。 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表被推迟了,而家庭办公模式又为之前不温不火的在线办公室注入了活力。钉钉 数据显示,自 2 月 3 日以来,全国有超过上万家企业和近两亿人在家工作,以降低集中办公室传播疾病的 风险。企业微信平台也在一天内涌入了百万家企业,是去年同期的三倍。钉钉、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 书”等办公软件纷纷进入战备状态,协助企业进行远程办公。 教育部宣布 2020 年春季将开学延期,并提倡“停课不停学”,阿里钉钉、科大讯飞、腾讯课堂等平台 都被纳入了“停课不停学”计划,众多师生“被迫”接受线上授课的教学模式。仅在 1 月 29 日,数十家知 名的在线教育机构,向全国用户提供免费直播课,同时还与各地学校展开合作,开启线上教学。 (新浪网《青峰财经》) 材料四: “COVID-19”疫情下, 教育部于 1 月 27 日下发通知, 要求 2020 年春季延期开学, 学生在家不外出、 不聚会、不举办和不参加集中性活动。 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的发展概况如何呢? 在疫情影响下,线下机构纷纷取消课程,但学生的学习需求依然存在,在线教育则很好地解决这一问 题。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方便快捷;学生可通过直播课程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 交流,及时查漏补缺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在线教育机构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青睐,优势进一步凸显,将 迎来重大发展。同时,随着线下课程取消,大量学习需求涌入在线教育平台,头部企业积累了海量优质教 师资源、完整课程体系和先进教学方法,具有品牌优势和口碑优势,更容易受到用户青睐。用户优先选择 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拓展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加速马太效应,促进巨头企业崛起。另外,传统线下机构线 下课程取消,现金流可能受到影响,而线上课程转型缺乏经验及技术,面临较大挑战,中小企业线下机构 将难以度过疫情寒冬。随着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在线教师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愈加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 在线教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艾媒网) 1.下列对材料中“远程办公”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程办公能够摒除与职业本身无关的因素,让人才在择业时,能够选择在最适宜自己的环境中从事最适 合自己的工作。 B.受工作地点影响小、办公安排较为灵活、节省了通勤时间与交通费用、方便快捷,这些是当下人们选择 远程办公的主要原因。 C.依赖软件、易受硬件条件影响、办公环境不佳易受干扰和协作对象难以协同等客观外力因素,成为影响 人们远程办公体验的重要因素。 D.在疫情影响下,阿里钉钉、科大讯飞、腾讯课堂等平台都被纳入了“停课不停学”计划,学生开始接受 线上授课的教学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突破了空间限制,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不再成为组织生产时的必要前提,因此远程办公对企业有 一定的吸引力。 B.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差异性感受,是当下人们被迫接受远程办公的客观体现,也说明人们对远程办 公还需适应和磨合。 C.各类远程办公的企业宜提升远程办公产品的服务能力;贴合用户需求,培养用户习惯,帮助传统企业办 公模式等进行转变。 D.网上问诊,解决了线下的不便,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效舒缓了医疗资源的问题,让用户体验到了 互联网医疗的免费、安全和便捷。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在疫情影响下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情况。 【答案】 1.C 2.D 3.(1)在线教育优势更加凸显,将迎来重大发展。(2)马太效应将持续扩大,加速巨头企业崛起。(3)线 下机构挑战较大,中小企业面临疫情寒冬。(4)在线教师成热门职业,地位将得到提升。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 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 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整理 出答案。 A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的“这些”指代前面“房租贵不贵、交通堵不堵、家人能否适应”等问题,而 A 中没 有指代,扩大了范围。 B 项,强加因果。材料二显示,这些是远程办公的优势,但是否选择远程办公,则还有一些其他外力因素的 影响,因此二者在此没有因果关系。 D 项,偷换概念。学生的在线学习,不属于“远程办公”。 故选 C。 2.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 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 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 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D 项,“让用户体验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免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二段文字“网上问诊,不仅解决了线 下的不便,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的风险,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医疗资源”所述,网上问诊,解决了线下 不便,避免了交叉感染,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让用户体验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安全和便捷。其中没有提到 “免费”。 故选 D。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通读全文,准确把握全文大意;其次要 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提出的概念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既要对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又要联系全文, 对概念进行全面的阐释。 本题中,材料四集中谈到了在线教育的问题,因此可将答题范围圈定在材料四。首先,根据文中说在线教 育“不受时空限制,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方便快捷;学生可通过直播课程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及 时查漏补缺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由此可以概括出在线教育优势进凸显,将迎来重大发展。其次,根据 文中“用户优先选择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拓展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加速马太效应,促进巨头企业崛起”, 可以直接概括出马太效应将持续扩大,加速巨头企业崛起。根据文中“传统线下机构线下课程取消,现金 流可能受到影响,而线上课程转型缺乏经验及技术,面临较大挑战,中小企业线下机构或难以度过疫情寒 冬”,可知线下机构挑战大,中小企业面临寒冬。根据文中“随着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在线教师需求将进 一步扩大,愈加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在线教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概括出第四点,即在线教 师或成热门职业,地位将得到提升。 二、(2020·广东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 中医药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更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 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 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预防天花的种痘技 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 全书”。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摘编自《<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图 1:2014—2018 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销售总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图 2:2014—2018 年中国中药饮片进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据介绍,中医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优势明显,尤其是对于轻症病人,能提高治愈率等,现已形成中 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清肺 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药方。 2019 年第 72 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 统医学章节。今年 2 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外宣布,通过对 214 名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医药的治愈率 达 90%以上。中国对中医药的有效利用,使海外媒体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讨论热度显著提升。 法国新欧洲集团董事长陈翔介绍说,法国侨界通过“云诊所+中成药”解决了很多华人对病情的疑问, 通过中药有效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发生率,好几位患有轻症新冠肺炎的华人患者都痊愈了,中医成为法国 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在海外抗疫中做出了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在海外要进入医院抗疫却并不容易。在一些国家,医药法律尚未承认中医药的 地位,目前中药汤剂还无法在医院内使用,国内捐赠的中药多用于华人社区和医护人员的预防性用药。据 悉,连花清瘟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一是国际注册,目前只在少数国家注册,各国对中药产品的注册要求各 不相同,制约了连花清瘟在全球的上市推广;二是国际物流,由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通道不畅,影响了 药品的全球市场覆盖。 这种情况出现,既有观念文化差异影响,也有不同国家之间法律法规的限制。中医药走向世界,可以 从中成药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中医药的振兴。国际舞台上中医药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 作为媒体,既要增强媒体的使命感,做好中医药发展的记录者;同时增强媒体的认同感,做好中医药发展 的推动者。 (摘编自《国际舞台上中医药身手不凡》,《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4 月 29 日) 1.下列不属于中医药特点的一项是( ) A.蕴含了均衡、和谐的中华文化思想 B.属于出生土长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 C.侧重于从整体上认知人的疾病 D.与西医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疗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中成药的需求在逐步增加,从 2014 至 2018 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的销售总额逐年递增。 B.从 2014 至 2018 年我国中药饮片出口额明显要高于进口额,中药饮片进出口金额呈波动趋势,且两者同 步变化。 C.法国华人通过“云诊所+中成药”方式解疑,使中医成为法国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在一定程 度上促使海外媒体关注中医。 D.我国的连花清瘟作为一种中药难以在全球推广,与各国的观念文化差异有关,也与当地的医药法律有关。 3.为什么说中医药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D 2.B 3.(1)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并丰富发展自己。(2)历史上,中医药曾治疗多种疾病,拯救了全 球许多的生命。(3)如今,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不属于中医药特点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 项,“与西医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疗效”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中医药与西医结合才能具有明显疗效,所 以 D 项并非中医药特点。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 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 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B 项,“且两者同步变化”错误,根据图 2 可知,我国中药饮片进出口金额呈波动趋势,但两者并没有同步 增长或减少,所以 B 为错误选项。 故选 B。 3.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找到答题区域,然后提取关键词句加以 概括。分点作答,力求全面准确。 从材料一的第二段提取“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归纳出答案(1)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并丰富发展自己。 从材料一的第三段“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 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 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归纳出答案(2)历史上,中医药曾治疗多种疾病,拯救了全球许多的生命。 从材料三第一段“据介绍,中医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优势明显,尤其是对于轻症病人,能提高治愈率等, 现已形成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 胶囊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药方”归纳出答案(3)如今,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具有 明显的疗效。 专项训练八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河南省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人类的认知和决策都依赖于有限的经验,以及基于有限数据的传统统计工具。数字技术使 我们掌握的数据量激增,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由此可迅速提高认知和决策的效率与质量。这在 此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仅用时 10 天就破译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非 典的基因测序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为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 政府部门可以迅速掌握患者动态、患者流动范围、确定密切接触者,为阻止病毒扩散提供了快速而精准的 行动指引。 数据的流动让人们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非接触"协同。自从 2 月 3 日复工以来,有超过 1000 万 家企业组织的 2 亿上班族在线开工;有大约 5000 万学生通过数字平台在线上课;到 2 月 17 日,全国有一 半以上省份启用数字复工平台指导企业安全复工。 (摘编自朱鸿《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5 日) 材料二: 疫情控制早期,是打好数据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涌现的大部分应用多为信息收集和平台建设类项目, 如各类自填报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由于时间和数据量等方面的限制,2020 年 2 月前的数据应用,60% 以上属于初步的描述性应用,如疫情分布地图、人员流动展现等。出现较少部分诊断类的应用,多为病毒 传染溯源分析以及结合人员流动的时空属性进行的高危人群判断等。随着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逐步积累, 诊断类应用愈发成熟,预测类应用逐步增加。至 2020 年 2 月初,描述类和诊断类应用的占比达到了 75%, 数据粒度和分析粒度都更加细致,区县级甚至社区级的应用开始出现。例如百分点信息科技的“一区一码” 系统,居民完成个人信息填报,进出小区时由系统自动分析辅助人工管理。预测类应用如潜在传染源和传 染路径预测、传染人数趋势预测等开始出现,并逐步用于政府的决策参考。第四范式基于高维机器学习技 术建立市区县级数字孪生系统,结合交通管制、复工时间、药物投放等多方因素对疫情发展的影响,对关 键决策的实施影响进行仿真预判,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摘编自《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研究报告 1.0 版》) 材料三: 在疫情暴发前,虽然很多商业企业已经开始提出“数字化”,但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仍将数字化看作“锦 上添花”的一步棋,这次疫情却将“数字化竞争”变成商业竞争的基础逻辑。从 2 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 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也暴露 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 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 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业的渗透;二 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 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 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借助 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 它将向前伸入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 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 杭州、广州、郑州等几个城市已初步显现出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独特 作用。一方面,数字化低成本地降低政府和社会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和民众治理需求 之间的匹配度;另一方面,数字化工具能提升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帮助政府资源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未 来,维度丰富的数字化身份、包含了个人信息及个人相关政务数据的开放可用的数据体系的建立,将助力 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城市发展各方面效率的提升。 (摘编自张影《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新浪财经》2020 年 2 月 20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时间破译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掌握患者的活动轨迹,快速精准地指导行动,说明数字技术可迅速 提高认知和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B.在线办公、在线上课等通过数字平台超越时空限制,实现了“非接触”安全协同,确保社会正常运转, 这些都是数字技术数据流动的结果。 C.疫情早期,数据应用多是信息采集和平台建设类项目,2 月前初步的描述性应用占六成以上,也有少量 诊断类应用,至 2 月初,才出现了预测类应用。 D.第四范式建立数字孪生系统,结合多方因素,进行仿真预判,可见预测类应用操作一般是先建模,然后 通过预测模型预测发生事件的可能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疫情分布等信息的呈现到病毒传染的溯源再到疫情发展态势的预测,各类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度逐步增 加,助力政府后续的精准施策。 B.数字技术有效连接了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在线办公”让企业体会到数字化远程协作的价值,也认识 到企业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C.数字化通过对新场景的构建和对现有场景的改造两种路径来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渗透,虽然起点是消费场 景,但深入方向则是全链路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危机下孕育着大机遇,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技术,也让数字技术得到快速发 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 3.为什么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 【答案】 1.C 2.D 3.①企业:数字化从附加项变为必选项(数字化成为必须)。②社会:促进新数字化场景对供应链神经网 络的孕育和完善。③政府:加速了数字政府建设。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归纳整合信息、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 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 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 好;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项,“才出现了预测类应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预测类应用逐步增加”,并未说明此类应用出现的 准确时间。故此项于文无据。 故选 C。 2.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 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 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D 项,“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技术”理解错误。数字技术早在疫情之前就产生了,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应 用与发展。 故选 D。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分析综合、概括中心意思以及信息加工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 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 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要求“为什么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 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从题干的暗示得知,考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要精读材料三,重点把握 材料三的信息,材料三共有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从企业的角度切入,从文中的关键句“为适应全流程在 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考生 可分析得出企业数字化成为必须;第二段从社会的角度,从文中的关键句“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 能化的供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 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 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 分析得知促进新数字化场景对供应链神经网络的巨大作用。第三段从政府的角度,从文中关键句“未来, 维度丰富的数字化身份、包含了个人信息及个人相关政务数据的开放可用的数据体系的建立,将助力政府 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城市发展各方面效率的提升”分析得知加速了数字政府建设。 二、(2020·凉州区第三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五分钟以下的网络视频,具有社交属性强、创作门槛低、播放时间短和场景便 捷等特征,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 短视频产业链有三个核心端:内容生产端、平台端、分发端。内容生产商给平台端提供内容,平台端 通过自有平台分发,或内容生产商直接在平台端和分发端分发。 经历了三四年的发展沉淀,短视频市场目前正处于备受多方关注的阶段,围绕内容本身的竞争愈发白 热化,而其中内容质量取代内容数量成为更为重要的竞争砝码,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野蛮生长 的不良行为的持续监督和纠偏,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发挥主体建设和约束作用,在良性内容生态构建、行 业共识的达成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 2017 年以来短视频行业持续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了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凭借着 短视频产品的碎片化、高传播、低门槛特性,并且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 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 2018 年将达到 3.53 亿人。 2017 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 53.80 亿元,增长率为 175.9%。伴随着短视频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规 范行业生态,促进中国短视频市场的良性发展,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18 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 模有望突破 100 亿元大关,达到 113.25 亿元。 (选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 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材料二: 近两年,为了吸引用户,各种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纷争不断。这场短视频江湖争斗之中,抖音、快 手占尽风头,可说是预选赛的王者选手。然而两年来,短视频之争已进入市场饱和期,各平台用户量已从 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而流量红利也逐渐减少。 但江湖依旧,波澜再起,短视频之争还未分出胜负。 内容竞争日趋激烈。目前短视频平台都偏重于娱乐视频,模仿以及二次搬运内容较多,优质的原创内 容较为稀缺。业内人士指出,优质视频内容才是提升视频平台用户体验的重要元素。此外,短视频内容同 质化问题严重,以抖音“挑战”玩法为例,用户可以发视频发起各类挑战,接受挑战的用户可以上传自己 模仿的视频,诸如此类的视频引发了用户审美疲劳。 流量黑市或成行业杀手。短视频的行业自律一直为用户所关注,此前不少平台由于充斥低俗、暴力、 色情等内容,形成不良风气和负面导向,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责令全面整改,违规网络主播也被纳入 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禁止其再次注册直播账号。业内人士认为,平台视频内容的优劣对平台发展至关重要, 但行业内部的一些交易买卖或许会成为新的行业杀手。 (选自《工人日报》2018 年 11 月 28 日 徐潇《短视频江湖风云再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视频产业链有三个核心端:内容生产端、平台端、分发端,各自的产业分工明确,分别是提供内容、 分发平台和分发服务。 B.短视频市场目前处于备受多方关注的阶段,对短视频产业的发展现状各方认识不尽一致,但市场规模将 进一步增长是确定的。 C.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各种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短视频产业竞争由内容数量向内容质量转变, 还没有确定的赢家。 D.对短视频产业发展的判断不是那么容易,有人认为短视频市场已经饱和,有的认为行业规模扩张迅速, 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下列各个选项中,对短视频用户规模迅速发展的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视频自身的特点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消费需求。 B.监管部门的持续管理和引导,形成了良好风气和正面导向,让用户放心。 C.平台和内容提供商的自律回应了用户关注,发挥了主体建设和约束作用。 D.短视频产品碎片化、高传播、低门槛、强社交特性吸引了用户积极参与。 3.根据材料,短视频产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怎样应对?试简要说明。 【答案】 1.A 2.D 3.面临挑战:①行业竞争;②视频内容;③行业生态。 应对建议:①发挥平台主体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构建良性行业生态; ②拓展内容范围,提升内容质量,促进更多优质原创作品出现; ③拓展发展空间,加大互联网用户网络渗透; ④政府监督部门加强监督和纠偏。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辨析。选项 A,“内容生产端、平台端、分发端,各自的产业分工明确,分别是提供内容、分发平台和分 发服务”理解有误。内容生产商可以直接在平台端和分发端分发。原文说的是:短视频产业链有三个核心 端:内容生产端、平台端、分发端。内容生产商给平台端提供内容,平台端通过自有平台分发,或内容生 产商直接在平台端和分发端分发。故答案选 A。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各个选项中,对短视频用户规模迅速发 展的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 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满足了……需求”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更加符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选项 B,“形成了良好气和正面导向”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被 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责令全面整改,违规网络主播也被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禁止其再次注册直播账 号。业内人士认为,平台视频内容的优劣对平台发展至关重要,但行业内部的一些交易买卖或许会成为新 的行业杀手;选项 C,“内容提供商的自律”不合要求。原文说的是: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发挥主体建设和 约束作用,在良性内容生态构建、行业共识的达成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故答案选 D。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归纳、整合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 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根据材料, 短视频产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怎样应对?试简要说明。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内容的理解, 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筛选:伴随着短视频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规范行业生态,促进中国短视频市场的 良性发展,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18 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 亿元大关,达到 113.25 亿元。目前短视频平台都偏重于娱乐视频,模仿以及二次搬运内容较多,优质的原创内容较为稀缺。业内 人士指出,优质视频内容才是提升视频平台用户体验的重要元素。此外,短视频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以 抖音“挑战”玩法为例,用户可以发视频发起各类挑战,接受挑战的用户可以上传自己模仿的视频,诸如 此类的视频引发了用户审美疲劳。流量黑市或成行业杀手。短视频的行业自律一直为用户所关注,此前不 少平台由于充斥低俗、暴力、色情等内容,形成不良风气和负面导向,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责令全面 整改,违规网络主播也被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禁止其再次注册直播账号。业内人士认为,平台视频内 容的优劣对平台发展至关重要,但行业内部的一些交易买卖或许会成为新的行业杀手。 专项训练九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湖南省湘潭县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纪录片是人们了解社会、国家政策和形势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宣传政策、推广经 验、介绍先进人物等的重要途径。《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 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 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改革开放为中国大地带来了巨大变化,国家处于百业待兴之时,纪录片更多地以民族精神为主题,呼 唤家国情怀。《望长城》记录两千多年来长城的修建和变迁,记录长城两边韩城司马迁祠下修鞋的大爷、临 洮中学腼腆而好奇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调查秦长城起点的老师、用手讲价的赶集人等,被看作中国纪录 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进入 21 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 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 奇观。同时,电影电视产品日益丰富,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和平台在坚持人文关怀和记录时代社会功能前 提下,探索更能吸引大众的纪录片呈现方式。“如今,新媒体对纪录片来说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艺 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说,创新传播方式让受众更加多样,这使得许多纪录片在拍摄时就考虑到电视、 院线以外多种渠道传播的可能性。2016 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电视上播出时收视率并不突出,但在互联 网播出后迅速爆红,圈粉无数。 (摘编自《纪录片:70 年家国烙印》) 材料二 从观众构成来看,15~34 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和青年群体占受众总数超过 20%,并且,在互联网方面,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受到了 80 后、90 后网友的热议。2015 年 4 月份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第三极》是一 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涉藏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首部 4K 超高清纪录片,在新浪微博上 关注《第三极》的人群中,80 后占 53.66%,90 后占 33.41%。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越来越多 的电视纪录片通过讲故事来代替原有空洞的说教,通过讲述方式的戏剧化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量的集中和 可看性,加快讲述的节奏。同时运用大量的风格化摄影,如高空拍摄、微观拍摄、动植物物种拍摄、延时 拍摄、高速拍摄、水下拍摄等多种拍摄手段来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 (摘编自《2015 年电视纪录片播出与收视数据报告》) 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从对外传播 的“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 象。中国纪录片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 选择,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 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采用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 台。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 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号召世界力量完成 对话文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 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的诞生》记载开国大典,铭刻了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使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 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 B.《望长城》中人文色彩浓厚,人们通过影片可以看到历经沧桑的长城,也可以感受长城两边普通百姓的 真实生活。 C.进入 21 世纪,人们熟悉的《大国重器》、《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开始 在互联网传播和推广。 D.从黑白到彩色,从大银幕到移动端,中国纪录片记录着时代的变化,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承载着绚 丽多彩的家国记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丰富了记录手段。 B.当下纪录片的制作应该考虑多渠道传播的可能性,从而能使影片受众更加多样。 C.中国首部 4K 超高清纪录片《第三极》的观众群体超八成以上为 80 后、90 后。 D.纪录片的讲故事方式、戏剧化镜头、快节奏、风格化摄影颇受年轻观众喜爱。 3.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美丽中国》的介绍,并根据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美丽中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在全球 60 个国家 180 多个机构播出,在第 30 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颁奖典礼中,荣获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 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影片历时 4 年,踏过 26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 56 个国家级 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 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以及 30 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自然风光到人文 景观,影片力求最大程度展示中国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 1.A 2.C 3.①中英制片方以中国为题材,探寻“人与自然”这一当下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体现了国际传播语境 下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②以中国为题材,充分展示了 中国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的风貌,积极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③采用“合作式的制播 融合”方式,由中英合作拍摄,全球 60 个国家,180 多个机构播出。④叙述记录 30 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 探寻“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 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 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 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强加因果,原文“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是 “开始”, 并无“使得”之意。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 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 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 法。 C 项,曲解文意,原文“在新浪微博上关注《第三极》的人群中”而非观众群体。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 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 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 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 的主题选择,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美丽中国》 由中英两方合作,所选的话题是全球共性的话题——“人与自然”。其次,《美丽中国》影片历时 4 年,踏 过 26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 56 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 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 以及 30 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影片力求最大程度展示中国之美,这正符合材料三 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即体现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是《美 丽中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在全球 60 个国家 180 多个机 构播出,在第 30 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颁奖典礼中,荣获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 最佳音乐与音效奖。这体现了材料三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采用多方合作 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 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总之,要用材料三中的语句,佐证纪录片 《美丽中国》的成功正是符合其观点的。 二、(2020·湖南省明达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指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 年 12 月以来,武汉市部分 医院陆续发现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 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 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 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 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为 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但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 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 热,多在 1 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材料二: (摘自新华网《重庆疫情速览》) 材料三: 截至 2020 年 3 月 3 日,全球已有 73 个国家报告了逾 90,000 例 COVID-19 确诊病例。看到疫情正在以 意大利为中心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蔓延开来时,欧洲政界对待此次疫情的态度开始由震惊转变为恐惧。随着 全球遏制疫情的窗口期不断缩小,各国的卫生部长们都开始仓促地采取尽量适宜的措施以延缓病毒的传播。 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相对迟缓且不够充分。 与各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根据“世卫组织—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 报告,中国在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可能是“历史上最雄心勃勃、 最灵活和最积极的疾病控制工作”。中国可能因此成功避免了大量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尽管这对国家 经济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有证据表明 中国政府的巨大公共卫生投入已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 人的生命。在这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WHO 建议各国都要启动最高级别的国家应急处置方案,以确保 全政府、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病毒传播。限制公众自由可能会对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带 来短期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各国都应当抛弃对这种负面影响的恐惧,而应坚定而自信地选择暂时限制公 众自由,并将其作为控制 SARS—CoV—2 感染传播的措施之一。 在应对此次疫情中,中国的成功可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强大的行政体系,这一体系在面临挑战时拥有 极强的动员能力,以及中国人民一致同意并愿意遵守严格的公共卫生程序。尽管其他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 的对政治和经济的指挥和控制力度,但是各国政要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学习。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各 国还并未吸取中国的经验。 (摘编自澎湃新闻《<柳叶刀>发表社论:各国政要可以从中国的抗疫经验中学习》) 材料四: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 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 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进而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第二,改革( )。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 防控制体系,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健全公共卫 生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第三,完善( )。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包括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 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 要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 第四,健全( )。重大疫情下,医用设备、防护服、口罩等物资频频告急,反映 出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突出短板。要健全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 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摘编自人民网《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1.下列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相关解释的一项是( ) A.中国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B.有病例证实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C.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三种。 D.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以及出现缺氧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二图表中可知,从今年 1 月 30 日至 3 月 5 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累计确诊一直呈小 幅上升的趋势。 B.以重庆市为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高度吻合了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对疫情的预测:到 2 月中 数字会下来。 C.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公共卫生巨大投入及有力措施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与各国应对迟缓形 成鲜明对比。 D.WHO 建议各国启动最高级别国家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更果断措施,包括暂时限制公众自由,以确保能遏 制病毒传播。 3.阅读材料四,参照“第一”处,在括号内补写语句,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答案】 1.A 2.A 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疫情防控救治机制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相关解释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进行比 对,做出判断。 A 项,不符题干要求。据材料一“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 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可知为新闻性消息发布, 并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身及相关内容作出解释。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 项,误读图表,“累计确诊一直呈小幅上升的趋势”说法有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从 2 月 25 日开始, 新增确诊为 0,至 3 月 5 日再无新增病例,累计确诊也没有再继续上升。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 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 第二空,由文段的关键信息“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可知括号内应该填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第三空,由文段关键信息“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可知括号内应填入“疫情防控救治机制”。 第四空,由文段关键信息“反映出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突出短板”,可知括号内应填入“应急物资 保障体系”。 答题时需要参考第一空处的字数和结构,与之保持一致。 专项训练十 题量:2 大题 建议用时:30 分钟 满分:24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 20 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 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 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 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 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 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 2018 年 5 月 7 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 10 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 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 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 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 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 “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 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 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 3 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 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 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 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 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 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 2018 年 12 月 10 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 年 11 月 22 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22 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 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 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 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 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 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 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 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 母还将面临 5000 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 2019 年 11 月 29 日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 和责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 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 行惩戒。 3.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 简要分析。 【答案】 1.B 2.A 3.①教师方面: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规范,近些年来体罚现 象时有发生。多数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无作为。②家长方面:家长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担心“惹事”而 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③国际形势方面:国际形势的驱动,很多发达国家都要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促 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权的法律法规。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 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项,“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表述错误。 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文句“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 敢管’的氛围”可知,是“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 故此项表述因果倒置了。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 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 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 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项,“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 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说明教师不敢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原因。 C 项,“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六段“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 后果”可知,惩戒权的使用并不是一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文是“可能”。只是一种推测。故此项将 未然当已然了。 D 项,“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原 文说“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 可知,文章并非只有这四种方式,且“罚站”是“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此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 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 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分析“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 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具体而言,依据原文材料一第三段“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 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可知,教育惩戒有一定道 理,但是法律中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限制教育惩戒的程度或方式,而在规范有漏洞的同时却 不断有惩戒过度的事件,因此焦点问题的不断爆出和亟需法律规范是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 (征求意见稿)》出台的原因之一;依据材料二第七段文句“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 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可知,教育惩戒权力的形式没有法律依据,因 此家长的过度“保护”会为教育的正常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依据材料三第三段“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 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可知,教育惩戒不单单是国内的话 题,而是对教育惩戒的规范性规则的制定是国际趋势,为了与国际趋势相符,我国制定相关法律也应尽早 提上日程。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二、(2020·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 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 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一般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 和供气式口罩两种。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疫情之前,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产能为每天 2000 多万只,受疫情影响,大 批企业转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 月 29 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 N95 口罩在内,全国口 罩日产量达到 1.16 亿只。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4 日,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存续的 企业共计 6.9 万家,其中,有 1.9 万家企业是在 1 月 25 日疫情爆发后新增的。而 2019 年全年,新增口罩 经营范围的企业才 458 家。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单价 15 元左右的一次性 KN95 防护口罩,降到了 9 元/只左右。而工厂出货价已经降到了 7 元以内。普通的一次性防护口罩价格同样面临 降价。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打开淘宝、京东,已经能够找到 1 元/只的一次性口罩,很多口罩品 牌可以拍下即发。 (来源:新浪科技) 材料四: 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构起一道 过滤的“屏障”。当空气吸入鼻孔时,气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涡,使吸入鼻腔的气流得到加温。 有人测试表明,在将零下 7℃的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其气流已被加温至 28.8℃,这就非常接近于人 体的温度。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 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 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 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戴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百度百科) 1.下列对于材料二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KN95 口罩生产须执行 GB2626-2006 标准,其颗粒物过滤效率≥95%。 B.普通针织口罩适用于日常生活,对颗粒物过滤效率不做硬性要求。生产时的其他关键指标要求较多。 C.材料列举的六种口罩的适用领域均不相同,我们在不同环境使用口罩时必须佩戴相应种类的口罩。 D.六种口罩所执行的标准各异,但有些口罩的标准性质相同。只有两种口罩对细菌过滤效率有所规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由纸或纱布等制成。能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进行一定的过滤,可分为空气过 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两种。 B.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受疫情影响,1 月 25 日后我国新增了 1.9 万家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 存续的企业。 C.在我国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在淘宝、京东, 口罩可以拍下即发。 D.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所以不能长期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拒绝佩戴口罩。请你结合材料,说明疫情期间需佩戴口罩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 实际情况回答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答案】 1.C 2.C 3.第一问:疫情期间传染病流行,戴符合规定的口罩能过滤病原体,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非常好的作 用。 第二问:①要选择佩戴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口罩;②无特殊情况不要长时间佩戴口罩;③佩戴口罩时要注 意贴紧鼻夹。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 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 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 项,“我们在不同环境使用口罩时必须佩戴相应种类的口罩”说法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和实际情况可知, 在不同环境中可佩戴相应口罩或更高标准的口罩,选项说法太绝对。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 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在我国市场上,口罩价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国内已经实现了“口罩自由”,在淘宝、京东, 口罩可以拍下即发。根据材料三可知,是“很多口罩品牌可以拍下即发”,选项扩大范围。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 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 案。本题题干是“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拒绝佩戴口罩。请你结合材料,说明疫情期间需佩戴口罩的原因, 并综合材料和实际情况回答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作答本题首先要立足文本,然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本题有两问,首先回答第一问,疫情期间需佩戴口罩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 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以及材料四“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在大量病 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分析可知,新冠肺炎属于传染性疾病,戴符合规定的口罩能过滤病原体,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第二问是“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结合材料二图表分析可知, 不同的口罩防护的级别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疫情期间要选择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口罩;结合“如果长期戴 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 戴用”分析可知,无特殊情况不要长时间佩戴口罩;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是 一个重要的预防方法。戴口罩时要让鼻夹紧贴鼻翼,把口罩褶皱拉至下巴部位,保证鼻子和嘴巴被完全罩 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以飞沫传播为主的病毒性感染,故佩戴口罩时要注意贴紧鼻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