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在下图所示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 B. C. D. 2. 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芝加哥(西六区),芝加哥的区时是 A. 8日14时 B. 9日2时 C. 9日20时 D. 8日8时 3. 该季节可能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B. 德干高原土地龟裂 C. 阿拉斯加极光炫丽 D. 赞比西河流域草木枯黄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四幅晨昏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晨昏线的判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结合晨昏线的判读的相关知识可知AC属于晨线即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为晨线,而飞机在飞越该地上空时为19时,可知该飞机飞越的是昏线,可知AC错误;已知该飞机在北半球,根据飞越晨昏线时当地的地方时可以推断当地19时日落,可知此时北半球此是昼长夜短的,即越向北昼越长,可知B正确;D图是越向北昼越短的,故D错误。 【2题详解】 运用时区划分和时间早晚的原理,可知飞机飞越的昏线是在160 °E和170 0°E之间的东十一区,那么,当飞机于8日19 时飞越东十一区时,芝加哥在东十一区的西侧,时间比东十一区的时间晚了17个小时,经计算可知位于西六区的芝加哥应是8日2时,再加上途经的6小时,到达芝加哥时应是8日8时,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3题详解】 由第1题解析可知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即北半球时夏季,当北半球夏季时,松嫩平原稻谷收割的季节为每年的秋季,故A错误;北半球夏季印度的德干高原处于雨季,不可能土地龟裂,故B错误;北半球夏季时北极地区处于极昼的在状态,不会出现极光现象,故C错误;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南半球处于冬季,赞比西河流域一带正值旱季,草木一片枯黄,故D正确。 【点睛】第3题南半球的季节时相反的,北半球处于夏季,则南半球处于冬季。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图中陡崖M处的相对高度H为 A. 40米 ≤ H <80米 B. 120米 ≤ H <150米 C. 80米 ≤ H ≤200米 D 80米 ≤ H <160米 5. 若某人沿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最难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D 5.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等高线判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陡崖有三条等高线重合,且其等高距为40米,根据等高线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H处的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1)×40米≤H<(3+1)×40米,可知H处的陡崖高度为80米 ≤ H <160米,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的登山线路需要穿越陡崖,而其他几条登山线路均未穿越陡崖,可知该人沿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最难上的是②线路,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第1题陡崖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其中n是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读图,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均为海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A、C、E三地的气候都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7. A、C、E三地的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 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C. 受寒流影响降水更少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答案】6. A 7.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纬线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以及气候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50°E是海洋,东经120°-东经150°之间是陆地,北纬20线上该地区是海洋,南纬20°线上该地区是陆地,因此,由材料中信息可知20°为20°S,结合世界的海陆分布相关知识可知BC之间是澳大利亚,DE是南美洲。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可知,ACE 三地的气候都是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BCD错误。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E处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C处为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D和E处为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可知这几处的热带雨林气候都是远离赤道的,几乎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E三地都处东南信风迎风坡之处,这三地的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气流比较湿润,因此可知这三地多地形雨,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E三地都无寒流流经,故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达加斯加岛的面积比较小,因此可知马达加斯加岛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较小,故D错误。 【点睛】第2题本题答案容易误选A项,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下图为2010年3月~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火山喷发地丙、丁位于 A. 太平洋东岸 B.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C. 欧洲西部 D. 地中海沿岸 9. 图中 A. 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 乙地火山喷发对其西北部地区的危害较大 C. 甲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 D. 丁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 【答案】8. B 9.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0年3月~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图中火山喷发地集中分布于90°E-180°E,0°-55°N之间,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属环太平洋火山带,图中火山喷发地集中分布于太平洋西岸,故A错误;由图中丙和丁的地理经纬度可知丙和丁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可知CD错误,故B正确。 【9题详解】 由图中的丙地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丙地位于东南亚,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故A正确;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为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火山灰受盛行西风影响,对东北部的危害大于西北部,故B错误;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火山喷发对欧洲影响极其微小,故C错误;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丁地位于日本,其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碰撞有关,该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网的信息判断出甲乙丙丁的大致位置,这样对于解答本题有较大的帮助,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甲位于南美州北部,乙为冰岛,丙位于为东南亚,丁位于日本。 读某国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 ) A. 乙地由于地形因素影响,年降水量高于甲和丙 B. 丙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 甲地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D. 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和乙 11. 该国 ( ) A. 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B. 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C. 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明显比较出丙地气温年较差低于甲地和乙地,故D项错误;由2°E和所在的纬度42°N~52°N之间,可判断出该国为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乙地1月和7月气温都下凸,由此可判断该地地势较高,且降水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A项正确。 【11题详解】 根据经纬网可以推断出该国家为欧洲西部(法国)。法国开发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附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因此C项正确。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派地面部队进入越南,结果进退两难,损失惨重;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冲突期间,美军并没有大规模派地面部队作战,以空袭为主;阿富汗反恐战争中,美军还是以空袭为主,重点支持阿反对派进攻敌人;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却大规模派出地面部队作战。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美军进入越南进退两难,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地形复杂,气候湿热 B. 国土狭窄,战线过长 C. 河流众多,洪涝频发 D.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 美军没有派地面部队进攻波黑,主要是该地有典型而复杂的 A. 亚寒带针叶林 B. 多瑙河 C. 喀斯特地貌 D. 峡湾 14. 美军会在伊拉克战争中派出大量地面部队参战,是因为伊拉克 A. 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机械化作战 B. 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输送 C. 国内反对派势力较弱 D. 石油丰富,便于后勤补给 【答案】12. A 13. C 14.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越南战争中美军的处境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之上,该地处地形比较复杂且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比较湿热,地面的美军部队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且复杂的地形给地面的美军部队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可知美军进入越南进退两难,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形复杂和当地湿热的气候,故A正确;越南本身国土面积不大,其战线是比较短的,可知战线的长短不是美军进入越南进退两难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河流众多,洪涝频发”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些也都不是美军进退两难的最主要原因,美军进退两难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自然方面的,故CD错误。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黑的地理纬度比较低,不存在亚寒带针叶林,故A错误;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之上,境内没有多瑙河,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黑位于地中海北部的巴尔干半岛之上,该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其境内多喀斯特地貌,故C正确;波黑的地理纬度比较低,气候比较温和,无冰川活动,因此境内无峡湾地貌,故D错误。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的冲击平原之上,其地形以平原为主,利于坦克以及装甲车开展作战,利于实行机械化作战,因此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派出了地面部队,故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拉克境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其气候具有炎热干燥的特点,故B错误;由A的解析可知“国内反对派势力较弱” 以及“石油丰富,便于后勤补给”这些都不是美军派出地面部队原因,故CD错误。 【点睛】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波黑地理位置以及其自然地理概况有一个较为熟悉的了解。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 影响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 纬度 16. 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最可能是 A. 13 B. 16 C. 20 D. 23 1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5. D 16. B 1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温线判读、降水量分析。等温线判读规律和影响降水量变化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15题详解】 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基本与纬线平行,且逐渐递减,这是受纬度差异影响造成的,D正确。 【16题详解】 图中R地位于山地,气温较周围地区低,结合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R地气温数值在15——20之间,B正确。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冬季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而且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大,B正确。甲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丙位于内陆地区,且是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丁是地中海气候,但相对于乙纬度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且没有地形雨。ACD错误。 【点睛】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影响因素: 等温线发生了弯曲,就说明该地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大气运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原因。 1.海陆分布与等温线弯曲 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冬季大陆比海洋降温 快。 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使同纬度大陆与海洋气温有差别。这就造成等温线在 通过大陆、海洋时发生弯曲。 如7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1月向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如图一) 2.洋流与等温线弯曲 暖流能使其所经地区增温,寒流则相反。因而暖流使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使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3.地形、地势与等温线弯曲 地形、地势高低也会使大陆上的等温线发生弯曲。盆地、谷地往往会使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凸出(如汾河谷地),高原、山地则会使等温线向低纬度地区凸出(如科迪勒拉山系)。 4.大气运动与等温线弯曲 亚洲东部和北美中部受冬季风影响,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而位于背风坡的东北平原冬季等温线则向高纬凸出,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东北平原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图中 N 地与 Q 地相比,N 地气温较高,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 纬度位置相对较低 B. 山脉阻挡了冷空气 C. 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D. 地形为平原,地势更低 19. 下列有关输油管道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穿过地区冻土广布,生态脆弱 B. 气候寒冷,水源缺乏 C. 地势起伏大,穿越山河 D. 石油输往北部,便于海上运输 【答案】18. D 19. D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N地比Q地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北部山地阻挡了北来的冷空气;沿岸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而此地为山区,海拔较高。故选D。 【19题详解】 输油管道所经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形成冻土,生态脆弱;受纬度位置及北来寒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降水少,水源缺乏;图中显示穿越山脉河流,地势起伏大;该管道的石油输往南部,在南部的不冻港装船,便于海上运输。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 下图所示的某岛国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国乳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 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牧草生长 B. 国内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C. 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 D. 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 21. 与日本相比,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 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C. 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D. 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 【答案】20. C 21. D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从岛屿轮廓及经纬网信息判断该国为新西兰。该国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场面积广,适宜发展乳畜业。其国内人口数量少,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岛上地形多山,陆上交通条件较差。故C正确。 【21题详解】 与日本相比,两国均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国内自然资源短缺。日本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日本工业基础更雄厚。故D正确。 考点:乳畜业、新西兰与日本经济对比 在秘鲁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 0.5 公里的山坡上,有一张长 12 米、高 4 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积雪融水 B. 雾气 C. 冰川融水 D. 雨水 23. 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不大的是 A. 下垫面状况 B. 海风 C. 山地冰雪 D. 洋流 24. 以下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地区 C.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D.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答案】22. B 23. C 24.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秘鲁沿海的某个山坡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部沿海地带为热带沙漠气候,距海岸仅 0.5 公里的山坡上不可能有积雪,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的西部沿海地区有寒流经过,水汽遇到寒流的降温作用形成雾气,收集水资源的网收集的主要的该区域的雾气产生的水,故B正确;该沿海地带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较高,不会有冰川存在,故C错误;该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居民收集的不是雨水,故D错误。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的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表以黄沙为主,地表温度昼夜温差比较大,西部海洋地带的水汽在海风的吹送下,到达该区域且西部沿海地带有秘鲁寒流经过,寒流具有降温作用,该区域的水汽容易形成雾气,可知下垫面状况、海风、洋流等这些因素都和该区域的雾气形成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可知ABD不符合题意,该区域的该种水资源是由雾气形成的,而不是山地冰雪形成的,故C正确。 24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身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比较远,水汽不足,因此,雾气极少,可知我国西北地区不可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故A错误;非洲的撒哈拉地区面积比较广阔,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其水汽不足,极少产生雾气,可知B错误;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东部沿海地带缺少降温的寒流经过,很难形成大面积的雾气,故C错误;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有辽阔的海洋,且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作用比较明显,该区域的雾气较多,因此该区域可以借鉴此种取水方法,故D正确。 【点睛】第3题本题答案容易误选B项,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读下列沿四条经纬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 线1与线4交点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 26. 关于线2与线3交点处所在的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山高谷深 B. 黄土广布 C. 石漠化比较严重 D. 近看是山,远看成川 【答案】25. A 26.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5题详解】 线1与线4交点的地理坐标是(40ºN,115ºE),位于华北平原。故选A。 【26题详解】 线2与线3交点的地理坐标是(25ºN,105ºE),位于云贵高原,该地形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石漠化比较严重。故选C。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 地点① B. 地点② C. 地点③ D. 地点④ 28. 图中所示的②地,1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应最接近( ) A. -8℃,200mm B. -5℃,400mm C. 8℃,600mm D. 5℃,800mm 29. 汉字“川”不仅指河流、河道,有时也指平原、平地。如图中所示的甲区域中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的土地。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为趋利避害宜选建在( )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C.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D.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答案】27. D 28. B 29. C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经纬度定位,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区域自然特征,主要地理分界线。 【27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题干“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可知,游记作者所登临之处的南面是太行山,北面是草原牧区,图中甲区域右侧的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太行山,因此游记作者所登之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地点④。故D正确。根据河流和经纬网判断,①的南面是贺兰山,A错。地点②的南面是秦岭,故B错。 地点③的北面是太行山脉,故C错。 【28题详解】 图中所示的②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一月的平均气温应小于0℃,故C、D错,②位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选项中最接近400mm,故B正确。200mm是干旱和半干旱的分界线,故A错。 【29题详解】 根据题目所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故A错。靠近坡地上部生产、生活取水不便,故B错。接近坡地中部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故D错。聚落应分布在缓坡的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免崩塌、滑坡,故C正确。 【点睛】此组题的难度一般。关键是利用经纬网判断区域位置,结合题干内容判断地形分布情况。 某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 陕、桂、湘 B. 滇、黔、蜀 C. 滇、黔、湘 D. 陕、蜀、桂 31. 对于图中重特旱区旱灾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B. 气温回升迅速,蒸发旺盛 C. 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 D. 植被丰茂,蒸腾强烈 【答案】30. B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结合图例和省区轮廓,图示重旱的的地区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故选B。 【31题详解】 我国西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气温回升迅速蒸发旺盛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植被丰茂,蒸腾强烈不是干旱的主要原因。故选D。 下图中的四地处于我国几个主要的地形区:塔里木盆地、秦岭、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请先将其对应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 关于四地所处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所处地形区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 b地所处地形区为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 c地所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D. d地所处地形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春旱 33. 关于各区域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应实行基塘农业生产模式 B. b地应整治荒漠化问题 C. c地应当保护好水源地 D. d地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答案】32. A 33.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几个地形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地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2题详解】 由a的经纬度信息可知a是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塔里木盆地,该区域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故A正确;由b的经纬度信息可知b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区域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故B错误;由c的经纬度信息可知c处于秦岭山地,故C错误;由d地的经纬度信息可知d处于珠江三角洲,该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故D错误。 【33题详解】 A 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发展基塘农业,故A错误;b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荒漠化现象,故B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c位于秦岭山地,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因此c地应当做好保护水源地的工作,故C正确;d地位于珠三角,该区域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大力发展重工业是不对的,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要根据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信息判断出各点所处的具体地形区,这一点对于解答本题组来说较为重要。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中,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5. 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南坡的降水少于西北坡 B. 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C.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案】34. C 35. B 【解析】 本题以我国东南地区的山脉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中国部分地区的地理特征,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4题详解】 根据图中山脉分布可知,②、④两山脉,北侧为长江流域,南侧为珠江流域,均为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故C选项正确。 【35题详解】 甲山脉为武夷山,东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A项错误;为我国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线,江西简称赣,福建简称闽,故B选项正确;武夷山全部位于季风区范围内,C项错误;武夷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D项错误。 【点睛】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①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②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③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⑤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⑥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⑦地势阶梯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⑧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⑨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7.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答案】36. B 37. A 【解析】 试题分析: 【36题详解】 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日数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故B正确。 【37题详解】 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8. 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39. 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 A. 纬度地带分异 B. 经度地带分异 C. 垂直地带分异 D. 地方性分异 40. 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小 ④A河流含沙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38. B 39. A 40. D 【解析】 【38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确定a山脉是秦岭,其南北两侧因热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南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9题详解】 a山脉南北两侧山麓分布自然带不同体现的是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 【40题详解】 A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且雨季比B区短所以汛期比B河汛期短。 考点:考查利用经纬网快速定位及区域差异性。 第II卷(共40分) 二、读图综合题(40分) 41.读俄罗斯工业图和日本工业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比较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分布的差异,简要分析其原因。 (2)分析西伯利亚地区大面积沼泽形成原因有哪些? (3)西西伯利亚平原比较平坦广阔,但这里并非农耕区,说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俄罗斯工业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特别是欧洲部分的内陆地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原因是:俄罗斯国内各种资源丰富,工业的分布与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工业的分布与港口基本一致。 (2)水系发达(或降水、河流提供水源);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永久冻土,地表水难以下渗。 (3)纬度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俄罗斯工业图和日本工业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工业区位条件、湿地的形成以及农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俄罗斯工业图和日本工业图可知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特别是欧洲部分的内陆地区工业数量更多;而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及其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国内铁矿石油等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该国的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而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各种工业原料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其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工业的分布靠近海运便利的港口地带。 (2)读图可知西伯利亚一带有多大河流经,该区域的水系比较发达;且该区域所处的地理纬度比较高,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微弱;该区域地势较为地平,排水不畅,水体容易在此积存;该区域气候寒冷,地下冻土分布的数量较多,地表水难以下渗。 (3)西伯利亚地处中高纬度,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生长期短,不适宜进行农耕,因此该区域并非农耕区。 【点睛】第2题本题答案可以从水系、地理纬度、地势高低、冻土的分布等方面去组织。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 材料二:位于西北地区的祁连山,现代冰川众多,山顶分布有大面积的冰雪,近年来,祁连山雪线上升速度加快。 材料三:位于河西走廊的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诞生地,曾为中国石油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玉门因油而兴,因油而衰,终于在十年前被迫选择迁城和转型。玉门市又号称“世界风口”,以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资源丰富,再有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穿全境,有分布合理的大电网,不但交通运输方便,而且有风电并网的便利条件。适合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兰州,拥有一批制造大型风力发电装置的企业,且有兰州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为风能研发基地。 (1)描述祁连山的地理位置。 (2)试分析祁连山雪线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3)据材料分析玉门发展风电能源产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1)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 (2)原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化加快;人为原因: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破坏了冰川区域的生态环境,气候日趋干旱加剧使山体顶部积雪量减少。对策: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 (3)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地理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方便;形成产业链条的基础条件好;政府支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的局部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且其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处;位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处;祁连山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 (2)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牧场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破坏了祁连山冰川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得该区域的气候日趋干旱,使得祁连山顶部得积雪数量减少。对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治理。 (3)由材料信息可知玉门号称“世界风口”,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多条交通干线,交通便利;有兰州这样的工业制造城市为其提供风电装备,形成产业链条的基础条件比较好;且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 【点睛】第3题本题答案可以从风能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链条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去组织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