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高考透视 1.地位。本讲内容在高考试卷中出现频度一般。 2.方法。备考复习过程注意以下方面: (1)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原因要加强理解和分析。①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会产生环境问题。②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2)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是减少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注意理解——①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②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3.方向。以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理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重要考点 环境问题、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认知 1.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有严格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2)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3)模式类型。①时空结构: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②食物链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2.绿色农业 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技法点拨 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考查角度1以统计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境问题 [2017·石家庄质检二]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1)~(2)题。 (1)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 ) 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显著呈正相关 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2)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 ) A.冬季风势力减弱 B.降水量显著增大 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 D.森林、湖泊面积大幅增加 答案 (1)A (2)C 解析 (1)由图可知,1981年之前,风力与冬季霾日数呈负相关,即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选项说法正确;1981年之后,相对湿度与冬季霾日数呈正相关,即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多,B选项说法错误;1973~1979年,降水量与冬季霾日数呈负相关,C选项说法错误;1980年之后,风力与冬季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呈负值且逐渐增大,表明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减弱(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D项说法错误。(2)一般情况下,风力小的环境有利于霾的形成。由图可知,1971~2001年霾日数与风力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的值向接近0的方向变化,这说明霾的形成对小风力环境的依赖程度在减弱,并不能说明冬季风势力在减弱。同理,虽然霾的形成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但这并不能说明降水量在显著增大,因而也不能说明森林、湖泊面积大幅增加。1971~2001年霾的形成受风力影响减弱,受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影响增强,这可能是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导致的。 考查角度2生态农场与循环经济 [2017·河北衡水中学模拟]菲律宾玛雅生态农场位于首都马尼拉附近,农场主在36公顷的丘陵地经营了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每天产气近20万立方米的沼气池和饲料加工厂,基本实现了无污染。下图为玛雅农场物质循环生产图,完成(1)~(2)题。 (1)玛雅生态农场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 )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文条件 (2)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更多样化的农产品 B.发展身心健康疗养所 C.扩大沼气生产规模并销往首都 D.附近经营高品质的特色农场酒店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农业生产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玛雅生态农场在丘陵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需要改变地形条件,充分利用气候条件。玛雅生态农场处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生物的生产力高,且沼气产量高,利于资源再利用。第(2)题,沼气生产在安全、规模、技术标准(主要是脱硫、提纯、加压)、能源规划上还没有统一标准。而玛雅农场沼气产量还很小,不具备规模,供应首都需高成本管线投入,所以C选项不可取;高品质的农场酒店因该农场无污染,环境好且规模较大,又靠近首都,所以经营特色农场酒店是可行的。 [2017·百所名校冲刺]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 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 B.Ⅱ类气候气温最高 C.Ⅰ类气候气温最高 D.Ⅱ类气候气温最低 (2)图示M地区山脉( )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等温线向南凸出 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 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读图可知,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最接近内陆,说明海平面最高,气温最高,故B项正确。第(2)题,图示M地区山脉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Ⅱ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温度等温线分布纬度越高;Ⅱ类气候对应等温线是c,分布纬度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山脉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凸出,应向北凸出;该地位于50°S以南,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物种丰富,雪线低。第(3)题,读图可知,丁地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故D项正确。 环境变迁 考向一 绿洲变迁 [2017·兰州一中冲刺]由于荒漠戈壁和绿洲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表面性质,决定了绿洲相对于其周围荒漠环境是个冷源,即形成绿洲最显著的“冷岛效应”,但绿洲中城市的发展不断影响“冷岛效应”。表一和表二为我国新疆石河子绿洲1989~2013年相关数据变化表,读表完成1~3题。 表一 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温度等级百分比(%) 年份 极低 温区 低温区 较低 温区 中温区 较高 温区 高温区 极高 温区 1989 1.67 11.36 17.33 31.53 20.97 12.57 4.57 2000 1.56 26.17 25.49 15.35 11.80 11.65 7.89 2013 0.01 24.46 18.61 14.67 15.50 16.70 10.05 表二 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单位:km2)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总计 1989 464.39 11.58 110.25 35.48 47.79 669.49 2000 451.50 9.94 103.64 39.22 65.19 669.49 2013 423.20 10.17 95.76 42.28 98.08 669.49 1.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变化的总体表现为( ) A.冷岛效应逐渐增强 B.冷岛效应逐渐减弱 C.冷岛效应先减弱后增强 D.冷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 答案 D 解析 由表一可知,1989~2000年高温区比例下降,说明冷岛效应增强;2000~2013年,高温区比例增加,说明冷岛效应减弱,故D项正确。 2.造成1989~2000年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 B.林地、草地面积增加 C.水域面积增加 D.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答案 C 解析 表二显示,1989~2000年石河子耕地、林地、草地均下降;水域面积增多,导致绿洲冷岛效应增强,故C项正确。 3.绿洲中城市的发展要想减弱对冷岛效应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 ) A.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 B.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C.提高土地利用率 D.保护耕地 答案 A 解析 结合表格分析可知,绿地、湿地都可以影响到冷岛效应;因此,城市建设中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对各功能区合理布局,故A项正确。 考向二 流域变迁 [2017·江西百校模拟]下图为湖北省十堰市黄龙滩水库库区河床纵断面高程变化示意图。该水库位于汉江支流堵河下游,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约85%,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渔业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坝顶高程252 m,正常蓄水位247 m,发电机组进水口底板高程210 m。2012年,距黄龙滩大坝上游140 km处的潘口水电站投入运行。读图完成4~6题。 4.按目前泥沙淤积速度,理论上该水库电站还可运行( ) A.60年 B.80年 C.100年 D.120年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计算出从1978到2008水库淤沙速度;据此速度和图中2008年黄龙滩库区河床高程及发电机组进水口底板高程210 m。计算出还能正常运转120年左右。 5.黄龙滩库区230 m高程以上的河床泥沙淤积较少的原因是( ) A.河流含沙量少 B.附近河床坡度较大 C.河流径流量小 D.处于正常蓄水位以上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黄龙滩库区230 m高程以上的河床比降大,陡峻,水流急导致泥沙淤积较少。 6.潘口水电站的运行对黄龙滩水库产生的影响是( ) A.发电量增多 B.库尾泥沙淤积增强 C.防洪标准降低 D.洪峰入库时间推迟 答案 D 解析 潘口水电站位于黄龙滩水库之上,会使其下游河流流速减缓,发电量减少;库尾泥沙淤积减弱;防洪标准增加;洪峰入库时间推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