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高考大题强化练(四)生物与环境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高考大题强化练(四)生物与环境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高考大题强化练(四)生物与环境 作业 ‎1. (12分)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代表发生初生演替的群落曲线是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此过程中,灌木占据主导地位时草本植物并没有完全被淘汰,这说明群落演替具有 _______(填“优势替代”或“物种替代”)的特点。 ‎ ‎(2)由A→B的深度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大小,而A→C的宽度则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的高低。C点后,群落甲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能量输出。 ‎ ‎(3)如果群落乙演替到D时刻,人类开荒种田,则人类的活动将改变该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乙发生的是初生演替,因为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起点为0。‎ ‎(2)图中A→B的深度表示物种丰富度偏离正常水平的大小,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A→C的宽度表示物种丰富度偏离正常水平再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的时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C点后,群落甲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 ‎(3)如果群落乙演替到D时刻,人类开荒种田,则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将发生改变。‎ 答案:(1)乙 乙的演替起点物种丰富度为0‎ 优势替代 ‎(2)抵抗力 恢复力 基本等于 ‎(3)方向和速度 ‎2.(15分)美国决定将斥资180亿美元耗时25年来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的入侵。请结合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回答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1)“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环境。但随着“亚洲鲤鱼”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在五大湖水域出现,并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亚洲鲤鱼”初期疯狂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欲调查“亚洲鲤鱼”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 ‎ ‎(3)依据自然界“种群数量增长”的特点,人类进行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控制在图中________点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图中曲线Ⅱ可用于表示某地蟑螂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蟑螂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蟑螂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蟑螂数量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初期,由于食物、空间充足,且缺少天敌,此阶段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成是“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Ⅰ所示。(2)“‎ 亚洲鲤鱼”活动范围较大,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标志重捕法。(3)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进行海洋捕捞作业时,在e点后进行,可获得较高的产量。(4)有效控制有害动物数量的关键措施是增加有害动物的生存环境 阻力,从而降低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1)Ⅰ 食物、空间充足,且缺少天敌 ‎(2)标志重捕 ‎(3)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后进行捕捞,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4)增加蟑螂生存环境阻力(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均可得分),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答案合理即可)‎ ‎3.(13分)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请回答:‎ ‎(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填演替类型)。 ‎ ‎(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_____(填生物名称)有关。 ‎ ‎(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 ‎(4)据表分析,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_____________的结果。 ‎ ‎【解析】(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是从冰川退去后的裸地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 ‎(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在赤杨阶段时土壤pH的变化较大,说明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 ‎(3)根据题意可知,这些侵入赤杨根部的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说明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综上分析可知,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土壤的酸化;②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加。‎ ‎(4)据表分析,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1)初生演替 ‎(2)赤杨 ‎(3)互利共生 ①土壤的酸化 ‎②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加 ‎(4)选择 ‎4.(15分)(2019·榆林模拟)某池塘受生活污水的污染,如图所示。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浮游动物、鱼类等,还有危害水生植物的病菌、害虫。水生植物受害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些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池塘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水生植物通过_______信息引来害虫的天敌。 ‎ ‎(3)对于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池塘能够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但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池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杂食性鱼以沉水植物和草食性鱼为食,若该鱼取食沉水植物的比例由1/2调整到2/3,从理论上分析,该群落中承载的该杂食性鱼数量是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 ‎【解题指南】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间的关系。‎ ‎(2)关于能量流动计算:先根据题意列出杂食性鱼、沉水植物和草食性鱼之间的食物网,再依据食物网进行计算。‎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识记相关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的判断。‎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该生态系统中,浮萍、绿藻等之间有竞争关系,浮游生物与鱼类之间、水生植物与害虫之间有捕食关系,危害水生植物的病菌与水生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捕食和寄生。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有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池塘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植物受害虫侵害时能释放出某些物质,所以水生植物是通过化学信息来吸引害虫天敌的。‎ ‎(3)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池塘能够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是因为池塘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但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池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4)假设沉水植物能量为x,当杂食性鱼取食沉水植物比例为1/2时,设杂食性鱼获得的能量为y1,则1/2y1÷10%+1/2y1÷10%÷10%=x,所以x=55y1,当杂食性鱼取食沉水植物比例为2/3时,设杂食性鱼获得的能量为y2,则2/3y2÷10%+1/3y2÷10%÷10%=x,所以x=40y2,所以55y1=40y2,即y2/y1=55/40=1.375。‎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竞争、捕食、寄生 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垂直 化学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4)1.375‎ ‎5.(13分)某农场构建了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场:稻田养泥鳅,环沟养菱角,田边种杜瓜,秸秆种蘑菇,实现了全程绿色防控和杜绝使用化肥及农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生产模式中体现了生态学中的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增强,是人类为保护_______进行的有益尝试。 ‎ ‎(2)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减少环境污染。稻田放养泥鳅,能有效控制褐稻虱的数量,此方法属于_________。 ‎ ‎(3)泥鳅的排泄物是水稻生长的优质有机肥,泥鳅在稻田里上下游动可以松土,往往能提高肥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该生态系统中,流入褐稻虱的总能量小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稻田养泥鳅,环沟养菱角,田边种杜瓜,秸秆种蘑菇,这种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特点,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也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饲养捕食褐稻虱的泥鳅,属于生物防治。(3)施肥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的含氧量,促进微生物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促进水稻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为矿质元素的主动运输提供足够的能量。(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水稻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褐稻虱外,还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生物多样性 (2)生物防治 ‎(3)施肥结合松土,能提高土壤的含氧量,促进微生物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促进水稻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为矿质元素的主动运输提供足够的能量 ‎(4)水稻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褐稻虱外,还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6.(16分)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实验,实验组放置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______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_________,进而影响种群的_______,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________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________阶段。 ‎ ‎【解析】(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 ℃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杂草丛生,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很难是森林,可能是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 答案:(1)对照组 生物 性别比例 出生率 ‎(2)生物种群的繁衍 样方法 ‎(3)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或灌木 ‎7.(16分)(2019·长春模拟)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如图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 ‎(2)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净化率高的特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某调查小组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调查:‎ ‎①图甲中的Ⅰ和Ⅱ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_______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鲤鱼的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 ‎③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不考虑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 ‎ ‎(3)科研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 ‎ ‎【解析】(1)湿地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①图甲是鲤鱼在调查期间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的变化曲线,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②根据图乙及题意分析,A是生产者,所以其固定的能量为7.5×106J/(m2·a),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③能量在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即(1.5×106)÷(7.5×106)×100%=20%。‎ ‎(3)科研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1)生产者 水平 ‎(2)①c 种群密度 ②7.5×106J(m2·a) 大于 ‎③20% (3)信息传递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