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5)-0724(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5)-0724(解析版)

第 1 页,共 14 页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 (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43.0 分) 1. 下图是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贴在汽油油罐上的标志是 ( ) A. B. C. D. 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的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硫酸或盐酸冲洗 B. 氢氧化钠固体洒落到地板上立即用水冲洗 C. 酒精灯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D.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3. 下列实验操作: ① 用 50mL 量筒量取 5mL 蒸馏水; ② 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 把药品放在 托盘上称量; ③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④ 倾倒液体时试剂不对准容器口; ⑤ 块状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 ⑥ 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其中错误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 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 A. 测量 Cu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B. 验证 Na 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第 2 页,共 14 页 C. 制取干燥的氨气 D. 收集 Cl2 5. 按如图方案可从样品粉末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A。下列每步实验所用装置和操作 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步骤 ① ② ③ ④ 装 置、 操作 A. A B. B C. C D. D 6. 如图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除去氯气中的 HCl 气体 B. 分离 Na 2CO3溶液和 CH3 COOC2 H5的混合物 第 3 页,共 14 页 C. 可以萃取,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 D. 溶解度变化可知,在较低温度下容易分离 MgSO4 ?7H2 O和 CaSO4 ?2H 2 O 7. 我国明代 《本草纲目 》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 浓酒和槽人甑,蒸令气上 ⋯⋯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 A. 萃取 B. 渗析 C. 蒸馏 D. 干馏 8. 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 NaOH 溶液 B. 酸性 KMnO 4 溶液 C. KSCN 溶液 D. Cu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粒子的数量的简称 B. 摩尔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C. “1 mol 氢”和“ 1 mol 锌粒”的表达方式都是错的 D. 相同质量的 CO 和 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 21:22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阿伏伽德罗常数就是 6.02 ×10 23 mol -1 B.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C. 1molNaOH 溶于 1L 水中得到 1.0 mol/L 的 NaOH 溶液 D. 0.012Kg 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就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11. 下列除杂质试剂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括号内为除杂试剂 )( ) A. KHCO3 溶液中混有 K2 CO3 ( CO2 ) B. Mg 中混有 Al ( NaOH 溶液 ) C. Fe2 O3中混有 Al 2O3 ( NaOH 溶液 ) D. Fe 中混有 Fe2 O3 ( 盐酸 ) 12. 向盛有碘水溶液的试管中,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上层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 均匀、透明、紫红色 C. 均匀、透明、无色 D. 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13.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括号内的是杂质 )( ) A. N2 (CO):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 Na2 SO4 溶液 (Na 2CO3) :加盐酸 C. NaCl(NH 4Cl):加热 D. NO2 (NO) :通入水中 1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 (或实验注意事项 ) 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 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第 4 页,共 14 页 15. 稀有金属钌 (Ru) 的性质很稳定,耐腐蚀。实验室用 H2还原 RuO2来制备金属钌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加热 RuO2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B. 洗气瓶中盛装的可能是 NaOH 溶液,用于除去挥发出来的 HCl 气体 C. 结束反应时,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关闭活塞 K D. 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碳酸钠晶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16.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步骤 (1) 、(2) 分别需要用到漏斗、分液漏斗 B. 与 NaNO3 溶液相比,抗肿瘤活性物质更易溶解在甲苯、甲醇中 C. 步骤 (4) 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有机物分离开的 D. 上述操作中有两步操作涉及萃取 17.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 SO4 2- B. 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 再滴加 KSCN 溶液, 没有出现血红色, 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 Fe3+ C. 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 滴加 NaOH 溶液, 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 NH4 + D. 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 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 再加 NaOH 溶液沉淀溶解, 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 SiO3 2- 18.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25℃,1LpH = 9的CH3 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 1 ×10 -9 NA B. 标准状况下, 22.4LNO 与 11.2LO 2 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数为 NA C. 标准状况下, 22.4L 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 19N A D. 过量铜与含 0.4molHNO 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 0.2N 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5.0 分) 19. 现有 mg 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 Mg ·mol –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用 NA 表示,则: (1)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mol ; (2) 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_______________ 个 第 5 页,共 14 页 (3)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____L ; (4)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g/L 20. 碘酸钙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补碘补钙的常用试剂,微溶于水。制备碘酸钙的实验流程如下。 中间产物碘酸氢钾的合成原理为: I2 + 2KClO3 + HCl KH(IO 3) 2 + KCl + Cl2 ↑。冷却结晶过程 中碘酸钙随温度不同会带不同的结晶水,如下表: 碘酸钙存在形式 Ca(IO 3 )2 Ca(IO 3) 2 ·H2 OCa(IO 3 ) 2 ·6H 2O 稳定温度 > 57.5 ℃ 32 ~57.5 ℃ < 32℃ 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 ①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圆底烧瓶 A 中加入 2.54 g碘、 2.45 g氯酸钾和盐酸,装置 B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装置 C 中一般采用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步骤 ① 温度保持 85 ℃,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判断碘反应完全的实验 现象是 _________。 (3) 步骤 ② 中需要加 KOH 调节 pH 至 10 的目的是 _________。 (4) 步骤 ③ 中加入 CaCl2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5) 步骤 ④ 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a.搅拌、 b.冰水中静置、 c.过滤、 d.冰水洗涤、 e.乙醇洗涤,经干 燥得到 Ca(IO3) 2 ·6H 2O产品 3.78 g。上述实验操作中与此实验结果密切相关的操作是 _________( 填序号 )。 第 6 页,共 14 页 (6) 本实验的产率是 _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2.0 分) 21. 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图为蒸馏实验装置. (1)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 b.______ ; (2) 若利用该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_ . (3) 某粗盐除含氯化钠外,还混有可溶性 CaCl2、MgCl 2、硫酸盐、泥砂等不溶性杂质,为提纯粗 盐,可选用以下试剂及操作先后顺序可以是 ______ (填选项字母 ) ① Na 2 CO3 ② NaOH ③ BaCl2 ④ HCl ⑤ 过滤 ⑥ 蒸发结晶,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①⑤④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③②①⑤④⑥ 第 7 页,共 14 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的识别,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 A 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 B 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 C 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 D 错误。 故选 A 。 2.答案: D 解析: 解: A.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硫酸或盐酸冲洗,硫 酸和盐酸也有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故 A 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洒落到地板上时,应先收集固体药品,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故 B 错误; C.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用自来水灭火时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能扩大燃烧面积, 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 C 错误; D.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应立即用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 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 故 D 正确. 故选 D. A.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酸、碱都具有腐、蚀性; B.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及状态分析; C.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 (1) 与空气 (或氧气 )隔绝. (2)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 下. (3) 撤走可燃物; D.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从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回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答案: D 解析: 解: ① 用 50mL 量筒量取 5mL 蒸馏水,误差太大,应该用 10mL 量筒,故 ① 错误; ② 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故 ② 错误; ③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故 ③ 错误; ④ 倾倒液体时,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故 ④ 错误; ⑤ 固体药品取用时,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故 ⑤ 错误; ⑥ 药品的保存,细口瓶保存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故 ⑥ 错误; 故选: D。 ① 量筒量取 5mL 蒸馏水应该选用 10mL 量筒; ② 根据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的正确操作分析; ③ 根据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判断; ④ 应该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 ⑤ 取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取用; 第 8 页,共 14 页 ⑥ 根据广口瓶用来保存固体判断. 本题考查了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及保存方法、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 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正确取用和保存方法. 4.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性质、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反应中的热效 应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装置的作 用及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则不能利用排水法测定其体积,故 A 错误; B. Na和水反应如果放热就会使大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引起 U 形管左侧液面下降,故 B 正确; C. 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选浓硫酸干燥,应选碱石灰,故 C 错误; D.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即从长导管进入,故 D 错误。 故选 B。 5.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注重实验操作和分离方法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项,步骤 ① 为过滤,过滤时漏斗颈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A 错误; B 项,步骤 ② 后得到水溶液与有机溶液,故步骤 ② 为分液, B 正确; C 项,步骤 ③ 为蒸发,应使用蒸发皿, C 错误; D 项,步骤 ④ 为蒸馏,蒸馏时应使用直形冷凝管, D 错误。 故选 B。 6.答案: D 解析: 解: A.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易混入二氧化碳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故 A 错误; B.Na 2CO3溶液和 CH3 COOC2 H5互不相溶,可直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B 错误; C.氯化铁溶液为黄色,不是无色,故 C 错误; D.在较低温度下 CaSO4 ?2H2 O溶解度较小,可在低温下分离,故 D 正确. 故选 D. A.易混入二氧化碳气体; B.Na 2CO3溶液和 CH3 COOC2 H5互不相溶; C.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D.在较低温度下 CaSO4 ?2H2 O溶解度较小.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点,把握实验操作的规范 性、实验细节和实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难度不大. 7.答案: C 第 9 页,共 14 页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所以 C 正确。 故选 C。 8.答案: B 解析: 解: A.硫酸铁、硫酸亚铁均与 NaOH 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 A 不选; 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鉴别,故 B 选; C.KSCN 溶液只检验铁离子,故 C 不选; D.Cu 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铜,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 D 不选; 故选: B。 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及检验, 为高频考点, 把握亚铁离子、 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亚铁离子还原性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其单位 --摩尔,难度不大,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解答】 A.物质的量是衡量微粒个数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不是描述微粒的数量的,故 A 错误; B.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 B 错误; C.用物质的量来描述物质时,应指代明确,故“ 1mol 氢”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且只能用于描述微观 粒子,故“ 1mol 锌粒”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故 C 正确; D.CO 中含 2 个原子,CO2中含 3 个原子,故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中含有的原子的总数目之比为 2: 3,故 D 错误。 故选 C。 10.答案: B 解析: 解: A.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6.02 ×10 23 mol -1 ,故 A 错误; B.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 1mol ,故 1mol 任何微粒的个数均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个,符号为 NA ,故 B 正确; C.1molNaOH 溶于 1L 水中,所得溶液体积大于 1L ,则浓度小于 1mol/L ,故 C 错误; D.碳元素有多种碳原子,只有 12gC - 1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 C 错误. 故选 B. A.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 6.02 ×10 23 mol -1 ; B.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 1mol ; C.1molNaOH 溶于 1L 水中,所得溶液体积大于 1L ; D.12gC - 1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概念知识,明确物质的量的含义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之间的关 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 D 第 10 页,共 14 页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 解答的关键,侧重混合物除杂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题 目难度不大。 【解答】 A.K2 CO3 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 KHCO3 ,则通入二氧化碳可实现除杂,故 A 正确; B.Al 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Mg 不能,则利用 NaOH 反应后过滤可实现除杂,故 B 正确; C.Al 2 O3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Fe2O3 不能,则与 NaOH 反应后过滤可实现除杂,故 C 正确; D.Fe、 Fe2O3 均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利用磁铁即可除杂,故 D 错误; 故选 D。 12.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萃取,明确萃取、分液中萃取剂的选择、密度等知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加CCl4,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有色层在 下层,下层为紫红色, 故选: D。 13.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 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 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 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更不能影响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解答】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故 A 错误;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杂质,应利用硫酸除杂,故 B 错误; C.加热氯化铵分解,而氯化钠不分解,则加热可除杂,故 C 正确;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将原物质除去,故 D 错误; 故选 C。 14.答案: B 解析: 【分析】 ?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及事故处理方法,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实 验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应学会处理常见意外 事故的方法技巧.注意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 【解答】 ? A.为防止药品变质而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是出于实 验安全考虑,故 A 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 B 正确; C.为防止装置漏气而导致实验失败,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 虑,故 C 错误; D.为防止药品变质,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 D 错误。 故选 B。 第 11 页,共 14 页 15.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制备原理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启普发生器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用H2 还原 RuO2 来制备金属钌,由实验装置可知, Zn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易挥发,则洗气 瓶中为 NaOH 溶液可除去 HCl ,球形干燥管中 CaO 可干燥氢气,最后试管中氢气还原 RuO2,加热前 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氢气不纯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且还原 RuO2后,继续通入氢气,停止加热, 防止金属被氧化,图中启普发生器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加热制备气体,以此解答该题。 A.因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则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爆鸣声 判断气体的纯度,故 A 正确; B.制备氢气中混有杂质 HCl ,则洗气瓶中盛装的可能是 NaOH 溶液,用于除去 HCl ,故 B 正确; C.因高温下金属易被氧化,则结束反应时,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活塞 K,故 C 正确; D.启普发生器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加热制备气体,且固体颗粒较大,不溶于水,而碳酸钠易溶 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故 D 错误。 故选: D。 16.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考点, 掌握分液与萃取、 过滤、蒸馏与分馏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A. 步骤 (1) 后得到滤液与固体,则步骤 (1) 为过滤,步骤 (2) 后得到水溶液和有机溶液,则步骤 (2) 是 分液,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漏斗,分液过程中需要用到分液漏斗,故 A 正确; B. 由图知,加入 NaNO3 溶液后抗肿瘤活性物质从有机溶剂中转移到 NaNO3溶液中,说明其更易溶解 在 NaNO3 溶液中,故 B 错误; C. 有机溶液中主要含有甲苯、甲醇等,是沸点不同的液体,利用蒸馏分离,故 C 正确; D. 步骤 (1) 中涉及从样品粉末中萃取抗肿瘤活性物质,步骤 (2) 中涉及从有机溶液中萃取抗肿瘤活性 物质,故 D 正确。 故选 B。 17.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 【解答】 A.没有排除 AgCl 的干扰,故 A 错误; B.若固体中含有 Fe,Fe 与 Fe3+ 反应生成 Fe2+ ,不能说明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 Fe3+ ,故 B 错误; C.检验 NH4 + 需要滴加 NaOH 溶液,加热,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没有产 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 NH 4 + ,故 C 正确; D.没有排除 AlO 2 - 的干扰,故 D 错误; 故选 C。 18.答案: D 第 12 页,共 14 页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 题关键。 【解答】 A.25℃,1L pH = 9的CH3 COONa溶液中,溶液中的 c(H + ) = 10-9 mol/L ,而溶液中的 c(OH - ) = 10-5 mol/L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同,则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 1 ×10 -5 NA ,故 A 错 误; B.NO 与 O2 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标准状况下, 22.4L NO 与 11.2L O2混合后生成 1mol 二氧化氮,而 二氧化氮可生成四氧化二氮,故最后气体的分子数小于 NA,故 B 错误; C.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 C错误; D.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4mol ,若与铜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氮,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0.2mol ,但是由 于铜足量,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后来变成了稀硝酸,生成了一氧化氮,转移的电子数增加,所 以0.4mol 硝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大于 0.2mol ,则电子转移数大于 0.2NA ,故 D 正确。 故选 D。 19.答案: (1)m/M (2)2mN A/M (3)22.4m/M (4)M/22.4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计算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解答】 (1)m g 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g Mg/mol = m M mol, 故答案为: m M ; (2) 因为一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分子数的 2 倍,即为 2 ×m M mol ×NA mol -1 = 2mN A M , 故答案为: 2mN A M ; (3) 该体积的体积为 m M mol ×22.4L/mol = 22.4m M L, 故答案为: 22.4m M ; (4) ρ= m V = nM nV m = M 22.4 。 20.答案: (1) 球形冷凝管 NaOH 溶液 第 13 页,共 14 页 (2) 温度过高,碘会升华;反应混合溶液变为无色 (3) 将KH(IO 3 ) 2 转化为 KIO 3 (4)2KIO 3 + CaCl2 = Ca(IO 3) 2 ↓+2KCl (5)b (6)75.9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操作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碘酸钙的性质、准确分析实 验过程和计算关系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 步骤 ①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圆底烧瓶 A 中加入 2.54 g碘、 2.45 g氯酸钾和盐酸,装置 B 的名 称是球形冷凝管,装置 C 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氯气,一般采用的试剂是 NaOH 溶液, 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NaOH 溶液; (2) 步骤 ① 温度保持 85 ℃,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 碘会升华, 碘反应完全的实验现象 是反应混合溶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碘会升华 反应混合溶液变为无色; (3) 步骤 ② 中需要加 KOH 调节 pH 至 10 的目的是将 KH(IO 3 ) 2转化为 KIO 3,故答案为: 将KH(IO 3 )2 转 化为 KIO 3 ; (4) 步骤 ③ 中加入 CaCl2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IO 3 + CaCl2 = Ca(IO3 )2 ↓+2KCl ,故答案为: 2KIO 3 + CaCl2 = Ca(IO 3) 2 ↓+2KCl ; (5) 步骤 ④ 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a.搅拌、 b.冰水中静置、 c.过滤、 d.冰水洗涤、 e.乙醇洗涤,经干燥得 到 Ca(IO3 ) 2 ·6H 2O产品 3.78 g。上述实验操作中与此实验结果密切相关的操作是 b,故答案为: b; (6) 由方程式 I 2 + 2KClO3 + HCl KH(IO 3 )2 + KCl + Cl2 ↑,2KIO 3 + CaCl2 = Ca(IO3 )2 ↓+2KCl 可得关 系式: I 2 ~2KClO3 ~Ca(IO 3 ) 2 254 2 ×122.5 390 2.54g 2.45g 3.9g 由关系式可知 2.54 g碘、 2.45 g氯酸钾完全反应可生成 3.9gCa(IO 3) 2,得到 Ca(IO 3) 2 ·6H2 O4.98g,故 本实验的产率为 3.78g 4.98g ×100 % = 75.9% , 故答案为: 75.9。 21.答案: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 BD 解析: 解: (1) 由图可知,仪器 a、 b 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2) 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利用蒸馏法,需要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图中还缺少的仪器 是温度计,故答案为:温度计; (3) 选碳酸钠除去氯化钙, NaOH 除去氯化镁,氯化钡除去硫酸盐,且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过 滤后加盐酸蒸发即可,则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②③①⑤④⑥ 或 ③②①⑤④⑥ ,故答案为: BD. (1) 由图可知仪器的名称; (2) 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利用蒸馏法,需要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 (3) 选碳酸钠除去氯化钙, NaOH 除去氯化镁,氯化钡除去硫酸盐,且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过 滤后加盐酸蒸发即可.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仪器的使用、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 第 14 页,共 14 页 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粗盐提纯中试剂的先后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