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①河南安阳的涂朱牛骨 ②山西夏县的半个茧壳 ③山西浑源的青铜牛尊 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材料体现了西周 ( )‎ 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 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 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 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 ‎4.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6.《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7.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8.1965年,山西侯马市出土了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记载的《侯马盟书》,出现了要求宣誓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约信文书。据统计,出土的文物有500件之多,其中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筮;参盟人有152人之众,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这种现象(  )‎ A.推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出现        B.体现了“重民轻天”观念开始产生 C.晋国分封制的瓦解              D.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帝从之。‎ ‎《三国志·‎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魏书·武帝纪》‎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10.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 A.倡导愚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 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 ‎11.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12.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13.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 B.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C.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14.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 A.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B.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C.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D.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15.罗马共和国末期,控制政权的军事将领一方面推动一系列法律的颁行,另一方面又不经任何法律手续拟定“公敌宣告”名单,宣告名单上的人为公敌,任何人都可直接杀死“公敌”并获得赏金。‎ ‎“自然法之父”西塞罗就因被列入名单而遭刺杀。材料反映出 ( )‎ A.罗马统治者缺乏法律观念 B.自然法精神不利于罗马的扩张 C.罗马法的效用受制于强权 D.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 )‎ A.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 ‎17.下图直接反映( )‎ ‎1500—1557英国物价指数变化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交通革命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指 (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滞胀”的出现 C.通货膨胀持续降低 D.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19.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工业首先在内地产生 C.重工业发展迅速 D.传统手工业趋于稳固 ‎20.右图是一副创作于1958年的宣传画《飞上月亮》。这幅画( )‎ A. 受到美国登月的刺激而创作 ‎ B.受同时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大力发展科学的热情 ‎ D.宣传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21. 鲁迅论及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拆掉屋顶”式的言论有( ) ‎ ‎①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②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④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2.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都是因为有了它(国家法律)才能获得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行为中的美德和对美德的爱。只有受过祖国的好处,才会得到幸福的婚姻”。这表明卢梭( ) ‎ A.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B.赞赏封建时代的社会伦理 C.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23.伏尔泰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就成为他猛烈地、不倦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注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材料表明启蒙思想家( ) ‎ 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更有适用性 B.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曲解中国文化 C.借助中华优秀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D.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深刻 ‎24.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冰山原则”这种手法 ( )‎ A.寓含着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 B.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 C.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简约与自然 D.彰显了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学特色 ‎25.近代巴黎举办了一次“无名画家展览会”。参展的几十位艺术家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把现代光学和色彩综合起来,从物体的本质和表象上进行艰苦的探索,用笔触画在作品上,以保持纯色状态在空间中的混合。这一艺术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是( ) ‎ A.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B.欧洲民族运动高涨优患意识增强 C.世界战争给人类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材料题(26题20分、27题15分、28题15分,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6分) ‎ 材料二: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9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祢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寺,相当于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 ‎——《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机构改革的特点。(8分) ‎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 ‎(3)材料三中加粗及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服饰讲求含蓄,注重伦理,不强调服装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更不注重用服装表现人体的曲线,褒衣博带、长裾雅步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主流。从夏商时期开始,服饰就已不可避免地被拉入了“礼”制范畴;赵武灵王引进胡服主要是用于改革军队服饰,便于骑射;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割断鲜卑拓拔族与旧有文化的纽带;大唐时代经济发达、国家富强、文化政策宽松,以宽厚和兼容并包的精神自信地接纳四方远近外来服饰文化;满清统治者一方面以“首崇满州”来竭力维护满族服饰文化的独自系统性,并通过“剃发易衣冠”的政策改造汉服饰文化。‎ ‎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国际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上海与国际的联系愈发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服饰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现象,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从事西式服装制作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宋初,文风日起,士子要求就学读书,但政府尚无暇顾及教育,一批由私人创建的书院兴盛起来。由于书院不属于官学体制,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山长(注:指管理人员)或教师及开设课程。书院基本以“四书”“五经”为教材,此外,程颐、朱熹等人的作品都列为书院的重要读物。书院的教学,除教师讲授外,还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 ‎——摘编自陈元晖等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材料二 1810年,普鲁士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粉碎宗教迷信的世俗化中心,包括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柏林大学建立之初,普鲁士政府宣布“国家取代教会成为大学财政上的提供者”,但并不以此作为干预、限制大学内部事务的理由。因此,大学教授的评定依据其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大学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产生的。同时,大学教授与校长一起组成教授会,决定内部事务。大学教授的权力很大,有自由的开课权。大学生的学习也有充分的自由,他们既可以去听教授的讲授课,也可以去参加教授主持的研讨班;既可以独立地从事研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结伴式的自由讨论,更可以进入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柏林大学创办后,形成了独特的“柏林大学模式”,不仅成为全德意志,而且成为全世界大学仿效的样板。‎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书院和德国“柏林大学模式”办学理念的不同。(6分)‎ 材料三:1904年1月,清延再次颁布由张百熙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9分)‎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3 答案BCCAAAADDBCCC 14-25 CCAAAACAACAD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制度:图一:三公九卿制;图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至上。( 6分)‎ 德国:综合性办学;崇尚科学,进行纯学术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较为自由。(3分)‎ ‎(2)教育内容:以经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2分)‎ 培养目标:既是“忠臣清官”,又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答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或答中体西用)(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