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0)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答案:1.C; 2.B; 3.C; 4.(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前后是对称关系,中间断开;每句中的“者”之后表停顿,也要断开;关联词“若……则……”中间也要断开,“安得”是疑问句中的句首的疑问代词,前面要断开;“然后” 也是句首词,前面也要断开来。因此选C项。 2.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魏晋时没有科举制度,文中“同年”指年龄相同。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曲解文意,文中是说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劝,鼓励;课,督促;省,减免;用,用度;年,丰余。第二句中,寇,进犯;引,带领;以……为……,任命……担任……。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文言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父刘靖,任镇北将军。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数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张昌害怕逃走,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准其所请。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 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一次刘弘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甚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窥境。永兴三年,下诏进号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卒于襄阳。百姓为之哀痛,如丧亲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系列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1.B; 2.C; 3.C; 4.(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故选C。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