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1-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1-2-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 3 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1 .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2 .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 点上。 西 东 逆时针 焦 图中 A 点处于 点位置,每年 月初经过; 图中 B 点处于 点位置,每年 月初经过。 3 . 周期: 地球由 A 点出发经 B 点再回到 A 点所用时间: 。 4 . 速度: 点较快,远日点 。 远日 7 近日 1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近日 较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 . 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 即黄道平面 ) 同 赤道平面 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 。   23°26′ 2 .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南北回归线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一般状况 ( 以北半球为例 ) ① 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 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2) 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节气 图示 昼夜的主要特点 北半球 夏至日 昼长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出现 极昼现象 北半球 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 北半球各地 北极圈及其 以内 全球昼夜平分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 (2) 季节变化。 降低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及其 以北各纬度 各 纬度 冬至日 及其 以南各纬度 各 纬度 二分日 赤道 — 北回归线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北半球 3. 四季更替和五带 (1) 形成原因: 和 的时空变化,导致 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白昼最长 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 3,4,5 回归线 热带 【 巧学活用 】   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六个点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左右;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 及时练习 】 读 “ 地球公转示意图 ” , 完成 1 ~ 2 题。 1 .当地球公转由 D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2 .在地球公转由 B 向 C 运动的过程中 (    )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 解析 】 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 A 为北半球夏至日, C 为北半球冬至日, B 为北半球秋分日, D 为北半球春分日。当地球公转由 D 向 A 运动时,为 3 月 21 日到 6 月 22 日, “ 荡秋千,踏青插柳 ” 为端午节,符合题意。当地球公转由 B 向 C 运动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 答案 】 1.B   2.B 【 巧学活用 】   在黄赤交角平面示意图中,掌握 “ 一轴两面三角度 ” ,理解三组等量关系: “ 一轴两面三角度 ” 即 “ 一轴 ” 指地轴; “ 两面 ”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 三角度 ”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 “ 三组等量关系 ” 即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 【 及时练习 】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 回答 3 ~ 4 题。 3 .阳光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    ) A . a → b → c → d     B . b → a → c → d C . c → a → b → d D . d → c → b → a 4 .若阳光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 β ,则晨昏线 ① 、 ② 、 ③ 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    ) A . β /2    B . β    C . 2β    D . 3β 【 解析 】 第 3 题,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是: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再到春分。第 4 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阳光直射最大纬度的 2 倍。 【 答案 】 3.A   4.C 读某日 ① ~ ④ 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 5 ~ 6 题。 5 .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6 . ② 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 ③ 地 (    ) A .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 解析 】 第 5 题,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 24 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 360° ,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 ①③ 两地纬度值相等。第 6 题,图中显示 ② 地该日昼长达 18 小时,一定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图中 ③ 地该日昼长大于 12 小时,说明 ②③ 两地位于同一半球;同一半球的两地昼长最大值都是当地夏至日,故 A 项正确。 【 答案 】 5.A   6.A [ 考点精析 ] 判断和比较昼夜长短,直观地要比较昼弧、夜弧的长度,根本上要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作出和明确某点的昼 ( 夜 ) 弧及其长短,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其要领口诀是:昼弧夜弧判断,过点画出纬线,晨线昏线分割,昼昼夜夜两段。也就是说,晨线和昏线将过该点的纬线分割成两段弧,在昼半球的一段就是昼弧,在夜半球的一段就是夜弧。 1 .昼夜长短状况 —— “ 静态分布 ” 看 “ 位置 ”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 .昼夜长短变化 —— “ 动态变化 ” 看 “ 移动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 .昼夜长短计算 —— “ 选择思路 ” 看 “ 条件 ” (1)( 在光照图中 ) ,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进行计算,关键是确定完整的昼弧或夜弧长度,使昼弧和夜弧长度之和为 360° 。依据昼 ( 夜 ) 长时数=昼 ( 夜 ) 弧度数 /15° 。 (2) 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时,应该先看给定的时间是地方时还是其他标准下的时间,然后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或计算方法。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0 时 ( 或 24 时 ) 把一天的黑夜平分成相等的两段 ( 如下图 ) 如果选择下列公式计算,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当地地方时: 昼长时数= (12 -日出时间 ) × 2 = ( 日落时间- 12) × 2 夜长时数= ( 日出时间- 0) × 2 = (24 -日落时间 ) × 2 如果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则日出、日落时间不必一定是地方时: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时数= 24 -昼长时数 (3) 根据纬度与昼夜长短对应关系进行计算时,要明确纬度分布关系 ①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 ( 夜长 ) 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 昼长 ) 相等。例如, 40 ° N 的昼长等于 40°S 的夜长。 [ 技法点拨 ] 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纬度高低 1 . 在同一半球的两点比较: (1) 若为夏半年,则白昼越长,纬度越高; (2) 若为东半球,则黑夜越长,纬度越高; (3) 昼夜长短变化较大的地点,则纬度较高。 2 . 不在同一半球的两点比较: 将各点昼长减去 12( 小时 ) ,绝对值较大的,纬度较高;绝对值较小的,纬度较低。 [ 对点练习 ] 读下图 ( 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长 ) , 完成 1 ~ 2 题。 1 .四地中纬度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 . a 地           B . b 地 C . c 地 D . d 地 2 .四地纬度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 a 、 b 、 c 、 d B . b 、 a 、 d 、 c C . c 、 a 、 b 、 d D . b 、 c 、 a 、 d 【 解析 】 第 1 题, c 在 12 月时,昼大于夜,表明 c 在南半球; a 、 b 在 12 月时,昼小于夜,表明 a 、 b 在北半球; d 在一年中昼夜永远等长,表明在赤道上。第 2 题, b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且各为一天,说明 b 位于北极圈上;因此四地由北到南的顺序是 b 、 a 、 d 、 c 。 【 答案 】 1.C   2.B 下图中弧 a 为北极圈, b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 P 点是晨线与昏线的交点。 M 、 N 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 M 、 N 两点的经度差为 90° 。据图回答 3 ~ 4 题。 3 .若图示时刻 P 点地方时是 0 : 00 ,那么 (    ) A . M 点此日昼长 14 小时 B . N 地此日夜长 6 小时 C .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D .印度南部此时盛行西南风 4 .若 a 为昼弧,且 P 点的纬度为 75°N ,此时 M 点的日落时间及可能的月份分别为 (    ) A . 9 时  2 月 B . 15 时  5 月 C . 19 时  8 月 D . 15 时  11 月 【 解析 】 第 3 题,若图示时刻 P 点地方时是 0 : 00 ,表明此时虚线弧 MN 为夜弧,且 MN 两点的经度差为 90° ,时间相差 6 小时, N 地夜长为 6 小时。第 4 题,若 a 为昼弧,且 P 点的纬度为 75°N ,说明 75°N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P 地地方时为 12 时, M 地位于 P 地东南,且经度差为 45° ,所以 M 地的地方时为 15 时。 【 答案 】 3.B   4.D [ 考点精析 ] 1 .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要明确两个纬度 ——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点的纬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90° -该地和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 2 . 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 23°26′ ,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 23°26′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地区为 46°52′ 。 3 .应用 (1)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 (2)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 “ 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 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5)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最小间隔 L 为: L = h cot H , ( 南楼高度为 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 (6)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α + h = 90°( 如下图 ) 。 (7)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 技法点拨 ]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中的几个等量关系 (1) 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与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线就相差多少度。 (2) 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3) 出现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4) 若某一纬线圈上刚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 2 倍。 [ 对点练习 ] (2013· 福建文综 )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回答 5 ~ 6 题。 5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 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6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 ① 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 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解析 】 第 5 题,福建教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内全部极昼,所以 D 项正确。第 6 题,济南比福建纬度高,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更小一些,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会使得同一天照进室内的阳光面积更大一些,所以需要加长遮阳板或降低安装高度。 【 答案 】 5.D   6.A 7 . (2012· 浙江文综 ) 地表点 Q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 α ,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H 。若 H 等于 α ,则 Q 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    ) A . 21.5 ° 至 68.5° B . 11.5° 至 68.5° C . 21.5 ° 至 78.5° D . 11.5° 至 45° 【 解析 】 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 = 90° - |φ±δ|(φ ,代表点 Q 的纬度; δ ,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 ± , φ 、 δ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 。地表点 Q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 α ,若 H 等于 α ,则 H = 90° - |φ±δ| = 90° - α ,得 α = 45° = |φ±δ| 。 δ 纬度范围大致在南北纬 23.5° 之间,则推导出 φ 纬度范围大致介于 21.5° 至 68.5° 之间。 【 答案 】 A “ 三三法 ” 判读光照图 光照图的类型较多,掌握判读技巧,才能事半功倍。我们采取 “ 三三 ” 判读法,来熟练掌握其判读要领, “ 三三 ” 判读法即 “ 三分 ” 、 “ 三联 ” 、 “ 三动 ” 。 “三分 ” ⇒ 无论是哪一类光照图 ( 如下图 ) ,我们把它分析为三个部分:一点 ( 太阳直射点 ) 、一线 ( 晨昏线 ) 和 “ 一段 ” 。确定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判读的关键,起到引领作用,太阳直射点是地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太阳高度为 90° ,地方时为 12 : 00 。它与晨线和赤道交点,昏线和赤 道交点的经度 差为 90° 。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及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是判读的核心内容 ( 参照上节判读步骤 ) 。而 “ 一段 ” 则要求我们,在掌握完整光照图判读基础上,学会抽取或读取其一部分,如: “ 三联 ” 即联系三个图形:地球公转轨道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 纬度 ) 示意图。特定的光照图表示一定的日期和时间,而同一日期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处于回归线之间的特定位置,同一日期和时间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呈现相应的分布变化规律,因此把这几个图形联系起来,可以深化到光照图的认识,如: “ 三动 ” 即动手画,动笔算,动脑判;要画好一幅光照图,注意以下步骤: (1) 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 用若干个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 任何节气的日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 冬、夏至日的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 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面 ( 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 ) ,将太阳光线延长即可。黄道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 (6) 地球的地轴和黄道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 ( 经纬线、晨昏线 ) 都不要画出圆外。 (7) 画冬、夏至日日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下图所示: “ 动笔算 ” 涉及到的计算,主要是区时、地方时,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 (1) 区时、地方时计算:明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18 时;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出相应的区时和地方时。 (2) 昼夜长短计算,在光照图中,主要采用昼长时间=昼弧度数 /15° ,夜长时间=夜弧度数 /15° 来计算。 “ 动脑判 ” 主要判断内容是日期,节气 ( 季节 ) ,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1) 由光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 ( 季节 ) ,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日期 → 节气 ( 季节 ) 。 (2) 日出、日落方位 a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 ( 除极点外 ) 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b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 ( 除极昼、极夜地区外 )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 ( 除极昼、极夜地区外 )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 .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3)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的那一条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 90° ,其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那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除直射点所在纬线外,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有两条。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90° 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之差。 【 判读应用 】 1 . (2013· 浙江文综 ) 晨昏圈上有 5 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 12 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    ) A .同时出现日落      B .经过太阳直射点 C .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 .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 解析 】 晨昏圈上地方时为 12 时的点就是 极夜切点 ( 晨昏圈不经过极点时 ) ,即晨昏圈与 刚好发生极夜现象的纬线的切点,其他四个等 分点分布如图,甲、丙和乙、丁分别位于同一 条纬线,乙、丁所在纬线的纬度值大于甲、丙所在纬线; 不相邻两点的组合总计有:甲和丁等五组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必定位于晨昏圈 ( 晨昏圈为地球大圆 ) 上,即同时出现日落,则 A 选项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心,也就是图中圆心处,不可能位于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上;由于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必定位于晨昏圈上,而晨昏圈上任意一段弧的纬度值都不是固定的;只有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或平行时 ( 晨线地方时为 6 时、昏线地方时为 18 时 ) 晨昏圈上的一段弧才可能作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即晨昏圈上不存在地方时为 12 时的点,也可排除 D 选项。 【 答案 】 A (2012· 福建文综 ) 下图中 N 为北极点, A 、 M 、 B 位于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 千米。 读图完成 2 ~ 3 题。 2 .若 AM 为昏线,则此时节 (    ) A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 .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3 .若在 M 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 MM′ 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解析 】 第 2 题,结合图示及题意分析可知, M 点的纬度= 90° - (2 553/111)° = 67°N ;若 AM 为昏线,则 67°N 纬线圈内为极夜,说明北半球为冬季。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为北半球秋季、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为北半球春季、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为当地冬季 ( 北半球夏季 )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为北半球冬季。故选 D 。第 3 题,夏至日, M 地为极昼,所以 0 时太阳位于正北,竿影朝向正南,故 A 错误; 5 月 1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出时竿影朝向西南,故 B 错误; 10 月 1 日,正午时竿影朝向正北,故 C 错误;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12 时正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正南方向,所以影子竿影朝向正北,故 D 正确。 【 答案 】 2.D   3.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