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丙)的合成与加工过程,甲、乙为单链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密码子存在于甲和乙上,最多有64种 B. 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的作用 C. b过程所需要的酶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D. 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a过程为转录,b过程为翻译,甲、乙均为基因转录时的DNA模板链,丙是分泌蛋白。 【详解】A、甲、乙均为转录时的DNA模板链,密码子存在于mRNA,最多有64种,A错误; B、a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过程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的作用,B错误; C、b过程为在核糖体中进行的翻译过程,所需要的酶不是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C错误; D、综上分析,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判断图中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甲、乙为基因转录时的DNA模板链。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及基因表达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一对等位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和排列顺序可能不同 B. 染色体上的DNA通过半保留复制使子代保留了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 C. 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可发生在细胞质中,翻译过程中需要多种RNA参与 D. 细胞中所有RNA都来自DNA的转录,同一细胞可同时发生两种RNA的合成 【答案】B 【解析】一对等位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故等位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和排列顺序可能不同,故A正确;染色体上的DNA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子代保留了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故B错误;原核生物转录和翻泽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中,翻译过程中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故C正确;细胞中所有RNA都来自DNA的转录,同一细胞可同时发生多种RNA的合成,故D正确。 考点:基因的表达、核酸的种类、DNA半保留复制 3.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一个氨基酸 B.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C.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 D. 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答案】B 【解析】通常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一个氨基酸,故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所以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故B错误;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的两条单链间间距相等,加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稳定,故C正确;多聚核糖体就是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故D正确。 考点:细胞中DNA和RNA结构和功能 点睛:多聚核糖体是一个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4.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B. 血红蛋白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C.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 D. 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C 【解析】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一对基因也可能对多对性状产生影响,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A错误;由于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血红蛋白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B错误;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C正确;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5.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同时进行翻译的其它核糖体都位于近b端 B. 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有水分子参与 C. 红细胞内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右侧的tRNA准备进入核糖体,由此可知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若图中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则该核糖体是最先与mRNA结合的,同时进行翻译的其它核糖体都位于近a端,A项错误;合成的多肽链经剪切加工成血红蛋白,该过程需要水解部分肽键,有水分子参与,B项正确;红细胞最初含有人体的全部基因,合成血红蛋白而不合成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也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只是血红蛋白中个别氨基酸改变,D项正确。 6.下列关于核酸中碱基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双链DNA中嘧啶的数量总是等于嘌呤的数量 B. 一段双链DNA分子含100个碱基T,则该DNA第4次复制需要800个碱基A C. 如果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300个碱基 D. 单链RNA中嘧啶数量不一定等于嘌呤 【答案】C 【解析】(1)双链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2)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3)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计算: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等条件下,转录、翻译过程中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6∶3∶1。 【详解】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双链DNA分子中,C=G、A=T,因此嘧啶(C、T)的数量总是等于嘌呤(A、G)的数量,A正确; B、在双链DNA分子中,A=T,若一段双链DNA分子含100个碱基T,则该DNA第4次复制需要碱基A 的数目为(24-1)×100-(23-1)×100=800个,B正确; C、如果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100×6=600个碱基,C错误; D、单链RNA中互补的碱基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嘧啶(C、U)的数量不一定等于嘌呤(A、G)的数量,D正确。故选C。 7.某段DNA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10%,尿嘧啶(U)占碱基总数的30%,则转录出该mRNA的DNA片段中,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为( ) A. 40% B. 30% C. 20% D. 10% 【答案】C 【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进一步推导出: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详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已知某mRNA中,A占10%,U占30%,即A+U占40%,则转录该mRNA的模板链中T1+A1占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整个DNA分子中A+T占双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等于每条单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所以该DNA分子A+T也占40%,又因为双链DNA中A=T,所以指导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A占40%÷2=20%.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结构中的相关计算公式,了解mRNA中A+U的比例和DNA两条单链以及这个DNA中A+T的比例相等,而双链DNA中A与T相等。 8.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34%和16% B. 34%和18% C. 16%和34% D. 32%和18% 【答案】A 【解析】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由于C=G、A=T,则C=G=17%、A=T=33%.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即T1=32%、C1=1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T1+T2)÷2,所以T2=34%,同理,C2=16%。答案选A. 9.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再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搅拌不充分会使含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B. 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含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 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D. 实验目的是研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如果搅拌不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不分开,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A正确; B、如果保温培养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会裂解,从而导致32P标记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B错误; C、由于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C正确; D、实验目的是通过对照实验,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0.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B.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C. 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答案】A 【解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 【详解】A、假设脱氧核苷酸为n个,则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为n+(n/2-1)=14,则n=8,组成该DNA分子片段的脱氧核苷酸数为8个,即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A正确; B、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故不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碱基对只能搭建4对,不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 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4个碱基对,D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孟德尔遗传定律假说成立的原因之一是所选物种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 B.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D. 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答案】D 【解析】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不能自由交配;A错误;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杂合子产生不同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B错误; C、孟德尔依据假说进行了测交实验的“演绎推理”的过程;C错误;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的假说;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法的的知识,意在考查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应用能力。 12.将某种植物高秆(DD)和矮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方式所得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性状表现是( ) A. 无法判断 B. 高茎:矮茎=3:1 C. 全都是高茎 D. B、C两项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高秆植物(DD)和矮秆植物(dd)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Dd与Dd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 【详解】基因型为DD的高秆植物与基因型为dd的矮秆植物杂交所得种子中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基因型均为Dd,全部播种后,长出的植株(由胚发育而来)的基因型均为Dd。由此可见,待长出的植株(Dd)开花时,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均为DD∶Dd∶dd=1∶2∶1,将这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性状表现是高茎∶矮茎=3∶1。故选B。 13.以杂合抗旱小麦(Aa)为亲本,连续自交并逐年淘汰不抗旱植株。若以F2的抗旱小麦上结的种子为商进行出售。则农民种植后,不抗旱小麦所占的比例为( ) A. 1/6 B. 14 C. 1/32 D. 1/10 【答案】D 【解析】亲本Aa自交,F1为1/4AA、1/2Aa、1/4aa,淘汰不抗旱植株(aa),F1为1/3AA、2/3Aa。 F1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为AA:1/3+2/3×1/4=1/2,Aa:2/3×1/2=1/3,aa:2/3×1/4=1/6,淘汰不抗旱植株(aa),F2为3/5AA、2/5Aa。 【详解】以杂合抗旱小麦(Aa)为亲本,连续自交并逐年淘汰不抗旱植株。F2抗旱小麦(3/5AA,2/5Aa),若以F2的抗旱小麦上结的种子(即F3)为商品进行出售,不抗旱小麦所占的比例为2/5×1/4=1/1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规律的应用,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不属于F2产生9:3:3:1性状分离比的必备条件的是 A. 各种精子与各种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B. 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 C. 环境对各表现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相同 D.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所有体细胞中均能表达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体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A正确;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的,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B正确;环境对各表现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是相同的,C正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所有体细胞中均能表达,不是9:3:3:1的前提条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5.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夫妇中有一方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 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也可能所有孩子听觉均正常 C. 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孩子的概率为7/16 D. 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听神经正常孩子的概率为9/16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D_E_,若夫妻中一方耳聋,另一方基因型为DDEE,则后代全部正常,A正确; B、只有耳蜗管正常(DDee)与只有听神经正常(ddEE)的夫妇,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DdEe,听觉肯定正常,B正确;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孩子的概率为1-9/16=7/16,C正确; D、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听神经正常孩子(__E_)的概率为3/4,D错误。故选D。 16.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C. 复制后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于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知识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而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相同,所以移向每一极的基因相同,都是A、a、b、B、D、d,B错误; C、基因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可能会因为交叉互换,分布到同源染色体上,在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C正确; D、如果交叉无互换,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基因型有2种,D错误。故选C。 【点睛】明确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17.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 A. 2∶0∶1 B. 0∶2∶1 C. 5∶0∶1 D. 0∶5∶1 【答案】B 【解析】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设子一代扁盘状南瓜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为A-B-(扁盘状),A-bb(圆形),aaB-(圆形),aabb(长形)=9:3:3:1,说明双显性为扁盘状,单显性为圆形,双隐性为长形,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分四种情况: 1、扁盘状南瓜为AAbb型,其测交后代为Aabb,都为圆形南瓜; 2、扁盘状南瓜为Aabb型,其测交后代为Aabb和aabb,比例为1:1,表现型为圆形、长形; 3、扁盘状南瓜为aaBB型,其测交后代为aaBb,都为圆形南瓜; 4、扁盘状南瓜为aaBb型,其测交后代为aaBb和aabb,比例为1:1,表现型圆形和长形; 因此,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0:4:2=0:2:1。故选B。 18.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细胞数最多的是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精细胞 D. 精原细胞 【答案】D 【解析】蝗虫的精巢中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不管哪种分裂方式都有精原细胞在间期染色体的复制,而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故在视野中看到的处于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的数目最多,D正确。故选D。 19.如图中甲、乙、丙3个图分别表示某个生物(假设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和乙 B. 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乙和丙 C. 甲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D. 甲、乙、丙三个细胞的DNA数分别为8、8、4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读图像,判断出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甲图的细胞质平均分裂,判断出甲图是初级精母细胞,乙图是体细胞(或进行有丝分裂的精原细胞),丙图为次级精母细胞,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分析图形可知,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乙和丙,甲图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由于甲图的细胞质平均分裂,故甲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乙图是进行有丝分裂的体细胞(或进行有丝分裂的精原细胞),丙图为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甲、乙、丙三个细胞的核DNA数分别为8、8、4,D正确。 【点睛】解题方法指导: (1)依据细胞质的分配方式判断精卵形成过程图像(二倍体生物2n=4) (2)据分裂图像快速确认动物性别,若为四分体平分为二,则一定为减Ⅰ 后期,此时若细胞质均等分裂则动物性别一定为雄性,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动物性别一定为雌性。 注:若为减Ⅱ后期,则细胞质均等分裂时,不能直接确认动物性别(此时需依据其他信息继续确认)。 20.如图所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段可以表示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 B. BC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 C. CD段可以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若纵坐标为细胞中的DNA含量,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过程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 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 D、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过程,此时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曲线图的识别。 21.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80、80、40、40 B. 40、40、20、20 C. 40、80、40、20 D. 80、80、40、20 【答案】D 【解析】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详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卵母细胞内,导致次级卵母细胞核内DNA含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体平分到两个细胞内,导致卵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再次减半;根据题意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故含有的核DNA数也是40,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80、80、40、20,所以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理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相关数值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22.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分别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并能绘制简单的曲线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①中先加倍后平分,且加倍是逐渐的所以为有丝分裂DNA变化曲线,② 中先加倍后平分再减半,且加倍是逐渐,所以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③中先减半后加倍再平分,且加倍后又减半,所以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④中先不变后加倍再平分,且加倍是突然,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故选A。 23.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答案】A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可以产生两种4个精子细胞。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24.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数目又减半,因此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一半,C错误;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完成形成的精细胞时期。 【详解】甲图中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丙图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但没有染色单体,应是DNA没有复制的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二倍,C错误;丁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精细胞,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26. 现有若干未交配过的四种果蝇(甲、乙、丙、丁),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体色有灰体(E)和黑体 (e),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果蝇的变异来源为交叉互换 B. 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E和bE C. 若乙与丁杂交,后代中灰体雄果蝇的比例为1/2 D. 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丁 【答案】C 【解析】丙果蝇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项错误;乙果蝇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B项错误;乙、丁杂交,后代中全为灰体,其中雄性的比例为1/2,C项正确;甲、乙均为雌性,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只有甲和丁,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 27.对下列生物学经典实验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结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物学经典实验 科学方法或技术 实验结论 A 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实验 荧光标记法 细胞膜具流动性 B 萨克斯研究曝光与遮光叶片的产物 控制变量法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 赫尔希与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NA是遗传物质 D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 类比推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详解】A、用荧光标记法进行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能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法比较曝光与遮光叶片的产物得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正确; C、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28.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B.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可同时产生四种卵细胞 D.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 【答案】D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 【详解】A、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它们自交会出现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对应两种表现型。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它们自交会出现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对应三种表现型,B错误;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C错误;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D正确。故选D。 29.果蝇的翅形受2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果蝇为残翅,为确定B、b是否也位于常染色体上,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已知正交的F2中长翅、小翅和残翅分离比为9∶3∶4,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B、b位于X染色体上 B. 正交F2中只有雄性个体出现小翅性状 C. 反交F2中小翅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 D. 反交F2中表现型为长翅的个体占3/8 【答案】C 【解析】A、已知果蝇的翅形受2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图中显示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反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说明B、b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同时含有A和B表现为长翅,aa表现为残翅,只有A表现为小翅,则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子一代为AaXBXb、AaXBY,则F2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Y、AaXbY,即只有雄性中出现小翅,B正确; C、反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中小翅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比率相同,C错误; D、反交F2中表现型为长翅个体占总数3/4×1/2=3/8,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遗传图解,分析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组成,确定正交和反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 30.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有 8 条染色体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则④上可能是基因 A 或 a C. 若图中的②表示 X 染色体,则③表示 X 或 Y 染色体 D.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该生物含有4条染色体,而该细胞着丝点分裂,含有8条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详解】A、该细胞不含细胞壁,故为动物细胞,着丝点分裂,且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A正确; B、①和④是同源染色体,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上可能是基因A或a,B正确; C、②和③是同源染色体,且大小不同,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C错误; 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表示人体正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甲中方框内所表示的部分在物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点?______。若图甲生成的④链中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2)图乙表示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 (3)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 (4)若由于(3)所述的替换使得某植株表现为罕见的红花性状,而其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则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将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五碳糖不同(或②中含脱氧核糖,③中含核糖) 2700 氨基酸 T—A替换为G—C(或A—T替换为C—G) 红花性状属于显性突变,亲本是杂合子,自交出现性状分离 15/17 【解析】图甲过程表示转录,①为RNA 聚合酶,②为DNA模板链上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RNA链上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为转录的产物RNA。图乙过程表示翻译。 【详解】(1) 图甲中方框②内所表示部分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方框③内所表示的部分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物质组成上不同点是五碳糖不同(②中含脱氧核糖,③中含核糖)。图甲生成的④链为mRNA,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说明该链中A+U+G+C=1 500个,其中G=200个,C=40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转录时该基因的模板链中共含有1 500个碱基,其中C=200个、G=400个,A+T=1 500-200-400=900个,该基因的非模板链中A+T=900个,而该基因中A=T,进而推知该基因中A=900个。可见,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900=2700个。 (2) 图乙表示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 由题文描述和图乙可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转录时基因的模板链中相应的碱基是AGA;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转录时基因的模板链中相应的碱基是CGA。据此可推知:若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G—C(或A—T替换为C—G)。 (4) 依题意可知: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的某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说明该基因突变为显性突变,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且该红花植株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若红花性状由基因B控制,则其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这些红花植株连续自交1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3+2/3×1/4)∶(2/3×2/4)=3∶2;连续自交2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3/5+2/5×1/4)∶(2/5×2/4)=7∶2;连续自交3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7/11+2/11×1/4)∶(2/11×2/4)=15∶2。综上分析,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17。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分裂定律的实质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题意和图示呈现的信息为切入点,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32.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图像,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B细胞处于乙图的区间是 ______,分裂形成的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和9~11。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答案】3~4 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受精作用 1~6 20 【解析】根据斜线的有无,若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先减半再增终减半代表减数分裂,加倍后再恢复代表有丝分裂;有斜线代表DNA变化,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 【详解】(1)甲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3~4区间;此时细胞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2)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 (3)染色单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为1~6和9~11。 (4)4~5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3.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家庭中有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如系谱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1)甲种遗传病属于_____遗传病。 (2)乙种遗传病属于_____遗传病。 (3)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子女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X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隐性 aaXBXB或aaXBXb 3/8 1/16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如XY型,雌性和雄性的常染色体组成相同,性染色体组成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而基因又在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分析图示:由5、6正常,且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生出的9患甲病,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3、4正常,生出患乙病的女儿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种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分析可知,乙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3、4正常,生出患病的7和8,则3、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Ⅲ8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其比例为1:1。 (4)Ⅲ8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5、6正常,生出患甲病的9,且5号的母亲2号患乙病、父亲1号患甲病,则5的基因型为AaXBXb,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XBY,则Ⅲ9基因型为1/2AAXbY、1/2AaXbY。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1/4=3/4;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4=3/4;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3/4+1/43/4=3/8,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4=1/16。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伴性遗传及人类常见遗传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要点,分析、计算相关遗传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