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卷 命题人:廖余凤 审题人:高一年级政治组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谈到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先后两次去古巴时曾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体验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由此可见( )‎ ‎①文化总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②文化决定着人的行为选择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优秀的文化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汉语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成语或俗语,以此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下列成语或俗语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恰当的是( )‎ ‎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特点②孟母三迁——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乡音难改——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一脉相承——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网络传播已成为文化传播在当代的主要形态,正在改变着我们生存的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这实质上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发挥了( )‎ A.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 C.文化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作用D.先进文化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作用 ‎4.2014年8月,华谊兄弟与腾讯合作推出了星影联盟,打造星粉网络互动平台,以推动国内“粉丝经济”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材料表明( )‎ ‎①经济发展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上述观点( )‎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C.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6.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中国人见面抱拳作揖,泰国人见面行“合十礼”,西方人见面拥抱。这体现了( )‎ A. 文化对认识活动的影响B. 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C. 文化对交往方式的影响D. 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8.半部论语治天下,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论语》的影响体现了()‎ A.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 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9.粱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不但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雕塑作品,还是人们所处城市生产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这些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裁体②彰显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如果我们生活在鼓励之中,就会充满自信;如果我们生活在追求之中,就有奋斗目标;如果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就会向正直看齐。这体现了( )‎ ‎①文化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态度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回眸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们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在人们心目中,我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①登高望远,以称霸视野洞察世界发展局势②宁静致远,以平常心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③海纳百川,以宽广胸怀接纳他国各种文化④刚柔相济,以务实作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13.“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 )‎ A.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C. 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14.在文化交流上,我国注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启示我们( )‎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5.2018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赋予经典新的生命。节目一经播出就赚足了口碑。这启示我们( )‎ ‎①用新传媒取代旧传媒已成为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③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文艺节目必将走向艺术的巅峰 ‎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6.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从岑参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 A. 传统文化还没有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B. 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C.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D. 传统文化仅仅存在于历史中 ‎17.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9.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近百年间四个不同时空中同样出自清华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身处各自时代的变革矛盾中努力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电影似乎在提醒人们,每个可能在当下迷失自我的人,要时刻记得: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观众之所以落泪,正是因为有很强的代入感。这告诉我们( )‎ ‎①文艺创作应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②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 ‎③优秀作品可以给人们特有的感染力 ④文艺创作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 )‎ ‎①需要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②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③主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1.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②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 ‎③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 ‎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时间,诗词歌赋、文牍书信,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 ‎②物质文明日益丰富,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必然性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④文化的力量不在于本身价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近来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潮。《诗的八堂课》重新阐释中国古典诗词,建构以汉语古典诗学观念为核心的普适诗学观念;《好诗不厌百回读》由名家袁行霈先生精选经典古诗词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满足大众阅读需求。古典诗词热的兴起有利于( )‎ ‎①复兴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长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③以大众传媒为途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④在继承基础上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近年来,“文化消费”的范围已逐渐从音乐、戏剧、绘画等文艺领域,扩展到了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时尚、运动、影视、动漫等生活领域,相关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表明我国当前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特点为( )‎ A. 形式多样,喜忧参半B. 市场活跃,内容丰富 C. 多元主导,异彩纷呈D. 色彩斑斓,通俗娱乐 ‎25.中国烹任协会明确表示,将研究新的菜系评价体系,在中国菜的国家饮食文化整体概念指导下,确立以省级行政区域划分的地域菜系内涵,传统的八大菜系将扩容为三十四地域菜系。这印证了( )‎ ‎①文化创新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8分)‎ ‎(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某班准备以“传统经典进校园”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的主题设计两幅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14个字)(4分)‎ ‎28.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现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直到今天,她也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的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令电视从业者进一步盲目追求收视率,令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材料二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该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6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D ‎6.C ‎7.C ‎8.B ‎9.B ‎10.D ‎11.A ‎12.D ‎13.A ‎14.D ‎15.D ‎16.B ‎17.C ‎18.A ‎19.C ‎20.A ‎21.C ‎22.C ‎23.D ‎24.B ‎25.B ‎26.‎ 文化由一定政治决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包含的主张道德教化、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具有积极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能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促进法治建设。‎ ‎27.(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APEC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 ‎(2)如:诵经典、养德行、学做人;学先贤、讲诚信、行友善;学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讲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 ‎28.(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主心骨”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9.(1)①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现象。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媒体片面的追求收视率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而不顾及自身的基本职责,也引起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①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 ‎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