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双周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双周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艺术一方面要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膺,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须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至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 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 B. 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C. 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只有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D. 艺术上的许多做法似乎不近情理,但其目的正是为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工具,这是从道德的观点来谈艺术,不明白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一定距离的。 B. 艺术都是主观情感的流露,但如果不把它加以客观化,情感再深刻,也不能创造艺术。 C. 蔡琰之所以能写出《悲愤诗》,是因为她能把切身的悲愤之情放在一定距离之外,对自身的经历加以反省。 D. 只有艺术上出现的诸如波斯画中人物肢体不自然的扭曲等形式,才能弥补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 B. 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都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C. 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 D. 说话不押韵,做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B项,因果倒置,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有“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D项,无中生有,“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文中没有相关的表述。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这些形式化的手法确实弥补了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但不是必要条件。选项用“才能”把这些手法搞成弥补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的必要条件。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把握文章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人们都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中的“人们都”以偏概全,文中有“往往遭人唾弃”等表述。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名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碎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有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 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 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 《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 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瑕疵,但是总体质量还是被认可的。 C. 《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交相辉映,让人联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6. 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 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②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 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分析可知,“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是指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C项,“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错误。原文为“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D项,“核心价值观”错。结合“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分析可知,应该是“中国特色价值观”。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分析可知,中国电影继续创新不一定需要少涉及穿越等题材,穿越、幻想题材并不都是尚古的。故选D。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⑴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⑵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⑶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⑷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⑸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 “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⑹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⑺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⑻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⑼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⑽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⑾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⑿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⒀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⒁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⒂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⒃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⒄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⑶段详写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 B. 小说第⑸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第12段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 小说第⑻段中写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现钱且送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 D. 小说中写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 8. 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分别结合文中两处划线的地方加以分析。 9. 汪曾祺曾谈到自己所追求的语言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淡而有味”的理解。 【答案】7. B 8. ⑴第一处划线的地方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看似闲笔,其实可以暗示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⑵第二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专门从外地找来瓢菜种子来和扁豆配对,以应郑板桥对联的意境,看似闲笔,其实可以体现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 9. ⑴“淡”是指语言平实,多用口语,不事雕琢,不堆砌华丽辞藻。比如第2段写钓鱼,第6段写种花,第11段写救人等情节,都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为主。⑵“有味”是指在善作景物的点染,情景交融,形成古典诗词般的意境。比如第3段中“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一句,生动传神,以景写情,可见此处氛围之宁静祥和,从而映衬了王淡人的恬淡闲适。又如结尾“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寥寥八字,以景作结,既可以体现王淡人的淡泊高尚,又形成了余韵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A项,“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理解有误,描绘王淡人钓鱼的目的不是突显其技术精湛,而是表现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而且这一段也算不上“详写”;C项,“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理解有误,作者没有讽刺之意,这种付酬方式是当地的习俗,而且可以体现王淡人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D项,“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理解有误,王淡人给汪炳治病不全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根据文中“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一句可以看出,这一情节主要是要表现王淡人的医者仁心。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要鉴赏文中的重点句子,首先要认真把握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对文本的把握,认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第一处划线的地方交代王淡人名字的来历——“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并提到古人“人淡如菊”的名句,“造就了一个好名字”。看似闲笔,其实暗示了王淡人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第二处划线的地方写“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以应和郑板桥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意境,看似闲笔,其实体现了王淡人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表现手法的知识。本题要求“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淡而有味’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小说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小说内容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立足文本内容,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所起作用。首先,分析汪曾祺所追求的语言风格“淡而有味”。其中“淡”是指语言平实质朴,比如第2段写钓鱼,第6段写种花,第11段写救人等情节,语言平实质朴;而“有味”是指情景交融,有散文诗般的意境。比如第3段中“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一句,以景写情,用环境氛围的宁静祥和,映衬了王淡人的恬淡闲适。又如结尾“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既体现了王淡人的淡泊高雅,又让人回味无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①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 ,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细弱,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 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 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 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 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 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如今将军仅率领(或: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2)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光武闻林已还三辅”,应理解“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所以可以排除B和D项;“群寮知林以名德用”,应理解为“朝中百官知道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甚尊惮之”,可以理解为“都很尊敬和惧怕他”,可以排除A,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物故,即事故”错误,这里和《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都应该是“去世”。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其他王傅被批评”,原文是“余人虽不见谴”,即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规”“霸王”“遵覆车”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第二句中,“起”“笃”“相望”“优容”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好学为人沉稳,家中有很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研究学问,学识渊博,当时被人称为通儒。 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同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有百万之众,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贼人于是就放了他们,大家都免于一死。 隗嚣向来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对待他,让他担任持书平(治书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请求离去,辞了官职。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就下令说:“杜伯山这个人天子无法使他臣服,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齐一样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辱。现在暂且从师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节行事好了。”牡林虽然被隗嚣软禁,但一直没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隗嚣才同意杜林护送杜成的灵柩回乡。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杨贤在陇坻拦截杀害杜林。杨贤看到杜林亲自推着车,把弟弟的灵柩运送回去,就叹息道:“如今的世道,还有谁能像杜林这样实行仁义之道的?我虽然是个小人,但怎么能忍心杀害义士呢?”于是就逃亡离去。 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就征拜他任侍御史,亲自接见他,向他请教经书故旧以及西州事情,对他非常满意,赐给车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惧怕他。京师里的士大夫们都推祟杜林的学识渊博。 第二年,朝廷广泛议论郊祀礼制,多数人以为周朝祭祀后稷,汉朝应当祭祀尧,诏令再让公卿们商议,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一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是缘于尧的功劳。祖宗先例,应该有所继承。最后决定采纳杜林的意见。 后来杜林代替王良担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荐同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陇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用,天下贤士都归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职被废除,让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在宫内负责值宿警卫,在宫外总管左、右中郎将以及五官中郎将,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被认为公正无偏。郎官中有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得到杜林的教诲和指点,从早到晚杜林家里经常坐满了好学之士。 后来皇太子刘彊自己请求退位,封为东海王,所以加派官员部属,任用杜林为王傅。随从光武帝南巡。当时几位王傅数次被光武帝宣召,有的因为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惟独杜林忠于职守,有召必到。虽然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但只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建武二十二年,杜林又担任光禄勋。不久,代替朱浮担任大司空。第二年去世,光武帝亲自参加葬礼为他送葬,任用其子杜乔为郎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六、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下而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注]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荷花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故选D。 【15题详解】 题干是“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可以托物言志这一手法入手赏析诗歌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以云、鸟自喻,表达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险峻景象后,感叹蜀地之险、劝行人不必前往蜀地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苏轼《赤壁赋》中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自己与神仙相交、与明月永存的理想。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其险也如此 (4).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 挟飞仙以遨游 (6). 抱明月而长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岫”“倦”“嗟”“遨”“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闯红灯的人现实中 ,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 ,想闯就闯。但是宁波市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 ,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皇历”也要改改了。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 ),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 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这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者”就 ,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B. 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C.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D. 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尘埃落定 无法无天 B. 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 盖棺定论 无法无天 C. 屡见不鲜 家常便饭 尘埃落定 恣意妄为 D. 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盖棺定论 恣意妄为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并非没有考虑谁是“弱势群体”,谁是骑车的,谁又是行人 B. 没有考虑谁是行人,谁是骑车的,谁又是“弱势群体” C. 行人和骑车的,法院并非没有考虑究竟谁是“弱势群体” D. 没有考虑谁是骑车的,谁是行人,谁又是“弱势群体”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是句式杂糅,应该改为“按照当地法院审理”或“当地法院审理认为”;另“形成交通肇事罪”为搭配不当,应改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屡见不鲜:意为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见怪不怪:意为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此处语境强调的是“闯红灯的人现实中”常常见到,故此处应填“屡见不鲜”;家常便饭: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不足为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平常的事情,故此处应填“家常便饭”;尘埃落定:多表示事情经过了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盖棺定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终于有了结果,故此处应填“尘埃落定”;恣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自恃‘弱者’就” 胡作非为,故此处应填“恣意妄为”。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根据主语一致,和后文“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的搭配,排除A、C(不是“并非没有考虑”,而就是“没有考虑”);根据上下文照应如“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排序上宜先行人后骑车的,排除D,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①_________。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②____________,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③____________,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答案】 (1). ①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2). ②质、押是借贷担保形式 (3). ③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政府借贷……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第②处,结合“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分析可知,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第③处,结合“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 21.化用古人诗句为孩子或为自己起名字,既显文雅,又有所寓意和寄托。请仿照示例,从“冰心(文学家)、程千帆(国学大师)、刘海粟(画家)、周星驰(影视明星)”四位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句式、阐释角度与示例不必完全一致,但表达应准确连贯。 示例: 朱自清: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字取自“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为坚持廉洁正直的精神品质使白己保持清白。 【答案】①冰心:现代著名文学家冰心的名字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意为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都要坚守内心的纯真和执着。②程千帆:国学大师程千帆的名字取自“沉舟侧畔千帆过”,意为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要始终坚韧乐观。③刘海粟:画家刘海粟的名字取自“渺沧海之一粟”,意为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周星驰:影视明星周星驰的名字源于“俊采星驰”,意为一生才华卓绝,星光璀璨,耀眼不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仿照示例,从“冰心(文学家)、程千帆(国学大师)、刘海粟(画家)、周星驰(影视明星)”四位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句式、阐释角度与示例不必完全一致,但表达应准确连贯”,然后分析例句,把握句式特点、内容特点,再分析所给材料,将材料进行归类。“朱自清: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字取自“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为坚持廉洁正直的精神品质使自己保持清白”,句式特点是“所选名字,名字取自相关的名句,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 四、写作(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答案】【例文】 人,应该有所畏惧 在当今大谈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时代,“人定胜天”这一信念似乎早已深入人心,让人总感觉只要努力,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远方,不用畏惧、顾虑一切,因此许多人心里早已没了“怕”这个字。然而我认为,人应当有所畏惧。 几年前北大登山队山鹰社五名队员在一次登山中不幸遇难。经仔细分析,当时所有的条件都不适合攀登,而这些学生“无所畏惧”的攀登行为是酿成悲剧的最终后 果。山鹰社团的精神是要“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颠”,虽然有着如此的雄心壮志,但终究应对不了山峰的险恶,这种“毫不惧怕”的勇气竟让前途似锦的学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难道还不够警示我们应当有所畏惧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技术工具越来越发达,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频率也愈加提高,大片森林被砍伐了,众多河流被污染了,野生动物快濒临绝种了;然而贪 婪的人们无视着这些,怀着“人定胜天”的想法进行着更大规模的破坏。于是,大自然终于发怒了,印度洋海啸一个浪打来,几万人丧生,几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无 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场无法预言,无法计量的灾难。汶川大地震,让千千万万的人们为遇难者哭泣。的确,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太渺小了。倘若大 自然要报复人们对它进行种种破坏的行为,那人类必定处于无限危险之中。因此,我们都须有有所畏惧的心态,而不是肆意地任意妄为,最终落得两败俱伤。 当然,人所畏惧的,并不是金钱、权利,而应是因对生命渺小而脆弱的畏惧,这也是真正对生命敬重的体现。 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能有所畏惧是一剂良药,它在很多时候,抑制了我们冲动卤莽的行为,让我们保持头脑的理性和清醒,在不断的自我警示和自我约束中提升自我价值,远离某些不必 要的伤害。倘若北大学生对生命,对自然能再“有所畏惧”一点,那他们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不会只给亲人流下无限的痛苦;倘若整个人类对大自然存有一分畏 惧和敬重的态度,那我们的家园才能永远常青下去而不是蓄意地被无限污染,只有这样,我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吧。 因此,人应当有畏惧之心,把“怕”这个字时刻揣在心里,才是真正对自我,对生命,乃至对自然的负责和敬重。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思考“怕”,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感觉可怕的东西,大多是和未知有关,很多事情和道理,其实都是从未知到知道的过程,从这句话出发,可以写人应有敬畏之心。“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不用惧怕,应该是不要因为怕未知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强调人应有勇敢无畏之心。“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则应辩证地看待“怕”与“不怕”的关系。 参考立意:我们要勇敢无畏,直面困难;人应该有所敬畏,(对生命、自然、法律、道德等);辩证地看待“怕”与“不怕”,有所为有所不为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以老子的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引出论点“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等;怕与不怕是先人们历经过的沧桑岁月,也是今人在探索时仍会面对的复杂感触。 【素材】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中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 黑暗的牢狱和没有尊严的生存是可怕的,愧对先人的期望和羞于同僚的嘲讽是可怕的,“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报任安书》),然而司马迁却发愤而作、反畏成勇。今天当你到韩城司马迁的祠堂面对99级台阶时,才明白成为史圣的道路,是战胜痛苦和恐惧的一场修行。 残酷的政治斗争和终身放逐是可怕的,无尽的黑森林和幽暗的地狱是可怕的,然而但丁却在《神曲》中高唱:“在这里定要放下所有猜疑,一切怯懦定要在这里死灭”。人生总要经历“地狱”、“炼狱”的考验,从刻着“放下一切希望”的地狱门下经过,才能激发人无所畏惧的斗志,向着“天堂”勇敢地前行。 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我们常常为追求英雄主义的勇敢而热血沸腾,也常常为学习和青春感到无数的烦恼和担忧。如果可以取衡和转化,则或许找到了智者的勇气:在深刻的阅读和宽广的现实中学会冷静与敬畏,在畏惧前途中迈步从头、勇敢前行吧。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