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5金色的鱼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5金色的鱼钩

15 金 色 的 鱼 钩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 ( 亦称陕甘苏区 ) 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背景资料 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纵横 300 余千米,海拔在 3500 米以上。它是块大草甸、沼泽地。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底下却是烂泥塘,行人稍不小心,陷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了。而且草地的气候变化莫测,忽风忽雨,忽霜忽雪,或者是一场大冰雹,环境极其恶劣。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是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 8 至 10 斤,一般的带有 5 至 6 斤,有的只有 3 、 4 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长征中跋涉的草地 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金色的鱼钩 》 就是其中之一。 学习目标: 1 . 学习重点字词。 2.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 体会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理解 “ 金色的鱼钩 ” 的含义。 学习生字 颧 鬓 稞 搪 熬 唉 疙 瘩 敛 奄 噎 锈 quán bìn kē táng áo ài ɡē da li ǎ n yǎn yē xiù 认读下列词语: 颧骨 青稞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支吾 疙瘩 红锈 弥漫 熬过 抽噎 无边无涯 搪瓷碗 收敛 瞻仰 奄奄一息 两鬓斑白    1 . 解决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2 .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 .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本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咐,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当他们面临着饥饿威胁的时候,老班长夜夜钓鱼给小战士们吃,在老班长的照顾下,小战士们终于走出草地,而老班长却牺牲在了草地上。 ——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接受任务: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 :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护送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1. 他们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 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的? 3. 老班长为什么会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4. 为什么 “ 我 ” 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还说 “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5. 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能走出草地吗? 通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神态 ? 每次有何不同 ? 划出来 , 读一读 , 仔细体会 . 读一读,想一想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说明了: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 第二次: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又吃不饱,老班长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们,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奉献精神。 合不拢眼 喜出望外 皱紧眉头 皱纹舒展 露出笑意 小组合作讨论: 这五个词语是描写老班长的什么的?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什么情景?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    ( 这些情景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 再读课文,做好批注: 1 . 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 .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啊 ! 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 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 针扎着 喉管,失声喊 起来 : “ 老班长,你怎 么 ······” 皱紧眉头硬咽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 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 说 :“ 怎么了,吃不下?要 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 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 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 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 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 …… 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 “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 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 ”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 老班长!老班长! ” 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 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 “ 金色的鱼 钩 ” 呢? 2. 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 )写,( )描写,( )描写等手法,塑造了老班长( )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 )的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共同渡难关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高大光辉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谢谢使用 培优教育系列丛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