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安庆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 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1.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A项错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B项正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C项错误;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D项错误。 考点: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2.为了验证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选取不定根长约1cm的大蒜放入4℃的冰箱内,诱导培养36h后进行固定处理、制片并观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遵循对照实验原则,还应设置一个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对照组 B. 该实验原理是低温处理能促进细胞内的复制和抑制细胞分裂 C. 固定处理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以固定细胞形态 D. 进行观察时选取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因为其中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并低温处理→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详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A错误;该实验原理是低温处理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在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目的是洗去卡诺氏液,C错误;进行观察时选取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因为其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D正确。 故选D。 3.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细胞融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②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③AaBBC采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④AAaaBBBB,采用的技术为多倍体育种。 【详解】①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常采用的技术是单倍体育种或杂交育种;②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B,对比二者可知,目的生物的基因在原生物的基础上减半,属于单倍体,应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③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C,对比二者可知,材料中无C基因和其等位基因,需要通过基因工程转入C基因,因此采用的育种方法应是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④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aaBBBB,对比二者可知,目的生物的基因在原生物的基础上加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因此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B.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 C. 人类遗传病发病情况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D. 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异常 【答案】D 【解析】 生物变异的有利与否是由环境来决定的,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B正确;人类遗传病发病情况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C正确;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异常导致的,D错误。 5.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B. 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C. 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一定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再经诱变有可能恢复为敏感型,A错误;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正确;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不能恢复为敏感型,C错误;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可能会导致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而使肽链变短,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原因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 HHGG)的途径,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原理 B. 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 过程⑤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影响着丝点的分裂 D. 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 HHGG)的时间最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由花药壁细胞培养成的植株是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但着丝点的分裂并非由纺锤丝牵引导致;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一般不需考虑所得个体是否能稳定遗传的问题,所以时间短。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B.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晚婚晚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 C. 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仍有可能患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不是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而不是晚婚晚育,B错误;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则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识记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 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该计划的实验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 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C. 该计划的实验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D. 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B项错误;该计划的实验可能会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C项错误;该计划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中表现型 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D 【解析】 由Ⅱ3和Ⅱ4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_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断、遗传概率的计算及变异原因的推断。 10.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 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C. 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D. 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正确;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B正确;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如果发生的位置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区域,而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酿酒酵母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11.下图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类遗传病在青春期发病风险都很低 B. 多基因遗传病在胎儿期发病风险最高 C.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童年时发病风险最高 D. 单基因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发病风险最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曲线变化可知,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胚胎时期发病风险最高,C错误。单基因病在童年时发病风险最高,D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发病风险最高,B错误。图示三种遗传病在青春期发病风险都很低,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各种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 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 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 A. 4.4% B. 5.1% C. 6.8% D. 10.2%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XBXB、XBXb、XbXb分别为705人、52人、23人,XBY、Xb Y分别为764人、56人,因此该群体中色盲基因(Xb)的频率=(52+2×23+56)÷(780×2+820)≈6.5%。综上分析, 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3.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出( ) A. 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 B. 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 C. 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D. 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个体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抵御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详解】十字花科植物与菜粉蝶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共同进化,A正确;由题意不能得出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B错误;菜青虫能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正确;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 B. 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C. 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D.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收割理论”指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 【详解】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错误;自然选择是生物不利变异的淘汰和有利变异的保留过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由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因此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D。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 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 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 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图中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说明图中的三种生物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详解】由图可知a、c、f是不同物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同一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而a~j属于三个不同的物种,所包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基因库,B错误;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一个生态系统,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解题关键是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和进化的实质。 16. 并非所有的鸟蛋都呈同种形状或颜色:鸵鸟蛋几乎呈正圆形,崖栖鸟类如崖海鸦的蛋往往一端十分尖削。以洞穴为巢的鸟,如猫头鹰或翠鸟,通常生白色的蛋;在旷野做巢的鸟一般生花斑蛋。以上事实不能说明的是 A. 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因产卵地点以及需要伪装的程度而有差异 B. 蛋壳上的保护色可用来防敌,而鸟蛋尖削可以阻止它们滚落峭壁 C. 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是所处环境长期诱导产生突变的结果 D. 环境对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存在着长期的自然选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鸟蛋的形状和颜色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而自然选择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释放的 B.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会使尿量增加 C. 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和集合管腔 D. 抗利尿激素是一种高效的活性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由垂体后叶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详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并由垂体细胞释放的,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会使尿量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的血液,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C错误;抗利尿激素是一种高效的活性物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 寒冷时,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 C. 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D. 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答案】D 【解析】 人为恒温动物,寒冷时,体温不变,酶活性不变,A错误;寒冷时,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B错误;寒冷时,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C错误;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D正确。 19.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致的结果是 A. 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B. 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C. 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 【答案】C 【解析】 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最终都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A错误,C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可迅速被降解,D错误。 【点睛】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 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 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 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C 【解析】 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21.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 图乙中的雄性激素只能作用于含有特定受体的靶细胞 C.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相似 D. 细胞内外的各种类型受体其结构都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A正确;图乙中的雄性激素只能作用于含有特定受体的靶细胞,B正确;人体内胰岛素的受体属于细胞外受体,而雄性激素属于细胞内受体,所以两者的作用机制不相似,C错;细胞内外的各种类型受体其结构都具有特异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2.下列关于越野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的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 B. 比赛中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 C. 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相关激素 D. 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后,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故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升高,A错误;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B正确;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C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考生应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3. 下列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可以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流向全身 C. 可能含有氨基酸或由氨基酸组成 D. 在正常机体中完成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 【答案】C 【解析】 A、只有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酶只起催化作用,神经递质起传递兴奋的作用,A错误; B、酶和神经递质不能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流向全身,B错误; C、部分酶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C正确; D、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代谢 24.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也会增强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B. T细胞缺陷小鼠只存在非特异性免疫 C. 正常小鼠可通过注射灭活疫苗获得对各种病原体的终生免疫能力 D. 吞噬细胞可以不依赖淋巴细胞将病原体全部杀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降低,因此病毒数量快速增长;B细胞缺陷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不受影响,只是无体液免疫,T细胞缺陷小鼠的细胞免疫丧失和大部分体液免疫消失,只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因此病原体数量增长小于吞噬细胞缺陷小鼠但大于正常小鼠;正常小鼠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正常,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被免疫系统通过防卫功能逐渐清除。 【详解】淋巴因子可加强有关的免疫反应,除了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加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作用,也会增强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T细胞缺陷小鼠,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B错误;正常小鼠可通过注射灭活疫苗可获得针对该种疫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但不能获得对各种病原体的免疫能力,C错误;人体存在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构成,三道防线共同发挥作用,可对病原体起到防卫功能,故吞噬细胞需要依赖淋巴细胞才能将病原体全部杀灭,D错误。 故选A。 25. 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 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 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 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促进侧根增加的范围内IAA的浓度都能抑制主根的生长,A正确。据图分析,在较低浓度范围内,IAA对诱导侧根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0的比较),在达到一个较高浓度后却发挥了抑制作用,B正确。依据上述原理,去掉未施用IAA的植株的部分芽和幼叶,侧根部位的IAA浓度会降低,侧根的正常生长受影响,其数量将减少,C错误。由题目所提供的图形可以直接看出,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组的主根长,侧根数量较少,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依据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26.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 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 B. 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 C. 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 D. 对照组除毎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是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前后可以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照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照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 2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不到声音 B.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它们的化学本质相同 C. 进食半小时后经肝脏流出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 D. 氧气、甲状腺激素、血浆蛋白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肝脏细胞可以合成肝糖原,也可以分解肝糖原,从而影响血糖浓度,所以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 【详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不懂话,而不是听不到声音,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正确;进食半小时后由于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时葡萄糖会进入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故由肝脏流出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C正确;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氧气、甲状腺激素可由血浆运输,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故它们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D正确。 故选A。 28.当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来松弛血管壁的平滑肌时,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0,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 B. 大脑支配上皮细胞产生NO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类型有关 D. 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大脑发送神经信号是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A正确;大脑支配上皮细胞产生NO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的神经递质,只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正确;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29.茉莉酸(JA)是植物产生的一类生长调节物质,也是重要的抗冻信号分子,能调控植物的抗冻性。JAZ蛋白是JA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将JA信号从受体传递到细胞核中影响基因的转录。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JA是由特定内分泌腺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 B. JA能直接参与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C. 作为抗冻信号分子,JA可能会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 JA与生长素在生理作用上都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紧扣题干信息“茉莉酸(JA)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类生长调节物质”、“JAZ蛋白是JA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将JA信号从受体传递到细胞核中影响基因的转录”答题。 【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不是由特定内分泌腺产生的,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JAZ蛋白是JA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将JA信号从受体传递到细胞核中影响基因的转录”,可知JA间接参与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B错误;细胞自由水降低,代谢减弱,有利于抗冻,根据:茉莉酸(JA)是植物体重要的抗冻信号分子,能调控植物的抗冻性,可推测其可能会使自由水含量降低,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正确;题目所给信息不能体现JA在生理作用上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属于信息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内容,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0.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 B. 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C. 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 D. 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 【答案】B 【解析】 下丘脑不能产生渴觉,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血液中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属于体液调节,而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肌收缩加快,则呼吸频率加快,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所以B正确;正常情况下由于全身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导致扩散进入组织液的氧气要多于回流到组织液中氧气,C错误;毛细血管处血浆一方面不断从消化道壁吸收营养成分,同时也在时刻不断从肾脏、皮肤等处将其中形成的代谢产物不断排出体外,所以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并不总是平衡的,D错误。 3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由于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异常引起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所致。对某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FH调查表 LDLR基因 血浆LDL-C水平 患病情况 隐性纯合子 正常 + 正常 杂合子 正常、缺陷 +++ 轻度 显性纯合子 缺陷 +++++ 重度 已知LDLR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将正常基因与缺陷基因进行比较,发现只有第1747和第1773核苷酸不同。两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如下图(字母代表氨基酸,虚线处氨基酸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DNA单链----------1747--------------------------1773---------- 正常LDLR---------M----------------------------E--------------- 异常LDLR---------N----------------------------E--------------- (1)FH的遗传方式是______;临床上可通过检测______判断某人是否患病。 (2)据图推测,致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第______核苷酸发生了______,最终导致LDLR结构异常。这反映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为______。 (3)某男子与其父母均患轻度FH,其妹妹患白化病。在正常情况下该男子细胞中最多有______个LDLR缺陷基因,若他与一正常女子结婚(白化病群体发病率为1/10000),出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为确诊胎儿是否患FH症应通过______获得胎儿细胞进行基因诊断。 【答案】(16分)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血浆LDL-C水平 (2)1747 替换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1分)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分) (3) 2 152/303 抽取羊水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信息知,FH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血浆LDL-C水平远高于正常人,通过检测血浆LDL-C水平可判断某人是否患病。 (2)比较图发现,第1747的核苷酸不同,使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不同,引起疾病。第1773的核苷酸不同,但最终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没有变化,不会引起疾病。致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第1747核苷酸发生了替换,最终导致LDLR结构异常。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某男子患轻度FH,为杂合子,经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男子细胞中最多有2个LDLR缺陷基因。分别分析:该男子为FH的杂合子,正常女子不携带FH致病基因,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由于其妹妹患白化病,该男子携带白化病基因的概率是2/3,由于白化病群体发病率为1/10000,a出现的概率是1/100,A出现的概率是99/100,群体中AA的概率是99/100×99/100,Aa的概率是2×99/100×1/100,在正常中是携带者的概率是Aa/( AA+Aa)=2/101,生出患白化病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2/101=1/303。两种病综合分析,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2×(1-1/303)=152/303。通过抽取羊水获得胎儿细胞进行基因诊断可确诊胎儿是否患FH症。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及有关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2.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为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以植株A为父本(T在异常染色体上),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父本,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 【答案】 (1). 缺失 (2). 黄色:白色=1:1 (3). 父本 (4). 同源染色体 (5). 黄色:白色=2:3 (6). 3/5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2)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 (3)以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3/5。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上升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也可使下丘脑的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从而促使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因此,血糖浓度的调节是______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会导致糖尿病。 (2)据研究,高糖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科研人员欲探索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对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选择新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取含有等量细胞的细胞悬液1mL加入细胞培养板中,定期更换培养基。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海马神经元凋亡率(%) 1 正常对照组 12.17 2 高糖组 20.64 3 胰岛素组 10.42 4 红景天苷组 13.08 5 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组 7.42 ①表中各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葡萄糖创造高糖环境的有______(填序号) ②进行细胞计数时,每组需在显微镜下选取10个视野,至少计数500个细胞,且实验重复3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胰岛B (2). 摄取 (3). 神经和内分泌 (4). 2、3、4、5 (5). 避免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 (6). 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能够抑制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胰岛素及红景天苷 【解析】 【分析】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1)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上升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也可通过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多,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转化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因此,血糖浓度的调节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由题意可知,高糖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对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1号是正常对照组即非高糖环境,所以2、3、4、5组均需要添加葡萄糖创造高糖环境。 ②进行细胞计数时,每组需在显微镜下选取10个视野,至少计数500个细胞,且实验重复3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导致的实验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③据表中数据可知,单独使用胰岛素组和单独使用红景天苷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比高糖组降低,并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而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最低,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红景天苷联合胰岛素能够抑制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胰岛素及红景天苷。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34.甲型流感病取表面有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两种重要的糖蛋白。图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7N9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过程,请分析回答: (1)H7N9侵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引起人体发热,该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______散热量,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导致肌肉组织中______含量增高,病人感觉肌肉酸痛。 (2)据图可知,H7N9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细胞。H7N9释放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进行复制。组装完成的子代病毒在宿主细胞膜表面通过HA与宿主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使病毒与细胞粘连在一起,随后NA水解唾液酸,______,进而侵染其它细胞。 (3)①针对上述病毒作用的过程,请设计一种抗流感药物并说明理由:______。 ②现有的抗流感药物对某些流感病人作用不显著,请从流管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从而有效逃过免疫系统的攻击。 【答案】 (1). 大于 (2). 乳酸 (3). 胞吞 (4). RNA (5). 唾液酸 (6). 切断了子代H7N9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释放子代病毒 (7). 阻止遗传物质RNA的复制(表达),抑制病毒增殖(抑制NA水解作用,防止流感病毒在体内的传播H7N9) (8). 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基因突变,导致HA或NA结构改变 【解析】 【分析】 甲型H7N9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RNA是遗传物质,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具有抗原的作用。据图分析,H7N9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然后释放RNA,进行RNA复制、翻译出其蛋白质外壳,最后组装并通过HA与细胞膜结合。 【详解】(1)H7N9侵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引起人体发热,说明人体体温升高,即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此过程中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病人感觉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组织中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量增加的结果。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7N9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并释放自身RNA进入细胞中,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进行复制;据图分析可知,子代病毒在宿主细胞膜表面通过HA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结合,使病毒与细胞粘连在一起,随后NA水解唾液酸,切断了子代H7N9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释放子代病毒,进而侵染其它细胞。 (3)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设计一种抗流感药物的关键是阻止病毒遗传物质RNA的复制(表达),抑制病毒增殖,也可以抑制NA水解作用,防止流感病毒在体内的传播。 ②由于H7N9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导致HA或NA结构改变,所以现有的抗流感药物对某些流感病人作用不显著。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弄清楚两种糖蛋白发挥作用的机理,明确HA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结合,而NA可以水解唾液酸。 35.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是调节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两类主要植物激素。 Ⅰ.研究外源IAA和GA对离体水仙花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控制水仙花茎的伸长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材料:水养水仙若干盆,待水仙花茎长出高度为2-4cm时,进行激素处理。 (1)方法和步骤:生长状况一致的水仙,切取花茎基部2cm切段置于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配制的______处理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48h后,测其花茎切段长度,并计算伸长率,结果如图1: (注:伸长率=(处理后的切段长度-处理前的切段长度)/处理前的切段长度×100%) (2)据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IAA与GA混合处理花茎切段培养48h后,其伸长率______IAA和GA单独处理的伸长率,说明二者对花茎切段伸长具有______效应。 (3)据图2可知,适宜浓度外源IAA处理水仙花茎后增加了内源GA的含量,说明______。适宜浓度外源GA处理对花茎切段的内源IAA含量影响不大,这可以解释外源GA促进花茎切段伸长的效应______外源IAA。 Ⅱ.植物激素的许多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实现的。实验表明,大麦离体胚可分泌赤霉素,而赤霉素能促使大麦离体糊粉层合成和分泌α-淀粉酶,过程如下图所示。 (4)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和GA-MYB蛋白的功能分别是______。 【答案】 (1). IAA、GA、IAA+GA混合 (2). 大于 (3). 协同 (4). IAA能促进GA的生物合成 (5). 低于 (6). 阻止GA-MYB基因的转录和启动淀粉酶基因的转录 【解析】 【分析】 由图1可知,单独使用IAA组和GA组花茎的伸长率均大于对照组,且联合使用IAA和GA的组花茎的伸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单独使用IAA组和GA组花茎的伸长率要高。由图2可知,单独使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了内源激素IAA和GA的含量,而单独使用适宜浓度的GA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了内源激素GA的含量,而对内源激素IAA的增加量不明显。 【详解】Ⅰ.(1)根据实验目的“研究外源IAA和GA对离体水仙花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观察图1可知,实验组应在缓冲液中加入IAA、GA、IAA+GA,并设置空白对照组。 (2)据图1中柱形图的高低比较可知,IAA+GA共同处理比IAA或GA单独处理的柱形图要高,即其伸长率大于IAA和GA单独处理的伸长率,说明IAA和GA对花茎切段伸长具有协同作用。 (3)根据“适宜浓度外源IAA处理水仙花茎后增加了内源GA的含量”可以推测出IAA 能促进GA的合成,结合图1中GA处理组柱形图高度低于IAA处理组的柱形图,说明外源GA促进花茎切段伸长的效应低于外源IAA。 Ⅱ.(4)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从图中可以看出,GAI阻抑蛋白能够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而GA-MYB蛋白质能够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故GAI阻抑蛋白降解的直接效应是启动GA-MYB基因的转录(或表达),而GA-MYB蛋白的功能是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或合成α-淀粉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激素的生理作用和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植物激素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提取信息得出结论,考查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