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 A.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 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C. 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 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 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 《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意境分析。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需要理解意境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诗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B项,只描写周瑜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诗格》非王昌龄所作。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分析可知,“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手上的花瓶 苏丽梅 高考成绩揭晓了。 男孩垂头丧气地走进家门,母亲正擦拭桌子,看到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母亲把抹布扔一边,搭着男孩的肩走进屋,示意男孩在沙发上坐下。母亲小心翼翼地问道:“成绩怎么样?” “妈,我没考上,我…”男孩话没说完,眼泪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滴落在沙发上。 “没事没事,没考上就没考上,咱明年再读一年,啊?”母亲说。 “我不想复习了妈,太艰辛了,我觉得自己不是考学的料。” 不急着做决定,假期还长呢。” 第二天,母亲上班之前,敲开了男孩房间的门。母亲对男孩嘱咐道:“孩子,妈妈上班去了锅里有豆浆,冰箱里有蛋糕,你待会起来吃。”男孩“嗯”了一声,转身又睡了过去。 母亲下班时,男孩的脸色更加阴郁:“妈,他们都考上了。 “考上就考上,没事的。”母亲知道,他们是指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一强强和巍巍。平时三人一起上学,一起打球,还相约考取同一所大学。如今,他的伙伴们同时考上了,只有他没考上。母亲知道这消息对儿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劝慰未必有用,只是用力按了按儿子的胳膊。 第三天中午,母亲下班回来,放下包就直接来到厨房准备做饭,一眼瞥见锅里的早点,原封未动。母亲看了,心略嶝了一下,她推开男孩的房间门,里面根本没人。 母亲告诚自己不能慌,她拿起手机给男孩打电话,电话没有人接;她又打电话给孩子外地的父亲,他也没有收到孩子的信息;于是她一边给强强、巍巍打电话,一边决定自己出去找一找孩子。同学们也没有男孩的消息,但是给她提供了几个男孩可能去的地址。 母亲稳下心神决定先去篮球场,她在篮球场里转了一圏,并没有找到男孩,又继续去网吧寻找,几个小时后,她在网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男孩已经累得头晕眼花,一眼看到母亲,先是低下了头,嗫嚅道:“妈,你下午没上班?” “我这两天调休,正好陪你散散心,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 男孩“嗯”了一声,带着不安和好奇跟着母亲回家了。 转过天来,母亲带男孩来到一家“陶陶吧”,男孩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专注地做陶瓷,那个老板模样的人似乎在等待他们,径直带他们来到一架机器前,顺手拿给男孩一块泥巴,说:“会捏泥吗,小伙子?”男孩平时很擅长做手工的,他轻视地笑了一下,用劲捏了捏泥巴,可泥巴瞬间粘在了他手上,他放松了手劲轻轻揉搓,却也不起什么作用。母亲似乎也不在行,建议儿子说:“不然把泥巴放在板上揉?”她看出男孩有些小恼火,微笑着接了一下他的手臂。 男孩沉下心来了,他琢磨出来捏泥力道是个关键,几番捣鼓,终于把泥巴捏得可以拉坯了。 老板问他想做什么,他脱口说想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母亲有些吃惊脸也有些红,老板开始示范:先把一块泥巴固定在转盘中心,然后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在这同时耐心细致地塑造花瓶的形。男孩这次不敢掉以轻心,仔细观摩着老板的动作… 制作要领了然于心之后,男孩自信地把双手固定在转盘边沿,双手放在泥巴表面,轻轻往上提,转盘转起来了,母亲紧张地看着,感觉花瓶的形已经出现了,可就在这时,那团泥巴很不配合地飞了出去,落到了盘子里,功亏一畴。男孩儿泄气地甩了甩手,老板哈哈笑着说:“这没啥小伙子,还没有哪个顾客是一次做成的呢!”男孩看到母亲沉静的笑容,又把双手放到转盘上。 不知过了多久,当男孩把一个小巧的花瓶放到母亲面前时,母亲含着泪花喃喃地说:“谢谢儿子,你其实就是妈妈手中的花瓶。” 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了故事的起因:高考成绩揭晓了。“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这一神态描写,既暗示了他高考失利,也写出人物失望难过的心情。 B. 和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考取了同一所大学更加重了男孩的烦恼,这一情节设置使得故事增加了起伏波澜,也进一步推动了男孩去网吧的情节发展。 C. 小说中男孩是个典型的高考落榜生形象,他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又因为去网吧宣泄让母亲担心而惭愧,最后在陶吧制陶的过程中找回了信心。 D. 小说情节简单,内涵深刻,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进行了描写,并注重通过紧张的气氛和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表达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5. 小说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D 5. ①疼爱孩子,理解包容。母亲在得知孩子落榜后不仅没有恼火,反而能理解孩子并能及时抚慰他的情绪。②心思细腻,沉静稳重。母亲既能观察出儿子的心情又能在孩子出状况的时候不慌不乱,沉着应对。③有教育智慧。她通过带孩子去陶吧做陶艺让孩子走出了情绪低谷,重新振作。 6. ①交代了故事结局,即走出陶吧后男孩重新振作起来,这使小说情节更完整。②照应了文章题目“妈妈手上的花瓶”,使小说结构严谨。③通过男孩的改变侧面描写出母亲极富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形象特征。④小说结尾凸显了文章主题,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艺术手法运用等。解答本题,考生要看清题目要求“不正确的一项”,接着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逐条分析。 D项,“并注重通过紧张的气氛和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这句表述有误。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一般是人与人的、人与环境的和人的内心矛盾。然而在文本中,主要人物是母亲和高考失利的孩子,他们之间并没有矛盾冲突,所以选项D中 “通过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是错误的。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题干要求,即“小说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抓住“特征”字眼,明确题干意思,需要答出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对孩子如何。然后浏览文本,划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片段,并进行分析,有条理组织答案。文中主要发生三件事:一是孩子高考失利,母亲理解包容,安抚他;二是孩子突然失踪,网吧放纵自我,母亲没有慌张责怪;三是母亲最终带孩子走出困境,展现了一个母亲的智慧。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然后阅读文章,锁定信息区是在结尾部分,重点细节探究;接着分条陈述。另外要了解高考小说结尾设置两大类型:一是作用类,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或者作用;二是比较类,通常设题为“哪个结尾好”或者“删掉结尾好不好”等,很显然本题是第一类题型,所以直接分析即可。最后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还有主旨进行分析探究,分条给出答案。结尾内容“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主动要复读,说明已经振作起来,结尾圆满;母亲晃了晃花瓶,与标题照应;母亲的努力最终让孩子走出阴影,走向明天,展现了母亲的爱和智慧,让人反省深思。 二、古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文检测(18分) 7.下列句中画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行李之往来 B. 为之奈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本题, A项,前句句意为: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肩膀;今义,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后句句意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携带的包裏、箱子等。古今意义不相同。 B项,前句句意为:到底怎么办呢。奈何:怎么办。古今义相同。后句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危急:危险急迫。古今义相同。 C项,前句句意为: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穷困:古义,得志,走投无路;今义,贫穷,没有钱。后句句意为:如果舍弃了郑国,并且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或者某项活动的主办方。古今意义不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夫人:古义,那人;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后句句意为:伤害德高望重的人的心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指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古今意义不相同。 故选B。 8.下列各句中所涉及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大王来何操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C项,被动句,属于正常语序;其余三项均为倒装句,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故选C。 9.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 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C项,“声调舒缓优柔”错误,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故选C。 10.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B.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C.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D. “表”是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作为新考点,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本题B项,“世家” “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错误,应为“列传”所占篇幅最多。 故选B。 11.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派遣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封”,使动用法,使……成为封地;“肆”,扩大;“阙”,使……缺少,削减。(2)中,“所以”, ……的原因;“遣”,派遣;“出入”, 偏义复词,偏在“入”,进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变故。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B.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面傲慢后面恭敬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2)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答案】12. B 13. B 14. D 15. (1)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2)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后断句。 本题中,“君王王南越”是“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 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排除A、C。 句子翻译为: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本题B项,“后面恭敬”错误,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故选B。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本题D项,“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无中生有,原文说“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意思是“而现在您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起”,起兵;“中国”,中国;“王”,称王;“使”, 假如;“何遽”,表反问,如何。(2)中,“因”,趁机;“稍”,逐渐;“以”,用;“党”,党羽,亲信;“假”,代理,临时充任。 【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劝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治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 尉佗大笑说:“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 麻叶层层苘②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北宋元丰元年春,徐州大旱,苏轼作为太守,求雨得雨后去谢雨,当年初夏在谢雨路上写下该词。②苘(qĭng):麻的一种。③络丝娘:虫名,即络纬,又名放置娘,其声如织布。这里用来指缫丝的女娘。④麨(chǎo):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 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 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 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7. 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C 17. 上阙,心情喜悦;下阙,内心忧虑。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喜悦醉酒”说法错误,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并不是“喜悦醉酒”,文中无因“喜悦”而“醉酒”之意。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赏析诗词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对比词的上阕和下阕,简要分析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作者心情有这样不同,分析出作者上下阕各是什么心情,即可得出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词的上阕中“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内心喜悦之情。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麦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词人内心的忧虑之情跃然纸上。“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暗寓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要承担重任必须磨练心志。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气日夕佳 (2). 飞鸟相与还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必先苦其心志 (5). 浮光跃金 (6). 静影沉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是”“浮”“跃”“璧”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度已死”固然 ,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 ,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曾经的教训 :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 、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耸人听闻 良莠不齐 记忆犹新 竭泽而渔 B. 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历历在目 釜底抽薪 C. 骇人听闻 参差不齐 记忆犹新 釜底抽薪 D. 耸人听闻 参差不齐 历历在目 竭泽而渔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 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C. 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 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答案】19. D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人听闻: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前者强调夸大或捏造事实,而后者强调真的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语境说的是“百度已死”,这个新闻肯定是有些夸大,故选“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前者搭配对象是物,能力、水平等,而后者对象是人。语境的搭配对象,也就是主语,明确是“内容”,故选“参差不齐”。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历历在目,强调过去的事情一一清楚的列在眼前,后面往往可以列举具体事实。语境中说的是曾经的教训,仍清楚地列在眼前,后面紧接着列举事。故选用“历历在目”。竭泽而渔: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境说的是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只顾着眼前利益了。因此选用“竭泽而渔”。故选D项。 【2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顺序,应先布局后考量,因此排除BD两项。二是搭配,以什么逻辑布局,以什么标准考量。因此排除A项。故选C项。 【2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根据语境看,强调的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不是盈利性。因此排除CD两项。另外,作为一个互联纲平台首先是公共性,其次才是公益性。因此排除A项,故选B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其客观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 ① ________,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尤其是技术攻关,不能主观臆断,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造假。要想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②________,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我们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总想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出成果,只会助长浮躁的风气。总之,对于广大科技人员来说, ③________,才能攻克难美、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答案】 (1). 还是进行技术攻关 (2). 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和定力 (3). 唯有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心态平稳(脚踏实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处,结合“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尤其是技术攻关”分析,此处需要用关联词“还是”,根据后面内容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技术攻关”,此处可以填入还是进行技术攻关;第二处,结合“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分析可知,此处是假设没有这样的心态和定力;第三空,结合“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才能攻克难关、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分析,主要讲“只有做到……才能……”,结合上文内容分析,语段主要讲需要做到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心态平稳,此处可以填入只有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心态平稳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只有两种方式度过你的人生,一种是把什么都不当奇迹,另一种是把什么都当作奇迹。——爱因斯坦 白天黑夜的每个小时对我都是一个奇迹,每立方英寸的空间都是一个奇迹。——惠特曼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爱默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感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答案】信仰奇迹才能创造奇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太史公如是说。诚如材料中信条所言:要承认奇迹。弹丸小国哥斯达黎加虽然最终没有突出重围,但他已取得奇迹。就像古人永远不能想到21世纪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但正因为人类相信奇迹,今天的成就便成了一种奇迹。 信仰奇迹才能创造奇迹。尽管现在只是沧海一粟,但最终会见到繁花开尽。 盖茨比相信了奇迹,于是他创造了奇迹。 盖茨比从出生起,便相信自己命里会有非凡的人生。当他第一次离开西部,登上游轮,踏上未来之旅时,他坚信自己会创造一段奇迹,即使后来他为了心中所爱放弃了自由的灵魂,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任然拥有最了不起的人生。因为在那个浮华的爵士时代,只有他是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是真正的勇士,如天上的北斗星,始终照亮在黑暗中前进的人们。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奇迹的诗集,是人们看到了希望。 奇迹是存在的,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告终,但它都成为了盖茨比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因为奇迹中融合了他的努力,智慧和泪水。 简爱相信了奇迹,于是她收获了幸福人生。 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成年后也只能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当她遇见心中所爱时,她逃避过,彷徨过。也许当时的她世人瞧不起,被认为配不上富有的男主人公。但是,她心中仍然渴望得到那份爱情。于是,她愿意冲破世人阻挠,去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当她知道男主人公有妻子时,她绝望地离开。知道真相后,她希望奇迹发生。最终,失明的丈夫回到了她的身边。 奇迹,在简爱的身上发生了。但是她注入了勇气,善良一自信于其中,最终收获了金秋,人性的光辉至今照亮在世人的心房。 人只有信仰奇迹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通过不懈追求完成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也正是因为奇迹,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日新月异。所以,当人们到太空去旅游时,去外星居住与外星人交谈时,人能够自行飞行时,到那个时候,你千万不要诧异,因为这正是奇迹的结果啊! 鹰相信奇迹,才能飞击长空;蛹相信奇迹,才能破茧成蝶;人相信奇迹,才能完成梦想;国家相信奇迹,才能繁荣昌盛;人类相信奇迹,才能超越永恒…… 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中有三句名言,爱因斯坦认为“只有两种方式度过你的人生,一种是把什么都不当奇迹,另一种是把什么都当作奇迹。”把什么都不当奇迹是一种死气沉沉、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把什么都当作奇迹是一种生气勃勃、天真烂漫的生活方式。但是,第一种方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种方式是极少数觉醒者的幸运。惠特曼认为无论白天黑夜的每个小时,还是每立方英寸的空间对于他都是奇迹,这是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的奇迹,奇迹在相信它的人眼里才是奇迹,像诗人惠特曼那样热爱生活,把生活本身当作奇迹。爱默生也主张“在平凡中发现奇迹”,可见,奇迹未必都是神奇的东西,智慧的人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化平凡为神奇。 【立意】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平凡中发现奇迹;善于发现,善于创造奇迹;拥有一双智慧之眼,寻找生活中的奇迹。 【结构】《信仰奇迹才能创造奇迹》,以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名言开端,以弹丸小国哥斯达黎加例证,引出论点——信仰奇迹才能创造奇迹。进而以名人比尔盖茨、简爱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其中,比尔盖茨略写,简爱详写,详略得当。顺势指出 “人只有信仰奇迹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通过不懈追求完成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也正是因为奇迹,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日新月异。”最后,运用排比句式,由物及人,重申论点——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简洁有力,论证透彻。 【素材】1.救助人员发现时,她已经死了,被垮塌下来房子压死的。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的变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奕奕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完好如初,还在安静的睡着。医生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在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2. 2005年初,在廊坊打工的崔献波因车祸不幸成为植物人,12岁的女儿崔彤每天放学后便守在病床前,唱歌给爸爸听,希望能用自己的歌声唤醒亲爱的爸爸。百余天后,女儿的孝心终于创造出奇迹:爸爸醒过来了,在病床上发出了“啊嗷”声。目前,崔彤的爸爸已经能够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几步了。 3.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们,用信念、热情将平凡人生活出奇迹的光彩。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坚不可摧的信仰,在对厄运的征服中,一次次创造奇迹。相信奇迹,创造奇迹,拥有创造奇迹的情怀与勇气、智慧与担当,才能让个人与民族的未来更辉煌。 4.坚持创造奇迹 《浮士德》一步几十年血汗著成的巨著,包含了一位作家一生的努力。相比于今天的快餐文化,那里面写满了坚持。在这个物欲横流 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通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坚持。为什么古今中外无可计数的作品随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为什么几十年著述而成的《本才纲目》流传至今?又为什么天才的爱因斯坦会懊悔不已?又为什么一个平凡的邮差永驻人们心间?是坚持!坚持着以理念已被封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之一。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坚持了,自己努力了,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名言: 1.涅克拉索夫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培根 2.奇迹建立在我们对大自然的无知这一基础上,而不是大自然本身所固有的。——蒙田 3.奇迹是信仰最庞爱的孩子。——歌德 4.奇迹在相信它的人眼里才是奇迹。——贝纳姆 5.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奇迹更神奇。——索福克斯 6.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温塞特 7.神奇的东西未必都是奇迹。——歌德 8.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穆尼尔·纳素夫 9.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培根 10.织布工的后代与帝王的后代一样,也能创造出奇迹。——约·德莱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