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
汉中市龙岗学校2021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Mg-24 P-31 Fe-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 苛性钠——NaOH B. 绿矾——CuSO4·5H2O C. 醋酸——C2H5OH D. 熟石灰——Ca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OH的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A项正确; B. 绿矾的主要成分是FeSO4·7H2O,B项错误; C. 醋酸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C项错误; D. 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D项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且是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NaOH B. Na2O2 C. KHSO4 D. NH4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O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故B正确; C.硫酸氢钾中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S-O、S-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C错误; 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 A. 乙醛和乙醇 B. 苯和水 C. 酒精和水 D. 乙醛和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醛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A错误; B.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B正确; 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C错误; D.乙醛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 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B. 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冲洗 D. 氢氧化钠浓溶液戳人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钠与水反应、浓硫酸遇水放热、浓硫酸和浓碱有腐蚀性及蛋白质的性质来分析实验中的事故,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详解】A、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应用沙子盖灭,故A错误; B、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误食后可服用鸡蛋清解毒,故B正确;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迅速找医生医治,切不可用手揉眼,更不能用盐酸冲洗,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5.Ar、K、Ca三种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电子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Ar、K、Ca三种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18、19、20,故A错误; B.Ar、K、Ca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分别为:22,21,20,故B错误; C.Ar、K、Ca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量数,都是40,故C正确; D.Ar、K、Ca三种原子的电子数分别为:18,19,20,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B. 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 C. 生成物中的总键能高于反应物中的总键能 D. 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知,本题考查度反应能量变化,运用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 【详解】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正确; B.反应可能需要吸收能量引发反应进行,B项正确; C.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中的总键能高于反应物中的总键能,C项正确; D.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D项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2SO3>H2CO3 B. 热稳定性:CH4>SiH4 C. 酸性:HCl>H2S D. 热稳定性:HNO3>H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2SO3中的硫元素不是最高价,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C和Si为同主族元素,且C的原子序数较小,故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热稳定性:CH4>SiH4,故B正确; C. HCl和H2S都不是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故其酸性大小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 D. HNO3和H2CO3均为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可以通过元素周期律解释其酸性强弱,但不能解释其稳定性强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4+、Ba2+、NO3—、CO32— B. Fe2+、OH—、SO42—、MnO4— C. K+、Mg2+、NO3-、SO42— D. Na+、Fe3+、Cl—、Al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pH=1,即有大量的H+。 【详解】A. H+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 B. Fe2+和OH—不能大量共存,MnO4—为紫色,且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Fe2+; C. K+、Mg2+、NO3-、SO42—相互不反应,和H+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D. H+和AlO2—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C。 9.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克H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2molO3和3molO2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6NA C.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含原子数为NA个 D. 2.3g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运用。利用公式 N=n计算即可。 【详解】A. 2克H2物质的量n=2g/2g/mol=1mol,1mol H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 B.2molO3所含的氧原子数N=n NA=6 NA, 3molO2所含的氧原子N=n NA=6 NA,故B正确; C. 只有在标况下,11.2L氧气含原子数为NA个,所以常温常压11.2L氧气含原子数不为NA,个故C错误; D. 2.3g金属钠物质的量n=2.3g/23g/mol=0.1mol,Na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故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10.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 3.4 mol B. 3.2 mol C. 2.8 mol D. 1.2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前10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B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0.06 mol/(L⋅s),所以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L⋅s)×10 s×2 L=1.2 mol,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2.8 mol,C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除了依据定义直接计算以外,也可依据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表示各物质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好三段式思想进行可使解题思路清晰明确,快速得出结论。 11.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锌片作正极,不断溶解 B. 铜片作负极,有气泡产生 C. 负极反应:Zn2++2e-=Zn D. 正极反应:2H++2e-=H2↑ 【答案】D 【解析】 【分析】 Cu、Zn与硫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Zn为负极、Cu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Cu电极析出。 【详解】A.锌电极做负极,不断消耗溶解,故A选项错误。 B.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Cu电极析出,故B选项错误。 C.负极发生的反应是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Zn-2e-=Zn2+,故C选项错误。 D.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氢气产生,发生反应2H++2e-=H2↑,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2.下列溶液里离子检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可能 含 CO32- B. 加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一定含有 SO42- C. 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一定含有 Cl- D. 加入 Na2C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a2+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B、硫酸钡是一种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C、除氯离子外,碳酸根离子等也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符合该现象的离子不一定是钙离子,如钡离子、镁离子等也是这种现象。 【详解】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或HCO3-或CO32-、HCO3-,故A正确;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由于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B错误;C、除氯离子外,碳酸根离子等也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不一定含有Cl-,故C错误;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符合条件的离子除了钙离子,还可能含有钡离子、镁离子等,故D错误;本题选A。 13.下列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淀粉胶体和蛋白质胶体 B. 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 C. 用BaCl2溶液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D.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淀粉胶体和蛋白质胶体,均为胶体,均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A项错误; B. 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因此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B项正确; C. 二者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用BaCl2溶液鉴别,可用Ba(NO3)2溶液鉴别,C项错误; D. 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应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错误; 答案选B。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B. 氯气跟水反应:Cl2 + H2O= H+ + Cl- + HClO C. 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 D.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Al(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A错误; B.氯气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H2O=H++ Cl-+ HClO,B正确; C.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 D.NH3·H2O应以化学式保留,则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3NH4++Al(OH)3↓,D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物质或离子在指定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空气中:H2、HCl、NO、NH3 B. Fe(OH)3胶体中:Na+、H+、Cl-、I- C. Ca(ClO)2溶液中:K+、Na+、NO3-、Cl- D. 无色透明溶液中:K+、Na+、MnO4-、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不能稳定存在,HCl和NH3能化合为氯化铵,故A不能共存; B、胶体遇电解质会发生聚沉,氢氧化铁沉淀还可以溶解在酸中,并且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Ca(ClO)2溶液与K+、Na+、NO3-、Cl-均不反应,可以共存,故C正确; D、MnO4-为紫红色,不满足无色要求,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等。 16.硅酸盐材料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下面有关硅酸盐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 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C. 水玻璃的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D. 陶器比瓷器的结构致密,几乎不吸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生产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黏土和石膏,故B正确; C.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主要成分是硅酸钠,故C错误; D.瓷器的结构致密,几乎不吸水,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陶器吸水性强,机械强度差,瓷器烧结程度高,叩之有铿锵声。 17.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手机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铝热剂焊接钢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太阳能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手机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项,铝热剂焊接钢轨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因此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项,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8.有下列四个变化:①KClO3→KCl;②N2→NO2;③Fe(OH)2→Fe(OH)3;④Na→Na2O2。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变化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KClO3可分解生成KCl,可一步生成,故①正确; ②N2在放电条件下被氧化为NO,NO被氧气氧化为NO2 ,所以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②错误; ③Fe(OH)2可与氧气反应被氧化生成Fe(OH)3,故③正确; ④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故④正确。 综上,只有1个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A项正确; 答案选A。 1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NA B. 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为112mL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没有告诉0.5 mol/LMgCl2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故A错误; B. 根据反应Zn + 2HCl =ZnCl2 + H2可知,0.1 mol Zn与含0.1 mol HCl的盐酸充分反应时HCl不足,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H2)= n(HCl)=0.1mol×=0.05mol,所制得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0.05mol×22.4L/mol=1.12L=1120mL,选项中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况下,故B错误; C. n(O2)= =0.1mol,氧气是双原子分子,则含有原子数为0.2NA,故C正确; D. 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C。 20.下列实验操作、理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没有变蓝 原溶液中没有有NH4+ B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H4+与OH-反应:NH4++OH-NH3↑+H2O,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但题目中没有说加热,发生NH4++OH-=NH3·H2O,不产生NH3,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H4+,故A错误; B、苏打为Na2CO3,加入盐酸发生:Na2CO3+2HCl=2NaCl+CO2↑+H2O,小苏打是NaHCO3,加入盐酸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故B正确; C、原溶液中可能含Fe3+,对Fe2+检验产生干扰,应先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故C错误; D、CO32-、SO32-、Ag+对SO42-的检验有干扰,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选项A,NH4+与OH-反应放出NH3,需要加热,即反应:NH4++OH-NH3↑+H2O,不加热或稀溶液中,发生的是NH4++OH-=NH3·H2O,因此该实验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NH4+。 21.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反应的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钠 溴水 NaHCO3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不反应 A. CH2==CHCOOH B. CH2==CH2 C. CH3COOCH2CH3 D. CH2==CH-CH2OH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有机物与NaHCO3不反应,则结构中没有羧基;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则结构中有羟基;能使溴水褪色,则结构中有碳碳双键。所以D正确。答案选D。 2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C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以此来解答。 详解: A项,铝片与稀H2SO4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不选A项;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项; C项,灼热的炭与CO2反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碳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C项。 D项,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不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3.已知: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 △H<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B. 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 C.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D. 增加N2的浓度可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正逆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对合成氨不利,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引起平衡移动,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符合题意; D.增加氮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以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气含量,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4.下列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酯化反应 B CH4+Cl2 CH3Cl+HCl 置换反应 C CH2=CH2+Br2 CH3CHBr2 加成反应 D +Br2 +HBr 取代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产物水没写出,选项A错误;B、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和氯化氢,反应类型不是置换反应,选项B错误;C、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不是1,1-二溴乙烷,选项C错误;D、苯和液溴在溴化铁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等。 二、填空题 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元素③和⑥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其过程_________ (3)元素②、③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②、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 (1). (2). (3). F- (4). Na+ (5). HF (6). HCl (7). NaOH (8). Al(OH)3 (9). Al2O3+6H+=2Al3++3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可以推出: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Al,⑤为S,⑥为Cl。 【详解】(1)①为N,是7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③为Na,⑥为Cl,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 (3)②为F,其简单离子为F-,③为Na,其简单离子为Na+,二者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F-的半径大于Na+的; (4)②为F,⑥为Cl,由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所以HF稳定大于HCl;③为Na,④为Al,由于Na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NaOH的碱性比Al(OH)3强; (5)④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⑤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6.某人设计淀粉利用方案如图所示:其中:A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的重要标志,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D是有水果香味的物质。 (1)“C6H12O6”的名称是__,A的电子式为__,C中含有官能团名称__。 (2)A→B反应类型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_, CH3CH2OH→CH3CHO:__。 【答案】 (1). 葡萄糖 (2). (3). 羧基 (4). 加聚反应 (5).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6). 2CH3CH2OH+O22CH3CHO + 2H2O 【解析】 【分析】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乙醇发生消去反应得到A(CH2=CH2),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B,B为;D是有水果香味的物质,属于酯,C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D,由转化关系可知C为羧酸,则C为CH3COOH,D为乙酸乙酯,据此解答。 【详解】(1)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H2=CH2的电子式为;C为CH3COOH,含有羧基; (2)A→B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3)C→D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CH3CH2OH→CH3CHO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 + 2H2O。 三、计算题 27.实验室需要0.1 mol /L氢氧化钠溶液100 mL,现有2 mol /L氢氧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2)计算所需2 mol /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答案】(1)0.4g (2)5mL 【解析】 【分析】 (1)根据n=cV及m=nM进行计算; (2)根据同种溶质的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进行分析计算。 【详解】(1)根据n=cV=0.1 mol /L×100 mL×10-3=0.01mol;所需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m=nM=0.01×40=0.4g; 答:所需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4g; (2)设所需2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由溶液配制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2×V=0.1×0.1,解得V=0.005L=5mL; 答:所需2 mol /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mL。 28.(1)下列常用物质:A.碳酸氢钠 B.阿斯匹林 C.葡萄糖 D.苯甲酸钠 E.柠檬黄 请用字母填空: ①具有解热镇痛疗效的是__,②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补充能量的是__,③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是___,④常用作食品着色剂的是__,⑤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抗酸剂的是__。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①空气质量监测中,不需要监测的指标是__。 A.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B.NO2浓度 C.SO2浓度 D.CO2浓度 ②在处理产生的废水时,需先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后通入氯气或二氧化氯,其作用是___。 ③对垃圾需要分类处理。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的含义是__。 (3)化学与材料密切关联。 ①石墨烯(如图)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里主要利用了石墨烯的__性。 ②钢铁在酸雨中会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反应为:__。 【答案】 (1). B (2). C (3). D (4). E (5). A (6). D (7). 混凝剂 (8). 消毒杀菌 (9). 循环再生或回收 (10). 导电 (11). O2+4e-+2H2O=4OH- 【解析】 【分析】 (1)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分析; (2)①纳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可吸入颗粒物、NO2、SO2等污染大气的物质,二氧化碳为无毒气体; ②明矾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净水;氯气或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 ③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的含义是循环再生或回收; (3)①石墨烯具有十分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能; ②钢铁在酸雨中会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1)A.碳酸氢钠可中和胃酸即盐酸,故能和酸反应; B.阿斯匹林是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C.葡萄糖在体内能被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所以能给人体补充能量; D.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防腐剂; E.柠檬黄、胭脂红、胡萝卜素等是常用的着色剂; 则:①具有解热镇痛疗效的是B,②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补充能量的是C,③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是D,④常用作食品着色剂的是E,⑤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抗酸剂的是A。 (2)①PM2.5、NO2、SO2都是污染大气的物质,二氧化碳为无毒气体,故空气质量监测中,不需要监测的指标是CO2浓度,故答案为:D; ②明矾溶于水时电离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净水,故其作用是混凝剂;氯气或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 ③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的含义是循环再生或回收; (3)①石墨烯具有十分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能,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烯的导电性; ②钢铁在酸雨中会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点睛】考查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维生素C具有的性质有:易溶于水、受热分解、强还原性等,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