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化常识学案(全国)(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化常识学案(全国)(6)

‎2018届一轮复习 文化常识 学案(全国)‎ 古代文化常识(二)-历法常识 ‎【题文】‎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对文言文的考查拓展到了文化常识,增加了文言文的考查难度。为了准确地把握文言文大意,争取得高分,我们在学习中就需要对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和积累。‎ 古代历法常识就是文化常识中经常考到的一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就对常用的一些历法知识进行一下讲解。‎ 一、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 王公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注意:年号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 干支纪年法,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如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3)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二、 ‎【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 ‎     孟夏、仲夏、季夏,‎ ‎     孟秋、仲秋、季秋,‎ ‎     孟冬、仲冬、季冬。‎ 一、 ‎【纪日法】‎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古代的月相纪日法 月相纪日法(最常用)。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九为农历每月的十九。‎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二、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三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表。‎ 天色纪时 夜 半 鸡鸣 平明 日出 食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 ‎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 ‎(3)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 ‎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时间 ‎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 ‎【随堂演练】‎ 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 B.《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 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 ‎【答案】A。‎ ‎【解析】“孟”“仲”“季”分别按照一季中的三个月份的顺序来排的;仲秋指农历八月。‎ ‎【学以致用】‎ ‎1.判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的正误,有错之处请在下面划横线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1)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 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⑤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 ‎【参考答案】‎ ‎1.(1)×。“天干地支纪年法”应为“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2)×。晦指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3)×。上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2.C ‎3.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