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 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D. 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粮食价格较低,但是牛的价格过高。依据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可知,汉代采取铁犁牛耕的方式,但农民收入不足以买到牛,使得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推广受到了阻碍。D正确;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田庄经济对粮食增产的推动,A错误;材料只反映了粮食的价格,不能证明当时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错误;材料反映的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受到了阻碍,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故选D。 2.“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此现象体现了小农经济 A. 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 B. 具有内卷保守和落后性 C. 男耕女织的辛苦劳累 D. 抵御风险灾害的脆弱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活具有内卷保守和落后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的封闭性和落后性,而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男耕女织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主要体现了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排除D项。 3.下表摘编了一些古籍中关于三国时期东吴之地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东吴地区 出处 内容 《吴志·鲁肃传》 孙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吴都赋》 建康(今南京)“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东吴之地“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 《吴书·钟离牧传》 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 A. 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 经济得到开发 C. 耕作技术全国领先 D. 贫富差距缩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可知,三国时期东吴地区的农业和商业发展,社会财富有所增长,说明这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宋朝以后,而不是在三国时期,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三国时期东吴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耕作技术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贫富差距的问题,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4.“客户”在唐朝前期主要指流浪或客居他乡的民户;北宋时期则指“不占田,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之”的农民。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 土地政策发生变化 B. 农业生产逐渐衰败 C. 农村人口流动频繁 D.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朝客户指失地的小农,而在北宋指地主的佃客,实际上反映了唐宋时期,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加剧,北宋政府不抑兼并政策使宋代租佃关系发达,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农业生产走向衰败,排除B项;人口流动频繁根原于土地兼并加剧,并不是“客户”含义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农业中的租佃关系并不等同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排除D项。故选A。 5.唐代农村,出现了行市、草市、亥市、腊市、市、集、墟等各种定期的集市和鱼市、市、蚕市、扇市等专项物品集市。这一现象的出现 A. 说明农村市场规模扩大 B. 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C. 表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 D.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各种集市的出现主要和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农村市场规模扩大的结论,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原因,B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C选项排除。 6.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A. 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 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 最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 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的地区喜欢不同的瓷器,由此景德镇的某些窑厂便专门生产某种瓷器,这说明市场需求的差异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故选B;材料说的是人们的喜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不是制瓷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排除A;材料只说了景德镇一个地方瓷器的发展状况,没有比对,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时期才产生,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D项说法错误,排除。 7.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 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 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 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等信息可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故选A;材料并未体现市在时间上的突破,排除B;材料中政府的做法是必要的城市管理措施,而不是巧立名目收取杂税,排除C;宋代依然固守重衣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依然受到封建政府的限制,排除D。 8.下图分别为中国古代汉、唐、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分布图。图中商业中心分布的变化体现了 A. 商业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变化同步 B. 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C. 黄河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发达 D.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答案】D 【解析】汉代商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唐代商业中心南北趋于平衡,明清南方商业中心较多,这体现了商业中心转移和经济重心转移是一致的,D正确;明清政治中心在北方,商业中心在南方,排除A;商业中心和跨区域长途贩运无关,排除B;长江流域商业在明清时期较为发达,排除C。 9.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计日受值”“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的信息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故①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其他地区的数据信息,无法得出江南地区纺织业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故②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发生在江南的市镇中,故③正确。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④明显错误。故答案选B。 10.下图为珍藏于故宫的清代《雍正行乐图》,图中的雍正穿洋装戴假发,却手持钢叉,深入虎穴,真是勇猛无双。这一作品 A. 反映出清初社会生活风尚的重大转变 B. 体现了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 C. 具有鲜明的西方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D. 表明清政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终结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雍正穿洋装戴假发,却手持钢叉,深入虎穴”来看,这一作品一方面表明雍正帝的勇猛无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雍正帝的表现,没有涉及社会生活风尚的变化,排除A项;从作品风格上来看,不能体现西方现实主义特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朝贸易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 11.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A. 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B. 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C. 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 D. 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答案】A 【解析】在清朝前期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同时也为了防范外国的侵略,材料说明清朝前期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故选A;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B错误,排除;康熙时期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对付占据东南沿海的南明反清势力,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政府遂海禁政策的执行效果,排除D。 12.下表为1844—1856年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47 2530 1100 1850 1670 1190 1853 1050 1720 1856 1730 3190 A.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 对外贸易逆差严重 C. 对外贸易中心发生变动 D. 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上海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1853年后超过贸易中心广州,说明对外贸易中心发生变动,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贸易出口、进口总额信息,不能说明是否出现贸易逆差,排除B;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D错误。 13.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说明 A.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 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 晚清已经重视对海洋的利用 D. 清政府已经有了近代海防意识 【答案】C 【解析】材料“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体现的是清政府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是为了和洋人在内江外海争夺利润,说明晚清已经重视对海洋的利用,C选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企业的性质是带有近代化色彩的封建官办企业,A选项排除;B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故答案为C。 14.下表1868年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的未税口岸价和内地市场价格对比(单位:两) 通商口岸 内地市场 名称 价格 名称 价格 牛庄 2.20 吉林长春 2.30 汉口 2.20—2.34 湖南湘潭 2.35—2.55 上海 2.17—2.20 江苏苏州 2.23—2.30 汕头 2.95—3.10 广东潮州 3.10—3.20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答案】A 【解析】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价格和内地市场价格差距不大,说明当时对进口棉布征收的内地税较低,这不利于本国棉布销售,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A正确;题干与贸易中心无关,排除B;题干描述对象是进口棉布,未涉及民族工业,排除C;国内统一市场在古代大一统王朝时期就已形成,排除D。 15.对下表中运费变化的推论最准确的是 表 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 至日本 至汉口 至宁波 至天津 改组前 4两 4两 2.5元 6钱 改组后 1.5两或2两 2两 1元或0.5元 3钱或4钱 A. 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B. 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 C. 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 D. 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改组,轮船招商局由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说明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运费下降,说明经营状况得到改善,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各口岸近代化程度无关,排除B项;C项以偏概全,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6.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总局内,“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上海地区工人的来源在甲午战后发生了变化,从以东部沿海为主到来自全国各地。这是因为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导致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产生了大量失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为了谋生,只能到大城市做工,因此导致了材料中反映的现象,A正确;BC仅仅是外部吸引力,并非农民大量前往城市做工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本身的差异并不足以逼迫农民出来做工,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本身的解体才是主要原因,排除D。 17.1895年之前,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多数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1895年后民间的政论报刊迅速兴起,从1895年至1898年出版的中文报纸杂志大约有120种,其中80%归国人所有。这一时期报刊创办热潮的出现反映出 A. 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 B. 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 C. 民众参与政治的环境改善 D. 西方观念对中国的影响减弱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政论报刊迅速兴起,80%归国人所有,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通过办政论性的报刊宣传救亡图存之道,反映了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B项正确;A项在这之前已经出现,排除A项;民众并没有参与政治,办报只是了解国家大事,环境也并没有得到改善,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8.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情况表 时间 赴会态度或举措 1851年 赛会为炫奇斗异无益之举 1873年 委于海关洋员全权筹办 1904年 赴会“内可维持商务,外可联络邦交” 1905年 收回参会承办权,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 据上表,清政府对参会态度的转变 A. 客观上有利于晚清社会转型 B. 反映出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C. 推动了晚清关税自主的实现 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清政府参会态度由排斥到积极参与,说明清政府逐渐融入世界,有利于晚清向近代社会转型,故选A;《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西方列强的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D。 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来复枪(rifle)麦克风(mi-crophone)巴士(bus)咖啡(coffee)等等。这种变化说明 A. 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 B. 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 C. 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 D. 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 【答案】B 【解析】汉唐时期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自然经济形态下的社会,因此文化受外来影响较小,而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发生剧变,西学东渐不断深化,故选B;A项与近代史实不符,排除;C概念错位,排除;D过于绝对,从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排除。 20.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的主要后果是 A. 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B. 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 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 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金融机构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这必然会使民族企业在资金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从而制约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B C 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 21.《申报》的受众主要是上海市民。1912—1928年,《申报》登载的有关西藏的广告寥寥无几;1928年以后,《申报》刊登大量西藏故事、西藏风景写真等文化生活类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西藏民主改革卓有成效 B. 国家统一认同感的增强 C. 文化消费成为国民共识 D. 各地广告水平趋于平衡 【答案】B 【解析】《申报》刊登大量有关西藏的广告,有利于增强国民对西藏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与西藏民主改革无关,排除A;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 22.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A. 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B. 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C. 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无锡女子对传统包办婚姻的不满以书信告之男方,这反映了民国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及女性对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识,并且维护自己婚姻自由权利;而男方知晓后便退婚,这些体现了民国时期新旧观念的碰撞,A项正确,D项排除;题干信息仅涉及妇女婚姻观念变化,不能说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出现妇女解放潮流,排除C项。故选A。 23.下图是民国时期山东民众向东北地区移民情况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 东北易帜、国家基本完成统一引发首次高潮出现 B. 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开始导致30年代初移民骤减 C. 华北事变、山东沦陷造成第二次移民高潮的形成 D. 山东逐步解放、民众生活改善促使40年代移民骤减 【答案】D 【解析】20世纪40年代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山东逐步从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获得解放,民众的生活逐渐稳定改善,移民东北的情况得到扭转,故选D;材料反映的仅仅是民国时期山东民众向东北的移民,“首次”的说法有误,排除A;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山东的沦陷早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排除C。故选D。 24.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抗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1937年8月”可知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没有形成,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中是指面对着日军侵华,国内企业在政府组织下内迁的史实,可见其为持久抗战做准备,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25.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 1895~1911年 B. 1912~1919年 C. 1927~1936年 D. 1945~1949年 【答案】D 【解析】A不对,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C不对,这两个时期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因此都不可能看到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D符合题意,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本投降,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积极进行全球性扩张,对华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故本题答案选D项。 26.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竞争力的货物同中国商人交换,就将美洲殖民地生产的大量白银运往菲律宾,支付给中国商人。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从材料可以推知当时 A.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中国白银大都来自与西班牙贸易 C. 西班牙经济发展程度远低于中国 D. 西班牙的货物质量低劣竟争力低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竞争力的货物同中国商人交换,就将美洲殖民地生产的大量白银运往菲律宾,支付给中国商人……”可知,在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中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即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A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当时著名的中国、菲律宾、西属美洲殖民地之间以中国商品和美洲白银为交换的、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国际大三角贸易”,没有涉及其它贸易,B说法绝对;材料没有涉及西班牙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C说法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西班牙当时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不注重发展经济,D错误。 27.1600年,西班牙学者马丁·塞洛里戈说:“如果西班牙没有钱没有金银,是因为它拥有这些:如果西班牙贫穷,那是因为它富有。”这种因为骤然富有而贫穷,就是所谓的“西班牙陷阱”。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A. 实行重商主义 B. 社会分化严重 C. 维护封建制度 D. 金银大量外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60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凭借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是西班牙掠夺来的财富大量用于封建统治者的奢侈享乐,而不是用于投资,故造成材料中的“西班牙陷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西班牙对封建制度的维护,故C项符合题意;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运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商业的思想,同材料无关,排除A;社会分化严重不是造成材料中的现象的原因,B项错误;早期殖民时期大量财富是流入西班牙的,故D项错误。故选C。 28.据统计,1660年至1688年,英国商船吨位由90000吨逐渐增加到178000吨;17世纪时期,从英属殖民地进口然后再转口的贸易额增速由5%迅速增加到25%。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海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B. 商品进口来源渠道增多 C. 工业化水平有极大提高 D. 推动殖民地经济多元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660年至1688年,英国商船吨位由900渐增加到17800吨:17纪时期,从英属殖民地进口然后再转口的贸易额由5%迅速增加到25%”,说明这时期英国海外殖民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故选A;材料虽然提及英国殖民地转口贸易,但并未提及转口商品的海外来源,排除B;当时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殖民地转口贸易,无法得知殖民地经济发展的状况,故多元发展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严密,排除D。 29.下表英国从欧陆商品进口统计(单位:千英镑) 产品 1699—1701 1722—1724 1752—1754 亚麻布 846 922 853 其他 339 220 100 食品 864 843 659 原材料 1507 1748 2200 上表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 A. 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B. 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 C. 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 D. 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世纪左右英国进口的原料数量不断增加,而其他成品数量减少,这与重商主义强调限制进口成品,鼓励出口有关,有利地推动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才会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料,故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部分商品,不能体现对欧洲的经济依赖,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利润是多少,排除D项。 30.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 A. 农村劳动力的增加 B.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羊毛和商品粮需要量的增长与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且为租到土地而提高地租,而多少年来农民只缴纳固定不变的贡赋。由于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已明显相对减少,许多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资本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与封建领主更愿意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无关;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出现导致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不是封建领主意愿变化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中期,并非16世纪开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1.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 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上古——中古——近古”等信息可看出西方史学家“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更突出的是上古时代的希腊、罗马和中古的欧洲封建时代及近代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体现的是欧洲在世界近代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海外贸易”“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均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CD项排除。 32.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C.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D. 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PT=MV”、“T代表交易的商品总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在T和V比较稳定时,P和M就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增减趋势,即商品价格高低和货币流通数量多少增减趋势比较明显。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价格革命”,使得物价上涨(商品价格上涨),货币流通数量增多,货币贬值。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正确。C项表述明显属于无关选项,不正确;BD两项不是题干材料真实意思的体现,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33.18世纪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新大陆气候和环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兰学者德波认为,克里奧尔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些观点可能 A. 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 B. 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C. 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 D. 成为殖民统治的借口 【答案】D 【解析】法国和荷兰学者认为美洲“生物退化和低劣”、美洲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一观点可能会被欧洲殖民者利用,成为其在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借口,D项正确;18世纪欧洲生物学家认为美洲人体质、精神早衰和低劣,不能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不会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AC两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是在19世纪中期才提出的,B项错误。 34.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巴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划出运河区的一条地带给美国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国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同时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材料反映了 A. 美国积极谋夺世界殖民霸权 B. 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 美国开始干预美洲国家事务 D. 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巴拿马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要对其承担一定的义务,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B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并未反映美国谋取世界殖民霸权,A排除;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表明美国就已经开始干预美洲事务了,‘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只说明了美国,不能扩展到整个西方现代化,D排除。故选B。 二、材料题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现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当官史向临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杜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摘编自《明清徽商的由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答案】(1)表现:北宋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的规模扩大。 原因:两宋时期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两宋时期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突出特点:聚族而居,立祠祭祖,族长既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 作用:加强了全国经济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徽商注重诚信,义利兼顾,对社会风气具有教化作用;利于儒学的传播发展。 【解析】(1)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中的“宋代开封城中出现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可以看出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根据“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并联系所学,可以看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根据“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可以看出城市的规模扩大。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国家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水陆交通便利等方面来回答。 (2)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可以根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作用可以根据“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强全国经济联系、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对社会风气具有教化作用、利于儒学的传播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36.阅读材料,完成干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万国梯航来贡之事充斥二十四史,而中国官方主动航行到海外的记录却是凤毛麟角。有之,则主要是地方性的民间的航海活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然市船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民互为市,若广之濠镜澳然。商舶则土著民醵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摘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14~15世纪)建立通往亚洲的商路是比寻找新土地和资源更为诱惑的事。欧洲商人从陆路上穿越蒙古帝国的领土进行丝绸、香科、瓷器以及其他亚洲特产的贸易,最远可至中国。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了。穆斯林商人把亚洲的货物经印度洋和红海运送到开罗,再转手给意大利商人,输送到西欧。但是在开罗,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总体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亚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特点:以朝贡贸易为主,官方主动市舶较少;地方性的民间贸易较发达:对外贸易严格区分为官方市舶和民间商舶。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封建统治者缺乏积极进取的海洋意识;古代中国内陆文明因素制约;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长期奉行贡赐贸易政策;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等。 (2)原因: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陆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因素;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对海上贸易的垄断;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欧亚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同地区人民对商品的客观需求。 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非文明的进一步交流,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万国梯航来贡之事充斥二十四史,而中国官方主动航行到海外的记录却是凤毛麟角。有之,则主要是地方性的民间的航海活动”结合所学从以朝贡贸易为主,官方主动市舶较少;地方性的民间贸易较发达;根据材料“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民互为市……商舶则土著民醵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结合所学可知对外贸易严格区分为官方市舶和民间商舶。原因:结合所学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点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封建统治者缺乏积极进取的海洋意识;古代中国内陆文明因素制约;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长期奉行贡赐贸易政策;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等方面分析回答。 (2)原因:根据材料二“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了。穆斯林商人把亚洲的货物经印度洋和红海运送到开罗,再转手给意大利商人,输送到西欧。但是在开罗,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 结合所学从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陆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因素;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对海上贸易的垄断;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回答即可。影响:通过材料结合所学进行回答,主要从客观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非文明的进一步交流,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