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哈师大附中 2020 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 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我国文学创作集中于对“革命历史”和“现实 生活”的反映,出现了《保卫延安》《红旗谱》等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除了这类结构宏大 的“史诗性”小说,还有一部分借鉴民间文化资源、富于传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说,如《林海 雪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也深受读者欢迎。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直接来源于现实的革命斗争,但作品中展现的英雄主义情结却在很大 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英雄传奇一脉相承。英雄传奇以通俗化叙事为主要特征,一些当 代作家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自觉借鉴并参照这些文学、文化资源进行创作。《林海雪原》的 作者曲波曾表示,虽然国外文学名著能使自己陶醉并受到教育,但“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而对于传统章回小说的一些情节故事,他就可以讲评背诵,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吸收和借 鉴。《林海雪原》以小分队剿匪为线索,串联着几个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如“杨子荣 舌战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等。这几个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与全书紧密相联。这 种写法与传统章回小说极为相似。 除借鉴叙事模式外,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还吸收了古代英雄叙事的传奇特征,故事情节围 绕英雄展开,凸显英雄的传奇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受命打入敌占区,单枪匹马 对伪军进行瓦解和策反。《烈火金钢》中负伤的史更新勇斗敌人,“白手夺枪”,使敌人以为 桥头镇隐蔽着八路军大队人马,于是派重兵“铁壁合围”,但史更新单枪独身冲出重围。这 些情节虽有夸张成分,但也揭示出人民战士的智勇,既传奇又不失其真。 此外,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还继承了中国传统英雄传奇的“侠义”精神。如《林海雪原》 一开场就写到少剑波的姐姐被土匪杀害,从而使少剑波的“剿匪”与“复仇”结合在一起; - 2 - 杨子荣也是抱着复仇的想法参加革命,可是后来,杨子荣脑中的仇人概念“已经不是一个杨 大头,而是所有压迫、剥削穷苦人的人”。但这些英雄人物的“侠义”精神与古典小说中江 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在满足大众欣赏趣味的同时,富有教育意义,集中体现了 作者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愿望。《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从小受苦,父亲被恶霸折磨而死,母亲 积怨成疾,撒手人寰,妹妹被捉去当丫头卖掉;为躲避残害,杨子荣在外漂流 7 年后加入八 路军。《烈火金钢》中的史更新出身社会底层,既是磨工也是矿工,还是码头工人;丁尚武家 境贫苦,双亲被地主剥削致死。这些小说对英雄出身的强调,主要目的是“为动员大众提供 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 性”。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创造性地借鉴中国传统叙事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极富大众性,受到 影视、评书、戏曲等各类艺术形式青睐。但是,在当代文学史中,这类作品却较少被提及, “民族性”“通俗性”等特点更是常被忽略。因此,对以《林海雪原》《烈火金钢》为代表的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进行考察,探析其“通俗性”“传奇性”等艺术特点,重温那些智勇双全 的传奇英雄形象,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王谦《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比经典革命历史小说更具传奇性和故事性,因此深受读者欢迎。 B.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围绕英雄展开,是通过夸张的情节设置来凸显英雄传奇性的。 C.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富有教育意义,集中体现在鼓励每一个平凡人都可能成为英雄。 D.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但在当代文学史中还未获得应有的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论述,具有学术价值。 B. 文章遵循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证,行文逻辑严密。 C. 文章从叙事模式、情节内容、侠义精神等角度揭示古今文学间的传承关系。 D. 文章引用了多个例子,充分论证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串联几个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这种叙事模式借鉴了传统章回小说,是当代作家从传 统文学中吸收和借鉴的有益成果。 B.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以真实革命斗争为叙述背景,但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保留了艺术虚 构空间。 - 3 - C. 当代作家对“侠义”精神的继承并非全盘接收,弥补了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缺乏教育意义 的缺点。 D. 当代文学研究应当重视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考察,探析其艺术特点,发掘其中蕴含的革 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比经典革命历史小说更具传奇性和故事性,因此深受读者欢迎”错 误,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原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我国文学创作集 中于对‘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出现了《保卫延安》《红旗谱》等经典革命历史 题材小说。除了这类结构宏大的‘史诗性’小说,还有一部分借鉴民间文化资源、富于传奇 性和故事性的小说,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也 深受读者欢迎”,原文只是说借鉴民间文化资源、富于传奇性和故事性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 并不是“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比经典革命历史小说更具传奇性和故事性”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 原因,也没有把两者进行比较。 B 项,“是通过夸张的情节设置来凸显英雄传奇性的”错,原文,“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还吸收 了古代英雄叙事的传奇特征,故事情节围绕英雄展开,凸显英雄的传奇性……这些情节虽有 夸张成分,但也揭示出人民战士的智勇,既传奇又不失其真”,原文中举《野火春风斗古城》 和《烈火金钢》中某些情节,是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某些情节有夸张成分,传奇又不失其 真,并不是选项说的是通过夸张的情节设置来凸显英雄传奇性的。 C 项,“集中体现在鼓励每一个平凡人都可能成为英雄”错误,原文“这些小说对英雄出身的 强调,主要目的是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 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可知主要目的不是鼓励每一个平凡人都可能成为英 雄。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 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 4 -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 B 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证”错误,原文的结构是先提出观点,接着是并列 的三个分论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直接来源于现实的革命斗争,但作品中展现的英雄主义 情结却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英雄传奇一脉相承”“除借鉴叙事模式外,革命英 雄传奇小说还吸收了古代英雄叙事的传奇特征,故事情节围绕英雄展开,凸显英雄的传奇 性”“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还继承了中国传统英雄传奇的‘侠义’精神”,即从叙事模式、情 节内容、侠义精神等角度揭示古今文学间的传承关系,最后点出结论“重温那些智勇双全的 传奇英雄形象,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 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C 项,“弥补了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缺乏教育意义的缺点”错误,原文“但这些英雄人物的 ‘侠义’精神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在满足大众欣赏趣味的同时, 富有教育意义,集中体现了作者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愿望”,可知本身是富有教育意义的。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 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 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 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 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 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 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 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 - 5 - 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全球性传染疾病,导致人口骤减、家族灭亡,造成的巨大伤 害和损失甚至远远超过战争。历史上最为恐怖和神秘的传染疾病是黑死病,在 1348 年~1352 年 的时间里,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断送了 1/3 人口的生命,其导致的死亡和恐慌完全可与 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 随着卫生和医药领域的进步,人类远离了很多病原体的侵害,然而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和 出国旅游人次使病毒的传播更加迅速,全球性传染病更容易大规模爆发,例如起源于西非的埃 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烈性传染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 的死亡率极高,在 50%~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和多发性器官 衰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对于人类 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因为它们包含有未知的病原体,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尤其 是那些具有高传染性但症状并不明显的疾病,危险系数要大得多。 (摘编自李忠东《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个 AI 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 效用、协力抗击疫情。AI 算法可以对病毒基因进行快速分析。疫情期间快速确诊肺炎病人面 临一定困难,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肺炎病人的确诊。AI 算法的介入,能够快 速分析病毒基因,提升确诊效率。 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来的 一小时缩至半小时。这套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相比较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有几个方 面的提升和优化。首先,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 AI 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 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其次,可以提前发现病毒变异的情况。第三, 该分析平台配备了蛋白结构分析功能。病毒有其序列,序列就是需要检测的物质,病毒的蛋白 结构是其真正发挥毒性的东西,蛋白结构当然是跟序列比较相关,但是也需要有一套分析方法 去构建它的结构。 该分析平台同时提供了二级结构、三维结构的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疾控人员快速检测到 - 6 - 病毒,并知道病毒的结构,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分析和研究能力。该平台基于 AI 对影像进行分 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诊断,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核酸 检验的困境。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 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 (摘编自杨雪梅《抗疫阻击战,AI 有技可施吗?》) 材料三: 在 COVID-19、甲型 H1N1 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 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将直接检验几年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 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公共卫生应急 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在依据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 律法规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 职责。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将使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能统一行动、有法 可依。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建立预警制度;建立卫生 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开展培训、演练,使卫生应急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坚决服从统一指挥,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甚至法律要求也就成 为赢取胜利的关键。在预防工作中为了达到国家防控的两个关键目标——有效防控大规模出 现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爆发,要群策群力,而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将会是制 胜法宝。我国现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 事件认识的深化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 (摘编自孙荫众《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千预》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性人口密度和人们出国旅游活动的增加更易导致全球性传染疾病大规模爆发。 B. 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死亡率极高,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 C. 人工智能逐步成熟,借助 AI 等科技力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成为趋势。 D. 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其不断健全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检测范围窄,不能及时预判病毒变异,影响了肺炎病人的确诊。 - 7 - B. 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大体覆盖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 C. 随着多项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已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D. 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预防疫情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 6. 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B 6. 材料一:传染病的危害和爆发原因,以及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形成的挑战。材料二:AI 算法 能够提升确诊效率,科技力量应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将会在未来成为趋势。材料三:法律法规 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我国已建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 项,“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和“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错。从材 料一第二段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 可以看出是“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称埃博拉病毒是最大的挑战,选项扩大了范围;从材料 一第二段“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可以看出,有最大危险的是那些潜 伏的疾病,而不是埃博拉病毒。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 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 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 项,“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错。从材料二第二段“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 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 AI 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 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中可以 看出并非能准确诊断出病情,而是能很大程度上检测可能遗漏的问题。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 8 -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第一段写出了传染疾病在人类历史上的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堪比战争;第二段写 了虽然现在卫生和医药领域进步,但是人口密度和旅游等也加速了病毒的传播,例如埃博拉 等,最大的危险还是那些潜伏的疾病,但是症状不明显,危险系数大,是人类的挑战。综上 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讲传染病的危害和爆发原因,以及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形成的 挑战。 材料二:第一段主要写疫情期间,AI 算法可以提升确诊效率,第二段写出自动化全基因组检 测分析平台在病毒检测方面有提升和优化;第三段写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 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综上所述,我 们可以看出材料二主要写 AI 算法能够提升确诊效率,科技力量应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将会在 未来成为趋势。 材料三:第一段写病毒,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第二段写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 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并具 体列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政部门应急能力提升;第三段写在预防疫情工作中,我国现 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事件认识的深化 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三主要写法律法规是公共卫 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我国已建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蒙古马 申平 那匹蒙古马,是赵氏家族的荣耀。它,就葬在赵家的祖旁。每年赵家子孙烧香祭祖的时 候,也要给它烧上一炷香,拜上几拜。 蒙古马的故事,在赵家人的口中已经讲了三代了。但是这年,他们却突然闭口不提了。 村里人主动问起,他们也是支支吾吾。 - 9 - 这倒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了。人们一边重复着那耳熟能详的蒙古马的故事,一边开始四 处打探消息。 有关蒙古马的故事,听过的人都说来劲儿。 原来赵家的爷爷,曾经是出类拔萃的木匠。在这方圆百里的地界,一提赵木匠,人人都 竖起大拇指。起初,赵木匠靠着两只脚、一副担子行走四方。后来,他给蒙古族老乡打家具, 人家没有现钱给他,就给了他一匹蒙古马顶工钱。从此,赵木匠外出就有了脚力。 蒙古马本身就是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的品种。赵木匠的这匹蒙古马,更谈不上威武雄壮。 但有一点,毛是黑色的,四蹄是雪白的,正好应了“乌云踏雪”之说。 赵木匠就整天骑着他的“乌云踏雪”走村串户,翻山越岭。他和这匹蒙古马之间,渐渐 结成了形影不离、生死与共的关系。 这一天,赵木匠又骑马外出了。就在他走后不久,村里来了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人。 他们找到村长,让村里人都到打麦场集合,有马的都要牵上,原来是来和村里人赛马的。 赛马,庄稼人只听说过。再看他们牵来的马,一匹匹灰头土脑,都是些拉车犁田的料, 哪上得了台面!日本人见了,一个个面带嘲笑。再看他们骑的东洋战马,一匹匹高大漂亮, 往那儿一站,威风凛凛,吓得本地那些马老往后躲。日本人更猖狂了,通过翻译叫道:“中 国的马,你们敢不敢应战?只要你们跟着跑,就算你们赢!” 满场的人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敢应战。日本人就乘机轮流讲起日本民族如何优秀,你 们支那人不但人不行,马也不行,必须接受我们统治的道理来。 要吃晌午饭的时候,赵木匠骑着“乌云踏雪”回来了。他远远看见村人都在打麦场上站 着,就直接走过去看究竟。 这时候,翻译官又在叫喊:“几位太君的训话,都听清了吧?咱们就是人也孬种,马也 孬种!我再问一遍,到底有敢应战的没有?” 日本人在马上哈哈大笑,就连他们的马也跟着刨地嘶鸣。 众人都低下头去。这时,只听赵木匠吼了一声:“你们别欺负人,我跟你们比!” 赵木匠喊着,双腿一夹,“乌云踏雪”冲了过去,和日本人那几匹高头大马站在了一起。 这一比就更看出悬殊了,赵木匠不但马矮小,他还穿着旧棉袍,戴顶破毡帽,哪里像个比赛 的?日本人看着他,一脸不屑,挥着手说:“你,先跑的干活!” 但是赵木匠竟然不肯。在商定好路线之后,铜锣一响,几匹马一起冲了出去。 谁都没有想到,赵木匠的“乌云踏雪”居然有如神助,像一道闪电,一眨眼就飞到了天 边,再眨眼已经飞回来了,把那几匹东洋战马,甩得七零余落。“乌云踏雪”到了半天,那 - 10 - 几匹马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 村人拼命拍手叫好。那几个日本人纷纷滚鞍下马,上前给赵木匠鞠躬行礼,还给他的“乌 云踏雪”行礼…… 这个故事是真材实料的,也是荡气回肠的,可是赵家人为啥突然不说了呢? 消息灵通的人士终于寻到了真相:原来,赵木匠的亲孙子,一年前竟然不顾家人反对, 跑到日本留学去了。赵家人认为这是有违祖训的“变节”行为,就觉得无颜再讲祖上的故事 了。 哦,原来如此!村里人不由得更加佩服赵家的人。 可是几年后的一天,赵家突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说是那个留日的孙子回来了。众人 就作怪道:“赵家唱的是哪一出啊?” 赵家孙子是坐着一种很奇怪的小车回来的。这车没有方向盘,只按电钮操控,也不用加 油,走山路沟渠如履平地。车子进村拉上赵家的几个人,直奔赵家祖坟,一眨眼就上了山顶。 赵家孙子率先跳下车,到爷爷坟前磕了几个头,又祭拜了蒙古马,大声说:“爷爷,我 回来看你了,我用从国外学的知识,研究设计出了一款最新型轿车,世界领先,国家已经准 备投产了。爷爷,你知道这车要用什么品牌吗?您听好了,它的名字就叫蒙--古--马!” 山鸣谷应。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古马的故事在赵家已传三代,但这年却突然闭口不提,小说以此设置悬念;后文写赵家 孙子出国留学、学成回国的情节与此呼应,解开悬念。 B. 村里人不敢接受日本人的挑战,是因为他们担心赢了赛马也会丢了性命。文中用“满场的 人大眼瞪小眼”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胆怯心态。 C. “像一道闪电,一眨眼就飞到了天边,再眨眼已经飞回来了,把那几匹东洋战马,甩得七 零余落”,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读来令人酣畅淋漓。 D. 赵木匠手艺高超,在村民中素有口碑,而他挺身而出、捍卫民族尊严的精神更值得赞叹。 正是赵木匠和他的蒙古马使得日本人威风扫地,狂妄不再。 8. 在写赛马时,作者运用了多层铺垫,请加以概括并分析其效果。 9.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蒙古马”的意蕴。 【答案】7. B 8. 多层铺垫:①日本人狂妄嘲笑村人,大肆宣扬谬论。②村人们对日本人 忍耐,“都低下了头”。③日本人战马高大漂亮,蒙古马“乌云踏雪”矮小,赵木匠穿旧棉 - 11 - 袍、戴破毡帽。效果:①这些铺垫使情节发展松弛有致,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②对小说的 主人公赵木匠起到了衬托作用,使主人公勇敢无畏、具有民族大义的形象更加鲜明。③和后 文写日本人赛马失败构成了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 9. ①蒙古马象征着朴实无华、勇敢无畏的中国百姓。②蒙古马代表着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精 神。③蒙古马象征着爱国精神的代代相传。④蒙古马代表着中华民族进步、发展、包容的胸 怀。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是因为他们担心赢了赛马也会丢了性命”错,文中写道,村里人看自己的马,一匹匹 灰头土脑,都是些拉车犁田的料;再看他们骑的东洋战马,一匹匹高大漂亮。由此可知,村 人不敢应战的原因是担心赢不了。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情节设置的一般手法和首尾特色 等角度解答。情节设置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常用技巧:悬念 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本题考查铺垫的作用。 本文结局写赵木匠和他的蒙古马使得日本人威风扫地,狂妄不再,但在前文做了很多的铺垫, 首先从文中找到铺垫的情节: 从村里人角度“再看他们牵来的马,一匹匹灰头土脑,都是些拉车犁田的料,哪上得了台 面”“满场的人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敢应战”“众人都低下头去”,突出村里人的懦弱、 忍耐,衬托了赵木匠的形象。 从日本人角度“日本人见了,一个个面带嘲笑。再看他们骑的东洋战马,一匹匹高大漂亮, 往那儿一站,威风凛凛,吓得本地那些马老往后躲”“日本人就乘机轮流讲起日本民族如何 优秀,你们支那人不但人不行,马也不行,必须接受我们统治的道理来”“日本人在马上哈 哈大笑,就连他们的马也跟着刨地嘶鸣”突出日本人的嚣张、狂妄,衬托赵木匠的英勇无畏。 从赵木匠角度“赵木匠不但马矮小,他还穿着旧棉袍,戴顶破毡帽,哪里像个比赛的”,与 后文“赵木匠的‘乌云踏雪’居然有如神助,像一道闪电,一眨眼就飞到了天边,再眨眼已 - 12 - 经飞回来了,把那几匹东洋战马,甩得七零余落”赛马的结局形成对比,突显民族大义的主 题。这些铺垫使情节发展松弛有致,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意蕴的能力。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 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 主旨。要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题目“蒙古马”在文中的含意。 结合文中对蒙古马的描写分析其丰富内涵。从“蒙古马本身就是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的品种。 赵木匠的这匹蒙古马,更谈不上威武雄壮”“赵木匠的‘乌云踏雪’居然有如神助,像一道 闪电,一眨眼就飞到了天边,再眨眼已经飞回来了,把那几匹东洋战马,甩得七零余落”来 看,赵木匠和他的蒙古马在赛马时使得日本人威风扫地,狂妄不再,蒙古马就具有了象征意 义,蒙古马象征着朴实无华、勇敢无畏的中国百姓;蒙古马代表着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 结合后文赵家孙子“我用从国外学的知识,研究设计出了一款最新型轿车,世界领先,国家 已经准备投产了。爷爷,你知道这车要用什么品牌吗?您听好了,它的名字就叫蒙——古—— 马”来看,后辈人从日本学成回国报效国家,蒙古马又具有另外一层象征意义:蒙古马象征 着爱国精神的代代相传,代表着中华民族进步、发展、包容的胸怀。 【点睛】对小说标题的理解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 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主要事件;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 否文眼,能否揭示小说主题,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 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手法: 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思考与情节的关系:是否起到 线索作用;第六,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 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 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 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 诸将密相中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 13 - 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 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 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竟遜,攻破乃 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 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 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寇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 诚美德也。然国家相养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 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 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 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息则亡 /见守文之不为易 B.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 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 /见守文之不为易 D.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 见守文之不为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B. 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指国家政权。 C. 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 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 多年轻人;他执掌国事,尽心竭力,审议法令务为宽平。 B. 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 - 14 - 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C. 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 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 房玄龄与唐太宗一见如故。他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延揽人才,与各位将领暗中结交,人人都 愿尽死效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 (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适逢父亲生病,绵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等到父亲去世后,五天一勺汤水不 进。(2)(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 书不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该句译文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 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 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 不易。 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且后两句两两对称,故应分别断开; 同时都是“畏”的宾语,所以“富贵”之间不能停顿,排除 A、B 两项。其次 D 项中的“冒百 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与“遇一生”意思是身经百死,而逢一生,即俗话说的九死 一生,属于对仗句,应在“死”与“遇”之间停顿,进而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 15 -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国器”代指“国家政权”的说法错误,应表述为常用来代指“治国人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强加因果,从原文可知房玄龄“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是在“被高孝基 称赞”之后的事情,即不是因为有这个心忧天下的志向才被称赞。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会,适逢;绵,绵延;及,等到;勺饮,一勺汤水。(2)居,担任,居 于……之位;以,认为;隆,高,大;累,多次;表,上表;不听,不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 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 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县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 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 房玄龄在军门拄着拐杖拜见太宗,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予玄龄职 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房玄龄)没有不跟从秦王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 - 16 - 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西下深交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 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 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 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 居第一,晋爵为祁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 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 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 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 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 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 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 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 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房玄龄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 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 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 通吏事,审议法令,务必用宽容公平的态度。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 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撞布②,巴人讼芋田③。 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 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 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 造学宫,教育人才,巴蜀日渐开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7 - A.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 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 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 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 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的深深忧虑。 D. 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 篇之一。 15.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 【答案】14. C 15. ①首联、颔联描绘巴蜀独特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的神往之情;② 颈联表现了蜀地物产民风,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勉励李使君以文翁为 榜样,教化梓州,大展宏图。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 项,“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分析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 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 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情感题可从 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 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 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 内容、从手法着手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 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 - 18 - 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 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 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 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雄秀山川风光,表达了诗人 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 人讼芋田”叙事,有极强的概括力,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 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而征收赋税,处理 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 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 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 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 典妙笔。 综上分析,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 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 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 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 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说明学习应持之以恒,认为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停止, 那么“__________”;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则“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以对偶句式表明在国家倾覆之际诸葛亮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答案】 (1). (1)朽木不折 (2). 金石可镂 (3). (2)各抱地势 (4). 钩心斗 角 (5). (3)受任于败军之际 (6).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题难写的字和词有:折、镂、钩心,容 易漏掉“于”。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古文明发祥地的中国,“礼”的基因世代相承。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 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的认知。 ,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 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 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坏私用等消息仍 ,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 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 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花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高”。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不 良风气。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 文明礼仪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新时 代美好生活图景 的一个标识就是“礼仪之邦”。 这个标识是我们未来不会偏 离的方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毋庸讳言 少见多怪 推重 必不可少 B. 毋庸讳言 屡见不鲜 推崇 不可或缺 C. 毋庸置疑 少见多怪 推重 不可或缺 D. 毋庸置疑 屡见不鲜 推崇 必不可少 - 20 -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展的时代、富足的生活、进步的法治,是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 B.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彰显和维护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C.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富足、法治在进步,奠定了影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 D.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会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荡涤社会陋 习和不良风气 B.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洗涤社会陋 习和不良风气 C.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 不良风气 D.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 不良风气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熟语)的使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 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第一空,“毋庸讳言” 意思是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意思是事实明显 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根据语境,此处强调不必隐瞒“不文明行为 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的事实,应选“毋庸讳言”。 第二空,“屡见不鲜” 意思是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少见多怪” 意思是由于见闻少,遇 见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奇怪。根据语境“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应 选“屡见不鲜”。 第三空,“推崇” 意思是十分推重,侧重对地位的重视;“推重” 意思是重视某人的思想、 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侧重对才能的重视。与“文明礼仪”相搭配 应选“推崇”。 第四空,“不可或缺”意思是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必不可少”意思是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 - 21 - 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语义过重。根据“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与“礼仪之邦” 之间的关系,应选“不可或缺”。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发展的时代、富足的生活、进步的法治”语序不当,应为“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 治的进步”,排除 A 项;“为……奠定基础”为固定结构,排除 BC。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画线句有 3 处语病,一是“传承”和“弘扬”逻辑错误,应该先“传承”后“弘扬”;二是 “推动”缺乏宾语,可在后面加上“建设”;三是“洗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搭配不当, 应改为“荡涤”。 故选 A。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 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 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 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 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0.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指示组织发起的,我们 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 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 22 - (1)_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___改为________ (4)_________改为________ (5)_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 莅临 (2). 光临或参与 (3). 要求 (4). 倡议或号召 (5). 鼎力相助 (6). 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 (7). 不是吝啬鬼 (8). 一定会慷慨解囊 (9). 务必 (10). 积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 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 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 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 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莅临”:来到;来临。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敬辞,书面语。“光临”:称宾客来到。 敬辞。多用于口语。此处用于“同学们”,适用对象错误,改为“光临”或“参与”。 “请求”,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此处是学校团委的号召、倡议,不合语境,改为“倡 议”或“号召”。 “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用于自 己一方,改为“大力相助”。 “不是吝啬鬼”,此语不够尊敬别人,改为“一定会慷慨解囊”。 “务必”,意思是“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 要完成委托的事情,命令语气,此处用于“同学”,不得体,改为“积极”。 【点睛】要做到语言得体,需注意以下两点:先审清题目要求,把握材料内容或要表达的内 容;再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语言。调整语言的方法有:①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②根据语 体色彩差异调整语育;③根据场合对象调整语言;④根据感情分寸来识别或调整语言。还要 注意恰当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学会面陈与转述,正确使用谦辞与敬辞。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________? 美国波士顿布菜根女性医院的专家们对这 - 23 - 个问题较了真。他们跟踪调查了大约 17000 名平均年龄为 72 岁的女性,调查长达 4 年多,最 后的结果显示:每天走大约 4400 步及以上的女性,________ 。不过什么事都有限度,每天 走路步数超过 7500 步以后,对长寿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另外专家们还发现,在每天走差不多 步数的前提下,_______ , 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走路方式来锻炼。 【答案】 (1). ①每天走多少步才有益于长寿呢? (2). ②平均寿命更高。 (3). ③ 快走或慢走对寿命影响不大,(具体走路方式不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 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 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处,横线前面说的是“走步”与“长寿”的关系,而横线处是问号,说明是个问题;根 据后文“他们跟踪调查了大约 17000 名平均年龄为 72 岁的女性,调查长达 4 年多,最后的结 果显示:每天走大约 4400 步及以上的女性……”这是在研究走多少步更好。具体整理答案: 每天走多少步才有益于长寿呢? 第二处,这是研究结果,横线前是步数,那么横线处就应该说“长寿”,据此整理答案:平 均寿命更高。 第三处,前面说的是步数差不多,根据后文“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走路方式来 锻炼”,说明只要步数差不多,走路的方式,比如快、慢,对寿命影响不大。据此整理答案: 快走或慢走对寿命影响不大。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固《汉书》 “还我河山。”——南宋•岳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 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言,每个时代都有历史赋予的任务,完成历史任务才不会辜负时代、 错过时代,才不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时代淘汰。作为高三学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龄人说? 请结合材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4 -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勇担时代使命,助推中华梦圆 泱泱华夏,巍巍神州,自古及今都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为国家的兴旺 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班固《汉书》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铮铮誓言让人血脉奔 涌;赤胆忠魂的抗金名将岳飞的一句“还我河山”,令人动容;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语句,是鼓舞士气的号角。进入 21 世纪,进入 21 世纪,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肩负责 任和使命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 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 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在担负时代使命中成 长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强化担负时代使命的责任。责任感是成就一切的基础,也是担负时代使命的基础。新时 代中国青年应该清醒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为人类 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的,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内在需要。时代使命不可 逃避和推托,必须由新时代的青年来完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和行为,满足于过安 逸日子的生活方式,都有愧于这个时代。青年具有责任感,才能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个 人理想结合起来,自觉担负时代使命。 锤炼担负时代使命的品德。五四运动培育了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担负时代使命,中国 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要奋斗就要能吃苦耐劳、流血流汗,就要实干和拼搏。 担负时代使命需要奉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将国家利益、集体利 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瞻前 顾后,不是新时代青年的处事风格。完成时代使命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挫折、困难 是难以避免的,担负时代使命需要青年刚健坚毅、迎难而上,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增强担负时代使命的本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 新业态层出不穷,要求青年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的 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寄望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 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 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 - 25 - 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青年只有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为复兴中华做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 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 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古今四个名人的金句构成。“明犯强汉者,虽 远必诛。”班固在《汉书》里的这句话,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气魄,可以说是英雄虎胆,豪 气干云。由班固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句子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同样有一种华夏子 孙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还我河山”是南宋的抗金将领岳飞的名句,保持领土的完整, 不受任何外来势力染指和侵犯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 武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告诫我们要有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兴盛、强大而不懈奋斗是 我们应尽的责任。而新时代的领路人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 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 想。”更是谆谆告诫新时代的青年,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意角度: 1.勇于担当,复兴中华。 2.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3.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努力。 4.责任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新时代的青年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担当未来 的重任。 结构层次: 这是几则名人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话题中心都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范文《勇担时 代使命,助推中华梦圆》,开篇巧妙地将材料中的名言融入正文,并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进 入 21 世纪,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肩负责任和使命呢?正文主体部分从“强化担负时代使命的 - 26 - 责任”“锤炼担负时代使命的品德”“增强担负时代使命的本领”三个分论点的角度来讲新 时代的青年该如何肩负使命。最后指出:青年只有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为复兴 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楚、情感充沛、说理透彻,值得借 鉴。 素材积累: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告诉我们, 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 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2.在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 误差……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无不被这样的“阅兵精度” 震撼。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操作,却有着无比精细的要求,背后是智慧与技能的交融,更 是责任担当与极致追求的飞跃。 3.黑龙江援鄂医疗队队员王虹出发前谈及女儿眼眶湿润。女儿在她的口罩上写下“责任担当, 义不容辞”。 4. 青春,是责任的标志,这份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 会的,人类的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只是岩石般的冷峻。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礼 物真真切切地落在了我们身上,它是一个你不得不给予细心呵护的孩子,而他给予你的,是 心灵的指引和行事的标准。心中怀揣梦想,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鸟语花香,我们都心 想着一个目标:实现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为我们有别样的青春,有自我的责任!【点 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 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 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 的审视角度。 - 27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