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宜侯夨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是研究周朝分封制的重要资料。在周天子对宜侯夨的封赏清单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这几条:锡(通“赐”)土,厥川三百□。锡在宜王人□又七姓。锡郑七伯,厥□□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据此可知,体现了周朝 A. 天子加强对南方控制的意图 B. 加强了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控制 C. 分封制“授民授疆土”的内容 D. 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宜侯夨簋上记载了周天子对宜侯夨的封赏清单及其中“锡土”、“ 锡在宜王人”、“ 锡郑七伯”和“ 锡宜庶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周朝分封制“授民授疆土”的内容,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确定其所赐土地具体在南方还是黄河流域,不能得出天子对地方管理加强的结论,AB两项错误;材料只有分封情况,没有显示其含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特征,D项不符合题意。‎ ‎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中水利一直由三大渠系组成,即以泾水为水源的引泾渠系,以渭水为水源的引渭渠系,以洛水为水源的引洛渠系,如图中的郑国渠沟通了 A. 泾水和渭水 B. 泾水和洛水 C. 渭水和洛水 D. 洛水和浐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洛水, B选项符合题意;沟通泾水和渭水的是白渠,沟通渭水和洛水的是龙首渠,沟通洛水和浐水的是漕渠,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与己不利。于是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他。该官员的职务是 A. 郡尉 B. 枢密使 C. 监御史 D. 刺史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尉不是监察官员,故A错误;枢密使不属于秦汉时期,且掌管军事职能,故B错误;秦朝开始派监御史监察地方郡守,故C正确;刺史出现于汉武帝之后,且监察区域是州,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抓住时间与关键信息“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监御史监察地方郡守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 ‎4.下列图片是江苏地区泗洪(左)和睢宁(右)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从中可以得出的是 A. 两副拓片中耦犁均有一人牵牛一人扶犁 B. 东汉时期牛耕已经普及到江苏地区 C. 江苏地区已经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D. 农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苏出土的两幅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反映了东汉时期牛耕已经普及到江苏地区,B选项正确;两幅图中只有左侧是一人牵牛一人扶犁,A选项错误;两幅图中均不是一牛挽犁的耕作场景,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亩产量提高的相关信息,D选项错误。‎ ‎5.汉代辛延年《羽林郎》诗云:“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据此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 汉代女性装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B. 汉代城市经济商业繁荣 C. 汉代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繁荣 D. 商人在汉代社会交往活动较为活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女子佩带 ‎ “蓝田玉”、“大秦珠”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女性装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A选项符合题意;仅仅从一个妇女的着装穿戴无从得出商业繁荣的结论,B选项错误;诗中对女子生活状况的描述,无法得出汉代“辅助性”经营场所和商人社交活动 “繁华”的结论,CD两项错误。‎ ‎6.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皆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下列关于草市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性质上属于民间集市 B. 不受政府行政管理 C. 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D. 一般设在离城镇较近的乡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政府对草市进行相关行政管理,B选项符合题意;草市一般设在离城镇较近的乡村,性质上是民间集市,其广泛存在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ACD三项与史实基本一致,不符合题意。‎ ‎7.如图是某一时期的瓷器,该瓷器最早可追溯至 A. 东汉末期 B. 唐朝前期 C. 唐朝晚期 D. 宋代初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名氏的《无题》创作于唐代,将其与青瓷制造结合在一起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唐朝晚期,C选项正确;东汉末期和唐朝前期,这首著名的五言诗还没有产生,AB两选项错误;宋代初期,这种将诗文与瓷器相结合的现象已经比较常见,D选项错误 ‎8.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帝相关系是最特殊的一对关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因素是 A. 防范宰相擅权 B. 提高行政效率 C. 精简政府机构 D. 加强统治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调整帝相关系的主要做法是分化事权、增设机构,而不是精简政府机构,C选项符合题意;防范宰相擅权、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统治需要等,都与调整帝相关系有关,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9.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这样叙述到:“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店铺、住宅“错落相间”,“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C选项正确;西汉、唐朝时期城市中有市坊的严格界限,AB两选项错误;明朝时,店铺临街而立的现象已经存在,D选项错误。‎ ‎10.清代谕旨的传达分为两类:一由军机大臣承皇帝之命交内阁办理的,称为明降谕旨;二是皇帝命军机大臣迅速、秘密办理,而不经内阁之手的,称为廷寄。据此,对清代谕旨传达解读正确的是 A. 政治封闭性的特征明显 B. 军机处完全取代了内阁的职能 C. 军机处职能是承旨办事 D. 处理政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谕旨传达程序中的明降谕旨和秘密廷寄,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即承旨办事,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关决策程序的封闭性,A选项错误;明降谕旨需要军机处将其交内阁办理,B选项错误;材料中军机处负责传达谕旨,与政务的内容与范围无关,D选项错误。‎ ‎11.清代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产粮地区。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粮食和各种物资,主要靠这个地区供应,而两江总督所在地的江宁府,则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枢纽。有关江宁府,叙述正确的是 ‎①清代江宁府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②中英在江宁府附近水域签订了《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中设为通商口岸 ④陈启源在江宁府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即江宁地区作为清代江南地区经济枢纽,其商业活动在清代已经相当繁华,1842年,中英在江宁府附近水域签订了《南京条约》,①②说法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南京作为通商口岸,始于1858年的《天津条约》,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继昌隆缫丝厂,③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2019年9月2日,“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举行,经专家论证,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没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文物。“定远舰”沉没的战役是 A. 威海卫战役 B. 大东沟海战 C. 旅顺战役 D. 丰岛海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定远舰沉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中,A项正确;大东沟战役中没有沉没战舰,旅顺战役是在辽东半岛上进行,没有海战,丰岛海战中没有损失定远舰,BCD三选项错误。‎ ‎13.下表是荣氏兄弟创办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大事表,从中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1900年 考查天津贻来牟等面粉厂 ‎1902年 创办保兴面粉厂 ‎1903年 保兴面粉厂增资,并改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 创办振新纱厂 ‎1912年 上海新闸桥开设了福新第一面粉厂 ‎①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 ②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缩影 ‎③是民族危机之下“实业救国”思潮的体现 ④促进了民国重工业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荣氏兄弟创办和发展近代企业的一系列事件,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缩影,反映了民族危机之下“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②③说法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缺少广阔的商品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①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14.《泰晤士报》报道:“(本报记者,北京)满人的朝代于今日终结,长达两百六十七年的统治就此画下句点。”据此可知,该新闻报道刊登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1911年10月 B. 1912年1月 C. 1912年2月 D. 1912年3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满人的朝代今日终结”的新闻报道刊登的时间应是1912年2月12日前后,C选项正确;1911年10月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最大的新闻事件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3月,清政府灭亡一个月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5.“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青岛问题”、“北京学生被捕”和上海“南市要求商号罢闭”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B项正确;武昌起义、国民革命和一二九运动,均与上海“商号罢闭”等无关,ACD三项错误。‎ ‎16.有党员曾在某时期告诫:“我们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政党里工作……党更需要非常之明显的组织形式”,对党忽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倾向作出严厉批评。这种批评是因为 A. 第一次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B. 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国民党合作 C.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遭受重创 D. 对南昌起义中武装反抗国民党表达忧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政党里工作”,指的是1924到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批评党内的错误是因为其忽视了“党内合作”方式和特殊的斗争环境,B选项正确;第一次工运遭受严重挫折时,国共第一次合作还没有开始,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遭受重创,是在1930年代,AC两选项错误;对南昌起义(1927年)中武装反抗国民党表达的忧虑,则是在国共合作失败的情况下,D选项错误。‎ ‎17.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了总结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 A. 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 B. 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C.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选项正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是八七会议,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瓦窑堡会议的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下列不属于关内爱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是 A. 工人罢工、募捐 B. 抵制日货,拒收日钞 C. 东北抗日联军奋勇反抗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将东北各种抗日力量联合起来,组成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在关外进行抗日救亡运动,C选项符合要求;工人罢工、募捐、抵制日货和一二九运动都是关内爱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9.日本在侵华战争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多个省份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其中的“满洲第731部队”的驻地在 A. 齐齐哈尔 B. 大连 C. 长春 D. 哈尔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满洲第731部队的驻地是哈尔滨,D选项正确;齐齐哈尔、大连和长春均不是731部队的驻地,ABC三项错误。‎ ‎20.解放战争期间,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通过谈判,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该战役 A.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第一场战役 B. 胜利是军事行动和政治谈判结合的结果 C. 使得北平和天津得到和平解放 D. 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平津战役的胜利是军事行动和政治谈判相结合的结果,B选项正确;三大战役的第一场战役是辽沈战役,A选项错误;平津战役中,天津并不是和平解放的,C选项错误;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是三大战役的成果,D选项错误。‎ ‎21.1946年7月8日《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上述情景的出现 A. 造成了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 加强了中美两国间平等的经贸往来 C. 导致了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D. 推动了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的上海“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度”,这一美国的经济侵略行为,导致民族工业企业发展陷入了困境,C选项正确;美国倾销商品与国民政府通胀政策无关,A选项错误;美国货充斥市场是商品输出,不是中美平等经贸往来,也没有推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BD两选项错误。‎ ‎22.“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该法律文件为施政纲领。”材料中“该法律文件”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施政纲领,A选项正确;其他三个文件均不符合建国初期国家施政纲领这一条件,BCD三项错误。‎ ‎2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可能是 A.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B. 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已经正式确立 C. 新中国建立起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反映的主题可能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前进,A选项正确;材料里没有相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信息,B选项错误;1999年我国正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等相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信息,D选项错误。‎ ‎24.下列关于如图漫画《报喜》所示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 B.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C. 农业生产走集体化道路 ‎ D. 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答案】B ‎【解析】根据“1956年”“庆祝公私合营”的《喜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庆祝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通过公私合营,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B选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才开始的,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道路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改造政策不符,C选项错误;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并没有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D选项错误。‎ ‎25.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发言:“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该会议 A. 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 B.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C.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D. 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印度支那战争问题召开的是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选项正确;西藏问题是中国内政,不会与朝鲜和印支半岛停火问题同时提出,A选项错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印度支那半岛停火等无关,C选项错误;拒绝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是在联合国26届大会上,D选项不符合题意。‎ ‎26.1950年至1970年期间,被调查者中大部分美国民众都不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而在1971年5月,45%的美国民众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38%反对。促成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是 A.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B.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 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5月美国民众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由反对转为支持,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乒乓外交”即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基辛格访华是“秘密”进行的,尼克松总统在1972年2月实现的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BCD三项错误。‎ ‎27.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获取的历史信息,对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A. 皆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B. 都推动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 两者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D. 两者都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前后,《告台湾同胞书》和《中美建交公报》分别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C选项符合题意;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是“外交”范畴,ABD三选项错误。‎ ‎28.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这反映了梭伦改革 A. 维护贵族专权 B. 坚持中立政策 C. 实行财产等级制 D. 珍视法律的价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和“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等,反映了梭伦改革坚持中立政策,B选项符合题意;维护贵族专权与“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不符,A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财产等级制,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法律”及其在改革中的价值等,D选项错误。‎ ‎29.英国议会代表曾给荷兰执政奥伦治·威廉信中写道:“我们深感现在的处境每况愈下,我们急切盼望在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之前能找到解救之途”。为此,英国议会“解救之途”包括 ‎①通过一系列限制王权法案 ②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③邀请威廉三世继承王位 ④恢复天主教活动,迫害新教徒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写信给荷兰执政威廉,发生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前夕,为解决困境,英国议会邀请了威廉三世继承王位,并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①③说法正确,C项符合题意;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发生在1649年,恢复天主教徒活动,迫害新教徒则使英国政局每况愈下,两者均不是英国议会的“解救之途”,无法解决其困境,②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0.美国历史上的1787年宪法存在着“五分之三妥协”,即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对此项规定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调和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B. 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C. 有效避免了南方与北方战争的爆发 D. 该规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中的“3/5妥协”,没有给予黑人同等的公民权,给1787年宪法中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B选项正确;黑人按3/5计算,与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无关,不能避免南、北方矛盾的激化和内战的爆发,更没有体现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原则,ACD三项错误。‎ ‎31.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著作中,把辩证法思想发展成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下列思想家的理论对他们的辩证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A. 傅立叶 B. 圣西门 C. 黑格尔 D. 费尔巴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C选项正确; 傅立叶和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费尔巴哈提出的是朴素唯物论,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2.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谈到:“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各英语民族同胞手足一样的联合……这种联合就是以英联邦与帝国为一方和以美利坚合众国为另一方建立特殊的关系”。据此,丘吉尔意在强调 A. 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B. 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 C. 英国要成为英语世界的霸主 D. 联合西方国家遏制苏联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丘吉尔号召“各英语民族同胞手足联合”等,结合“铁幕”演说的相关史实可知,其意在强调联合西方国家遏制苏联,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丘吉尔强调的是“建立特殊关系”和“英语民族同胞联合”等,与“美国是头号强国”不符,A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提出的,B选项错误;英国要成为英语世界的霸主,与二战后英国实力衰落的事实不符,C选项错误。‎ ‎33.二战后,阿登纳认为,法德两国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历史怪圈,法德以至欧洲的发展才有前途。同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我们要采取行动使法国同德国建立密切的特惠关系。据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法德认识到和解的重要性 B. 两国要联合对抗美苏 C. 两国联合开始于政治联合 D. 法德的目标是军事同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阿登纳要“走出冤冤相报的历史怪圈”,戴高乐要“建立密切的特惠关系”,可知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了法德和解的重要性,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说明法德联合“对抗”美苏,没有强调两国开始了 “政治”联合,更没有明确“军事同盟”的目标,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4.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阿拉木图位于如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木图为于哈萨克斯坦东南即图中的①所在方位,A项符合题意; 其他地方均与阿拉木图一城所在的方位不符,BCD三项错误。‎ ‎35.1992年8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香港政策法案》,将自己定位为香港问题的仲裁者,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下列行为与材料中事件性质不相同的是 A. 伊拉克战争 B. 科索沃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 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建立快速反应部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表现,欧洲各国构造安全体系与材料中美国公开干涉他国内政性质不同,D选项符合题意; 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均和美国干涉香港问题一样,属于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行径,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6.学习古代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贡献。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郡县制或分封制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是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①有人认为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治理。②‎ 有人认为郡县制可以“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避免因子孙不肖带来灾难,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根据冯辉、齐书深《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整理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整理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方观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方观点予以阐释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后者的职能。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1)观点①: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观点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名称:中书省;宣政院。‎ 职能: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省制 ‎【解析】(1)观点:根据材料一中“①有人认为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郡县制可以‘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避免因子孙不肖带来灾难,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观点分别肯定分封制和赞成郡县制更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可从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和郡县制两个制度的特点、作用等方面,对所选观点进行阐释。‎ ‎(2)名称:根据材料二中“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分别叫做中书省和宣政院。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的职能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元代中央集权、国家统治到中国省制开始等方面,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不仅在于其理论上的精深内涵,而且缘于其实践上的普适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这不是偶然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它被国际社会的接受还体现在历史风云变幻对其生命力的考验上。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总体形势进一步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徐坚《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近几年来,有学者对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作了专题研究。认为不结盟运动时刻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充分表达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诉求。不结盟运动把加强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南南合作当做其基本经济目标,并且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通过召开会议,特别是通过定期召开的首脑会议与外长会议、发表宣言、作出决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主张,其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 ‎——改编自高志平《三十年来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亚非拉新生民族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的历史背景,并列举不结盟运动的主要经济主张。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变化。‎ ‎【答案】(1)原因:理论精深丰富;实践上有普适性;有助于维护弱小国家的正当权益;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背景: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两极格局下保持和平中立。‎ 主要经济主张:加强支持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南南合作(或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关系变化: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理论上的精深内涵”, “实践上的普适性”,“五项原则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世界总体形势进一步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信息,可从这一原则的理论、实践特色和最初出发点、历史新形势等方面,概括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原因。‎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大背景到相关国家的基本诉求等方面,简述发起不结盟运动的历史背景。主张:根据材料二中“不结盟运动时刻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充分表达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诉求。不结盟运动把加强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南南合作当作其基本经济目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主要经济主张有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南南合作(或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变化是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38.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法律制度,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大诗人贺拉斯就说“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这句话点出了古罗马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性与认同性。强大的罗马军团虽然武力上征服了古希腊甚至征服了全世界,可是在另一重意义,即文化上,希腊却征服了罗马。‎ ‎——翟小功《从市民法到万民法——文化认同基础探析》‎ 材料二 (美国)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当时只认同“共和”而不认同“民主”(代表们)把民主看作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认为)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自然法角度阐释古罗马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古希腊民主被等同于“暴民专政”原因,并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案。‎ ‎【答案】(1)继承性: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2)原因:直接民主制容易成为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争权夺利的工具;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方案:总统间接选举产生;选举代表组成参议院和众议院;司法权独立。‎ ‎【解析】(1)阐释:根据材料一中“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自然法方面,即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民主被等同于“暴民专政”原因主要在于其直接民主制容易成为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争权夺利的工具;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方案:根据材料二中“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当时只认同‘共和’而不认同‘民主’”,“(认为)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总统间接选举产生;选举代表组成参议院和众议院;司法权独立等。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