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5大禹治水教案新人教版
15 大禹治水 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时代久远,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景,运用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画面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难点 感受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6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懂每个句子。 3.了解文章大意,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懂每个句子。 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学生自由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传说。(板书课题)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学生自学下列生字。 ①洪、灾、道、认、被: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②难: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笔顺。 ①道:先写“首”,后写“辶”。 ②灾:“火”先写点、短撇,再写长撇、捺。 ③年: 2.指导书写。 (1)难: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偏旁,右边部分是四横。 (2)洪、认、被:左窄右宽。 (3)业、产:各部件分布要匀称。 3.学生练习描红。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碰到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采用点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课件)洪水 防洪 毒蛇 毒害 猛兽 凶猛 灾难 火灾 继续 连续 农业 农民 3.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洪水经常( ),使人们生活( )。鲧用( )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禹用( )的办法,带领人们( )。 检查交流:老师可作适当引导,结合“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治好洪水;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这几条提示来回答。 6 四、小结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洪水到底要怎么治?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鲧和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大禹治水 洪 灾 难 道 年 认 被 业 产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 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还知道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治好了洪水,那么他是怎样治水的?这节课, 6 我们继续学习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亲历洪水之灾,了解治水的缘由。 (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段,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指导: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 1.初读“滔滔的洪水”。 指导朗读: (1)这样的洪水能冲倒房屋吗? (2)谁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 (3)多可怕的洪水呀!…… 2.再读,突出“滔滔”。把这个词组带到文中再去读读。 师:谁带我们去看一看这“滔滔的洪水”。 师:(指名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迎面冲来!(播放洪水录像) 师: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呢? 师:是呀,洪水如同野兽咆哮而来,不知害死了多少百姓,百姓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他们太可怜了。这个词你能读好它吗?(出示:无家可归)重读“无家可归”。 师:想到百姓的生活如此悲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配乐,指名读) 3.刚才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读得真有感情!读书就应该这样,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把心里的感受读出来。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第一段) 4.看到洪水肆虐、百姓无家可归的景象,是谁站出来,带领大家治水的?(鲧)他治水成功了吗? (二)了解鲧治理洪水的经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鲧带领着大家治理洪水一共用了多少年?(九年)洪水被治好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洪水没有被治好?(出示: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2.鲧用了九年时间治理洪水,可洪水仍没有消退。他用的什么办法治理洪水? (出示:他只知道筑坝挡水。) 3.同学们,为什么筑坝挡水这个办法行不通呢?(分组讨论) 因为筑坝后,洪水会越积越多,然后冲毁堤坝,造成更严重的灾难。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师提示朗读要点。 (2)全班齐读。 5.这么多年过去了,鲧治水失败了,到底要怎样才能治好洪水?我们来看鲧的儿子禹是如何治水的。 (三)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大禹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治水,从中我感受到了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 2.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课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3.谁能把它填一填?(指名回答) 6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谁愿意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知道十三年有多少天吗?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始终专心治水。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大禹吗?(学生自由发言) (2)难道大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吗?(想)那他为什么不回家? 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但是大禹他一心想着的是——受苦的百姓,一心想着的是——治水,他不能耽搁一分钟,他只有将深深的思念埋藏到心底,他是多么伟大的人啊! 5.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这一自然段吧。 (四)洪水治好了,百姓安居乐业。 1.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洪水消退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大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洪水消退后,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1)大禹总结前人的经验,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遇到河流堵塞的地方,他就带领百姓挖通许多大河,让洪水分流;如果遇到有大山的阻碍,他就带领百姓劈开大山。正是由于大禹仔细地察看,正确地领导,终于将洪水引入了大海。大禹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谁来夸夸他? (2)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好了洪水,真是了不起!那疏导的办法具体是怎样施行的呢?(出示疏通河道示意图)(学生讨论) 提示:河道疏通之后,洪水就会流到大海里去,洪水自然就消退了。 3.了解洪水消退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学生思考:洪水消退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 (①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②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学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你瞧,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家快乐耕种、孩子自由玩耍、全家欢聚一堂、人们静心读书。如果你是老百姓中的一位,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你会对大禹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无比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朋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三、拓展延伸 大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大禹这样一心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英雄群像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遭受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在抓捕逃犯途中不幸牺牲的警察局长任长霞……他们一心想着百姓,他们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成灾 鲧治水——九年过去了——没有成功 禹治水——历经十三年——成功 6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禹制服洪水的故事。他“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为世人敬仰,且代代相传。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禹伟大的奉献精神。 同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又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教学。 朗读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氛围活跃。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读课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