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www.ks5u.com 高一年级月考三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禹、四会、龙川、博罗四县,郡所设在番禹(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但可以世袭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象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所以郡尉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D选项错误,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由此说明 A. 中央大臣相互配合 B. 中央大臣相互牵制 C. 中央大臣定夺军政大事 D. 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 ‎【答案】D ‎【解析】‎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皇权独尊,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在秦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决定,故排除C,选D;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汉代“斑马式”的组织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察举制 D 郡县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高祖刘邦吸取亡秦教训,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刘氏宗亲和开国功臣,建立起一批诸侯国,企图以此拱卫中央。这就是郡国并行制。故A项正确。 “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作出决策。“外朝”是指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汉初以“内朝”牵制“外朝”,加强皇权,与地方管理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郡县制主要在秦朝时期广泛推行,汉代有所损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 ‎4.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授爵制的选官方式是军功,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方式是品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是门第声望,隋唐科举制的选官方式是考试成绩,故D项正确,ABC错误。‎ ‎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三省六部制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工部具体执行,故B正确;尚书省不负责草拟诏令,排除AD;户部不负责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太宗时期”,联系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分析解答。‎ ‎6.某班同学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必要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消除地方割据 B. 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 C.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加强君主专制 D. 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要求革新地方行政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立,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进行的制度革新,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A项中的“只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行省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说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度,排除B。行省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7.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关于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地方分权;通过分化事权,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采取恩威并施,管理繁复,渐趋严密。故故①②③④四项说法都正确,排除ABD,C符合题意。‎ ‎8. 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 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 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皆上窃君上之威重"说明内阁只能听从于皇帝,没有权利干涉皇帝,更无法制约皇权,所以D项正确;B项:“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说明内阁只能充当顾问的角色,但是内阁还是能够随皇帝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所以B错;AC表述内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 ‎9.清制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说明军机处对皇帝处理的政务在限制的时间内要完成,表明了效率之高,因此D项正确; ABC项都与材料所表达的含义不符,故排除。‎ ‎10.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他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下分若干德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样,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故B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1.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 C.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D. 是一出民主闹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90枚陶片由14人刻写,反映了“陶片放逐法”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A、B、D都与材料不符,故选C。‎ 考点: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点评: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有: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②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通过改革,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12.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公民是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故D正确;妇女、儿童、奴隶不享有公民权,故ABC错误。‎ ‎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 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D.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希腊人的自由受到法律约束,对法律的畏惧胜过对国王的畏惧。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波斯人对希腊的制度的态度,排除B;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为法律至上,因此古希腊的民主以法律为依托,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波斯实行君主专制,排除D。‎ ‎14.英国学者阿德金斯在《探寻古希腊文明》中提到: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最初并无薪金,约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他们领取生活费,后来还领有薪金。议事会成员经济待遇的获得始于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希波战争 ‎【答案】C ‎【解析】‎ 伯利克里时期,为了鼓励公民参政,担任公职的人可以领取津贴,C正确。梭伦、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没有此项规定,AB错误。希波战争发生在伯利克里就任执政官以前,排除D。‎ ‎15.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 疆域最辽阔 B.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 经济最繁荣 D. 哲学文化领先于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这一时期的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民主达到全盛,是古代世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哲学文化发展并不是主旨,ACD三项均排除。‎ ‎16.《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自然法 D. 万民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马法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万民法是罗马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D正确;A属于形式分类,不符合材料主旨;公民法指适用罗马公民的法律,B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法律条文,C错误。‎ ‎17.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有力支柱 C.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 罗马法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可知,强调的是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的影响,故D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A不符合题意;BC是罗马法对当时的影响,故BC不符合题意。‎ ‎18.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罗马没有法律 B. 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组成部分 C. 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 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说明罗马皇帝高居法律之上,但在罗马法适用的范围内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A项说法明显违背事实,B C 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择A项。‎ ‎19.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 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B. 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 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D. 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已经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BCD三项场景均有可能出现,排除。奴隶没有公民权,不能成为原告或者被告,故A项符合题意。‎ ‎20.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统而不治” C. 掌控议会 D. 领导内阁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到19世纪后期,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已经成熟,英王是虚君,统而不治,B项正确;国王是英国的元首和象征,A项说法错误;19世纪后半期,英国国王不能掌握议会和领导内阁,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增强,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21.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A.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B. 国王权力受限 C.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1832年”和“新兴工业城市”,明确这是指1832年议会改革;联系所学知识,明确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由此引发了1832年议会改革;因此本题选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迁移与串联能力,注意理清1832年议会改革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 ‎22.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引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B. 美国独立战争 C. 英国“光荣革命” D.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因此选择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23.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 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共和的矛盾 B.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 解决州权问题 D. 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看,美国建立初期的邦联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各州依然拥有实权,为改变这种现状,在华盛顿的倡议和领导下,美国变邦联体制为联邦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 ‎【名师点睛】英国的邦联体制不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建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遭淘汰,解题时应从历史背景来考察和分析。因此,历史学习中有关背景内容的考察必须牢记。‎ ‎24. 贝拉克·奥巴马历史性地当选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并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为此许多非洲裔选民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奥巴马说:“这是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他的当选表明 ‎①自1787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以来,美国的选举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②美国的民权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③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的种族歧视正逐步减少 ‎④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主张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略 ‎2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791年,制宪会议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1792年国民议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拿破仑建立了百日政权,1815年波旁王朝再次复辟,1830年,法国再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848年,法国再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法国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变迁的实质是 A. 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B. 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 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D. 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答案】C ‎【解析】‎ 法国大革命是全民性质,A项表述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26.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确立责任内阁制 B. 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 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 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18世纪中期(三个惯例)才最终形成;首相对议会负责是英国的情况,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德国,英国国王权利受到了限制;两个法律都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君主立宪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所以说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故选B 考点:英德两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 点评:关于英德两国,还可以考查在两部法律之后的情况,英国从此走上了民主的道路,而德国的民主过程却非常坎坷,主要是两国国情不同。‎ ‎27.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B. 共和政体的确立 C.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 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事件是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并不是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A错误;英国和德意志帝国都不是共和政体,排除B;这几个国家是在欧洲和美洲,他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排除C;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只是说明人类社会由“人治”发展到“法治”,故D项正确。‎ ‎28.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直到1860年,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究其主要原因是 A. 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存在 B. 皇帝集权统治受到损害 C. 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D. 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虽然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但是广大内陆地区贸易销售仍然很低,主要是小农经济顽强抵抗的结果,C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就宣告破产,A选项排除。外国侵略签订条约促使皇权集权统治受到威胁,B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经济入侵,近代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企业开始出现,D选项排除。‎ ‎29.《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 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B. 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 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D. 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关税是一国政府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1902年正值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故C项正确;降低出口税会促进本国商品的对外输出,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知B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近代以来清政府没有掌握关税主动权,故错误。‎ ‎30.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从政治观点看来,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这种判断是基于 A. 英法等国惯于出尔反尔 B. 清政府的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C. 清政府对列强存有较大疑惧 D. 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说明《天津条约》主要是西方列强用武力、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清政府对列强存有较大疑惧,故C项正确;A项不是必然原因,排除;B项有可能使矛盾再次激化,但也不是必然原因,排除;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答案请做在答题卡相应处)‎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人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制度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1)特点:三省分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意义: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2)决策方式民主科学,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区别:材料一所述制度是皇权制下的民主制,实质是个人独裁;‎ ‎ 雅典属于民主政治。‎ ‎ 相似点:两者都注重权力的制约。‎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在决策方式上特点主要体现在“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配合,但是最终决策集权于皇帝手中”。 三省六部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减少决策的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等多角度回答。‎ ‎(2)材料反映的是公民大会,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材料二和材料三均有“抽签”这个字眼,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轮番而治。本题首先要明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哪些,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清楚具体体现了哪些特点,把教材知识和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可以。‎ ‎(3)注意东西方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古希腊的民主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在决策方式上的特点及积极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2.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独相指的是秦设丞相;唐的群相指的是三省制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代的兼相指的是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完美之处是不流血、妥协。办法即是控制国家权力不集中在某一个机构上,可以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等方面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中“美国人民建立了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可知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制,后来通过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在避免专制政体方面,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联邦制、地方有一定自治权、三权分立、民主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中国:由皇帝权力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满族贵族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由议政王大臣会议专权到军机处集中枢机构职能于一身。‎ 英国:内阁成为法定组织,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 ‎2.影响: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形成了文化专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 ‎【解析】‎ ‎(1‎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的变化主要突出中国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而英国却是民主政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二者有着质的不同。‎ ‎(2)中国的君主专制的影响既要突出积极影响又要突出消极影响,例如,中国的君主专制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但却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等。英国是民主政治,其影响主要突出积极影响即可,例如,在经济方面调动了资产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 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册例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中美望厦条约》‎ 材料二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攫取到的在华特权,并简析其对我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影响:侵犯了中国主权;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层度加深。‎ ‎(2)变化:由漠视到遵守利用,再到要求合理修约。‎ 原因:列强不断侵略,统治危机加深;开明官员、有识之士的推动。‎ ‎【解析】‎ ‎【详解】(1)特权:根据材料一中“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攫取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协定关税两项特权。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项特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近代造成的恶劣影响,即破坏了中国主权;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层度加深等。‎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早期“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1864年在相关书籍中“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等信息,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经历了由漠视到遵守利用,再到要求合理修约等态度变化。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李鸿章等开明官员、有识之士的推动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