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Word版
万州二中高2019级高二下期中期考试 生物试卷 命题:何大虎 审题:屈小莉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90分。 2.把选出的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上,把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第Ⅱ卷的对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田鼠是一种群居的植食性鼠类,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上下一定范围内波动 B.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的波动总是同步的 C.由于田鼠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 D.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呈“S”型增长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3.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在丁的模型中处于图形底部的是幼年个体 C.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都属于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的方法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更容易 C.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5.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6.观察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 B.“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C.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D.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D.种群增长的模型中,只要λ大于0,种群数目就增加 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 ) A.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 B.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 C.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 D.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9.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1 5 10 2 0 0 物种2 1 2 5 3 3 物种3 0 1 3 8 6 A.第1-20年,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若物种1和2为单子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不能用样方法 C.第1-5年,物种1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物种1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弱光环境 10.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鲢鱼和鳙鱼、青鱼、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11.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 C.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D.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 12.如图为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某山洼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辛占据3个营养级 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甲和戊中浓度最高 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A.①②⑤ B.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 13.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1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5.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1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生态系统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C.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能量可以流向农作物,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是绿色植物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类型主要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18.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E1是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E4+E7 B.E1、E2、E6中的能量主要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E6/E1×100% D.E7可直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19.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由H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这些动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竞争时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表达 20.下列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B.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定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C.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合理控制昆虫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21.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草鱼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占草鱼所同化能量的20% B.草鱼中的幼年鱼、成年鱼和老年鱼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关系 C.h中有植物固定的能量,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 22.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 C.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可见能量流动具有开放性和单向流动的特点 23.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2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D.预期结论是1组、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2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A、B、C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缺少类群C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CO2 C.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阳光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27.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8.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29.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存在食物链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 B.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此时种群增长率比K/2时小 C.该食物链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 D.当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0.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30分。 31.(5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32.(5分)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森林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统一体系。森林中生物种类丰富,食物网较复杂,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区分两个不同的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该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4)森林中的一条食物链:植物→虫→食虫鸟→鹰。输入食虫鸟的能量,有一部分会流入分解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食虫鸟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和鹰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两部分。 33.(10分)图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 (2)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cm2•a);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百分比数值的小数点后一位)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34.(10分)如图甲为某草原中的食物网,图乙为此草原中能量流经鸟类时的示意图,图丙表示某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草原中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间碳传递的形式为____________;图乙中若a表示鸟类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_______kJ。 万州二中高2019级高二下期中期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ACC 6~10.DBDDD 11~15.CDDBC 16~20. DADCB 21~25. ACDCB 26~30.BCACD 二、非选择题 31. (5分) (1)福寿螺的密度 消费者 捕食 (2)大于 S 32.(5分) (1)物种组成 (2)水平 (3)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元素 (4)遗体残骸 粪便 33.(10分) (1)呼吸(或细胞呼吸) (2)110 15.6% (3)垂直 (4)食物链 34.(10分) (1)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含碳有机物 鸟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4.5×10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