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9月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 1.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 邓加荣 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以广泛地流传。这正如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根据这个道理,反思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之所以缺少传诵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韵律。 在新诗刚刚兴起正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之时,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确提出诗必须有韵,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出好诗的说法。他在给曹聚仁的信中说:“必谓依韵成章,束缚情性,不得自如,故厌而去之;则不知樵歌小曲,亦无无有韵者,此正触口而出,何尝自寻束缚耶?” 新诗的推出,不可否认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从它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反思来看,当时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在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从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种格式都是有韵有律的,这些韵律的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诗歌才得以流传。而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在他们刚刚走出国门,初见外国诗歌,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呢?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去到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的人,则更是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自由体,就是分行的散文。 应当说,新诗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但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历史上,每种新的诗体出现,由《诗经》到《乐府》再到格律诗、词、曲,每一次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还是鲁迅 先生说得对。他说:“诗要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鲁迅的话在五四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时是正确的;今天,在推进新诗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适合于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至于这形式、这韵律如何铸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锻铸与完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和外国的诗歌都一样,流传得越是久远的诗歌越具有韵律严谨的特点,因为韵律严谨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 B. 放弃了诗歌的韵律这个基本要素,导致了我国近百年来的自由体新诗缺少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好的作品。 C. 新诗也要有韵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诗刚刚兴起并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时,就反对那种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好诗的说法。 D.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诗歌,诗要讲求韵律,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才流传得久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具有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推出的新诗,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B.“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是倡导新诗的先驱慎思不足得出的认识,这样他们在打破千百年的格律诗的束缚之时,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C.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初见外国诗歌,有可能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就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诗体。 D.鲁迅认为诗歌要有形式,要讲格式,但不必讲究用韵律的观点,在当时有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的积极作用。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章太炎认为“樵歌小曲”不是没有韵律,只是这些民间小调无须刻意讲求韵律,“自寻束缚”,韵律已是触口而出。 B. 虽然已经历经百年,但新诗至今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这表明新诗这种文学形式缺乏强劲的发展潜力。 C. 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体诗歌的错误理解,或是因为刚出国,未能谙熟外语中的语音规律,或是因为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 D.中国诗歌的韵律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从《诗经》到元曲,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I2,4%上升到17. 5%,2017年每lO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0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各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哀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 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5.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80后、90后—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 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6.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 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C. 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D. 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8. 作者走进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三自然段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0.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姜氏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便厌恶郑庄公,喜爱共叔段;欲废长立幼,帮助共叔段夺权。正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共叔段建设城墙不按法度,“既而大叔命西部、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最后竟“将袭郑”,欲夺取王权,膨胀的私欲使他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C.本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写郑庄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写姜氏和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也是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表现,这都属于正面描写。 D.对共叔段的图谋不动声色,听之任之,直至养成其恶,便“大义灭亲”,表明庄公深藏不露,工于心计;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又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行孝的美德。 11. 下列对原文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译: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她另外安排个地方,不让她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 B.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看吧。 C.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译:(郑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 D.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译:品德不好的人的母亲,都曾经吃过品德不好的人的饭食,从来没有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赏给她们。 12.下列文言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A.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B.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C.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D.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溪 亭① 林景熙②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③。 【注释】①溪亭:临溪水的亭子。②林景熙,字德旸 ,号霁山。南宋末期爱国诗人。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纷。 B. 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 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诗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 .“日暮”“月初白”“流萤”“孤灯”等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了作者孤寂之情。 15. 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鸿门宴》中,樊哙用比喻的方式劝说沛公“何辞为”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 _ 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情节中,“______ ,_______ ”交代了送行者及其穿着。 (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认为轻易失去一个盟友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句子是“ , ”。 (4)《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广阔宇宙、绚烂秋景,诗人有感而发问:“___ ___ , ”。 (5)《再别康桥》中,在多情诗人眼里,河畔金柳是“ ”;就连那软泥上的青荇,也对自己满含不舍的深情,“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认为“萨德”不会对中国造成军事威胁的人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缺乏相关常识或知识积累的人,另一种则是居心叵测之人,希望以“避重就轻”的说法蒙骗中国人。 ②这次召开小组学术讨论会时,他一个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了一个多小时,不由分说,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这种做法要不得。 ③昆明的4月,正是鲜花饼上市的时期,市民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新鲜上市的鲜花饼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 ④有些耳熟能详的警句现在被奉为至理名言,其实这些所谓的警句最初之意并不是如此,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 ⑤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源泉,需要我们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不应翻云覆雨。 ⑥内蒙古锡林浩特出现了冰柱现象,游客们不知道怎么形容,只知道自己被那些不可言传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 我已不止一次听探险家们说,野外探险一定要带足够的干粮、干菜和一些便于携带的食品及常用药品,此外,探险队员中还一定要有经验丰富的人。 C.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学科,一段阅读语料会让考生铭记终生,一个作文题目会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 D. 我们学校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在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19.下面是某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恩师别来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鼎力相助!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20.请找出下面各句中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并改正( )(6分) A. 狗来了,①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②干干净净,③而且还有一种本领:④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⑤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⑥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⑦ B. 通感,①指感觉的转化、②迁移,③如古诗“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语香。④”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 ⑤“鸟抛软语丸丸落,雨翼新风汎汎凉”,⑥将听觉的声音转为视觉的形象。⑦ C. 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①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②而是靠内容的有起有伏,③有张有弛,④有强有弱,⑤有反复,⑥有比较,⑦有照应,⑧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⑨恰当地选择,⑩安排材料。⑪ A.错误(填序号): 改为 ;B.错误(填序号): 改为 ;C.错误(填序号): 改为 。 四、写作(60分) 21. 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中,社会在变,时代在变,国家在变,家庭在变,环境在变,要求在变,人物在变,形态在变,认知在变,习惯在变,追求在变…… 有的变化向好,有的变化却不好,但我们必须面对变化,思考变化,适应变化,努力在变化中不断成长。 请结合生活实际,以“变化”为题作文,体裁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绝对化表述,原文是“根本原因”。(3分) 2.D 原文第四段,鲁迅的原话说“要有韵”。(3分) 3.B“这表明……”错,无中生有。(3分) 4.D(“创作素材贫乏”于文无据) (3分) 5.D(“中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说法绝对) (3分) 6. 第一问:①有中同强人文化体系做支援。②中树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③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或“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不断む大”) ④科幻电影在中回票房号台力较蛋。 第二问:①提升自己学养,增强创新能力,提個作水平。②积扱融资,吸引足彰的资金流。 (第一问4分,第二问2分,每小点各1分) 7. B【解析】“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错。(3分) 8. 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每点2分,共6分) 【解析】作者在塔里木收获的内容,主要是见识和精神方面分析。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所见所闻对作者洗礼和升华等。 9. 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第三自然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内容上: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表达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结构上: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点睛:中间语段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具体来讲,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引起了下文什么内容。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如本题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10.C(“都属于正面描写”错) (3分) 11.D正确翻译: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3分) 12.C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分)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 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13.(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5分) (2)荆轲有要等待的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荆轲)因而留下等候他。(5分) 14. D项中“白天”不恰当,应是“傍晚”。(3分) 15. ① “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穿行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2分) ② “数”,“数数”、“清点”之意,表明了诗人独坐无聊,只得借数流萤来派遣忧闷,突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3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而送之 (3)失其所与 不知 (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是夕阳中的新娘 油油的在水里招摇 17. (3分)B 【解析】①居心叵测:居心险恶,不可推测。句中指居心险恶之人以避重就轻的说法蒙骗中国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②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辨解释。根据语境“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来看,应用“不容置喙”;③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④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⑤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合语境;⑥不可言传: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这里指出现了冰柱现象,所以使用时用错了对象,不符语境。 18. (3分)C【解析】A.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将“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对调;B.不合逻辑,并列不当,“干粮、干菜”不能和“食品”并列,删去“食品及”;D.搭配不当,“享受”和“教育质量”搭配不当,将“教育质量”改为“教学资源”;成分残缺,在“享受”前加上“学生”。 19. (5分,每处找对改对1分)① “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不用于学生对老师,更改为“感念”;②“高足”,敬辞,指别人的学生,不用于自己,更改为“学生”;③“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更改为“感激在心”;④“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不合语境,更改为“指正”;⑤“鼎力相助”,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合语境,更改为“全力以赴”。 20.(6分,每处找对改对2分)【解析】A⑥逗号改句号;B. ④句号去掉,在引号外加逗号;C. ⑩逗号改顿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