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12月月考(2017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人:惠艳君 审核人:刘芹芹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共同之处是 A.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2.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3.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4.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5.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6.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赞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不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C.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7.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 8.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所评价的是 A. 李贽《焚书》《藏书》 B. 顾炎武的《日知录》 C.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9.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10.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盛唐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赵孟頫 11.中国古代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 印刷术、造纸术 B. 火药、印刷术 C. 指南针、造纸术 D. 火药、指南针 12.“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A. 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14.有学者认为“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此处“原始动力”指 A. 实业救国 B. 救亡图存 C. 学习西方 D. 民主共和 15.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16.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17.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18.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C.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19.晚清知识分子冯激生活在洋务运动最激烈的时代,自小就好读经世书和西学书,用自己学到的西方近代光学知识注解《墨经》,用西方近代矿物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注解《管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解释能够证明西学和中学是相通的。冯激这些努力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 有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学习 C. 为学习西方找到科学的依据 D.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20.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中记载,上海王、朱两氏于1905年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得以通过。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B. 宗法制度决定中国历史进程 C. 政治变革推动宗族近代化 D. 宗族组织具有了民主化色彩 21.“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A. 明末清初 B. 洋务运动期间 C. 甲午战后 D. 抗日战争时期 22.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C.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2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25.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 A. 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 B. 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 C. 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 D. 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 26.1970年4月.西方媒体评论说:“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必须把这次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材料中的“这次成功”表明中国 A. 正式进入航天时 B. 科技开始领先世界 C. 打破了西方核威胁 D.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7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28.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在古代雅典 A.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0.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A.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B. 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 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 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31.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 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 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 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 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32.英国的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他的思想观念是 A. 君主立宪 B. 革命权利说 C. 社会契约论 D. 天赋人权 33.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34.赵林在《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中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旨在说明 A. 文艺复兴运动存在人文主义滥觞 B. 宗教改革影响在文艺复兴之上 C. 文艺复兴运动未与封建阶层决裂 D.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 35.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36.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欧洲人对巴黎的向往表明 A. 法国大革命促进欧洲的觉醒 B. 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C. 巴黎公社是工人运动的榜样 D. 法国工业化模式是欧洲典范 37.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 民贵君轻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克己复礼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38.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39.“十九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为了故事般的讲述。”由此可以推知生物进化论 A. 打破了对传统基督教的信仰 B.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息息相关 C. 促进了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 D. 改变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认识 4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41.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 A.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 B. 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C. 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椐科学实验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 42.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D.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43.“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 A. 《人间喜剧》 B. 《悲惨世界》 C. 《母亲》 D. 《等待戈多》 44.《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A. 《唐璜》 B. 《巴黎圣母院》 C. 《战争与和平》 D. 《等待戈多》 45.19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画家认识到,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描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些画家抛弃了几百年来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能够体现这些画家主张的作品是 A. 《梅杜萨之筏》 B. 《向日葵》 C. 《格尔尼卡》 D. 《自由引导人民》 46.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47.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48.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 皇帝制度B. 陶片放逐法C. 完备法典D. 司法陪审制 49.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50.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考场号 座位号 准考证号 姓 名 班 级 学 校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 历 史 试 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5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2分)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3分) 5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査、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2分)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4分) 12月月考答案 1——5 AABBA 6——10CDCBC 11——15 DCABA 16——20 BBCBD 21——25CBDCA 26——30ACBAA 31——35 ACCBA 36——40 BBCDD 41——45 BABCB 46——50CADAC 51.(1)原因: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治国理念:无为而治(4分) (2)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私欲,忽视道德。伏尔泰:重视道德建设。(2分)原因:对中国儒学的推崇;对理性的推崇;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成熟;封建统治腐朽。(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4分) (3)特点:以家庭为中心;(1分)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2分) 52(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1分) 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1分) ③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1分) ④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1分) (2)思想共同点:注重人和人类社会;(1分) 注重人的美德;注重教育。(1分) 目的:以思想文化统一维护统治。(1分) 影响: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分) (3)不同原因:西方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1分)中国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分) (4)认识:都趋向于追求民主;(1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