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隆回县一中高二优生1月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双峰县一中、邵东县一中、邵阳市一中、邵阳市二中、武冈县二中、隆回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优生1月联考化学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为单选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去皮苹果放在空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C. 高纯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 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 【答案】D 【解析】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类似于过滤,A错误;B.丹去皮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是被空气氧化,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不相似,B错误;C.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错误;D.铜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D正确,答案选D。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MgO、Al2O3熔点高,均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 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 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MgO和Al2O3熔沸点高,可以做耐高温材料,故正确;B、NH4HCO3作氮肥,是因为含有N,故错误;C、Fe2(SO4)3做净水剂,利用Fe3+水解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故错误;D、SO2的漂白纸浆,利用SO2的漂白性,故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 3. 下列事实与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 ) A.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红色变浅 B. 加热MgCl2·6H2O固体最终得到Mg(OH)Cl C. 将FeS2矿石粉碎更有利于焙烧制备SO2气体 D. NO2气体经过冷凝和加压成无色液体 【答案】C 【解析】A.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中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变浅,与水解原理有关,A错误;B. 镁离子水解,水解吸热,加热MgCl2·6H2O固体最终得到Mg(OH)Cl,与水解原理有关,B错误;C. 将FeS2矿石粉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焙烧制备SO2气体,与平衡移动原理无关,C正确;D. NO2气体经过冷凝和加压成无色液体与2NO2N2O4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C。 4.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氢氟酸的酸性强于盐酸 B. 氢氧化钡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钙 C. 硅酸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 D. 砹化氢不稳定. 【答案】A 【解析】A. 氢氟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氢氟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故A错误;B.金属性Ba>Ca,氢氧化钡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故B正确;C.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盐酸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硅的非金属性大于铝,因此硅酸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故C正确;D.At在第ⅤⅡA族中非金属性最弱,则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故D正确;故选A。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医用“钡餐”的化学式:BaCO3 B. C1-的结构示意图: C. 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 + H+ + CO32- D. N2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医用“钡餐”为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故A错误;B.从Cl原子到C1-,质子数不变,所以C1-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HCO3-H++CO32-,故C错误;D.N2的电子式正确。故选D。 考点:化学用语的考查 6. 环辛四烯和立方烷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立方烷与甲烷互为同系物 C. 环辛四烯与立方烷有相同的官能团 D. 两者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环辛四烯和立方烷的分子式都为C8H8,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立方烷分子式为C8H8,甲烷分子式为CH4,结构不相似,且组成上不相差n个CH2原子团,所以立方烷与甲烷不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故B错误;C.环辛四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而立方烷则无官能团,故C错误;D.环辛四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立方烷则是饱和的,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 + 4H+ +2NO3- = Cu2+ + 2NO2↑ +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 + Fe = 2Fe2+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D.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 + 2H+ = H2SiO3↓ + 2N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因为是稀硝酸,因此铜和稀硝酸产生NO,故错误;B、电荷不守恒,应是Fe+2Fe3+=3Fe2+,故错误;C、氢氧化铝溶解于强碱,不溶于弱碱,NH3·H2O是弱碱,故正确;D、Na2SiO3是可溶性盐,需要拆写,故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知识。 视频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4 g NH4F和5.6 g C2H4含有的氢原子数均为0.8NA B. 0.5 L 1 mol/L NaHSO3溶液中含有的HSO3-数目为0.5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NO2完全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8 g 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答案】A 【解析】A. 7.4 g NH4F的物质的量为=0.2mol,5.6 g C2H4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的氢原子数均为0.8NA,故A正确;B. 0.5 L 1 mol/L NaHSO3 溶液显酸性,存在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含有的HSO3-数目少于0.5NA,故B错误;C. 标准状况下,11.2 L N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溶于水发生反应3NO2 + H2O =2HNO3 + NO,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D. 氮气和氢气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8 g 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后,氮气不可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少于6NA,故D错误;故选A。 9. 25 ℃时,下列各组数据中比值为2:1的是( ) A. 0.2 mol/L的CH3COONa溶液与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c(CH3COO-)之比 B. pH=7的氨水与(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c(NH4+)与c(SO42-)之比 C. 等质量的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D. pH均为2的H2SO4溶液与盐酸中c(H+)之比 【答案】B 【解析】A.醋酸根离子水解,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0.2 mol/L的CH3COONa溶液与0.1 mol/L的CH3COONa溶液相比,前者水解程度小,二者的c(CH3COO-)之比>2:1,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H+)=c(OH-)+2c(SO42- ),溶液呈中性,则c(H+)=c(OH-),则c(NH4+)=2c(SO42- ),故B正确;C.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2:×1<2:1,故C错误;D.pH=2的H2SO4溶液与pH=2的盐酸溶液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都是0.01mol/L,故D错误;故选B。 10.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所以会产生沉淀,最终沉淀不溶解,故选;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会出现先凝聚生成Fe(OH)3沉淀,盐酸过量,Fe(OH)3 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而溶解,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不选;③硝酸银与氨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氢氧化银再与氨水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络合物,所以会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不选;④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硅酸不溶于过量的盐酸,现象是产生沉淀,故选;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方程式分析即可解答。本题的易错点为③,要注意联系银氨溶液的制备,硝酸银与氨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或氧化银)沉淀,再与氨水发生络合反应而溶解。 二、选择题(本题为单选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1.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 B. 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IO C. 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答案】D 【解析】左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右侧放出氢气,右侧I-、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左侧的I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右侧移动。A.左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左侧电极为阳极,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A正确;B.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中间为阴离子交换膜,右侧I-、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左侧的I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右侧移动,故右侧溶液中含有IO3-,故B正确;C.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同时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总的电极反应式为:KI+3H2OKIO3+3H2↑,故C正确;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左侧多余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迁移至阴极,左侧生成I2 ,右侧溶液中有KOH生成,碘单质与KOH在交换膜两侧,不能反应,总反应相当于:2KI+2H2O2KOH+I2+H2↑,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根据“左侧溶液变蓝色”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注意氢氧根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故不能与碘单质发生反应。 12. 在不同温度下,向VL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NO和0.5 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 + C(s) N2(g) + CO2(g) △H = -Q kJ/mol,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 n(C)/mol n(CO2)/mol T1 0.15 T2 0.37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 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增大 C. 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增大 D.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 【答案】D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的知识。 13. 往含有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 2混合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8.96 L(标准状况)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像是(气体的溶解和离子的水解忽略不计)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n(CO2)==0.4mol,通入含有0.2molNaOH和0.1molBa(OH)2的溶液中,相当于首先发生:Ba2++2OH-+CO2=BaCO3↓,0.1molBa(OH)2完全反应消耗0.1molCO2,剩余0.2molOH-,生成0.1molBaCO3,然后发生2OH-+CO2=CO32-+H2O,消耗0.1molCO2,生成0.1molCO32-,上述两阶段共消耗0.2molCO2,剩余0.2molCO2,再发生CO32-+CO2+H2O=2HCO3-,消耗0.1molCO2,最后发生BaCO3+CO2+H2O=Ba2++2HCO3-,碳酸钡与二氧化碳恰好反应,据此计算解答. 解答:解:含有0.2mol NaOH和0.1mol Ba(OH)2的溶液中离子总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1mol×3=0.7mol, n(CO2)==0.4mol, 通入含有0.2molNaOH和0.1molBa(OH)2的溶液中,相当于首先发生:Ba2++2OH-+CO2=BaCO3↓,该阶段0.1molBa(OH)2完全反应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离子物质的量减少0.3mol,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为0.7mol-0.3mol=0.4mol,其中含有0.2molOH-、生成0.1molBaCO3; 然后发生2OH-+CO2=CO32-+H2O,0.2molOH-完全反应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该阶段离子物质的量减少0.1mol,溶液中剩余离子物质的量为0.4mol-0.1mol=0.3mol,溶液中含有0.2molNa+、0.1molCO32-; 再发生CO32-+CO2+H2O=2HCO3-,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增大0.1mol,溶液中离子为0.4mol; 最后发生BaCO3+CO2+H2O=Ba2++2HCO3-,碳酸钡与二氧化碳恰好反应,消耗0.1molCO2,体积为2.24L,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增大0.3mol,溶液中中离子为0.7mol;故图象C符合,故选C.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计算 14. 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 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 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 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试液中外加了NaOH和Na2CO3,故不能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B、试液中有没有葡萄糖酸根离子,都无银镜生成,因为葡萄糖酸根离子中不含醛基;C、滤液中加氨水无沉淀产生,说明无镁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钙离子,C正确;D、试液中可能含亚铁离子,也可能只含铁离子而不含亚铁离子,D错误;故选C。 考点:铁离子的检验、 视频 15. 1.52 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 密度为1.40 g/cm3 ,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 (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 ,得到2.54 g 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 C. 得到2.54 g 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D.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答案】C 考点:考查了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 16.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Ksp[Ca(OH)2]大于Ksp(CaSO4) B 试剂瓶的导管中有一段稳定水柱 装置气密性良好 C 将Al2(SO4)3溶液蒸干 有白色固体生成 Al3+水解生成Al(OH)3 D 锥形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Ca(OH)2和CaSO4是两种不同构型的化合物,无法比较同温下,两者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A错误;B.利用液压原理,当试剂瓶中有一段稳定水柱,可说明其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将Al2(SO4)3溶液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为Al2(SO4)3,无法说明A13+水解生成Al(OH)3,故C错误;D.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Br2遇AgNO3溶液也能生成 淡黄色AgBr沉淀 ,无法证明 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HBr,故D错误;答案为B。 17.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r、t、u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25℃时,0.01mol·L-1的v溶液中:c(OH-)/c(H+)=1.0×1010。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 >Z > Y > X B. Z分别与Y、W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可能相同 C. v能抑制水的电离而u能促进水的电离 D. 粘有q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 【答案】B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r、t、u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u是SO2,所以W是S,Y是O,即n是氧气;25℃时,0.01mol·L-1的v溶液中:c(OH-)/c(H+)=1.0×1010,则氢氧根离子浓度是0.01mol/L,所以v是氢氧化钠,则X是H,Z是Na,m是氢气,r是H2O,p是Na,t是过氧化钠,A.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Z>W>Y>X,A错误;B. Na分别与O、S可能组成化合物Na2O2和Na2S2,化学键类型相同,B正确;C.氢氧化钠和SO2的水溶液均能抑制水的电离,C错误;D. 粘有S的试管可用CS2洗涤,S微溶于酒精,D错误,答案选B。 18.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xC(g)。 Ⅰ.将3 mol A和2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a; Ⅱ.若起始时A、B、C投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n(B)、n(C),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也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Ⅰ达平衡时,A、B、C各增加1 mol,则B的转化率将一定增大 B. 若向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3 mol A和2 mol B,C的体积分数若大于a,可断定x>4 C. 若x=2,则Ⅱ体系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3n(B) > n(A)+3 D. 若Ⅱ体系起始物质的量满足3n(C)+8n(A)=12n(B),则可判断x=4 【答案】D 【解析】A.由于x值不确定,则若Ⅰ达平衡时,A、B、C各增加1mol,B的转化率不能确定,故A错误;B.因容器体积不变,若x=4时,C的体积分数应为a,现大于a,x应小于4,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C.由恒温恒容时,当n(A)、n(B)、n(C)为起始物质的量,平衡时n(C)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n(A)+n(C)=3,n(B)+n(C)=2,若x=2,二者联式可得3n(B)=n(A)+3,故C错误;D.由恒温恒容时,当n(A)、n(B)、n(C)为起始物质的量,平衡时n(C)的体积分数仍为a,n(A)+n(C)=3,n(B)+n(C)=2,若x=4,二者联式可得3n(C)+8n(A)═12n(B),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解答该题。本题的易错点为A,注意x不确定,A、B、C各增加1mol,无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B的转化率可能增加,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 19. 已知: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面图像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 c(ClO-) > c(CH3COO-)> c(OH-) > c(H+) B. 向NaClO溶液中通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 + CO2 + H2O = 2HClO + CO32- C. 图像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 D. 图像中a点对应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C 【解析】A、醋酸的电离常数大于次氯酸,所以醋酸根的水解程度小于次氯酸根,醋酸钠和次氯酸钠都是强碱弱酸盐,其混合溶液呈碱性,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H3COO-)>c(ClO-)>c(OH-)>c(H+),故A错误;B、碳酸的二级电离小于次氯酸,所以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小于次氯酸,则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ClO-+CO2+H2O═HClO+HCO3-,故B错误;C、在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氢离子浓度可得:,由于水的离子积和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a、c的温度相同,则该比值相等,故C正确;D、pH相等的CH3COOH、HClO,稀释相同的倍数时,较强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较弱酸,则较弱酸的pH小于较强酸,酸性CH3COOH>HClO,所以a所在曲线表示CH3COOH,b所在曲线表示HClO,次氯酸的电离程度小于醋酸,所以醋酸的浓度较小,次氯酸的浓度较大,a、b两点相比,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后仍然是次氯酸的浓度较大,即图像中a点酸的浓度小于b点酸的浓度,故D错误;故选C。 20. H2C2O4为二元弱酸,20 ℃时,配制一组c(H2C2O4) + c(HC2O4-) + c(C2O42-)= 0.100mol/L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pH = 2.5的溶液中:c(H2C2O4) +c(C2O42-) > c(HC2O4-) B. c(Na+) = 0.100 mol/L的溶液中:c(H+) +c(H2C2O4) = c(C2O42-)+ c(OH-) C. c(HC2O4-) = c(C2O42-)的溶液中:c(Na+) > 0.100 mol/L + c(HC2O4-) D. pH = 7.0 的溶液中,2c(Na+) = c(C2O42-) 【答案】B 【解析】A.由图象可知,pH=2.5的溶液中c(H2C2O4)和c(C2O42-)浓度之和小于c(HC2O4-),则c(H2C2O4)+c(C2O42-)<c(HC2O4-),故A错误;B.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c(Na+)=0.100mol/L的溶液中为NaHC2O4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H+)+c(Na+)=2c(C2O42-)+c(HC2O4-)+c(OH-),物料守恒c(Na+)=c(C2O42-)+c(HC2O4-)+c(H2C2O4),代入计算得到c(H+)+c(H2C2O4)=c(OH-)+c(C2O42-),故B正确;C.c(H2C2O4)+c(HC2O4-)+c(C2O42-)=0.100mol•L-1,c(HC2O4-)=c(C2O42-),电荷守恒(H+)+c(Na+)=2c(C2O42-)+c(HC2O4-)+c(OH-),pH约4,此时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得到溶液中c(Na+)<0.100 mol•L-1+c(HC2O4-),故C错误;D.20℃时,pH=7的溶液显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c(H+)+c(Na+)=2c(C2O42-)+c(OH-),所以c(Na+)=2c(C2O42-),故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三、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21.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⑤⑥⑦⑨⑩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③与⑩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e-结构,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3)①②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3:1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写出其二氯取代物的结构简式:_____。 (4)与③同主族的元素的化合物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写出H3P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④⑥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但无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略 (2). 略 (3). 略 (4). 略 (5). 略 【解析】结合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Al、⑧为Si、⑨为S、⑩为Cl; (1)F-、Na+与Al3+的离子结构排布相同,S2-与Cl-的离子结构排布相同,通常离子结构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另外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多,离子半径大,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F->Na+>Al3+ ; (2)N与Cl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原子外层电子都满足8e结构,说明N原子分别与三个氯原子形成三个电子对,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H与C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3:1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为C2H6,其二氯取代物共有2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Cl2 、 CH2ClCH2Cl; (4)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说明其分子最多可电离出2个H+,则H3P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3+2OH-=2H2O+HPO32- ; (5)由Na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4Fe(OH)3,说明此化合物有强氧化性,应为Na2O2,但无氧气产生,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2O2+6Fe2++6H2O=6Na+ +4Fe(OH)3↓+2Fe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熟练理解程度,能结合题中条件快速确定元素的名称是解答的前提,这对学生基础要求比较高,建议复习时要重视双基的学习与检测,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点是(1)短周期的主族元素最高价等于族序数;(2)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减小,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周期数增大半径增大,结合这二点可准确确定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表的位、构、性解题,就容易多了。 22. 从含铜丰富的自然资源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中冶炼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1)若“过滤1”所得滤液中只含FeCl2,则将其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2)“除硫”时加入浓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3”所得滤液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冶炼工艺还可以将精选后的黄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发生的反应为、。此工艺与前一工艺相比主要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5)铜溶解于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可制备CuSO4。测定溶液中Cu2+浓度的方法:准确量取V1 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至3~4,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2滴淀粉溶液,再慢慢滴加c 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 mL。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c、V1、V2的代数式表示)mol/L。 【答案】 (1). Fe2O3 (2). (3). HCl (4). CuCl2 (5). 会产生污染环境的SO2气体(或能耗高等合理答案) (6).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并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 (7). cV2/V1 【解析】CuFeS2加入CuCl2浸取发生CuFeS2+3CuCl2=4CuCl↓+FeCl2+2S↓,过滤后得到滤液含有FeCl2,固体含有CuCl、S,加入浓盐酸将CuCl溶解,硫不溶,达到除硫目的,过滤得到滤液含有[CuCl2]-,调节溶液pH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2+,过滤可得到Cu,得到滤液含有HCl和CuCl2。 (1)过滤1所得滤液中只含FeCl2,将其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加入发生中发生水解上火车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铁,所得固体为Fe2O3,故答案为:Fe2O3; (2)根据流程图,“除硫”时加入的浓盐酸与CuCl反应生成[CuCl2]-,过滤可以除去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 Cl-=[CuCl2]-,故答案为:CuCl+ Cl-=[CuCl2]-; (3)“过滤3”所得滤液中,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HCl和CuCl2; (4)将精选后的黄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且能耗较高,故答案为: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SO2(或能耗高等); (5)①“恰好反应”时即溶液中的I2恰好与Na2S2O3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故答案为: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 ②根据反应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可知,2Cu2+~I2~2S2O32-,所以Cu2+离子的物质的量与S2O32-的物质的量相等,为cV2×10-3 mol,根据c=可知,Cu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答案为:。 23.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①已知: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在NH4HCO3溶液中,c(NH4+)______c(HCO3-)(填“>”“<”或“=”),计算反应NH4+ + HCO3- + H2O ⇌ NH3·H2O + H2CO3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物料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CO2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①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操作中先在_______处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_________气体(填NH3或CO2),然后再在通入另一种气体。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水制备化学原料,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请写出催化剂b处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 (3). 1.25×10-3 (4). c(NH4+)+c(NH3·H2O)=c(CO32-)+c(HCO3-)+c(H2CO3) (5). a (6). NH3 (7). 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 NH4Cl (8). 【解析】(1)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akJ•mol-1,②C(石墨)+CO2(g)=2CO(g)△H2=b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3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Fe2O3(s)+3CO(g)=2Fe(s)+3CO2(g)△H=(a-3b) kJ•mol-1,故答案为:Fe2O3(s)+3CO(g)=2Fe(s)+3CO2(g)△H=(a-3b) kJ•mol-1; (2)根据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可知,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氢根离子,因此c(NH4+)>c(HCO3-);反应NH4++HCO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 ===1.25×10-3;NH4H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为c(NH4+)+c(NH3·H2O)=c(CO32-)+c(HCO3-)+c(H2CO3),故答案为:>;1.25×10-3;c(NH4+)+c(NH3·H2O)=c(CO32-)+c(HCO3-)+c(H2CO3)。 (3)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实验时先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为了防止倒吸,应从a口通入氨气,b口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 NH4Cl,故答案为:a;NH3;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 NH4Cl; ②根据装置图中电子的流向,判断催化剂a为阳极电极反应:2H2O-4e-═O2+4H+,酸性增强;催化剂b为阴极,电极反应:CO2+2H++2e-═HCOOH,酸性减弱,总的电池反应为2H2O+2CO2═2 HCOOH+O2,故答案为:CO2+2H++2e-═HCOOH; 24.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盐,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亚硝酸钠进行多角度探究: Ⅰ.亚硝酸钠的制备 (1)实验中用恒压滴液漏斗,相比普通分液漏斗,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中制备Na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NO + NO2 + 2OH﹣ ═ 2NO2﹣ + 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3)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A、C、___、___、___。 (5)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设计实验证明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供选用的试剂:NaNO2溶液、KMnO4溶液、FeSO4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溶液、KSCN溶液)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平衡滴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便于硝酸流下 (2). 4NO+O2+2CO32-=4NO2-+2CO2 (3). 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干扰产物气体的检验 (4). E D B (5). D中通入氧气后,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 尾气处理,吸收氮氧化物,防止空气污染 (7). 取硫酸亚铁溶液并滴加稀硫酸酸化,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仍为浅绿色,滴加少许NaNO2溶液,此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证明NaNO2具有氧化性;(或者取硫酸亚铁溶液并滴加稀硫酸酸化,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少许NaNO2溶液,溶液变蓝,证明NaNO2具有氧化性) 【解析】(1)恒压滴液漏斗可以内外压强相等,因此相比普通分液漏斗,显著的优点是平衡滴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便于硝酸流下;(2)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物是NO、氧气和碳酸钠,则C中制备NaNO2的离子方程式为4NO+O2+2CO32-=4NO2-+2CO2。 (3)NO很容易被氧气氧化,装置中有空气,无法检验有NO生成,所以通氮气的目的是排尽整个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生的NO被氧化生成NO2;(4)C吸收水蒸气,B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D检验NO,E冷却二氧化氮,用来检验NO,所以装置的连接为A→C→E→D→B;(5)①D中无色气体变成红色,说明含有NO气体,因此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所依据的现象是D中通入氧气后,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吸收氮氧化物,防止空气污染;(6)利用亚硝酸钠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则实验方案是:取碘化钾溶液并滴加稀硫酸酸化,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少许NaNO2溶液,溶液变蓝,证明NaNO2具有氧化性;或者取硫酸亚铁溶液并滴加稀硫酸酸化,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仍为浅绿色,滴加少许NaNO2溶液,此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证明NaNO2具有氧化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