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解析版

阳春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三 历史科(选择考)试题 命题: 审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明朝中后期,很多商贾明确提出,因生活所迫“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在他们看来,所谓名和利都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文化的功利化倾向                        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C.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3.黄老之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申明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应符合大道的要求,并提出“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的主张。材料体现了黄老之学(  )‎ A.崇儒抑法的学术理念                            B.消极遁世的处世态度 C.背离道家的哲理核心                            D.兼采百家的治国之道 ‎4.《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三老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 A.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救济程序完备 C.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                D.察举制度雏形出现 ‎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6.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匡社 ‎ 苏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吴江 ‎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 岭南会馆 ‎ 苏州 ‎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 讲学会 ‎ 无锡 ‎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8.康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祭孔子,褒扬孔子为“万世师表”。雍正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爵,敬避孔子名讳。至乾隆将孔庙的大成殿改铺黄色琉璃瓦,意将孔子与帝王同尊。清朝尊孔旨在(  )‎ A.恢复传统儒学教育                                B.消除满汉部族界限 C.革新传统祭孔礼仪                                D.强化国家一统意识 ‎9.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  )‎ A.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                            B.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                            D.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 ‎10.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 B.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C.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 D.“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11.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 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12.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  )‎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                        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 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                        D.符合了士的阶层的审美 ‎13.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煤扇肩,僧扁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 A.虚拟化                B.综合性                 C.程式化                D.写实性 ‎14.普罗塔戈拉说:你可以拒绝你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不允许任何人拒绝德行,拒绝了德行就是拒绝人性;这种德行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获得的。这种理念(  )‎ A.抨击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                B.冲击了传统贵族的价值取向 C.凸显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                D.摆脱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 ‎15.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16.古代世界的人们认为“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的内心也是完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知道精神与肉体不可能天然地统一,更加注重个体人性的光芒,于是“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还需要拥有完美的内心”成为当时“理想人”的标准。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B.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C.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17.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的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从长远的角度看,宗教改革(  )‎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18.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赛认为,牛顿物理学探求客观世界真实性的模式也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只要将科学的进步力量适用于社会,就能提升社会生活在道德上的合理化程度,这突出反映了(  )‎ A.启蒙思想家都热衷于研究经典力学    B.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 C.启蒙思想家主张过有道德的生活        D.牛顿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19.该书第一部分全部用来描写自然人,第二部分则叙述文明人是如何出现的。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的开篇,卢梭采用了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人通过用篱笆围住一片土地就造就了私有制的故事,这为以后接踵而来的苦难和罪孽开辟了道路,书的最后部分追溯了政体发展史。一开始是选举制,然后是世袭制,这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专制。该书(  )‎ A.阐述的三权分立学说为美国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B.倡导的社会契约理论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 C.作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D.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20.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21.“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下列作品体现此主张是(  )‎ ‎22.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县人,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的总办。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准确的有(  ) ‎ ‎①是主张开眼看世界群体中的一员   ②倡导力师西法以期维护礼教纲常   ③从关注工商科技推演到制度文化   ④逐步深入反思中西文化体用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的曾纪泽认同“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他还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下列史实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禁烟运动与创办军事工业                    B.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C.“体用之争”与新文化运动                  D.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 ‎24.有学者说,经过康有为等人的努力,孔夫子从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学究式的古代文化保存者”,变成为了一个“含有新鲜的生命”的“热情的救世者”。这主要是由于康有为(  )‎ A.开创了孔子儒学新体系                        B.摒弃了儒学传统价值观 C.将孔子塑造成了革新者                        D.提升了儒学的宗教地位 ‎25.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次年,梁启超又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这一观念产生的背景是(  )‎ A.近代民族交融继续加强                        B.维新派需要各民族支持 C.革命派提出“五族共和”                    D.近代西方列强不断侵略 ‎26.陈独秀在1916年第一期《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一九一六》的新年献词,文曰:“‎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法兰西之革命,法兰西国民之恶王政与教权也;美利坚之独立,十三州人民之恶苛税也;日本之维新,日本国民之恶德川专政也。是乃法、美、日本国民之运动,非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所成就。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年作者还发表了《文学革命论》B.中国参加一战鼓舞了作者的信心 C.作者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27.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 “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 A.新文化运动启蒙                                    B.一战的理性反思 C.马克思主义传播                                    D.西学东渐的深入 ‎28.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这反映出(  )‎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 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29.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谜去……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孙中山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0.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 C.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                D.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 二、材料阅读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 ‎——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12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13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 材料 美国史学家戴福士认为,从明末至今,中国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外来压力,特别是现代化西方的压力、欧洲的文化冲击波—从17世纪的基督教到19世纪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可谓连绵不绝。中国分别从西方、西方化了的日本和美、苏引进了不同的思想模式以改造自身的文化。但是戴福士仍然认为,中国的历史处于自身与西方都无法轻易改变的胶着状态,中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历,与其说是一种“大过渡”,毋宁说是一种以文化的延续和变化的继承模式进行的“大强化”。 ‎ ‎——摘编自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阳春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三 历史科(选择考)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即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裔、夷是指少数民族,夏、华即“华夏”。这句话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其后孟子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防”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从孔子的“华夷之防”发展到孟子的“用夏变夷”,其实都在坚持夷夏观念,并未放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和孟子的夷夏观念,并未涉及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比较,故C项错误;分析材料,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族观,适应了时代需要,并未背离孔子的民族观,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生活所迫‘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名和利都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可知,当时对儒家思想的价值追求是“报答父母”,只不过具体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这是一种功利化倾向,故选A项;由所学可知,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知识分子人生理想的变化,虽然弃儒从商仍然遵从儒学思想设定的社会规范,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黄老之学以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了儒家刑德关系的精义体现其兼采其他学派治国之道的特点,故选D项;黄老之学是以道家为基础的,排除A项;黄老之学对国家政治、刑德关系的论述,说明其积极入世,排除B项;《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说明以道家哲学为基础,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居于官方统治地位,从材料可知表彰孝道善行属于乡官三老的职责,这说明官方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基层治理中,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中对儒家伦理的应用,与社会救济无关,排除B项;朝廷赋予乡官三老之职责“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皆属于儒家伦理范畴,排除C项;察举制在西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朱熹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礼节之道,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材料并没有提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故C项错误;朱熹和王阳明要求普通人也要遵守伦理道德并为此进行行为实践,并没有强调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八股文”箝制人们的思想,况且材料图表中没有涉及文化政策和社会舆论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出现了几个城市,但是不足以说明中小市镇大量兴起,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之学,并未出现反传统舆论,故B项错误;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材料仅涉及士商阶层,未提及农工,而且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可知,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清朝尊孔旨在通过尊孔的形式,强化国家一统意识,维护封建统治,故选D项;中国古代始终进行传统儒学教育,不涉及恢复与否,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满汉民族关系与界限,排除B项;材料中是加强了传统祭孔礼仪,并无革新,排除C项。‎ ‎9.【答案】D 【解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体现了其本质仍然属于封建儒家思想,并没有能够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欧洲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反映了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提出了对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构想,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两者的共同点,故A项错误;反映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是两者的共同点而不是差异,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两者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是否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并不是二者的本质差异,故C项错误;是否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是二者本质差异,故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四大发明”的传播是在从汉代到宋元时期进行的,跟李约瑟无关,故选B项;材料“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排除A项;材料中“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排除C项;材料中“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可知是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出土文物只是一方面的证据,且要看出土文物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当事人的还是中立者的,故A项错误;历史的记载都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是我们研究过去历史的重要来源,故B项错误;史料史证就是要综合多种史料,根据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求真求实,我们探求真实需要科学严谨,故C项正确;历史叙述都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历史叙述不是相互印证就可还原真相,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也就是说语言可能有差别,但书写的语言是一致的,这无疑会增加对这种语言的运用,进而产生民族凝聚力,因此促进了民族团结,故选A项;材料分析了文字的重要意义,书写者和观察者相互统一,材料中没有提到官府对待文字的态度,排除B项;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排除C项;甲骨文使得书写者和观察者统一,没有分开阶层,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煤扇肩,僧扁手心,道扇袖”这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故选C项;“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不是虚拟的,而是实物表演,排除A项;“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应该属于专业方面的表演能力,排除B项;“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煤扇肩,僧扁手心,道扇袖”通过扇子表现出各种的形式和象征,不属于写实的风格,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普罗塔戈拉强调教育学习对人性与德行的重要性,否定天生的德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价值取向,故选B项;普罗塔戈拉强调的是教育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没有抨击民主政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教育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而不是个人主义倾向,排除C项;普罗塔戈拉提倡的是奴隶主阶级的人文精神,当时还没有形成封建社会,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故选D项;根据材料“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关注现实,与道德修养无关,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与材料所述时间“15世纪初”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链接社会现实,并非批判现实,排除C项。‎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理想人”‎ 的标准由仅注重外在转向关注内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人们对人的价值的追求,故选A项;材料无法看出艺术追求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信仰未发生改变,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还未进行宗教改革,尚不存在教权与世俗政权之争,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此段文字强调的是“政治性”,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故选C项;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虔信便可以得到救赎,并没有否定教会的等级制度,排除A项;宗教改革本身就是新教改革,排除B项;人文主义促进宗教改革,排除D项。‎ ‎18.【答案】B 【解析】自然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条件之一,与材料中“启蒙思想家”“牛顿物理学探求客观世界真实性的模式也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相符,故选B项;“都热衷于”与材料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赛认为”不符,以偏概全,排除A项;“只要将科学的进步力量适用于社会,就能提升社会生活在道德上的合理化程度”,论述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排除C项;牛顿是科学家,不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的开篇,卢梭采用了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可知,该书的作者是卢梭,他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C项;阐述三权分立学说,为美国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孟德斯鸠,排除A项;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蓝图的是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排除B项;既反对君主专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的是伏尔泰,排除D项。‎ ‎20.【答案】A 【解析】“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可见在美国电力已经广泛运用,故A项正确;“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并没有说明其世界地位并与英国进行比较,故B项错误;“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不能证明其工业中心的地位,故C项错误;“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没有涉及生产的集中情况,故D项错误。‎ ‎2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表明是现代主义,故选C项;A项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B项是浪漫主义,排除B项;D项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据材料“郑观应广东香山县人,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的总办”可知,当时是洋务运动,已经不再是开眼看世界的时期,故①错误;据材料“‎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②错误;“从关注工商科技推演到制度文化”与材料中“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相符,故③正确;郑观应认识到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可见其对中西方文化体用关系进行了反思,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不专在机器之创兴”可知其主张对西方的学习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故A项错误;由材料“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可知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经济主张相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思想而非文化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思想而非革命思想,故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康有为等人的努力,孔夫子从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学究式的古代文化保存者’,变成为了一个‘含有新鲜的生命’的‘热情的救世者’”可知康有为托古改制,将孔子塑造成了革新者,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维新思想,而非开创孔子儒学新体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利用儒学传统价值观,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维新思想,而非提升了儒学的宗教地位,排除D项。‎ ‎25.【答案】D 【解析】“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可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1901年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选D项;“中国民族”无法体现民族交融的加强,排除A项;1901年维新运动已经被镇压,作为历史事件的维新变法运动已经不存在,排除B项;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不属于革命派的观点,排除C项。‎ ‎26.【答案】D 【解析】材料中陈独秀强调杂志要“国民运动”即启发民众觉悟,故选D项;《文学革命论》发表于1917年,排除A项;中国参加一战是1917年8月,排除B项;陈独秀在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排除C项。‎ ‎27.【答案】B 【解析】根据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提示,一战使得西方国家受到极大的冲击,东方国家以和为贵,冲突较少,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崇尚学习西方,和“到东方去”思想相反,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思想,和“到东方去”不符,排除C项;明末清初的时候西学东渐不断深入,排除D项。‎ ‎28.【答案】C 【解析】据材料苏联虽然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却牢牢掌控着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这说明面对技术封锁,关键还在于自主创新,故选C项;材料强调苏联技术封锁的启示,而不是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并且1957年前中苏关系一直友好,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苏联技术封锁的启示,不涉及“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苏联专家的技术封锁而不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排除D项。‎ ‎29.【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欧美并没有进行社会革命,注重民生,故选C项;民族主义属于民族革命,排除A项;民权主义属于政治革命,排除B项;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的思想成果,排除D项。‎ ‎3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这次“发言”强调学术自由,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选A项;1956年4月“双百”方针开始提出,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排除B项;1956年4月,“双百”方针开始提出不久,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根据材料“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这次“发言”强调学术自由,并未涉及科技文艺客观状况,排除D项。‎ ‎31.【答案】(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6分)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6分) ‎ ‎(2)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8分)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5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结合所学得出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据材料一“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结合所学得出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结合所学得出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据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 ‎ ‎(2)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二“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结合所学得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据材料二“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材料一“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结合所学得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第二小问影响,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入手,据材料二“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材料二“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结合所学得出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32.【答案】论题:近代外来文化的中国化。(5分) ‎ 论述:戴福士认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中国化的发展特点。(解读材料信息,4分)例如,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借助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逐步中国化,诞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结合史实论证,4分)总之,19-20世纪,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既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动,又推动着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运用史观得出结论,2分) ‎ 其他论题示例,如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近代外来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改造、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依然保留民族特色等。‎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提炼出美国史学家戴福士的观点是“近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变化并非是因为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而是中国原有思想的在西方影响下的自身延续和强化”,即近代中国的文化是外来文化被中国文化同化的结果,明确此信息后,可结合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托古改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史实回答此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