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年春南侨中学高二年段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严红玉 审核人:吴婉转)‎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 ‎②“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③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历即是欲望。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事业有成。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④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强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⑤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这时,叙事与欲望始终相互调整,二者共同期待赢得社会历史的认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找到的一个简明例子是《简•爱》。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设置的问题是,“允许简实现自我,但必须限制在社会传统规定的安全范围内”。因此,《简•爱》包含了自我与屈从、责任与欲望、力量与恭俭、普通人与贵族、小资产阶级与上流社会之间的种种平衡,实现这种平衡的情节叙事“不成比例地混合了现实主义、传记、哥特小说、浪漫传奇、童话、道德寓言”,某些时候甚至不得不求助于寓言或者神话这些“笨重累赘”的叙述话语。 (摘编自南帆《讲个故事吧:情节的叙事与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什么情节有强烈的魅力,叙事学的解释是多数人内心有洞悉真相的渴求,但这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B.情节的设置与叙写不仅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同时很大程度上隐含了欲望的逻辑。‎ C.“屋漏偏逢连夜雨”这种借助巧合叠加厄运的情节虽然相对较少,但也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 D.不是所有的渴求在现实的逻辑中都能实现,而文学却可以通过虚构特殊情节给予人们虚拟的满足。‎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先介绍了叙事学对于情节魅力的解读,并对它进行假设推理,从而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三、四两段从“人们的普遍期待”“社会历史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叙事对欲望的影响。‎ C.文章以伊格尔顿谈《简•爱》为例,论证了观点: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叙事与欲望不得不相互调整。‎ D.“很大程度”“某些时候”“多数时候”“相对地说”等短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论证具有辩证的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渴望可以在文学获得虚拟的满足,这正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B.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很多人大概不会津津有味地跟踪一个数学教科书提供的因果转换。‎ C.作家的叙事如果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或无法实现的渴求,就会赢得读者与社会的认可。‎ D.简努力奋斗、实现自我、赢得爱情的故事情节很好地满足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欲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年初,重庆沙坪坝的罗先生接触到一个叫“早起挑战团”的微信公众号,“挑战”的规则是:每个加入者至少投入10元作为保证金,每天早上指定的时间内用手机打卡签到,没有签到的人会被扣掉保证金,分给坚持早起签到的人。‎ 从春天到夏天,陆续有用户发现受骗,报警求助。有受害者将这款应用的界面截图上传到网络投诉平台,可以看到用户投入的保证金实时总额最高超过400万元。嫌疑人告诉警方,这个数字是真实产生,而每天没有按时签到需要被扣罚的保证金额度,在后台有一真一假两个数字,客户端的界面上只能看到修改过的数字。例如‎6月2日实际扣掉了31600元,但只公布和发放5600多元,其余的近26000元,都成为嫌疑人的收入。‎ 沙坪坝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二大队队长杨兵介绍说:“嫌疑人普遍学历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在做这个事情之前都咨询了律师的。律师给他们的建议是不要去修改这个数据,就不违法。但是所有人都去修改了数据,因为通过修改数据赚这个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几个月时间,几百万元就到手了。” (摘编自‎2018-12-17‎中国之声 央广记者:白杰戈)‎ 材料二 ‎ ‎ ‎(图表数据来自猎网平台)‎ 材料三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利用购买来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大部分人一开始会对陌生电话或者微信消息保持警惕,但是当对方轻易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甚至股票账户等具体信息时,骗局就可能由此展开。‎ 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民警周平锋介绍:“一线冒充被害人当地的公安机关,声称接到上海公安局的协查指令,说被害人在上海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涉及贪污洗钱案件,而且这个账户上有非法的资金进入,需要被害人配合,不洗脱嫌疑的话被害人就也是嫌疑人。”‎ ‎“二线是冒充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某个专案组的民警,以调查案件给被害人洗脱嫌疑为名,套取被害人家庭情况、职业信息,最关键的是套取银行账户情况和余额。‎ ‎“倘若二线诈骗人员没能让受害人完全信服,这时冒充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三线话务员就会登场,“检查官”会让被害人登陆一个网址,显示的是仿冒程度较高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然后让被害人在里面看到有自己的通缉令,有账户冻结的手续,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让被害人配合操作,把网银盾插到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等,最终被操纵。”(摘编自社会万象央广网‎2018-12-08‎)‎ 材料四 2017年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为公民信息安全增添一重要法律保障。同一年,工信部发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9项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措施;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一个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但电信网络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断更新变化,互联网刷单类诈骗、网购退款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新骗局表现突出。公安机关将不断开拓境外战场,坚持重点类案集中攻坚,持续推动重点地区打击整治,联动相关部门提高打击治理工作水平,坚决维护公民信息和财产安全。 (摘编自‎2018-08-05‎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白阳)‎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起挑战团”的游戏规则是加入者每天早上用手机打卡签到,签到者将瓜分未签到者按要求投入的保证金。‎ B.嫌疑人通过修改数据,使签到者分得的保证金总额远低于未签到者实际扣除的保证金数额,从而实施诈骗。‎ C.从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涉案总金额来看,虚假中奖所占比例较小,可见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 D.作为新型诈骗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其犯罪分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依托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实施诈骗,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罪分子一旦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在实施网络诈骗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B.不管犯罪分子采用何种手段实施诈骗,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 C.网络诈骗虽然花样繁多,也有漏洞,只有摆正心态冷静面对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 D.网络诈骗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打击下将得到遏制并最终消灭。‎ ‎6.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整治网络诈骗。(6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曼 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到海洋。‎ 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去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小伙伴大声呼喊:“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七嘴八舌:“留下来吧,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那里只有孤独和苍凉。”‎ 那颗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然说:“我累了,我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是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大,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行走,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那颗想看遍世界上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棵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在阳光下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 那棵树,长出海的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地方,风看过大海,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乌,迁徙的乌,飞走的鸟,死去的乌。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的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的故事。‎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滑力,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白头鸟发出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未来的远方,这些都是时光中的远方。”‎ 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是一处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主人公”正是受到白头鸟的启发,明白了存在的价值,变得坦然而欣慰。‎ B.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梦想的性格。‎ C.这篇小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借一棵有梦想的树的成长历程来阐明人生的哲理,形象生动饱满,说理直白清晰,语言朴实自然。‎ D.小说通过叙述种子追求梦想的经历告诫世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只要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欢乐、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同样精彩。‎ ‎8.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 ‎ ‎9.本文是一篇寓言体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在创作方面的特色。(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籓,朝野咸叹服之。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及石季龙死,裒上表请伐之,即日戒严,直指泗口。裒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其欢心。先遣督护徐龛伐沛,获伪相支重,郡中二千余人归降。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龛领锐卒三千迎之。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龛执节不挠,为贼所害。裒以《春秋》责帅,授任失所,威略亏损,上疏自贬,以征北将军行事,求留镇广陵。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会裒已旋,威势不接,莫能自拔,皆为慕容皝及苻健之众所掠,死亡咸尽。裒以远图不就,忧慨发病。及至京口,闻哭声甚众,裒问:“何哭之多?”左右曰:“代陂之役也。”裒益惭恨。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 (节选自《晋书•卷九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B.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C.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D. 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 B.“领”文中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裒从不品头评足,气度弘远。“其外无臧否”“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年轻时就受到人们的推崇,享有盛誉。‎ B.褚裒为官清廉简约。虽然身为方伯,但还常常和自己的童仆去打柴。‎ C.褚裒谦让知退、善用人才。他坚决辞让开府之职,积极推荐的人才,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D.褚裒一心为民。他因为未能及时救援遗民及代陂之役失利惭恨而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5分)‎ ‎ ‎ ‎(2)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郡斋①‎ 明•李攀龙 金虎署②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③还未成。‎ ‎【注】①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②‎ 金虎署,刑部。③玄经,指道教经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 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C. 颈联中诗人以“狂生”自诩,道出自己因耿正孤傲,与世道落落不合而困顿风尘,故而生发出宦海漂忽不定的深沉慨叹。‎ D. 尾联的“病起”是因病或假借生病之意,“拟草玄经”乃皈依道家之心迹,诗人此时已生致仕之意,只是还未能完全解脱。‎ ‎15. 请分析全诗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李煜用“ ”一句想象故国的景观变化不大,又用“ ”一句来形容自己的愁绪延绵不绝。‎ ‎(2)苏轼《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而诗人却选择“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情况 ,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而与图书阅读有 的是,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这个调查结果,传递出两层意思。好消息是,国民阅读率似乎还在继续提高;坏消息是,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被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一是,手机上的阅读行为迅速普及,二是,一些专门化的知识付费产品颇受欢迎。不是说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一定 。而是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更进一步说,当阅读嫁接上知识付费等概念,尽管说它的确可能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阅读效率的提高,但当阅读变成一种消费,它也可能给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买了某个知识产品,或者说一天浏览了多少公众号文章,就误认为自己真的在严肃阅读了。一如伪语录的泛滥所折射的,快餐阅读的 ,很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的语录——其中就包括不少“伪造”的。‎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其实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不用严肃调查 B.这其实不用严肃调查,从日常的生活观察就能够得到判断 C.这不是严肃调查,而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D.这与其说是严肃调查,不如说是从日常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判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每况愈下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B.一落千丈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C.一落千丈 云泥之别 一文不名 炙手可热 D.每况愈下 天壤之别 一无是处 风靡一时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B.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C.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泛滥和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D.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那么伪语录的流行和泛滥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 ‎20.下面是某校文学社给某民俗专家发的邀请函正文,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您是民俗学方面的大佬,在民俗文化方面有些见地。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绵薄之力。届时希望您务必拨冗出席。‎ ‎① ② ③ ④ ⑤ ‎ ‎21.下面是某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事指南的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C 根据前文“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推知,巧合叠加厄运不能满足读者的内心期待。‎ ‎2.B “分析了叙事对欲望的影响”错误,第三段是欲望对叙事的影响,第四段是叙事对欲望的影响。‎ ‎3.B A“这正是文学存在的意义”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无中生有。应为“这正是情节具有强烈的魅力的原因之一”。C推断违背作者观点:“叙事与欲望始终相互调整,二者共同期待赢得社会历史的认可。”D“很好地满足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欲望’”与“允许简实现自我,但必须限制在社会传统规定的安全范围内”相违背。‎ ‎4.B A原文是“每天早上指定时间内”,并非“每天早上”。C “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于文无据。D原文是“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 ]‎ ‎5.D “并最终消灭”推断过于绝对 ‎6.①加强立法。用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制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 ‎ ‎②整治网络环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防范措施。‎ ‎③协同治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7、C(“说理直白清晰,语言朴实自然”错,应为“说理含蓄深刻,语言清新隽永”。)‎ ‎8、①“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树在风中不同的情态,并与“主人公”的梦想紧密联系,语言精巧;②整句话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发挥想象,描绘了“主人公”慢慢接近自己梦想的过程,启示人们只要不忘记梦想,坚持下去,梦想也许会以另外一种姿态靠近你;③在结构上推动情节的发展,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每点2分,共6分)‎ ‎9、①小说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哲理,通过具体完整的情节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如本文通过“主人公”追求梦想的具体经历,表现世人追求梦想的过程。②这篇寓言小说中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如本文中的“主人公”不但形象鲜明,而且生动、有血有肉。③在艺术手法上,除了运用寓言常用的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叙述故事,还通过多种手法刻画形象,如本文中的“主人公”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加以刻画的,同时还穿插有景物描写等进行衬托。④这篇小说的主题含蓄隽永,本文主题作者并未直接点出,而是蕴含在字里行间,意味深长。(共6分,任意答出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D ‎11.B.“领”表示兼任官职,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2.B. 褚裒常常派自己的童仆去砍柴,而不是和他一起去。‎ ‎13.(1)会稽王德行美好,是国家的周公啊,您应该把大权交给他。(“令德”、判断句、“宜”、“以”各1分,句意1分)‎ ‎(2)龛不遵守褚裒的节制调度,让部队驻在代陂,被石遵的将领李菟打败,死伤超过一半。(“节度”、“次”、 被动句式、“太半”各1分,句意1分)‎ ‎14. C (“故而生发出宦海漂忽不定的深沉慨叹”理解错误。颈联中根据“几知己、一狂生”可知,诗人深沉慨叹的是知音难觅。) ‎ ‎15. ①愤懑不平。首联“谁大名”、颔联“那堪”写其心境,颔联“折腰…‘白眼”刻画官场生态,诗人由京官外调,深切体验官场之丑恶,内心愤慨抑郁。②孤独感伤。颈联诗人从对官场的反思转入对人情世事的思考,以“几知己…‘落落”言其难觅知音的寂寞失意。③厌倦无奈。尾联以“病起少吏事”写诗人宦情已冷,“拟草玄经”句则表露仕进之心虽无但又未能完全解脱的矛盾与无奈。(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失意之情。颔联“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人情淡薄。所以内心愤慨抑郁。颈联诗人以“几知己、一狂生”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独。尾联的“病起”是因病或假借生病之意,“拟草玄经”乃皈依道家之心迹,诗人此时已生致仕之意,只是还未能完全解脱。所以有种未能完全解脱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16.(1)雕栏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7.B C项“不是……而是……”表并列,D项“与其……不如……”表选择,根据句意,此处应该是一个轻微转折,故不合适。A项根据下文“一是……二是……”可知,它是属于判断的结果,可排除。‎ ‎18.D 每况愈下:后来指情况越来越坏。一落千丈:原形容琴声忽然由高音骤然下降为低音。后来形容状况、地位、声誉急剧下降。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一文不名:连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一无是处: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很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19.D A项语序不当,句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B项语序不当,泛滥和流行应调换顺序。C项,语序不当。‎ ‎20.(1)本月18日后加上具体时间;(2)“大佬”改为“专家”;(3)“有些见地”改为“颇有见地”或“造诣很深”“很有建树”;(4)“提供绵薄之力”改为“做出指导”;(5)删除“务必”。‎ ‎21.申请者首先进行企业名称预先审核,各部门网上并联预审申请者的资料,若资料不齐,中心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通过预审后,申请者在综合服务窗口提交所有材料,4个工作日内中心完成并联审批,申请者即可领取公章和证照。(本题是某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事指南的流程图,根据箭头的指向把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事的过程写出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两处说明,要说明白,一是若资料不齐,中心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二是4个工作日内中心完成并联审批,申请者即可领取公章和证照。)‎ 附:文言文译文 褚裒字季野,是康献皇后的父亲。褚裒年轻时就有简傲高贵的气质,和京兆人杜乂都负有盛名,在中兴时冠绝一时。谯国人桓彝见到了他,注视着他说:“褚季野有皮里春秋。”说他嘴上虽然不品评人物,但是内心是对人有褒贬的。谢安也素来推重他,常常说:“褚裒虽然不说话,但是四时之气(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也全都具备了。” 褚裒开始时被征召为西阳王掾吏、吴王文学。褚裒居官清廉俭约,虽然身为地方长官,但还常常派自己的童仆去打柴。不久,征召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 永和初年,又征召褚裒,准备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劝说褚裒道:“会稽王德行美好,是国家的周公啊,您应该把大权交给他。”褚裒的长史王胡之也劝他这么做,于是褚裒坚决推辞不受,请求返回封地,朝野上下都赞叹敬服他。提升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褚裒坚决不接受开府之职。褚裒又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应该委任贤能,提拔和敬重有德望的老臣,于是举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文奏上后,任命顾和为尚书令,殷浩为扬州刺史。‎ 到了石季龙死时,褚裒上表请求攻打后赵,当天就戒严,直接向泗口进发。褚裒率领三万军队直接进入彭城,河朔每天有数以千计的士人庶人来归附,褚裒安抚接纳他们,很得他们欢心。先派遣督护徐龛伐沛,俘获伪相支重,郡中二千多人归附投降。鲁郡山中有五百多户人家,也树起义旗,请求援助,褚裒派龛率领三千精兵去迎接他们。龛不遵守褚裒的节制调度,让部队驻在代陂,被石遵的将领李菟打败,死伤过半,龛坚守节操不屈服,被贼寇杀害。褚裒依照《春秋》责罚主帅,任人不当,威名谋略有所亏损,上疏请求贬降自己,以征北将军身份行事,请求留在广陵镇守。皇上下诏认为是偏帅的罪责,褚裒不应该归过失于自己,逃寇还没有消灭,方镇的责任重大,不宜贬降,派褚裒返回镇守京口,解除征讨都督的职务。‎ 当时石季龙刚死不久,后赵国内大乱,逃户二十万人渡过黄河,准备归顺,请求军队去救援。适逢褚裒已经返回,声威气势已去,无法接应,结果遗民们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不能自救,被慕容皝和苻健的军队抢掠,几乎全部死亡。褚裒因为宏图没有实现,忧伤愤慨而病倒。等到达京口,听到很多人在哭,褚裒问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哭声?”他身边的人说:“是为了代陂那一仗啊。”褚裒更加羞愧自恨。永和五年去世,当时四十七岁,远近的人都伤心叹息,吏人士人哀悼思慕他。赠侍中、太傅,本官照旧,谥号元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