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命题人:李薇 曲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4.《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 ‎5.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 ‎6.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人文主义​    D.与时俱进[]‎ ‎7.“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 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10.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 A.强调“仁”和“仁政”        B.强调“德治”和 “君轻民贵”‎ C.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11.“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12.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是秦亡汉兴的原因之一。这反映了汉武帝实行  ‎ A.开明的文化政策 B.相对自由的文化政策 C.相对温和的文化政策 D.严厉的文化政策 ‎13.《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  ‎ A.“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 ‎14.“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15.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16.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17.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 C. 心即理也 D.致良知 ‎18.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19.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0.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危机。为此,他提出 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21.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22.‎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2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主共和 C.限制君权 D.民为邦本 ‎24.王夫之认为,“不离人而别有天,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这一主张 ‎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25.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 ‎26.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宋朝则多为单页,“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 ‎ 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 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盛行 ‎27.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28.农历2014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29.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人不当学。”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 A.大量翻译西方书籍   B.传播西方基督教 C.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D.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0.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31.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A B C D ‎32.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 ‎33.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34.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 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35.《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 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 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 ‎                            ‎ ‎36.近代绘画大师陈横恪形容中国古代某一画派“不但把意思趣味放在画里,而且把书法也放进去”。这一画派  ‎ A.属于市民文化 B.对研究当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  ‎ C.属于山水画派    D.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37.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 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38.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花鸟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 B.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C.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     ‎ D.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 ‎[]‎ ‎39.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考查众位考生。材料反映了  ‎ A.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 B.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 C.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国 D.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 ‎40.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 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黄庭坚认为画竹应该  ‎ A.取材于市民生活  B.学会栽培竹子 ‎ C.注重抒情写意  D.揭露社会现实                    ‎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41.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10分)‎ ‎42.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2分)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4分)‎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答题纸 二、材料解析题:2小题,共40分。‎ ‎41. (20分) ‎ ‎(1)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 ‎ 座位号-----------------‎ ‎42. (20分) ‎ ‎(1)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D 2. B 3. D 4. A 5. B 6. D 7. B 8. C 9. A 10. C ‎ ‎11. B 12. C 13. A 14. D 15. D 16. C 17. B 18. C 19.D 20. B ‎21. A 22. D 23. C 24. C 25. D 26. A 27.D 28. B 29.D 30. A ‎31. C 32. C 33. D 34. B 35. B 36. D 37. C 38. A 39.D 40. C ‎ ‎                  ‎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41.(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4分)‎ ‎(2)因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 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6分)‎ ‎(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10分)‎ ‎42.(1)内容: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4分)‎ ‎(2)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6分)‎ ‎(3)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4分)‎ 条件:印刷术的发展: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