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普陀区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0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20.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阅读部分 80 分,写作部分 7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10 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1 分) (2)“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出_______的《咏史》。(2 分) (3)《师说》中,韩愈列举孔子曾向老子、郯子等人请教学习的事例,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 分) (1)小区举办元宵灯会活动,张贴楹联以增添节庆气氛,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 (2 分) A.晴空一镜悬明月,夜市千灯照碧云。 B.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C.火树银花家家晓,淑气鸿禧处处春。 D.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史前人类处于蒙昧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落所在的位置总是获取水源、食物的理想地带。 ①因而对环境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②以延续自身生命为目的 ③将寻觅食物视作根本之务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二 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3—7 题(16 分) 论散文结构 ①中国传统文论相当重视文章的结构,只不过,古典文论家心目中的结构,更多属于谋 篇布局、行文章法一类的“文章作法”,例如,金圣叹在评点作品时就特别强调“文法”, 并列出了“倒插法”“草蛇灰线法”等等文法范例。 ②到了现代,人们对文章结构依然认识不足。具体到散文结构上,一般都认为:“我国 的整个散文创作,尤其是古典散文,在结构上同我国江南园林的布局,大体保持着一致的风 格,那就是: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人工中求自然”。或者认为散文结构应 讲究起、承、转、合,应有一种严谨的结构美。从总体上看,这些论述都是从外在的谋篇布 局来把握散文的结构形式的。 ③正由于许多作家和理论家总是从外在的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的结构,五十年代后散文 的结构逐步陷进了程式化和单一化的境地。这一时期散文结构的特点一般是开篇先来一段写 景,中间写一件或几件事,以事来喻某一个人,最后是抒发感情,升华哲理。这种线性结构 或曰苏州园林式的散文结构,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叙事和抒情散文的常见套路。值得注意的是, 当历史进入到新时期以后,仍然有不少散文作家将这种“三段式”奉为典范,而在某些散文 研究者那里,它们也仍然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④我并不否认园林式的散文结构自有其美学上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也主张艺术审美上 应该有所偏爱,但散文结构不能仅仅是一种线性结构。那种认为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散文, 都应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事件或物象贯穿其中,而且要按照时间的顺序、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谋 篇布局,结构要有头有尾、严谨匀称、连贯完整的要求是科班..的、不符合散文的实际的。在 我看来,对散文结构的这种要求不仅有悖于散文这种体裁的现代性诉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 束缚了作家的手脚,抑制了作家自由自在挥洒的激情。 ⑤现代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除了显在结构外,在文本的字面底下,还深藏着超 越具体的叙述顺序和表层文字的潜在结构。借鉴这一观点,散文的结构其实可以分为表层结 构和深层结构。比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除了“披上大衫”,沿着小煤屑路来到 荷塘欣赏荷花和联想起江南采莲风俗的表层结构外,近期有学者指出,此文还有一个从“颇 不宁静”到“寻找宁静”、从“暂时宁静”到“再复不宁静”的潜在心理结构。又如冰心的 《我的家在哪里》,与其说作者是在寻找“家”,不如说她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是对历史 的忏悔和反思,当然也是在寻找理想和精神的归宿地。这样,只有几百字的一篇短小散文, 却具有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还乡”的抽象哲学意蕴。 ⑥应当看到,散文结构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开放性系统,它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 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用狭隘的、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散文创作,只在某种线条单一的表层结构 上下功夫,只能是固步自封。实际上,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人的主体的解放、心 灵模式的深化、艺术思维的多元化,散文的结构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涌现出诸 多超越“线性结构”的辐射结构,表现出多蕴藉、趋丰富的特点。例如心理结构、意象结构 和寓言结构,都通过暗示开拓了散文的结构空间。尤其是寓言结构,在当今作家的笔下增添 了超现实的现代意味,极具发展前景。 ⑦总之,散文结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和作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潜在意识有着密 切的关系。同时还应看到;结构的类型和表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且变化交错着的。好的散 文一般以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方式。这种以不同的结构方式互为宾主、互 为补充、交相渗透的组织方法,使散文较好地避开了单线条的平铺直叙,形成了多层次、复 合式的结构方式。这当然是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标 志之一。 (有删改) 3.根据第①②段的论述,分析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因果判断是否成立。(4 分) 4.第④段加点词“科班”原指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教学组织,在文中是指_____。(2 分) 5.依据文意,能够对第⑥段各类散文结构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2 分) A 从结构类型看,线性结构等于表层结构。 B.从结构类型看,意象结构属于辐射结构。 C.从作品效果看,辐射结构差于线性结构。 D.从作品效果看,寓言结构优于心理结构。 6.以下对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总结散文结构的艺术特征与多元化形态,使论述更准确。 B.总结散文创作中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使论述更严谨。 C.进一步阐明好的散文结构方式的综合性,使论述更周密。 D.进一步阐明好的散文来自散文家的探索,使论述更完整。 7.小星同学读完全文产生了疑惑:既然作者不否认园林式散文结构的价值和意义,也主张艺 术审美应有所偏爱,为何还要撰文批评园林式散文结构?请向小星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1 题(15 分) 海水荡漾 赖赛飞 ①海洋的深广与动荡,在海边不是看海得出的,而是看网。 ②休渔期,网衣摊晒在南田岛上的各个网场,搁不下的摊在公路边。这些下过深水的网 一旦重回陆地,从此便不一样了。 ③它的部分网眼被鱼——更多的是其他东西勾勒切割,撕开了口子,伤痕累累。原本青 萃的蓝绿两色一下子变得黯淡苍老,上面粘附了鱼鳞、虾皮等海洋生物碎屑,犹如皱纹与斑 点。它的体味也出来了,是海腥味。这很另类,与陆上世界完全不相匹配,呈现真实的异域 风情。 ④当一张网以涉险而归坦然于天下的气概宣示了存在,海的内里就这样被顺带翻开直接 曝光。以至于每次,渔网静静地委身于地面,看在我眼里却像一片阳光照耀下正在往外翻腾 的海,附着在每一只网眼每一根纤维中间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海岛上的每一个日子海水荡漾。岛仿佛是一块被放逐的土地,由造物随手扔进大海里 面,住在上面的人随身打上了放逐的烙印。世世代代,人们不仅要从海水中打捞出一片片土 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要用堤坝像延长自己的胳膊一样将之圈在怀里保护起来,更多 时候,还要动手打造出一片片能漂浮的陆地船。 ⑥面朝大海,另一种广大世界在眼前无限展开。每天从海岸线上经过,看着潮水对着人 一层层地卷过来,退下去又卷着舌头过来。那种无休无止,同样不仅是形体,还有味道,更 有声响有力辅佐。这跟单纯的太阳照着或雨雪落地总有不同,仿佛是来自那个世界的莫名诉 求,宏大而顽强。即使走远了,潮声还会伴随很长一段路。更远了,海风依然跟过来耳提面 命,迫使脉动跟着潮水起伏。 ⑦终需回应,才能首先平息心海中被引发的潮涌,然而终究未能平息的是一滴海水千重 味的想象和事实。 ⑧从来不会直接品尝海水,但就是深谙它的味道,清而鲜而咸。将刚捞上来的海草塞进 嘴里,这种味道特别的刚劲,几乎带来形体之感,完全触碰到了柔软的口腔内壁,清晰得能 辨认出质地,脆中带有弹性,爽滑掩饰着粗糙。恍惚之中,已经将海一口含进,正向着身体 深处滚滚而下。 ⑨沿岛行,看着紫菜、苔皮、浒苔之类就这样将自己一端固定在岩礁、滩涂以及船板、 绳索随便什么,其余悠扬地活在海水里,通过自己的吐纳,将海水带给收割走它的人品尝。 鱼类、贝壳类、软体类也活在海水里,同样通过吐纳,由捕鱼人将隐身于它身体的海水味道 带上岸。这种携带方式非常细腻周密,除了需要灵敏的嗅觉与味蕾,还需要已经建立完善的 信息传递通道,才能恍然觉察——海水除了基本的咸、鲜、清,另有甘甜,作为一种回味, 藏匿在它们的细胞核心,形成海水灵魂(假设它有)深处的味道。 ⑩需要更有力的证据,只要跟踪海边心眼活络的人,便会发现他们很有节制地拿海水来 浇灌房前屋后的果树,结出来的果子特别甜,吃过的人都得惦记。此时此地,海水味道的样 子就从鱼形、海藻形、贝壳形、软体形改头换面成了果形。复习一下这种秘密入侵,它是以 水的形式从渗入土壤开始,伺机进入复杂的植物根须,顺着茎干爬向无数枝头,最后到达每 一只果实甜蜜的内部。 ⑪ 然而无论自然的恩赐有多慷慨,咸涩就潜伏在地下并不深远处,等待时机泛起。渔 家的人生始终处在下述境界里:苍茫大海,一个小岛,一艘小船,一个摇晃的世界。眼前没 有阻挡,身后不见岸,只有无限的可能性——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对于出海在船上的人,心 中的岛成为唯一明确的航标。相对于留守岛上的人,不明所向的船一再成为不知所措的牵挂。 ⑫ 有时候想,航行中的船若能于海面上留痕,或者是那一道道相望的目光有迹可循, 就能发现指定任何一个时刻,这些沉浮于海水之中的岛屿们,周身都有无数的线条延伸向海 天苍茫。每一条虚无缥缈的线索端点都维系着实实在在的一条船,整条船上的人又反过来维 系着岛上的一个个家。天涯海角与万家灯火,千百年下来,都是这样对应着、牵挂着。 ⑬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追寻那股海水的味道或受它所驱使,这期间的种种努力,千 回百转。也只有这种味道,一直给予他们相同的慰藉,历久弥新。一岛之民,一生之中,反 复的重逢与离别,诸般抗拒与迷恋,都笼罩在这里面。 ⑭ 哪怕有一天,离开了岛,深入大陆内部,带着口味这种无法拭去的识别码,这些人 的体内依然会海水荡漾。 8.第①段能否改成以下句子?请说明理由。(3 分) 海洋的深广与动荡在海边不是看海得出的,而是看网。 9.联系第⑥⑦段,赏析“卷着舌头”这一比拟的妙处。(4 分) 10.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⑫ 段。(4 分) 11.本文是否存在《论散文结构》中所说的“超越具体的叙述顺序和表层文字的潜在结构”? 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4 题(8 分) 游凤林寺西岭 [唐]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注】①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多则夜已深。②高:同“皓”,明亮。 12.从体裁看,这首诗属于( )。(1 分) A.律诗 B.绝句 C.古体诗 D.曲子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 分) A.典雅绮丽 B.清新明快 C.豪迈奔放 D.空灵飘逸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20 题(20 分) ①许衡,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 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 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 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 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②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凡经传、子史、礼乐、星历、水利之类,无所不讲, 而慨然以道为己任。尝语人曰纲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在下之任也。凡 丧祭娶嫁,必徵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 弗义,弗受也。 ③中统元年,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 文统患之。阿合马领尚书省六部事,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 让。 ④帝欲开太学,以为国子祭酒。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 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课诵少暇, 即习礼,或习书算。少者则令习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负者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 生人人自得。 …… ⑤六月,以疾请还怀。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 告,皆聚哭。皇庆二年,诏从祀孔子庙廷。 (节选自《元史》 )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 (2)寻.居苏门(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 A.准则 B.管理 C.掌握 D.度量 (2)必徵.于《礼》( ) A.召集 B.责问 C.引证 D.表露 17.把第②段画波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18.第②段画直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尝 语 人 曰 纲 常 不 可 一 日 而 亡 于 天 下 苟 在 上 者 无 以 任 之 则 在 下 之 任 也 19.根据第①段文意,分析“诸生人人自得”的原因。(3 分) 20.综观全文,从许衡的言行探究他对“读书何为”的认识。(4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24 题(11 分) 玉立斋记 [宋]杨万里 ①零陵法曹厅事之前,逾街不十步,有竹林焉。美秀而茂,予甚爱之。欲不问主人而观 者屡矣,辄不果。或曰:“此地所谓美秀而茂者,非谓有美竹之谓也,有良士之谓也。”予 闻之,喜且疑。竹之爱,士之得,天下孰不喜也,独予乎哉?然予宦游于此几年矣,其人士 不尽识也,而其良者独不尽识乎?予欲不疑而不得也。 ②今年春二月四日,代者①将至,避正堂以出,假屋以居,得之,盖竹林之前之斋舍也。 主人来见,唐其姓,德明其字。日与之语,于是乎喜与前日同,而疑与前日异。其为人,庄 静而端直,非有闻于道,其学能尔乎!有士如此,而予也居久而识之,斯谁之过也?以其耳 目之所及,而遂以为无不及,予之过独失士也欤哉! ③德明迨暇,与予登其竹后之一斋。不下万竹,顾而乐之,笑谓德明曰:“此非所谓‘抗 节玉立’者 ?”因以“玉立”名之。而遂言曰:“世言无知者,必曰‘草木’;今语 人曰‘汝草木也’,则艴然而不悦。此竹也,所谓草木也非耶?然其生,则草木也;其德, 则非草木也。不为雨露而欣,不为霜雪而悲,非以其有立故耶?世之君子,孰不曰:‘我有 立也,我能临大事而不动,我能遇大难而不变。’然视其步武②而徐数之,小利不能不...趋, 小害不能不...逋。问之,则曰:‘小节不足立也,我将待其大者焉!’其人则不愧也,而草木 不为之愧乎?”?德明负其有,深藏而不市,遇朋友有过,面折之,退无一言。平居奋然有 愤世嫉邪之心,其所立莫量也。 ④吾既观竹,夜归,顾谓德明曰:“后有登斯斋者,为我问曰,人观竹耶?竹观人耶?” 隆兴元年,庐陵杨万里记。 【注】①代者:指接替杨万里职务的官员,当时杨万里在零陵任期已满,正在等下一任官员 来交接。②武:半步,泛指脚步。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也 B.矣 C.耳 D.耶 22.第③段画线句中连用两个“不能不”,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 分) 23.下列选项中,对作者将斋命名为“玉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扣合斋外竹林美秀的环境。 B.体现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 C.赞美唐德明端直不屈的品性。 D.推崇古圣人天人合一的智慧。 24.这篇记“行文曲折有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 分) 三 写作 (70 分) 25.某位作家曾说: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 如果抹去了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 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1)二十四桥仍在 (2)英俊沉下僚 左思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 2.(1)C (2)A 3.答题角度一:不成立,两者不存在必然关系。“许多作家和理论家从外在组织方式来理解 散文结构”由来已久,但五十年代前散文结构没有陷入程式化单一化,可见五十年代的散文 创作困境另有其他推动因素。而且,从外在谋篇布局来把握散文结构形式,不等于只推崇一 种写作套路,例如金圣叹便列出若干文法范例。此外,“许多”作家和理论家对散文结构认 识不足,可见不是历史上全部作家和理论家都如此,何况不是所有作家创作都一定依照文学 理论按部就班,文中并未交代这种认识不足是否在五十年代达到顶峰,并影响到几乎所有的 作家,进而导致创作上的问题,因果判断证据不足。 答题角度二:成立,两者紧密关联,前者是后者出现的原因。从外在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结 构,导致创作上先进程式化单一化,符合思想决定行为的规律;先有古今人们对散文结构狭 隘的认识,再出现散文创作上相应的问题,符合“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自古至今长期的 认识不足,增强了结果出现的必然性。 (判断 1 分;理由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2 分,答出一点即可。回答“成立”最高 3 分) 4.不具备现代发展特点的、保守/单一/程式化的(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5.B 6.C 7.答案示例:小星你的困惑来自作者对园林式散文结构的态度。确实,作者特地强调了自己 不否认这种结构的价值以及人们偏爱它的合理性,这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写作意图:不是出于 个人对这类结构的喜恶,而是从推动散文创作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使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角 度出发,希望人们反思此类结构要求统一文坛带来的弊端,提升对散文结构的认识,使更多 作家能打开思路自由创作。(其中情境交流 1 分,批评实际指向的对象 1 分,意图:结构认 识上的更新、提升;散文创作上的现代化、多元化;散文文体的发展、成熟,共 3 分) 8.不能。修改后语意重心落在“看网”上,语句较长,语气较为急促。原句在“海洋的深广 与动荡”后有所停顿,不仅提示读者关注本文的重点“海”,而且节奏变慢,语气更舒缓, 增强了抒情意味,更能表现出对海的深沉情感。 9.这一比拟能够引发读者视觉、听觉、味觉三方面的联想,不仅形象地描摹出海潮翻卷着朝 人涌来的形态,而且扣合了下一句中的“不仅是形体,还有味道,更有声响有力辅佐”,生 动地表现出无休无止的海潮声仿佛是来自海上世界的诉求、召唤,宏大而顽强,令人心潮澎 湃,还呼应下文“一滴海水千重味”,引出对海水味道的想象,表现出对宏大海洋的向往、 亲近与热爱。 10.这段想象海面上航行中的船留痕、虚空中亲人遥遥相望的目光显迹,使无形的形象化, 短暂的永恒化;在上一段“苍茫大海,一个小岛,一艘小船,一个摇晃的世界”画面描述的 基础上,用航线、目光,将海、岛、船、人四者勾连在一起,以无数线条的延伸和对应展现 渔民航行之远和亲人牵挂之深;形成一幅具有象征意味的图景,浓缩凝聚了世世代代无数渔 家的命运和期冀,生动地表现出他们彼此的牵挂是生活信念和人生力量的支撑,虚实相生, 拓宽时空,深化了意境。 11.存在。《论散文结构》中的潜在结构是指不同于表层叙述顺序的内在情思结构。本文从 “网场、公路”“海岸线”到海边人家,从“看网”到“观潮听潮”“品尝海味”,到进一 步了解渔家生活,展现出沿岛观察感想的具体叙述顺序。而在表层文字之下,还隐含着作者 围绕“海水荡漾”,对海上人家认识深化的心理过程,即从感受海上生活的艰辛苦难,到感 受海上广大世界的吸引力,体会海水滋味的甘甜,再到出航后亲人彼此之间的牵挂,以及从 大海中获得的慰藉,最后领会到岛民一生难以割舍的对大海的依恋;标题“海水荡漾”也因 此具有多重意味,表面上指对海洋深广动荡这一特征的观察感受,深层暗示的是对海的依恋 已经渗入岛民灵魂深处,化作生命的脉动。 (也可答“不存在”,重在理由阐述。) 12.A 13.B 14.此诗写春游山野情趣,起句即点出“喜”字,抒发结伴游览水石的喜悦,风华正茂,意 气风发。颔联融情于景,描写弥漫的雾霭散去,露出了远处的树林,整座幽山春色展现在诗 人面前,愉悦之情跃然纸上。颈联描写朋友们山中饮酒欢歌的场面,逸兴飞扬。尾联写大家 陶醉山间,流连不忍离去,直待明月相伴而归,“招月伴人还”一句似月亦有情,移情想象, 人月为伴,生动地表现出游赏之乐,整首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趣盎然。 15.(1)端正 (2)不久 16.(1)D (2)C 17.一旦钱财有余,许衡就把它们分给众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 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许衡)就不会接受。【得分点:以(之)分,诸生之贫者,遗,义, 主语省略,+语句通顺】 18.尝语人曰/纲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在下之任也 19.由于许衡对待学生关爱平等,教学内容广泛多样,采用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启蒙教育 方式,一张一弛,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督促得法,因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0.许衡拥有儒家士大夫传统的“修身、传道、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不满足于只了解书 中章句含义,而是希望领会其中精神,身体力行,正心克己,传承道义;学有所成后便一直 以教化为己任,弘扬礼义,倡导向学;入朝后更是讲求治国以义为本,秉直力争坚持原则, 力求明德于天下。 21.D 22.运用双重否定,和上文的“我能”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世之君子”哪怕面对小利小害 都无法持身守节的现实,对他们一味趋利避害还要自吹自擂、博取名利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 嘲讽;连用两个“不能不”,形式整齐,加强了嘲讽语气。 23.D 24.文章开篇写欲观赏邻家美竹而未果,听闻邻人是良士而有疑,设置了悬念。然后写即将 卸任才结识唐德明,“失士”的反思更体现出唐德明庄静端直、不招摇的品性。两段之后方 才登斋观竹,通过“玉立斋”的命名及相关议论,一面托物喻人,赞扬友人抗节玉立的高洁 品行,另一面讽刺那些言行不一、沽名钓誉的假君子不如草木,更反衬出君子修竹般品质的 可贵。最后用“人观竹耶?竹观人耶?”的问话结束全篇,人竹互衬,饶有趣味。行文层层 铺垫,委婉曲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