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学案
第 6 讲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学生用书 P144]) 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b(b≠0),a∥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 数λ,使得 a=λb.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 a,b 不共线,那么向量 p 与向量 a,b 共面的充要条 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 p=xa+yb.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 a,b,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 p,存在有 序实数组{x,y,z},使得 p=xa+yb+zc.其中{a,b,c}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基本相同) (1)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b,在空间中任取一点 O,作OA→ =a,OB→ =b, 则∠AOB 叫做向量 a 与 b 的夹角,记作〈a,b〉.通常规定 0≤〈a,b〉≤π.若〈a,b〉 =π 2 ,则称向量 a,b 互相垂直,记作 a⊥b. (2)两向量的数量积 两个非零向量 a,b 的数量积 a·b=|a||b|cos〈a,b〉.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①a·e=|a|cos〈a,e〉(其中 e 为单位向量); ②a⊥b⇔a·b=0; ③|a|2=a·a=a2; ④|a·b|≤|a||b|. (4)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运算律 ①(λa)·b=λ(a·b); ②a·b=b·a(交换律); ③a·(b+c)=a·b+a·c(分配律). 3.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 a=(a1,a2,a3),b=(b1,b2,b3). a+b=(a1+b1,a2+b2,a3+b3), a-b=(a1-b1,a2-b2,a3-b3), λa=(λa1,λa2,λa3),a·b=a1b1+a2b2+a3b3, a⊥b⇔a1b1+a2b2+a3b3=0, a∥b⇔a1=λb1,a2=λb2,a3=λb3(λ∈R), cos〈a,b〉= a·b |a|·|b| = a1b1+a2b2+a3b3 a21+a22+a23· b21+b22+b23 . (2)设 A(x1,y1,z1),B(x2,y2,z2), 则AB→=OB→ -OA→ =(x2-x1,y2-y1,z2-z1).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1)直线的方向向量:l 是空间一直线,A,B 是直线 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为直线 l 的方 向向量,与AB→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显然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有 无数个. (2)平面的法向量 ①定义:与平面垂直的向量,称做平面的法向量.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任意 两个都是共线向量. ②确定:设 a,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 为 n·a=0, n·b=0. 5.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位置关系 向量表示 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别 为 n1,n2 l1∥l2 n1∥n2⇔n1=λn2 l1⊥l2 n1⊥n2⇔n1·n2=0 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n,平 面α的法向量为 m l∥α n⊥m⇔n·m=0 l⊥α n∥m⇔n=λ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 n,m α∥β n∥m⇔n=λm α⊥β n⊥m⇔n·m=0 1.辨明四个易误点 (1)注意向量夹角与两直线夹角的区别. (2)共线向量定理中 a∥b⇔存在唯一的实数λ∈R,使 a=λb 易忽视 b≠0. (3)共面向量定理中,注意有序实数对(x,y)是唯一存在的. (4)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交换律、分配律,但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不一定成立.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则 (1)合理利用几何体中的垂直关系,特别是面面垂直. (2)尽可能地让相关点落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 3.利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解问题的方法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一般用向量共线定理;求两点间距离或某 一线段的长度,一般用向量的模来解决;解决垂直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求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可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但要注意两种角的范围不同,最后应进行 转化. 1.已知 a=(-2,-3,1),b=(2,0,4),c=(-4,-6,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c,b∥c B.a∥b,a⊥c C.a∥c,a⊥b D.以上都不对 C [解析] 因为 c=(-4,-6,2)=2a,所以 a∥c.又 a·b=0,故 a⊥b.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1,-2,1),B(2,2,2),点 P 在 z 轴上,且满足|PA| =|PB|,则 P 点坐标为( ) A.(3,0,0) B.(0,3,0) C.(0,0,3) D.(0,0,-3) C [解析] 设 P(0,0,z),则有 (1-0)2+(-2-0)2+(1-z)2 = (2-0)2+(2-0)2+(2-z)2,解得 z=3. 3.教材习题改编 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M 为 A1C1 与 B1D1 的交点.若AB→=a,AD→ =b,AA1 → =c,则下列向量中与BM→ 相等的向量是 ( ) A.-1 2a+1 2b+c B.1 2a+1 2b+c C.-1 2a-1 2b+c D.1 2a-1 2b+c A [解析] 由题意,根据向量运算的几何运算法则,BM→ =BB1 → +B1M→ =AA1 → +1 2(AD→ - AB→) =c+1 2(b-a)=-1 2a+1 2b+c. 4.教材习题改编 已知 a=(2,4,x),b=(2,y,2),若|a|=6,且 a⊥b,则 x+y 的值为 ________. [解析] 因为 a=(2,4,x),|a|=6,则 x=±4, 又 b=(2,y,2),a⊥b, 当 x=4 时,y=-3,x+y=1. 当 x=-4 时,y=1,x+y=-3. [答案] 1 或-3 5.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u1=(-3,y,2),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 u2=(6,-2,z), 且α∥β,则 y+z=________. [解析] 因为α∥β,所以 u1∥u2,所以-3 6 = y -2 =2 z , 所以 y=1,z=-4,所以 y+z=-3. [答案] -3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学生用书 P145] [典例引领] 如图,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O 为 AC 的中点. (1)化简A1O→ -1 2AB→-1 2AD→ =________. (2)用AB→,AD→ ,AA1 → 表示OC1 → ,则OC1 → =________. 【解析】 (1)A1O→ -1 2AB→-1 2AD→ =A1O→ -1 2(AB→+AD→ )=A1O→ -AO→ =A1O→ +OA→ =A1A→ . (2)因为OC→ =1 2AC→=1 2(AB→+AD→ ). 所以OC1 → =OC→ +CC1 → =1 2(AB→+AD→ )+AA1 → =1 2AB→+1 2AD→ +AA1 → . 【答案】 (1)A1A→ (2)1 2AB→+1 2AD→ +AA1 → 若本例条件不变,结论改为:设 E 是棱 DD1 上的点,且DE→ =2 3DD1 → ,若EO→ =xAB→+yAD→ +zAA1 → ,试求 x,y,z 的值. [解] EO→ =ED→ +DO→ =-2 3DD1 → +1 2(DA→ +DC→ ) =1 2AB→-1 2AD→ -2 3AA1 → , 由条件知,x=1 2 ,y=-1 2 ,z=-2 3. 用基向量表示指定向量的方法 (1)应结合已知和所求向量观察图形. (2)将已知向量和未知向量转化至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 (3)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基向量表示出来. 如图所示,在空间几何体 ABCDA1B1C1D1 中,各面为平行四边形,设AA1 → =a,AB→=b, AD→ =c,M,N,P 分别是 AA1,BC,C1D1 的中点,试用 a,b,c 表示以下各向量: (1)AP→;(2)MP→ +NC1 → . [解] (1)因为 P 是 C1D1 的中点, 所以AP→=AA1 → +A1D1 → +D1P→ =a+AD→ +1 2D1C1 → =a+c+1 2AB→=a+c+1 2b. (2)因为 M 是 AA1 的中点, 所以MP→ =MA→ +AP→=1 2A1A→ +AP→ =-1 2a+ a+c+1 2b =1 2a+1 2b+c. 因为 N 是 BC 的中点, 所以NC1 → =NC→ +CC1 → =1 2BC→+AA1 → =1 2AD→ +AA1 → =1 2c+a, 所以MP→ +NC1 → = 1 2a+1 2b+c + a+1 2c =3 2a+1 2b+3 2c. 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学生用书 P146] [典例引领] 已知 E,F,G,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 ABCD 的边 AB,BC, CD,DA 的中点,求证: (1)E,F,G,H 四点共面; (2)BD∥平面 EFGH. 【证明】 (1)连接 BG(图略), 则EG→ =EB→+BG→ =EB→+1 2(BC→+BD→ ) =EB→+BF→+EH→ =EF→+EH→ , 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E,F,G,H 四点共面. (2)因为EH→ =AH→ -AE→=1 2AD→ -1 2AB→=1 2(AD→ -AB→) =1 2BD→ ,所以 EH∥BD. 又 EH⊂平面 EFGH,BD⊄平面 EFGH, 所以 BD∥平面 EFGH. (1)证明空间三点 P、A、B 共线的方法 ①PA→=λPB→(λ∈R); ②对空间任一点 O,OP→ =OA→ +tAB→(t∈R); ③对空间任一点 O,OP→ =xOA→ +yOB→ (x+y=1). (2)证明空间四点 P、M、A、B 共面的方法 ①MP→ =xMA→ +yMB→ ; ②对空间任一点 O,OP→ =OM→ +xMA→ +yMB→ ; ③对空间任一点 O,OP→ =xOM→ +yOA→ +zOB→ (x+y+z=1); ④PM→ ∥AB→(或PA→∥MB→ 或PB→∥AM→ ). 已知 A,B,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 ABC 外的任一点 O,若点 M 满足OM→ =1 3(OA→ +OB→ +OC→ ). (1)判断MA→ ,MB→ ,MC→ 三个向量是否共面; (2)判断点 M 是否在平面 ABC 内. [解] (1)由题知OA→ +OB→ +OC→ =3OM→ , 所以OA→ -OM→ =(OM→ -OB→ )+(OM→ -OC→ ), 即MA→ =BM→ +CM→ =-MB→ -MC→ , 所以MA→ ,MB→ ,MC→ 共面. (2)由(1)知,MA→ ,MB→ ,MC→ 共面且基线过同一点 M, 所以 M,A,B,C 四点共面, 从而点 M 在平面 ABC 内.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学生用书 P146] [典例引领] (1)如图,四个棱长为 1 的正方体排成一个正四棱柱,AB 是一条侧棱,Pi(i=1, 2,…,8)是上底面上其余的八个点,则AB→·APi → (i=1,2,…,8)的不同值的个数为( ) A.1 B.2 C.4 D.8 (2)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BB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2 3 B. 3 3 C.2 3 D. 6 3 (3)已知向量 a=(0,-1,1),b=(4,1,0),|λa+b|= 29,且λ>0,则λ=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知,AB 与上底面垂直,因此 AB⊥BPi(i=1,2,…,8),AB→·APi → = |AB→||APi → |cos∠BAPi=|AB→|·|AB→|=1(i=1,2,…,8).故选 A. (2)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 为 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D(0,0,0),B(1,1,0),B1(1,1,1),平面 ACD1 的法向量为DB1 → =(1,1,1),又BB1 → =(0,0,1),所以 cos〈DB1 → ,BB1 → 〉=DB1 → ·BB1 → |DB1 → ||BB1 → | = 1 3×1 = 3 3 , 所以 BB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 3 3 2 = 6 3 . (3)λa+b=λ(0,-1,1)+(4,1,0)=(4,1-λ,λ),由已知得|λa+b|= 42+(1-λ)2+λ2 = 29,且λ>0,解得λ=3. 【答案】 (1)A (2)D (3)3 (1)空间向量数量积计算的两种方法 ①基向量法:a·b=|a||b|cos〈a,b〉. ②坐标法:设 a=(x1,y1,z1),b=(x2,y2,z2),则 a·b=x1x2+y1y2+z1z2. (2)利用数量积解决有关垂直、夹角、长度问题 ①a≠0,b≠0,a⊥b⇔a·b=0. ②|a|= a2. ③cos〈a,b〉= a·b |a||b|. 已知空间三点 A(-2,0,2),B(-1,1,2),C(-3,0,4).设 a=AB→, b=AC→. (1)求 a 和 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 (2)若向量 ka+b 与 ka-2b 互相垂直,求 k 的值. [解] 因为 A(-2,0,2),B(-1,1,2),C(-3,0,4),a=AB→,b=AC→,所以 a=(1, 1,0),b=(-1,0,2). (1)cos θ= a·b |a||b| =-1+0+0 2× 5 =- 10 10 , 所以 a 和 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为- 10 10 . (2)因为 ka+b=k(1,1,0)+(-1,0,2)=(k-1,k,2), ka-2b=(k+2,k,-4)且(ka+b)⊥(ka-2b), 所以(k-1,k,2)·(k+2,k,-4)=(k-1)(k+2)+k2-8=2k2+k-10=0. 解得 k=-5 2 或 k=2.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和垂直(高频考点)[学生用书 P147]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是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问题.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小 题,也可以是解答题的一部分,或解答题的某个环节,是高考中的重要得分点. 高考对空间向量解决此类问题有以下两个命题角度: (1)证明平行问题; (2)证明垂直问题. [典例引领] (1)(2015·高考湖南卷节选)如图,已知四棱台 ABCDA1B1C1D1 的上、下底面分别 是边长为 3 和 6 的正方形,A1A=6,且 A1A⊥底面 ABCD,点 P,Q 分别在棱 DD1,BC 上.若 P 是 DD1 的中点,证明:AB1⊥PQ. (2)如图所示,平面 PAD⊥平面 ABCD,ABCD 为正方形,△PAD 是直 角三角形,且 PA=AD=2,E,F,G 分别是线段 PA,PD,CD 的中点. 求证:PB∥平面 EFG. 【证明】 (1)由题设知,AA1,AB,AD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 AB,AD,AA1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坐标为 A(0,0,0),B1(3,0,6),D(0,6,0),D1(0,3,6),Q(6,m,0),其中 m=BQ,0≤m≤ 6. 若 P 是 DD1 的中点, 则 P 0,9 2 ,3 ,PQ→ =(6,m-9 2 ,-3). 又AB1 → =(3,0,6),于是AB1 → ·PQ→ =18-18=0, 所以AB1 → ⊥PQ→ ,即 AB1⊥PQ. (2)因为平面 PAD⊥平面 ABCD 且 ABCD 为正方形,所以 AB,AP, AD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 A(0,0,0),B(2,0,0),C(2,2,0),D(0,2,0),P(0,0,2),E(0,0,1),F(0, 1,1),G(1,2,0).PB→=(2,0,-2),FE→=(0,-1,0),FG→ =(1,1,-1), 设PB→=sFE→+tFG→ , 即(2,0,-2)=s(0,-1,0)+t(1,1,-1), 所以 t=2, t-s=0, -t=-2, 解得 s=t=2. 所以PB→=2FE→+2FG→ , 又因为FE→与FG→ 不共线, 所以PB→与FE→,FG→ 共面. 因为 PB⊄平面 EFG,所以 PB∥平面 EFG. (1)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已知图形中的垂直关系; ②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 平面的要素; ③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研究平行、垂直关系; ④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 (2)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坐标表示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a1,b1,c1),b=(a2,b2,c2),平面α,β的法向量 分别为 u=(a3,b3,c3),v=(a4,b4,c4). ①线线平行 l∥m⇔a∥b⇔a=kb⇔a1=ka2,b1=kb2,c1=kc2. ②线线垂直 l⊥m⇔a⊥b⇔a·b=0⇔a1a2+b1b2+c1c2=0. ③线面平行(l⊄α) l∥α⇔a⊥u⇔a·u=0⇔a1a3+b1b3+c1c3=0. ④线面垂直 l⊥α⇔a∥u⇔a=ku⇔a1=ka3,b1=kb3,c1=kc3. ⑤面面平行 α∥β⇔u∥v⇔u=kv⇔a3=ka4,b3=kb4,c3=kc4. ⑥面面垂直 α⊥β⇔u⊥v⇔u·v=0⇔a3a4+b3b4+c3c4=0. [题点通关] 角度一 证明平行问题 1. 如图,在四棱锥 O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ABC=π 4 ,OA⊥底面 ABCD,OA=2,M 为 OA 的中点,N 为 BC 的中点.利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 MN∥平面 OCD. [证明] 作 AP⊥CD 于点 P, 连接 OP,如图,分别以 AB,AP,AO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 则 P 0, 2 2 ,0 ,D - 2 2 , 2 2 ,0 ,O(0,0,2),M(0,0,1),N 1- 2 4 , 2 4 ,0 ,MN→ = 1- 2 4 , 2 4 ,-1 ,OP→ = 0, 2 2 ,-2 ,OD→ = - 2 2 , 2 2 ,-2 . 设平面 O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则 n·OP→ =0,n·OD→ =0,即 2 2 y-2z=0, - 2 2 x+ 2 2 y-2z=0. 取 z= 2,得 n=(0,4, 2). 因为MN→ ·n= 1- 2 4 , 2 4 ,-1 ·(0,4, 2)=0, 所以MN→ ⊥n,且 MN⊄平面 OCD,所以 MN∥平面 OCD. 角度二 证明垂直问题 2.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B=AC,D 为 BC 的中点,PO ⊥平面 ABC,垂足 O 落在线段 AD 上.已知 BC=8,PO=4,AO=3,OD=2. (1)证明:AP⊥BC; (2)若点 M 是线段 AP 上一点,且 AM=3.试证明平面 AMC⊥平面 BMC. [证明] (1)如图所示,以 O 为坐标原点,以射线 OD 为 y 轴正半轴, 射线 OP 为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则 O(0,0,0),A(0,-3,0), B(4,2,0),C(-4,2,0),P(0,0,4). 于是AP→=(0,3,4),BC→=(-8,0,0), 所以AP→·BC→=(0,3,4)·(-8,0,0)=0, 所以AP→⊥BC→,即 AP⊥BC. (2)连接 MB,MC.由(1)知 AP=5, 又 AM=3,且点 M 在线段 AP 上, 所以AM→ =3 5AP→= 0,9 5 ,12 5 ,又BA→=(-4,-5,0), 所以BM→ =BA→+AM→ = -4,-16 5 ,12 5 , 则AP→·BM→ =(0,3,4)· -4,-16 5 ,12 5 =0, 所以AP→⊥BM→ ,即 AP⊥BM, 又根据(1)的结论知 AP⊥BC, 所以 AP⊥平面 BMC,于是 AM⊥平面 BMC. 又 AM⊂平面 AMC,故平面 AMC⊥平面 BMC. [学生用书 P360(独立成册)] 1.已知 a=(-2,1,3),b=(-1,2,1),若 a⊥(a-λb),则实数λ的值为( ) A.-2 B.-14 3 C.14 5 D.2 D [解析] 由题意知 a·(a-λb)=0,即 a2-λa·b=0, 所以 14-7λ=0,解得λ=2.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1,2,3),B(-2,-1,6),C(3,2,1),D(4,3, 0),则直线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异面 D.相交但不垂直 B [解析] 由题意得,AB→=(-3,-3,3),CD→ =(1,1,-1),所以AB→=-3CD→ ,所 以AB→与CD→ 共线,又AB→与CD→ 没有公共点.所以 AB∥CD. 3.已知 a=(2,-1,3),b=(-1,4,-2),c=(7,5,λ),若 a、b、c 三向量共面, 则实数λ等于( ) A.62 7 B.9 C.64 7 D.65 7 D [解析] 由题意知存在实数 x,y 使得 c=xa+yb, 即(7,5,λ)=x(2,-1,3)+y(-1,4,-2), 由此得方程组 7=2x-y, 5=-x+4y, λ=3x-2y. 解得 x=33 7 ,y=17 7 ,所以λ=99 7 -34 7 =65 7 . 4.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AB→·CD→ +AC→·DB→ +AD→ ·BC→=( ) A.-1 B.0 C.1 D.不确定 B [解析] 如图, 令AB→=a,AC→=b,AD→ =c, 则AB→·CD→ +AC→·DB→ +AD→ ·BC→=a·(c-b)+b·(a-c)+c·(b-a)=a·c-a·b+b·a-b·c+c·b -c·a=0. 5. 如图所示,PD 垂直于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AB=2,E 为 PB 的中点,cos〈DP→ ,AE→〉 = 3 3 ,若以 DA,DC,D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 E 的坐标 为( ) A.(1,1,1) B. 1,1,1 2 C. 1,1,3 2 D.(1,1,2) A [解析] 设 P(0,0,z), 依题意知 A(2,0,0),B(2,2,0),则 E 1,1,z 2 , 于是DP→ =(0,0,z),AE→= -1,1,z 2 , cos〈DP→ ,AE→〉=DP→ ·AE→ |DP→ ||AE→| = z2 2 |z|· z2 4 +2 = 3 3 . 解得 z=±2,由题图知 z=2,故 E(1,1,1). 6.(2017·唐山统考)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长为 a,点 M 在 AC1 上且AM→ =1 2MC→ 1, N 为 B1B 的中点,则|MN→ |为( ) A. 21 6 a B. 6 6 a C. 15 6 a D. 15 3 a A [解析] 以 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则 A(a,0,0),C1(0,a,a), N a,a,a 2 .设 M(x,y,z), 因为点 M 在 AC1 上且AM→ =1 2MC1 → ,所以(x-a,y,z)=1 2(-x,a-y,a-z),所以 x=2 3a, y=a 3 ,z=a 3. 所以 M 2a 3 ,a 3 ,a 3 ,所以|MN→ | = a-2 3a 2 + a-a 3 2 + a 2 -a 3 2 = 21 6 a. 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 P(1,2, 3),过点 P 作平面 yOz 的垂线 PQ,点 Q 在平 面 yOz 上,则垂足 Q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点 Q 即为点 P 在平面 yOz 内的射影, 所以垂足 Q 的坐标为(0,2, 3). [答案] (0,2, 3) 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以点 A(4,1,9),B(10,-1,6),C(x,4,3)为顶点的△ABC 是以 B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实数 x 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AB→=(6,-2,-3), AC→=(x-4,3,-6). 又AB→·AC→=0,|AB→|=|AC→|,可得 x=2. [答案] 2 9.已知 2a+b=(0,-5,10),c=(1,-2,-2),a·c=4,|b|=12,则以 b,c 为方向 向量的两直线的夹角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2a+b)·c=0+10-20=-10. 即 2a·c+b·c=-10,又因为 a·c=4,所以 b·c=-18, 所以 cos〈b,c〉= b·c |b|·|c| = -18 12× 1+4+4 =-1 2 , 所以〈b,c〉=120°,所以两直线的夹角为 60°. [答案] 60° 10.已知空间四边形 OABC,点 M、N 分别是 OA、BC 的中点,且OA→ =a,OB→ =b,OC→ =c,用 a、b、c 表示向量MN→ =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 MN→ =1 2(MB→ +MC→ )=1 2[(OB→ -OM→ )+(OC→ -OM→ )]=1 2(OB→ +OC→ -2OM→ )=1 2(OB→ +OC→ -OA→ ) =1 2(b+c-a). [答案] 1 2(b+c-a) 11. 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 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长都等于 1,点 E,F,G 分别是 AB,AD,CD 的中点,计算: (1)EF→·BA→; (2)EG 的长. [解] 设AB→=a,AC→=b,AD→ =c. 则|a|=|b|=|c|=1,〈a,b〉=〈b,c〉=〈c,a〉=60°, (1)EF→=1 2BD→ =1 2c-1 2a,BA→=-a, EF→·BA→= 1 2c-1 2a ·(-a)=1 2a2-1 2a·c=1 4. (2)EG→ =EB→+BC→+CG→ =1 2a+b-a+1 2c-1 2b =-1 2a+1 2b+1 2c, |EG→ |2=1 4a2+1 4b2+1 4c2-1 2a·b+1 2b·c-1 2c·a=1 2 ,则|EG→ |= 2 2 . 12.已知空间三点 A(0,2,3),B(-2,1,6),C(1,-1,5). (1)求以 AB,AC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若|a|= 3,且 a 分别与AB→,AC→垂直,求向量 a 的坐标. [解] (1)由题意可得: AB→=(-2,-1,3),AC→=(1,-3,2), 所以 cos〈AB→,AC→〉=AB→·AC→ |AB→||AC→| =-2+3+6 14× 14 = 7 14 =1 2. 所以 sin〈AB→,AC→〉= 3 2 , 所以以 AB,AC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S=2×1 2|AB→|·|AC→|·sin〈AB→,AC→〉 =14× 3 2 =7 3. (2)设 a=(x,y,z), 由题意得 x2+y2+z2=3, -2x-y+3z=0, x-3y+2z=0, 解得 x=1, y=1, z=1 或 x=-1, y=-1, z=-1, 所以向量 a 的坐标为(1,1,1)或(-1,-1,-1). 13.有下列命题: ①若 p=xa+yb,则 p 与 a,b 共面; ②若 p 与 a,b 共面,则 p=xa+yb; ③若MP→ =xMA→ +yMB→ ,则 P,M,A,B 共面; ④若 P,M,A,B 共面,则MP→ =xMA→ +yMB→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B [解析] ①正确,②中若 a,b 共线,p 与 a 不共线,则 p=xa+yb 就不成立.③正 确.④中若 M,A,B 共线,点 P 不在此直线上,则MP→ =xMA→ +y MB→ 不正确. 14.已知 e1,e2 是空间单位向量,e1·e2=1 2 ,若空间向量 b 满足 b·e1=2,b·e2=5 2 ,且 对于任意 x,y∈R,|b-(xe1+ye2)|≥|b-(x0e1+y0e2)|=1(x0,y0∈R),则 x0=________,y0= ________,|b|=________. [解析] 对于任意 x,y∈R,|b-(xe1+ye2)|≥|b-(x0e1+y0e2)|=1(x0,y0∈R),说明当 x= x0,y=y0 时,|b-(xe1+ye2)|取得最小值 1. |b-(xe1+ye2)|2=|b|2+(xe1+ye2)2-2b·(xe1+ye2)=|b|2+x2+y2+xy-4x-5y,要使|b|2+ x2+y2+xy-4x-5y 取得最小值,需要把 x2+y2+xy-4x-5y 看成关于 x 的二次函数,即 f(x) =x2+(y-4)x+y2-5y,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 x=2-y 2 ,所以当 x=2 -y 2 时,f(x)取得最小值,代入化简得 f(x)=3 4(y-2)2-7,显然当 y=2 时,f(x)min=-7,此时 x=2-y 2 =1,所以 x0=1,y0=2.此时|b|2-7=1,可得|b|=2 2. [答案] 1 2 2 2 15. 如图,已知 AB⊥平面 ACD,DE⊥平面 ACD,△ACD 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 F 为 CD 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 BCE; (2)求证:平面 BCE⊥平面 CDE. [证明] (1)设 AD=DE=2AB=2a,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 A(0,0,0),C(2a,0,0), B(0,0,a),D(a, 3a,0), E(a, 3a,2a). 因为 F 为 CD 的中点, 所以 F 3 2a, 3 2 a,0 . AF→= 3 2a, 3 2 a,0 ,BE→=(a, 3a,a), BC→=(2a,0,-a). 因为AF→=1 2(BE→+BC→),AF⊄平面 BCE, 所以 AF∥平面 BCE. (2)因为AF→= 3 2a, 3 2 a,0 ,CD→ =(-a, 3a,0), ED→ =(0,0,-2a), 所以AF→·CD→ =0,AF→·ED→ =0, 所以 AF⊥CD,AF⊥ED. 又 CD∩DE=D,所以 AF⊥平面 CDE. 又 AF∥平面 BCE,所以平面 BCE⊥平面 CDE. 16.如图,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4,CD 是 AB 边上的高,E、F 分别是 AC 和 BC 边 的中点,现将△ABC 沿 CD 翻折成直二面角 ADCB. (1)试判断直线 AB 与平面 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 AP⊥DE?如果存在,求出BP BC 的值;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 (1)AB∥平面 DEF,理由如下: 在△ABC 中, 由 E、F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 得 EF∥AB. 又因为 AB⊄平面 DEF,EF⊂平面 DEF, 所以 AB∥平面 DEF. (2)以点 D 为坐标原点,直线 DB、DC、DA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如图所示), 则 A(0,0,2),B(2,0,0),C(0,2 3,0),E(0,3,1),故DE→ =(0,3,1). 假设存在点 P(x,y,0)满足条件,则AP→=(x,y,-2), AP→·DE→ = 3y-2=0, 所以 y=2 3 3 . 又BP→=(x-2,y,0),PC→=(-x,2 3-y,0), BP→∥PC→, 所以(x-2)(2 3-y)=-xy, 所以 3x+y=2 3. 把 y=2 3 3 代入上式得 x=4 3 , 所以BP→=1 3BC→, 所以在线段 BC 上存在点 P 使 AP⊥DE,此时BP BC =1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