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9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9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 A.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钱伟长认为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C选项错误,哲学不能成为物质力量。D选项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 区 含义 - 29 - / 29 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 世界观践行方法论 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D. 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答案】B 【解析】A、C、D选项表述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选B。 3.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 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 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 29 - / 29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将哲学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是错误的。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联系 - 29 - / 29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4.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案】A ........................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 5.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29 - / 29 C.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D.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答案】D 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6.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 - 29 - / 29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解析】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B选项强调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排除;D选项是物质的定义,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1)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2)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3)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7.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 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29 - / 29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和真理的知识没有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要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8. 下图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答案】D 【解析】漫画中,该两个人看到鱼都在睡上面,故认为股市的水不深,这提醒我们客观事实是复杂的,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故D选项入选。A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B选项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种的。C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 9. - 29 - / 29 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同,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涉及真理,也没有涉及真理的价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而不是改造世界,故排除。 考点:唯物主义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中信息分别从人类古代、近代、现代三个不同时期谈对物质的认识,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每个时期对物质的具体认识不断进步和完善,说明具体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排除法,又分为排误法和排异法,题目选项中的“实践”,题干中没有信息对应,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其范围要远大于实践,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 10. 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 29 - / 29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实际促成质的飞跃 A. ①②② B. ③④③④ C. ②③③ D. ①④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乌鸦没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是习惯性思维的表现,应该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同时应该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揭示乌鸦并没有意识到水瓶的变化,可以不采取原来的办法,并不是强调工作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题中漫画的水距离瓶口还有较大距离,并没有涉及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故排除。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1.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29 - / 29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科学家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的认识过程说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C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是不科学的;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 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 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显示世界发展 C. 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未实践服务 D. 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实践性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 29 - / 29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13. 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 A. 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B.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 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答案】A 【解析】题目中,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在最终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故A选项入选。B选项“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的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与题意不符。D选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14.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29 - / 29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和题意不符。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5. 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否定观 - 29 - / 29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说明做学问要有质疑的精神,只有质疑才能进步,体现一种辩证否定观。 16. 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某实验团队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项②符合题意;“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排除;③说法太绝对,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认识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7.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29 - / 29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适合题意,③错误;未能通过验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适合题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29 - / 29 18.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29 - / 29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项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项正确;正确选项为B。 【名师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9.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虚心请教。那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 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具有实践价值。③选项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种的。来源是唯一的。题目中,丰子恺卖画的故事告诉我们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故①④选项入选。选A。 - 29 - / 29 20. 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 。 “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 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与地球表面,也能在 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 人类意识来源于可观对象,他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 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意识的来源;B表述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符合题意,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材料中在“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推动了人们对医学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表述错误,促成认识发展不仅仅是要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故本题选C 【点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 29 - / 29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1.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B项不选;新兴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说明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是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故C项不选,D项正确。 【点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能把人们的想法变成直接的现实;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22.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29 - / 29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选项错误,人的发现不能起决定作用。④选项错误,人之“智”属于意识的范畴,来源于实践。其他动物没有意识。题目中老马识途的故事告诉我们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故②③选项入选。选B。 23.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 29 - / 29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变化,故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会有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题目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故②④入选。选C。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误意识。 24. 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 29 - / 29 D.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理想的事物;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与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无关;D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故本题选A. 【点睛】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5.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29 - / 29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重视智库建设从认识论角度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不一定是真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 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 29 - / 29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 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 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 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解析】本题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本题答题的要求考生从唯物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然后根据材料的表述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如,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 重客观事实,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分析;再者,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 29 - / 29 常生活,考生可以从意识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明确分析出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二十四节气也不例外。 27.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答案】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 29 - / 29 【解析】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原理和方法论,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中有关吉利发展案例的描述一一阐述体现的唯物论原理。材料中描述了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意在表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描述了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意在表明制定规划和方案指导工作,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材料中描述了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意在表明尊重市场规律完成收购,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作用、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名师点睛】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 29 - / 29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 29 - / 29 【答案】①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②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③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④将研究成果应用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本题以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解答本题 首先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解读,从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分别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9.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 29 - / 29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1条蕴含哲理的诗词,并指出其哲学寓意。(要求:蕴含的哲理不能重复) 【答案】(1)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央视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 (2)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要重视实践。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 29 - / 29 从材料可以看出,央视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此可知,一是央视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二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三是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体现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的道理。 (2) 本题要求回答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两条蕴含哲理的诗词,并指出其哲学寓意。(要求:蕴含的哲理不能重复)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哲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哲理:矛盾具体特殊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要重视实践。 - 29 - / 2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