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必修)(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化 学(必修) 试 卷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 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 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可能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症 【答案】B 【解析】A、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节约化石能源,故A正确;B、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过多或添加禁止使用的物质才有害,故B错误;C、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应注意电池回收和再开发利用,故C正确;D、纯净水中缺少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可能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症,故D正确;故选B。 2.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气化 B. 食物变质 C. 石油的蒸馏 D. 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A、煤的气化是利用碳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食物变质是食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的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油的蒸馏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正确区分煤的气化与液态物质的气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3.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B. 都能透过半透膜 C. 都能通过滤纸 D. 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A、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故A错误;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胶体粒子直径比分子或离子大,胶体、溶液都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D、氯化铁溶液是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D错误;故选C。 4. 配制500 mL 0.0500 mol·L-1的Na2CO3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 500 mL容量瓶 B. 锥形瓶 C. 烧杯 D. 胶头滴管 【答案】B 【解析】在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不需要锥形瓶,故选B。 5.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92 B. 中子数为143 C. 质子数为235 D. 电子数为143 【答案】B 【解析】原子表示法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的质量数是235,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9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3,故选B。 6. 下列物质只含离子键的是 A. H2O B. Na2O C. NH4Cl D. N2 【答案】B 【解析】A.水分子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N2中N原子和N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即可解答。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第II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注意C选项,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7. 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A. NO B. NO2 C. SO2 D. NH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气体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够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且该气体不与水反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据此进行解答。A.一氧化氮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一氧化氮只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A正确;B.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N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因此只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收集二氧化硫气体一般采用排空气法,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水解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判断 8.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12C和14C B. H2O和D2O C. 石墨和金刚石 D. CH3CH2CH2CH3和(CH3)2CHCH3 【答案】D 【解析】A.12C和14C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H2O和D2O的分子式不相同,但结构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CH3CH2CH2CH3和(CH3)2CHCH3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D。 9.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验K+的存在 B. 干燥CO2 C. 分离酒精与水 D. 蒸发食盐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的颜色呈紫色说明溶液中有钾元素,故A正确;B.导管长进短出,否则将液体排除,故B错误;C.因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应放在支管口,冷凝水下进上出,故C错误;D.蒸发食盐水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食盐是氯碱工业的基础原料 B.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C. 铝制容器可以盛装稀硝酸溶液 D.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铝遇到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钝化,与稀酸不发生钝化。 11. 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NH、SO,该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A. Cu2+ B. Ba2+ C. Mg2+ D. HCO 【答案】C 【解析】A.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A错误;B.SO42-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Ba2+,故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D.HCO3-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HCO3-,故D错误;故选C。 1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 B. Cl原子结构示意图: C. 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D.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 H++CO32- 【答案】B 【解析】A、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中不能标出电荷,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乙酸为羧酸,含有官能团羧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C错误;D、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需要学生熟练记住。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与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的区别,不要混淆。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OH-+H+=H2O B. 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C. 铁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D. 常温下,NaOH溶液和Cl2反应:2OH-+Cl2=Cl-+ClO-+H2O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氢氧化铜是不溶物,应保留化学式,故A错误;电荷不守恒,故B错误;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故C错误;氯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考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4. 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物质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 B. 油脂可用于制造肥皂等 C.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均为C、H、O D. 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会凝聚,失去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A、糖类中的单糖不水解,二糖、多糖均可水解,故A错误;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和丙三醇(甘油),故B正确;C、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均为C、H、O,蛋白质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N、S、P等元素,故C错误;D、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会凝聚,再加水,蛋白质可以继续溶解,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故D错误;故选B。 1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约为NA B. 14g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 1mo1·L-1的MgC12溶液中,C1-离子的数目为2 NA D. 常温常压下,2 g H2含氢原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A. 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无法计算22.4L乙醇的分子数,故A错误;B. 14gN2和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中所含原子数为NA,故B正确;C. 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1mo1·L-1的MgC12溶液中C1-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D. 2 g 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氢原子数为2NA,故D错误;故选B。 16. 关于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Cl是氧化剂 B. KMn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 每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 e- D. 该反应中HCl只体现出酸性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氯元素升价被氧化,氯化氢做还原剂,故A错误;锰元素价态降低,高锰酸钾在反应中被还原,故B错误;氯元素价态从-1价升到0价,每生成1mol氯气,转移2mol电子,故C正确;氯化氢表现酸性和还原性,故D错误。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17. 一定条件下将0.1 mol N2和0.3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终可生成0.2 mol NH3 B. 当n(N2):n(H2)=1:3时,反应一定达化学平衡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0.1mol N2和0.3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生成的氨气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2mol,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反应在任何时刻都满足n(N2):n(H2)=1: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正确;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D错误;故选C。 18.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右图一致的是 A. 2Al+Fe2O32Fe+Al2O3 B. C+CO22CO C. CaCO3CaO+CO2↑ D. C+H2OCO+H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按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通常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放热反应:燃烧与缓慢氧化,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等。②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的吸热反应:C(s)+H2O(g)→CO(g)+H2O; C+CO2→CO的反应,以及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A、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A选项正确;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B选项错误;C、碳酸钙分解生成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故C选项错误;D、碳和水蒸气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19. 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是负极 B. 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 H+向铜片移动 D. 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Fe-3e-=Fe3+ 【答案】C 【解析】A.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故A错误;B.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原电池中,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向铜片移动,故C正确;D.Fe易失电子作负极,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Fe-2e-═Fe2+,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离子流向来分析解答。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原电池的基本原理,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0.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准确量取浓硫酸,将浓硫酸溶于水后,立刻转移到容量瓶中 B 除去BaSO4中的少量BaCO3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量取盐酸溶液 用10 mL量筒量取4.0 mol/L的盐酸5.62 mL D 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氨气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热量,溶液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准确量取浓硫酸,将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易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A错误;B.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稀硝酸,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碳酸钡,故B正确;C.量筒的感量是0.01mL,所以不能量出5.62mL盐酸,故C错误;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应该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氨气,故D错误;故选B。 21. 下列有机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4+Cl2CH3Cl+HCl B. C. +H2O D. nCH2=CH2 【答案】D 【解析】A、甲烷和氯气反应时,是氯原子取代了甲烷中的氢原子,生成了一氯甲烷和HCl,故为取代反应,故A不选;B、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用乙醇中的-OCH2CH3取代了乙酸中的-OH,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为取代反应,故B不选;C、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是用硝酸中的硝基-NO2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H,生成硝基苯和水,故为取代反应,故C不选;D、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成聚合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D选;故选D。 点晴: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是答题的关键。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特征是“二变二”,加成反应的特征是“二变一”,消去反应的特征是“饱和键变不饱和键”等。 22. A、B、C、D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A>B B. 原子半径:C>D>A>B C. 元素B和C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 A、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相互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B、C、D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B是O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则A最外层电子数是4或6,为C或S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则A是C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D的原子序数大于B,所以D是Al元素,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O而小于Al,则C是Na,则A、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非金属性:O>C,故A不正确;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Na>Al>C>O,故B正确;氧元素和钠元素可以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化合物,C不正确;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但不能溶于弱酸碳酸中,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23. 某含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7 mol·L-1。此溶液最多能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 5.6 g B. 10.6 g C. 11.2 g D. 16.8 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假设各种阳离子浓度为xmol/L,根据化学式分析硫酸根离子浓度为x+x+3x/2=7,解x=2mol/L,硫酸铜和铁可以反应,硫酸铁和铁可以反应,所以最多溶解铁的质量为(2×0.1+2×0.1/2)×56=16.8克,选D。 考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24. 化学与社会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健康保障等密切相关。 (1)①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需用到的共同原料是_________。 ③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_____腐蚀,发生该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为防止腐蚀通常在海水中行驶的轮船船身上装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填“锌”或“铜”)块来防止钢铁的腐蚀。 (2)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①进入冬季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 ( 填字母); A.SO2 B.CO2 C.PM2.5 ②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有关生活垃圾的处理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厨余垃圾生产沼气 B.废旧塑料露天焚烧 C.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3)①如果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则易患夜盲症,该维生素是________;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主要是由于摄取_________(填“蛋白质”、“脂肪”或“糖类”)不足引起的。 ②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淀粉等。 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③服用补铁(含Fe2+ )剂时,医生常建议同时服用维生素C,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欲探究该性质,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碘水、淀粉 B.KI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答案】 (1). 塑料 (2). 合成纤维 (3). 合成橡胶 (4). 石灰石 (5). 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 (6). Fe-2e—=Fe2+ (7). 锌 (8). C (9). A (10). 维生素A (11). 蛋白质 (12). MgCO3+2H+=Mg2++CO2↑+H2O (13). C6H12O6 (14). AC 【解析】(1)①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答案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②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有石灰石和黏土,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英和石灰石,用到的共同原料是石灰石,故答案为:石灰石; ③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电化学腐蚀,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为防止腐蚀通常在海水中行驶的轮船船身上装有一定数量的比铁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可以选用锌块来防止钢铁的腐蚀,故答案为: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Fe-2e—=Fe2+;锌; (2)①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故选C; ②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可以用来生产沼气,故选A; (3)①人体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发育出现障碍,患营养缺乏症,这主要是由于摄取的蛋白质不足引起的,故答案为:维生素A;蛋白质; ②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镁可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MgCO3+2H+═Mg2++H2O+CO2↑ ,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MgCO3+2H+=Mg2++CO2↑+H2O;C6H12O6; ③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KMnO4溶液、I2水发生反应,而KI溶液具有还原性,与维生素C不反应;故答案为:AC。 25. (1)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苯酚含量在1 g·L-1 以上的工业废水应回收苯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下列流程,探究废水中苯酚的回收方法。 ①可用_______为试剂检验水样中是否含有苯酚。 ②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通入CO2发生反应生成苯酚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3。 ①1 mol该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②若两分子该有机物能生成六元环状结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 (1). FeCl3溶液或浓溴水 (2). 萃取(或萃取分液) (3). NaOH (4).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5). 67.2 (6). 【解析】(1)①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选择检验试剂为FeCl3溶液或浓溴水,故答案为:FeCl3溶液或浓溴水; ②由分离流程可知,加苯为萃取剂,操作I为萃取,然后得到有机层;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溶于水,则试剂a为NaOH,故答案为:萃取(或萃取分液);NaOH; ③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苯酚、碳酸氢钠,该反应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故答案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2)①1mol该有机物(C3H6O3)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O2为3+-=3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mol×22.4L/mol=67.2L,故答案为:67.2; ②有机物两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说明分子结构含有羟基和羧基,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有机物结构的确定及计算等。本题的易错点为(2)中结构简式的确定,该有机物两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含有六元环状结构的产物,结合化学式,说明分子结构含有羟基和羧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环状酯。 26. 下图所示的是一些常见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被略去。已知X、Y、Z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X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D、E是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中D呈黄绿色。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F的稀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 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CuCl2 (3). 4Fe(OH)2+O2+2H2O=4Fe(OH)3 (4). 2Al+2OH-+2H2O=2AlO+3H2↑ .................. (1)C为NaOH,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F为CuCl2,故答案为:CuCl2; (3)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4)X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7. 硫酸钡(BaSO4)在医疗上用作胃肠道造影剂,也可以用做白色颜料,用于制造钡盐等。工业上利用重晶石矿石(主要含有BaSO4,还含有少量的SiO2、Al2O3、Fe2O3、FeS2、Na2O、K2O等杂质)制备硫酸钡以及分离某些金属的流程图如下。 (1)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检验第一次水洗液中有K+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该流程制得的Al可用于生产铝合金。某镁铝合金10.2g溶于500mL 4 mol·L-1的盐酸中,若加入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要使沉淀得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NaOH溶液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mL。 【答案】 (1). SO2 (2).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3). Fe (OH)3 (4). AlO2-+CO2+2H2O==Al(OH)3↓+HCO3- (5). 1000 【解析】(1)FeS2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煅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主要是SO2,故答案为:SO2; (2)检验K+的实验方法是:焰色反应中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故答案为:焰色反应中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3)重晶石矿石(主要含有BaSO4,还含有少量的SiO2、Al2O3、Fe2O3、FeS2、Na2O、K2O等杂质)在空气中煅烧后水洗,再酸洗,滤液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反应①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铁离子和铝离子分开,其中三价铁离子和碱液生成Fe (OH)3,铝离子变成偏铝酸根离子,因此反应①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铁;反应②中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答案为:Fe (OH)3;AlO2-+CO2+2H2O═Al(OH)3↓+HCO3-; (4)要使产生的沉淀的质量最大,则沉淀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5L×4mol/L=2mol,所以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L=1000mL,故答案为:10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