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狂狷 徐怀谦 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家之犬”,是一个彻底的现状下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 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才,想狂也狂不起来。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也懒得去拜访。李敖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609年的唐宋两代才不过出了八大家,但是60岁不足59岁有余的李敖却是以一当八,早已超过古人今人。” 光有才,若没有胆、识和力,不过是个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的。这身铮铮傲骨便是由才、胆、识、力经多年磨砺、淬火、凝铸而成。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这与许多儒生的嗫嚅、萎缩是迥乎不同的。 今天,我们饭后闲谈或写文章论及狂狷的时候,当然觉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处当世却是并不轻松的,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死在司马昭的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叹“行路难”。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于1970年和1 982年两次被捉入狱,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称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都能重整旗鼓,挺枪再战,狂态丝毫不让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衡。 狂狷与杀头有时是划等号的,这一点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文人中居然形成了一个狂狷的传统(尽管为数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话解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那就是道义、真理。 狂狷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究其实,却是一种本真。只是这种本真,在乡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说:“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见。”他的这种本色,在“集体逃避现实”的台湾知识分子中间,就显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虽是真理的化身,在当时却被定为异教。 说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学不来的。我们不必担心狂狷会成为一种时髦,也不必像呼唤崇高、呼唤圣洁一样呼唤狂狷。一个社会,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果没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华章》杂志)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是 A. 钱钟书看不起司马迁、韩愈;在“文革”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他据理力争,甚至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B. 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的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不要尧的天下;对晋文公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有功的介之推,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 C. 死在司马昭的刀下的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不得不慨叹“行路难”的李白也曾“天子呼来不上船”。 D. 李敖斥骂国民党、蒋介石,入狱近十年,遭受皮肉之苦后,仍重振旗鼓,挺枪再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不但要有才,还要有胆、识和力。 B. 当代社会狂狷者很少,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出代价。 C. 李敖遭受入狱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都能重振旗鼓,挺枪再战,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 D. 狂狷虽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却是一种本真,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即是证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本人是一个狷者,他认为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他周游列国失败后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就是最好的证明。 B. 狂狷者的铮铮傲骨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C. 狂狷者究其实是一种本真,这种本真在小人、奴才、和事佬、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 D. 狂狷是本色,不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时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与呼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能没有狂狷者,但也不宜过多。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B项,许由与介之推属于狷者形象,不属于狂狷者。故选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说法错误,原文是李敖的狂态“丝毫不让”祢横。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本题C项,“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说法错误,原文是李敖的狂态“丝毫不让”祢横。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不正确的一项”,B项,“狂狷者的铮铮傲骨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狂狷者)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小题。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吃!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珍奶却说得高兴。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不是这样!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问及它,珍奶说:“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舍的故事。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于是,我顿生怜悯: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 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C. 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D. 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5. 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C 5. ①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珍奶讲述的不厌其烦与“我”听讲述的不耐烦,形成对照,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③前两次听讲述的不耐烦与后一次“我”对讲述的期待形成对照,凸显了主题。 6. ①题目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②其表层义:一只失侣的羊对着墙上挂着的羊皮舔舐,后来羊皮被拿走,它竟还对着留有羊皮印迹的地方舔舐,斑斑条条涂满艳红的舌血,像一幅绝妙的图画;③其深层义,珍奶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讲述爷的故事,也是在自己的心灵上绘一幅血迹斑斑但又美丽动人的图画,这使“我”懂得真正的孝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应从精神上去理解和关心老人。 【解析】 4. 试题分析:曲解文义,“真想哭”更多的仍是“我”没有理解、关爱珍奶的懊悔。 5. 试题分析:注意从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从凸显了主题和塑造人物的性格的角度分析作用。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6.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再加上外语,共计四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风险。最初,高考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看来,新高考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尽管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走班制”是指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国外许多知名私立中学被广泛采用。 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组合课程。上海的6选3模式有20种排列组合,而浙江的7选3模式更是达到了35种组合,但大部分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组合模式仅有7到8种,条件差些的学校甚至更少。 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 选考制度在设计时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你擅长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选考哪门科目。听起来很完美,但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据调查,物理这门在浙沪新高考中就被许多同学“无情抛弃”了。由于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很难,在与其他考生竞争时会处于劣势而影响高考成绩,最终选择放弃物理。“作为自然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利于考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洪文强调。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分担单次高考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中大教育考试教研中心负责人陈学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 “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一年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节选自《新华社·网易教育》)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浙沪两地的新高考都完成得比较顺利,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理想大学的改革目的基本达到了。 B. 新高考改革实行之后,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C. “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D. “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新高考”不仅减轻了高考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8. 下列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新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的统考成绩和自选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 B. 物理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学校和多数家长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C. 因为师资水平等的影响,“新高考”中,“走班制”最让人质疑。 D. 浙江的7选3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搭配考试组合。这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E. 不管是减负,还是选考,在有关人士看来,新高考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7. D 8. CE 9. (1)“走班制”无法有效落实;(2)选考制度和个人兴趣、特长不匹配;(3)多样选择加重职业规划压力,学生负担加重。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D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错,原文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原文说“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选项中漏了参考部分。B项偷换主语,“学校”错,原文说“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主语是家长。D项,“这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错,原文只是“出发点”,是愿景,不是事实。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的问题。“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等,概括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可知,“走班制”无法有效落实。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老,指有德行的人,与此不同的是, “长者”古代往往指年纪大的人。 B. 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不同于“授”“拜”“ 除”。 C. 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跪拜礼之一,与“稽首”都属于正拜。 D. 卒,指大夫死亡,古代不同等级死的称呼不同,“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 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 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 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2)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需要注意虚词“也”,“数帅兵”是多次率兵,“辎重”是军用物资,“援取”的对象是“戍卒辎重”,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擢升为鄜延都监,多次率兵深入敌境,九次作战都得胜而归。啰兀失守,派燕达援取戍守士兵和军用物资,被敌人堵截,边打边往南去,失散很多人。综合D项正确。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A项,“长老”指年纪大的人,“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没有独自接受恩赐”错误,原文有“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意思是燕达想着与主帅受到一样的责罚,但朝廷没有同意。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矢石”译为冲锋陷阵、亲临作战前线;“第”译为只管。(2)“致于人”表示被动,被敌人调动(被动句);“虚”译为薄弱点,“战”译为攻打。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燕达字逢辰,是开封人。儿童时,和同辈的孩子戏耍,总是摆出军阵列队的样子,年龄大的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长大后,体态魁梧,擅长骑马射箭。因为才能和武艺成为禁兵,被授为内殿崇班,任延州巡检,戍守怀宁寨。夏人三万骑兵逼近城,战斗一整天没有胜负,燕达的部下仅有五百人,他跃上战马奋力搏击,所向披靡。擢升为鄜延都监,多次率兵深入敌境,九次作战都得胜而归。啰兀失守,派燕达援取戍守士兵和军用物资,被敌人堵截,边打边往南去,失散很多人。神宗因为燕达孤军和敌人作战,活下来的士卒也不少,多次升迁为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任秦凤副总管。征讨打败河州羌,于是木征投降。升任为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实授任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抚征讨安南,(燕达)担任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朝辞别的时候,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燕达叩头致谢说:“我得以靠声威消灭敌人,即使死了也不怕!”初次度岭,听说前锋遇到敌人苦战,想要前去救援,校官说应当先替家考虑然后再前进。燕达说:“那里战斗已经危急,岂能忍心为了保全自己而考虑。”下令敢谈论设立营寨驻扎的人斩首。于是起兵前往,士兵都很振奋,传声呼喊太尉来了,蛮人惊慌溃败,立刻平定了广源。军队在富良江边停留,蛮人把战船停靠在南岸,想交战却不能,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不久蛮人果然来了,攻打他们,蛮人大败,于是请求投降。班师回朝,授为荣州防御使。因为主帅犯了罪而独自受到奖赏,请求共同受责罚,没有被接受。 元丰年间,升任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为马军都虞候,破格任副都指挥使。因为训练检阅精良整齐,授他的一个儿子为閤门祗候。多次受到下诏奖赏,晋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即位,升为使,调节度武信军。去世,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毅敏。 燕达起于行伍,喜欢读书,神宗因为他忠实可靠,每次在闲暇时召见他,都从容地与他交谈。曾经问他说:“用兵应当以何为先?”他回答说:“是爱。”皇上说:“以威统爱行吗?”燕达说:“不是不用威,要把爱放在最先罢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好。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春风倚棹阖间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间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4.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送张舍人之江东》记叙了张舍人在秋季欲暮时分乘船踏上旅途,诗中的“一雁”和“孤帆”都是借代友人,暗指友人此行的孤独和作者的不舍。 B. 《送张舍人之江东》的颈联意思是说,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这一去,怕是沧海渺茫,再见难期。 C. 《送严士元》的颔联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让人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交谈的身影,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D. 《送严士元》的颈联两句均为实写,上句写送别时落日去帆的景色,下句补叙离别后严士元所去之地。 E. 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人诗人深清厚谊。 15.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14. AD 15. (1)《送张舍人之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虽有留恋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念之情。(2)《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又写出了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A项,不是“借代”,就是景物描写,秋高天清气爽,一雁远远飞去,海阔天高,载你的孤帆迟迟不舍离去。D项,下句为想象,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 ........................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正因为读书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所以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 _______,____”两句写女主人公在婚前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善解人意地安慰对方并私定婚期,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 (3)《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作者随即断言,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 【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将子无怒 (3). 秋以为期 (4). 是故无贵无贱 (5). 无长无少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弘”“将”“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胜其烦。 ②李局长爱读书,读到会心处往往会拍案而起,有心领神会之感,感觉到很多心里没来得及说的话,都被作者用精辟的话语概括出来了。 ③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④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肖智破门,武磊绝杀,中国队以2:1逆转卡塔尔,整个球场的中国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⑤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只能私了。 ⑥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这让我们拭目以待。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拍案而起:形容非常愤慨。此处指若有所悟,不合语境。 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使用错误,此处应为“临危受命”。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望文生义。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的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B. 现在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平竞争。 C. 各部门的负责同志确实应该注意,相关人员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 以美国为首的九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不合逻辑,“防止”与“免遭”合用,否定失当。B项,成分残缺,应在“择优录取”后加“原则”。D项,搭配不当,“减少”不能搭配“门槛”。 19. 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某武侠小说片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A项,“忽悠”为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B“忝列”为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C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利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D项,“令爱”或“令千金”都对。 20. 请根据 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答案】 (1)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喻体的选用,喻体往往是该类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然后概括该类诗歌一般创设什么样的意境,再列举相关的意象,最后是情感基调。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从表达效果上看,下面一段文字需要加上一些词语,请将下面五个词语填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填入后,将紧接这五个词之后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360公司安全技术人员表示,人工智能新型技术带来的安全潜在风险是多方位的:首先是传感器风险,不法分子可能干扰让传感器失效,或者误导传感器,误导摄像头将车跑出路面;其次是代码风险,人工智能算法的代码如果设计不周,让黑客有机会篡改实时代码,使结果出现偏差;产品风险,黑客可能远程挟持智能硬件植入恶意代码,对周围的人带来伤害。 ①或者_______ ②通过_______ ③比如_______ ④还有_______ ⑤可能________ 【答案】 (1). 植入 (2). 干扰 (3). 误导 (4). 产品 (5). 让(黑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需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关系类型: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考生要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考虑,不能一叶障目。“干扰”是“让传感器失效”的手段,可以用“通过”;“误导传感器”“误导摄像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比如”;结合“产品风险”前面的分号分析,此处可以用“还有”;“远程挟持智能硬件”“植入恶意代码”之间是选择关系,可以用“或者”等。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有些词句走红网络,这些带有调侃意味的网络语给人们增添欢笑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与思考。其实,生活不仅需要笑声,更需要理性。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青年,对这种网络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从以下网络用语中任选两条,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1、吃瓜群众----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后来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人称为“吃瓜群众”。 2、一言不合就……----本义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如今更多地表示“任性”“动不动”的意思,如“老师一言不合就表扬学生”“单位一言不合就发奖金”“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等等。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引发热议的辞职信,被评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4、主要看气质----出自过分追求“颜值”时代蹿红的明星微博,意思是不要太看重外在形式,内在气质才是决定因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观潮 流行,是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或惊涛拍岸,或呼啸而过,或绵绵悠长。 我站在岸上,观潮。 时间逆转,让我再现昨天的景象。当网络植根于大众,流行词一炮打红。物价上涨,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等跃然于屏上。“鸭梨伤大”亦跟随其后。然后,这一系列的新词便在全世界蔓延。 “给力”,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给力青春”,太不“给力”了……我们将“给力”放在许多句子中。然后,广告商人,电视频道亦大肆给力。我想说,“给力”真给力,连我们的教辅资料上也写着“很给力”的字眼。 “正能量”又在2012年再次闪亮登场,社会需要正能量,它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全中国的“正能量风景。而“屌丝”亦从网络中钻了出来。我发现身边好多“屌丝”。 时间如潮,流行如潮。而在这潮起潮落的背后,掩藏着许多东西。 “蒜你狠”等词的出现是对物价上涨的不满,网友们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国家投诉。而“屌丝”的出现,也客观表现人们对身边人细微的观察和评价。“给力”、“正能量”无疑是一类有好的社会影响力的情绪都被带动,一切正义的事情都在发生。而“正能量”、“给力”便是对这些行为的赞同。反映出社会风气的改善。 在一拨又一拔网络新词中,许多人迷失了。他们在网络中、现实中追逐,企图将其霸占,以至于流行词的泛滥成灾。 低欲、恶俗倾向的词在人群中弥散开来。这是流行,网络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我们大可避免出现的情况。我们大可不必太过困挠。因为随时流逝,一切浪潮都将平息,一切流行都将成为过去。 然对于许多个人来说,却是极度危险的,一不小心被浪潮打翻,溺死在江中。 我们生活在网络里,现实中,网络流行元素让我的生活平添许多趣味和嚼头。 流行,流行词,那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拍打在江岸。后浪推着前浪前进,前浪终死在沙滩之上。 你我共驻潮头,傲立在江边,观这潮起……潮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网络语,给人们增添欢笑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与思考。网络交流具有隐匿性,网络由此成为一个自由、放松、想象的空间,网络流行语也就有了更加幽默、简捷、夸张的特点。对此现象,可以是赞同的观点,如网络语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网络语言简洁生动,传递迅速。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崇尚创新。网络语言是基于年轻人需要有一套专属的区别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而产生的语言系统,它通过广泛的的群体创作产生、流传,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轻人对于创新创造的渴求,对于张扬个性的期待。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可以从网络用语的弊端立意,如网络语言也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如有些网语内容浅薄、粗俗,产生很多不文明现象,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网语的使用会给书面语言的交流带来一定的混乱,不规范的网语和规范的现代汉语日益频繁的交叉,可能会污染书面语言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的沟通交流。还可以持中立的观点,从网络语言中吸其精华,祛除糟粕。对于一些下流低俗的网络用语,坚决予以抵制,消除网络上的不文明现象,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提倡认认真真地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不滥用网络语言,不片面追求新奇;正确对待网络用语,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与价值。题干要求从“吃瓜群众”“一言不合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主要看气质”等网络用语中任选两条写作,在具体写作的时候,注意举例使用。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立意的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这四种角度显然有优劣之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如本题,可以对网络用语持赞同、反对、中立的观点,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