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0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课件(京津琼)(8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0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课件(京津琼)(80张)

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 主干构建 [ 考情分析 ]   从 命题内容 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发展过程。从 考查形式 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集中在认识论部分。 第一课时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 核心考点二 物质、运动与规律 核心考点三 意识的本质与作用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四 实践与认识 核心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 1.(2017· 天津高考 )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 “ 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 ” 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钱伟长的讲话主要谈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很重要,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故 D 表述正确,入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非都是科学的, A 错误; B 说的是哲学的产生,与题意不符; C 把哲学说成是物质力量,错误。 1 2 3 4 5 2.(2018· 全国 Ⅲ )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 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 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 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① 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 对:马克思主义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预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无产阶级推翻,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 错:很多理论都能够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构想和设计,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正确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 错:马克思主义没有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2 3 4 5 3.(2017· 江苏高考 ) 在中国古代 “ 家国一体 ” 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 “ 尚圆 ” 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① 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中国人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和谐,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 入选; 受 “ 家国一体 ” 社会结构和普通中国人追求团圆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带有浓厚的 “ 尚圆 ” 思维,可见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 入选; ① 中的 “ 社会变革 ” 与题意无关; ③ 错误,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本题答案为 C 。 1 2 3 4 5 4.(2016· 江苏高考 ) 爱因斯坦说: “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 这句话说明 ①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 哲学是 “ 科学之科学 ”   ③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 “ 科学之科学 ” 是错误的, ② 排除; ④ 与题意无关,排除; ①③ 正确地表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且与题意相符,故答案选 B 。 5.(2014· 山东高考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 “ 理 ”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 “ 吾心 ” , “ 理 ” 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 “ 朱陆之争 ” 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 “ 理 ”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世界的本原便是 “ 吾心 ” 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 C 项; A 、 B 、 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1. 哲学知识概览 (1) 哲学是什么 ①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核心整合 (2) 哲学的作用 ①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 基本问题:思维 ( 意识 ) 和存在 ( 物质 ) 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 基本派别 阵营 基本观点 内部派别 主要区别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如金、木、水、火、土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 (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 (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019 年高考,可能会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繁荣与发展哲学的相关论述、名人名言、漫画等为命题载体,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 命题猜想 考向一 哲学的作用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说明 A.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又反作用于人类实践 B. 哲学是一定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D. 哲学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 答案 解析  B 、 C 、 D 都错误,因为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解析 解析  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A 与之相同; B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C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属于夸大绝对运动的诡辩论。 考向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2. 哲人逝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 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同的是 A. 贝克莱 —— “ 物是观念的集合 ” B. 朱熹 —— “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C. 王夫之 —— “ 气者,理之依也 ” D. 欧布里德 —— “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 √ 解析 答案 考向三 哲学与时代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② 哲学智慧源于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指导 ③ 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④ 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核心考点二 物质、运动与规律 1.(2017· 全国 Ⅰ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 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体现, ① 当选;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体现了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统一, ④ 当选,答案为 B ; 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非创新意识, ② 错误; 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即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 ③ 错误。 2.(2016· 全国甲卷 )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 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答案 √ 解析   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遵循利用规律用兵的体现, ①③ 符合题意,答案为 B 。 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 ② 错误;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重要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 ④ 错误。 3.(2014· 全国 Ⅱ )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 —— 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答案 √ 解析   ①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即物质,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的本质问题,符合题意; ②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应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 ③ 中 “ 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 表述错误; ④ 符合题意。故选 B 。 1. 世界的物质性 核心整合 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与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 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   原理内容 错误倾向 物质和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既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①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冒险蛮干的唯心主义;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思想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静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唯物论的原理内容。 命题猜想 解析  ① 错误,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让文物 “ 活 ” 起来,强调是要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③ 不符合题意。 考向一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2017 年 12 月开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节目中讲述的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对历史烟云的见证,都承载着许多鲜活的人和事。该节目激发和释放了国宝重器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让文物 “ 活 ” 起来。让文物 “ 活 ” 起来 ① 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②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 能保持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不变的稳定性  ④ 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我国建成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持,表明人们可以认识规律造福人类,故 A 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故 B 项不选; C “ 取决于 ” 表述错误; D 项与材料无关。 考向二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 被誉为 “ 天眼 ” 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望远镜,为我国开展 “ 暗物质 ” 和 “ 暗能量 ” 本质、太空生命起源等研究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这说明 A.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B.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C. 认识的发展取决于认识工具的进步 D.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三 意识的本质与作用 1.(2017· 天津高考 ) 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 “ 中华祖神 ” 。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1 2 3 4 5 解析  “ 依据 ”“ 确定 ” 等关键词,体现了人类可以揭示历史之谜,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正确答案选 A ; 材料强调认识世界而非改造世界, B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人的认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C 与题意无关,排除; D 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 2 3 4 5 2.(2016· 全国甲卷 ) 《韩非子 · 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 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 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 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 老马之 “ 智 ” 与人之 “ 智 ” 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 错误; 知道老马识途并跟老马找到返回的路,这是具体分析老马识途的功能、发挥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②③ 正确,答案为 C ; 人之 “ 智 ” 源于实践,但意识是人特有的, ④ 错误。 1 2 3 4 5 3.(2016· 全国丙卷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 “ 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 ” 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 “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 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这表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意识的变化源于客观实际的变化, ②④ 正确,答案为 C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① 错误; ③ 是颠倒物质与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 2 3 4 5 4.(2015· 全国 Ⅰ ) 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 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 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 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 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1 2 3 4 5 解析  “ 人的意识决定了 ”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 ① 排除; 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 ②③ 符合题意,正确; 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仍就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 “ 实践结果的性质 ” ,故排除 ④ 。故选 A 。 5.(2014· 全国 Ⅱ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① 错在 “ 总是 ” ,太绝对了; ③ 错在把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混为一谈。故选 C 项。 1 2 3 4 5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核心整合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 ①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内涵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 ① 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2019 年高考可能以漫画、人类探索世界的各种活动、党和国家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为载体命题。 命题猜想 解析   ① 错误,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 把别人想得太复杂 ” 是受人的主观世界的影响而不是受人脑的复杂性的影响, ③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C 。 考向一 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右 面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 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人脑  ②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 人脑的复杂性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④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考向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 “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这就是 “ 不值得定律 ” 。 “ 不值得定律 ” 说明 ① 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② 人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 意识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① 错误; 认为不值得的态度影响成功率以及成功后的成就感,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主旨是强调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而不是强调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 不符合题意, ③④ 入选。 考向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3. 右 面漫画《植数 ( 树 )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 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勇于创新  ②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③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 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答案 核心考点四 实践与认识 1.(2018· 天津高考 ) 霍金以其 “ 黑洞理论 ” 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1 2 3 4 5 6 7 解析  C 对:材料强调霍金的理论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霍金的理论的具体性、条件性。 B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其指导作用。 D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1 2 3 4 5 6 7 2.(2017· 天津高考 )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 “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① 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 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 ” ,对 “ 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 ,说明 ① 应当入选; “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 能够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 当选; 题意没有体现实践对认识的检验, ② 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价值观的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 ④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C 。 1 2 3 4 5 6 7 3.(2017· 北京高考 ) 太空科技助力 “ 健康中国 ” 。 “ 天舟一号 ” 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 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 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作为在太空开展的医学科技实验,太空干细胞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意识来源于生活实践, A 错误;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 错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助于形成对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 D 表述绝对,且系统优化方法不为材料所反映。 1 2 3 4 5 6 7 解析  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体现的哲理是:实践的重要性,与其蕴含哲理一样的是 D 。 A 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 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 4.(2016· 天津高考 ) 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 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5.(2018· 全国 Ⅰ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 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 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 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 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②③ 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结晶。 ① 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社会实践,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④ 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 1 2 3 4 5 6 7 6.(2018· 全国 Ⅲ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 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① 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 对: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 错: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 错: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 “ 否定、代替 ” 。 1 2 3 4 5 6 7 7.(2017· 全国 Ⅱ )2016 年 9 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 “ 广湘 24S/R900 ” 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 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 广湘 24S/R900 ” 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 正确; 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价值观念等也会对获得真理性认识产生影响,不是没有影响, ② 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 ③ 错误; 此次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 正确,故本题答案应选 B 。 1 2 3 4 5 6 7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核心整合   内容阐释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真理的特点 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 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 (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 (4)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前挂后联 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是常考点。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漫画、名人名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适时调整等进行考查。 命题猜想 解析   材料诗句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① 反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④ 体现矛盾普遍性。 考向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1. “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 ” 。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合的是 ①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② 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考向二 真理的特点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 ①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 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③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没有体现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排除 ① ;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而不能说 “ 推翻 ” , ④ 错误。故选 B 。 考向三 追求真理的过程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3.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着眼器官移植需要深化、改变原有认识  ② 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① 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 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推翻原有真理性认识的过程, ③ 说法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