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本草纲目》中“烧酒”条目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文中所用之“法”是指 ( )‎ A. 蒸馏 B. 渗析 C. 萃取 D. 过滤 ‎【答案】A ‎【解析】‎ ‎【分析】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干馏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据此解答。‎ ‎【详解】从浓酒中分离出乙醇,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提纯,这种方法是蒸馏。‎ 答案选A。‎ ‎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冲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 A.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nm-100nm B.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 C. 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 D. 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A正确;‎ 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B错误;‎ C.雾是一种胶体,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C错误;‎ D.雾作为一种胶体,确实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也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D错误;‎ 答案选A。‎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碳量越低,钢铁的性能越好 B. 纯净的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原料 C. 燃放烟花呈现出多种颜色是由于烟花中添加了Na、Cu、Fe、Pt等金属的单质 D. 合金材料的组成元素一定全部是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钢铁含碳量越高,越硬越脆;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所以不能说含碳量越低,钢铁的性能越好,故A错误;‎ B. 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SiO2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材料,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B正确;‎ C. 燃放烟花呈现出多种颜色是由于烟花中加入了一些金属元素(如钠----黄色光;铜----绿色光)而不是金属单质;另外Fe、Pt等金属元素灼烧时为无色,故C错误;‎ D. 合金材料的组成元素不一定全部是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4.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脑芯片“龙芯一号”的问世,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制造史上的一项空白。下列对晶体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 B. 晶体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 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它提炼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D. 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故它属于金属材料,可以导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晶体硅为正四面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A正确;‎ B.晶体硅常温下可以与氢氟酸反应,B错误;‎ C.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它提炼工艺不复杂,价格不高,已经被普及使用,C错误;‎ D.晶体硅有金属光泽,可以导电,但它属于非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A。‎ ‎5.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故B错误;‎ C.萃取的基本原则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故C错误;‎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故D正确;‎ 答案:D ‎6.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石墨 Fe(0H)3胶体 澄清石灰水 B. 氮气 干冰 冰水混合物 C. 液态氧 CuSO4·5H2O 浓硫酸 D. 硫粉 碘酒 含氧40%的氧化镁 ‎【答案】C ‎【解析】A Fe(0H)3胶体是混合物,A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B错误。C正确。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为混合物,D错误。‎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置换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失电子数目越多,则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C.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必被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还原性的强弱是指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电子的数目,还原剂越容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大,反之越小,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必被还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一个反应中可能有一些物质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Cl2+H2O=HCl+HClO反应中H2O既没有被氧化也没有被还原,D错误;‎ 正确答案C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强酸性水溶液里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a2+、Na+、CO32-、NO3- B. K+、 CH3COO-、I-、Fe3+‎ C. Cu2+、Fe2+、SO42-、Cl- D. K+、Cl-、NO3-、HCO3-‎ ‎【答案】C ‎【解析】‎ ‎【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详解】A、Ba2+与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不共存,H+与CO32-生成CO2和水不共存,A错误。‎ B、CH3COO-与H+反应生成弱酸CH3COOH不共存,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B错误。‎ C、C组离子和H+之间不反应,可以共存,C正确。‎ D、HCO3-与H+反应生成CO2和水不共存,D错误。正确答案为C。‎ ‎9.下列对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有CO32-‎ B. 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溶液中的离子可能为CO32-、HCO3-、SO32-、HSO3-,A错误。‎ B、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B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BaSO4‎ ‎,也可能为AgCl,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Cl-,C错误。‎ D、加稀盐酸除去OH-时,从外界带入了Cl-,从而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错误。‎ 正确答案为C。‎ ‎10.在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uO→Cu B. H2O2→O2 ‎ C. CaCO3→CO2 D. FeCl2→FeCl3‎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O→Cu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合适的还原剂来实现,如加入氢气,故A错误;‎ B、H2O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以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来实现,但是双氧水可以自身分解得到氧气,也可以不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 C、CaCO3→CO2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FeCl2→FeCl3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来实现,如加入氯气,故D正确;‎ 故选D。‎ ‎1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0.5L 1.0 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标况下,11.2 L H2O所含电子数为5NA C. 2.4 g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 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总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氧原子不仅存在于溶质中,还存在于溶剂水中,无法计算总数,故A错误;‎ B. 标况下, H2O不为气态,所以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2.4 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0.1mol×2=0.2mol,故C错误;‎ D. 氧气和臭氧都是由O原子组成,n(O)=,则所含氧原子总数为2NA,故D正确,‎ 故选D ‎12.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KClO3是氧化剂 ‎ B.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 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 D. 1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KCl中的-1价的Cl全部升高为0价,KClO3中+5价氯降低为0价,KClO3是氧化剂,KCl是还原剂,A正确;‎ B、K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KCl是还原剂,被氧化,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B正确;‎ C、硫酸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正确;‎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5mol电子转移,D错误;‎ 故选D。‎ ‎13.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HCl溶液是电解质 B. 闭合开关K,向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由于HCl与NaCl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变化 C. 闭合开关K,向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电流计示数不变 D. 选取相同浓度的硫酸替换0.1 mol·L-1的HCl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A.当开关K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回路; B.闭合开关K,往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根据离子浓度变化判断电流计指针变化; C.闭合开关K,往溶液中加入CaCO3‎ 固体,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离子浓度变化判断电流计指针变化; D. 盐酸和硫酸浓度相同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以此解答。‎ ‎【详解】A.开关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HCl发生了电离,HCl是电解质,但HCl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错误;‎ B.向H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B错误;‎ C.向HCl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由于2H++CaCO3===Ca2++CO2↑+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所带电荷数增大,导电性不变,电流计示数不变,C正确;‎ D.盐酸和硫酸浓度相同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电流计示数不同,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4.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氢氧化钠与硫酸;氢氧化钾与醋酸 B. 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 C. 氢氧化钠与硝酸;氢氧化钡与盐酸 D. 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NaHCO3溶液与硝酸溶液 ‎【答案】C ‎【解析】A.前者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后者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H2O+CH3COO-,二者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错误;B.前者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后者离子方程式为:2OH-+Cu2++Ba2++SO42-=BaSO4↓+Cu(OH)2↓,二者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错误;C.氢氧化钠与硝酸、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都是OH-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故C正确;D.前者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后者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二者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D错误;答案为C。‎ ‎15.在AlCl3、MgCl2、MgSO4的混合溶液中,c(Al3+)=0.10mol/L,c(Mg2+)=0.25mol/L,c(Cl-)=0.50mol/L,则c(SO42-)为( )‎ A. 0.10mol/L B. 0.15mol/L ‎ C. 0.20mol/L D. 0.30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液显电中性,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的数值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的数值,故有3×0.10 +2×0.25=1×0.50 +2 c(SO42-),解得c(SO42-)=0.15,答案选B;‎ 正确答案为B ‎16.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各步转化关系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 Na→NaOH→Na2CO3 B. Fe→Fe(NO3)3→Fe(OH)3‎ C A1→A12O3→A1(OH)3 D. Mg→MgCl2→Mg(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NaOH→Na2CO3中,Na与H2O发生反应产生NaOH,NaOH吸收CO2反应产生Na2CO3 和水,所以能一步实现,A不选;‎ B.Fe→Fe(NO3)3→Fe(OH)3中反应分别是Fe与过量的硝酸反应产生Fe(NO3)3,硝酸铁与NaOH溶液或氨水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所以能一步实现,B不选;‎ C.氧化铝不能溶于水,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铝,C选;‎ D.Mg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MgCl2,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Mg(OH)2,所以能一步实现,D不选;‎ 故合理选项是C。‎ ‎17.己知钡的活动性处于Na、K之间,则下列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 A Ba可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B. Ba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 C. 在溶液中Zn可还原Ba2+生成Ba D. Ba投入到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答案】B ‎【解析】钡的活动性处于Na、K之间,则金属性K>Ba>Na,三者均与水反应。A、金属K、Na在溶液中均直接与水反应,所以Ba也直接与水反应,且金属性为K>Ba,所以Ba不能从KCl溶液中置换出K,故A错误;B、金属性为Ba>Na,Na与冷水反应生成H2,则Ba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故B正确;C、金属性Ba>Zn,则溶液中Zn不能还原Ba2+生成Ba,故C错误;D、将Ba投入到NaOH溶液中,B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故D错误。故选B。‎ ‎18.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 A. FeO B. Fe2O3 ‎ C. Fe3O4 D. Fe2(SO4)3‎ ‎【答案】A ‎【解析】A项,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O,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氯水将FeCl2氧化成FeCl3,溶液变红;B项,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C项,Fe3O4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FeCl2和H2O,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D项,Fe2(SO4)3溶液中含Fe3+,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符合题意的为FeO,答案选A。‎ ‎19.胆矾(CuSO4•5H2O)高温时发生反应:2CuSO4•5H2O2CuO + 2SO2↑+ O2↑+ 10H2O。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可用于胆矾分解 ‎ B. 可用于检验产物是否含H2O C. 可用于收集SO2 ‎ D. 可用于吸收胆矾分解的S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达不到高温,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故 A错误;‎ B.无水氯化钙吸水没有明显现象,达不到实验目的,应改为无水硫酸铜,故B错误;‎ C.S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短进长出达不到实验目的,应改为长进短出,故C错误;‎ D.SO2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尾气吸收要防倒吸,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正确答案:D。‎ ‎20.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氨水 ‎ C. 盐酸 D. B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要求所用试剂能提供OH−,且须过量,因此适宜的试剂不能为强碱溶液,因为强碱会使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据此分析;‎ ‎【详解】A.据分析可知,氢氧化钠过量会将氢氧化铝沉淀溶解,A错误;‎ B.据分析可知,氨水可以使铝离子全部沉淀出来,且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氨水,B正确;‎ C.据分析可知,盐酸不能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沉淀,C错误;‎ D.据分析可知,Ba(OH)2溶液可以使铝离子沉淀,但Ba(OH)2溶液过量会使氢氧化铝沉淀溶解,D错误;‎ 故答案选B。‎ ‎21.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molH2SO4、bmol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为(  )‎ A. mol/L B. mol/L ‎ C. mol/L D. mol/L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SO42-+Ba2+=BaSO4↓计算溶液中的Ba2+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Ag++Cl-=AgCl↓算Cl-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Ba2+离子、Cl-离子浓度,利用电荷守恒有2c(Ba2+)+c(Na+)=c(Cl-),据此计算原溶液中的c(Na+)。‎ ‎【详解】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消耗a molH2SO4,则:根据SO42-+Ba2+=BaSO4↓可知amol SO42-消耗amol Ba2+;则c(Ba2+)==mol/L;‎ 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bmolAgNO3,则:根据Ag++Cl-‎ ‎=AgCl↓关系可知bmolAgNO3消耗bmol Cl-,c(Cl-)==mol/L,溶液不显电性,由电荷守恒可知,2c(Ba2+)+c(Na+)=c(Cl-),解得c(Na+)=mol/L -2×mol/L =mol/L,‎ ‎22.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种物质:H2S、S、FeCl3、FeCl2、HCl.已知H2S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 )‎ A. S B. FeCl2 C. FeCl3 D. 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S守恒,反应中H2S被氧化成S,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分析。‎ ‎【详解】H2S为反应物,根据S守恒,S为生成物,即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0,H2S→S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根据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另一过程为FeCl3→FeCl2,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至+2价,另一反应物为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2FeCl3=S↓+2FeCl2+2HCl,答案选C。‎ ‎23.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① 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② 2FeCl2 + Cl2 = 2FeCl3;‎ ‎③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I2‎ A. SO2>I->Fe2+>Cl-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I->Fe2+>Cl->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I2+SO2+2H2O═2HI+H2SO4中还原剂是SO2、还原产物是I-,所以还原性SO2>I-;‎ ‎②2FeCl2+Cl2═2FeCl3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Cl-,所以还原性Fe2+>Cl-;‎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所以还原性I->Fe2+;‎ 通过以上分析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SO2>I->Fe2+>Cl-;故答案为A。‎ ‎24.在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后,固体增加的质量是( )‎ A. 8.8 g B. 5.6 g C. 3.2 g D. 2.4 g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在标准状况下,4.48L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0.2mol×(106g/mol-78g/mol)=5.6g,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M N P Q A NH3·H2O Ba(OH)2‎ 铜 KSCN B Na BaCl2‎ FeO KSCN C NaOH Ba(NO3)2‎ 锌粉 KSCN D Na2O2‎ MgCl2‎ Fe KSCN ‎【答案】C ‎【解析】‎ ‎【分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和M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要求在溶液中M能电离产生或者与水反应产生, 、 Na、、四种物质均满足条件;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和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要求试剂N能提供Ba2+从而生成白色的沉淀,且试剂不含,如含有,则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因为红褐色会遮盖白色;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和P产生浅绿色溶液,说明试剂P和硫酸铁反应生成了亚铁离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和Q反应生成红色溶液,则试剂Q为KSCN溶液。‎ ‎【详解】A. N试剂与硫酸铁生成红褐色沉淀,不满足题目要求;‎ B. P试剂不能与硫酸铁生成亚铁,不满足题目要求;‎ C. 各物质均满足题目要求;‎ D. N试剂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不满足题目要求;‎ 故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26.下列是五种物质的化学式,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A.NaHCO3 B.Na2CO3 C.Fe2O3 D.Ca(ClO)2 E. KAl(SO4)2·12H2O ‎(1)俗称铁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 ‎(2)一种常见净水剂;___________‎ ‎(3)常用于焙制糕点的小苏打;____________‎ ‎(4)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2). E (3). A (4). B ‎【解析】‎ ‎【详解】(1)Fe2O3为红色,俗称铁红;故答案为:C;‎ ‎(2)KAl(SO4)2·12H2O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净水;故答案为:E;‎ ‎(3)NaHCO3俗名小苏打,可以焙制糕点;故答案为:A;‎ ‎(4)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Na2CO3;故答案为:B;‎ ‎27.(1)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①HNO3(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②Fe2(SO4)3(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 ‎③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④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熔融KCl ③NaHSO4固体 ④铜 ⑤稀硫酸 ⑥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2). (3). (4). (5). ②③ (6). ①‎ ‎【解析】‎ ‎【分析】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且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其自身的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分析;‎ ‎【详解】(1)①HNO3的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Fe2(SO4)3的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③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④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2)据分析可知,①是非电解质,②③是电解质,④⑤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②③;①;‎ ‎28.某研究小组同学欲探究某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名为“硫酸亚铁家庭园艺精品肥料”的化肥的主要成分及相关性质。首先对该化肥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假设:‎ a.只含有FeSO4‎ b.含有FeSO4和Fe2(SO4)3‎ c.只含有Fe2(SO4)3‎ 将化肥固体粉末溶于水中得到溶液(记为X),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ⅰ 取2 mL溶液X,加入1 mL 1 mol·L-1 NaOH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ⅱ 取2 mL溶液X,加入1滴KSCN 溶液显红色 ‎(1)请用文字表述做出假设b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实验ⅰ的预期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出现红褐色沉淀,预期产生该现象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 ‎(3)由实验ⅱ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结合实验ⅰ、ⅱ,推测实验ⅰ实际现象与预期现象不符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验证假设,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ⅲ 取2 mL溶液X,加入1滴KSCN,再加入1 mL水 溶液显红色 ⅳ 取2 mL溶液X,加入1滴KSCN,再加入1 mL氯水 溶液显红色,颜色比ⅲ深 ‎(4)实验ⅳ中氯水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完整表达该结论是如何得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SO4具有还原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为Fe2(SO4)3 (2). (3). (4). 化肥中肯定有Fe2(SO4)3(假设a不成立) (5). 溶液中存在Fe3+,遇NaOH产生红褐色沉淀,因此看不到Fe2+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变化(现象被遮盖等)或Fe2+已全部被氧化为Fe3+,溶液中无Fe2+,因此看不到预期现象 (6). (7). 化肥成分含有FeSO4和Fe2(SO4)3(假设b成立) (8). 实验ⅲ证明了溶液中有Fe3+;实验ⅳ中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Fe3+增加,证明原溶液中有Fe2+,所以溶液中既有Fe3+,也有Fe2+,即假设b成立 ‎【解析】‎ ‎【分析】(1)FeSO4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Fe2(SO4),据此分析;‎ ‎(2)根据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出现红褐色沉淀的现象可推断出该反应为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据此解答;‎ ‎(3)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可推断含有Fe2(SO4)3;实验ⅰ实际现象与预期现象不符的原因可能为溶液中的Fe3+遇NaOH产生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遮盖了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也可能为Fe2+已全部被氧化为Fe3+,溶液中无Fe2+,因此看不到预期现象,据此解答; ‎ ‎(4)氯水中氯气氧化了亚铁离子,据此写出离子反应式; ‎ ‎(5) 由实验现象可推知化肥成分含有FeSO4和Fe2(SO4)3(假设b成立);实验ⅳ:溶液X中加入1滴KSCN,再加入1 mL氯水,颜色比ⅲ深,说明含有Fe2+,且Fe2+被氯水氧化为Fe3+,实验ⅲ,溶液X,加入1滴KSCN,再加入1 mL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Fe3+,综合实验ⅲ、ⅳ得出结论;‎ ‎【详解】(1)做出假设b的依据是FeSO4‎ 具有还原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为Fe2(SO4)3;‎ 故答案为:FeSO4具有还原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为Fe2(SO4)3;‎ ‎(2)根据实验ⅰ的预期现象,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可知相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 由实验ⅱ的现象溶液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化肥中肯定有Fe2(SO4)3(假设a不成立);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ⅰ实际现象与预期现象不符的原因可能为溶液中存在Fe3+,遇NaOH产生红褐色沉淀,因此看不到Fe2+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变化(现象被遮盖等)或已全部被氧化为Fe3+,溶液中无Fe2+,因此看不到预期现象;‎ 故答案为:化肥中肯定有Fe2(SO4)3(假设a不成立);溶液中存在Fe3+,遇NaOH产生红褐色沉淀,因此看不到Fe2+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变化(现象被遮盖等)或Fe2+已全部被氧化为Fe3+,溶液中无Fe2+,因此看不到预期现象;‎ ‎(4) 实验ⅳ中氯水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5) 由实验现象可推知化肥成分含有FeSO4和Fe2(SO4)3(假设b成立);实验ⅲ证明了溶液中有Fe3+;实验ⅳ中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Fe3+增加,证明原溶液中有Fe2+,所以溶液中既有Fe3+,也有Fe2+,即假设b成立;‎ 故答案为:化肥成分含有FeSO4和Fe2(SO4)3(假设b成立);实验ⅲ证明了溶液中有Fe3+;实验ⅳ中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增加,证明原溶液中有Fe2+,所以溶液中既有,也有Fe2+,即假设b成立;‎ ‎2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KNO3、KCl、BaCl2和CuSO4,按下列步骤实验。‎ ‎①将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②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的稀HNO3,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 Na2CO3和KCl (2). BaCl2和CuSO4 (3). KNO3 (4). Ag2CO3+2HNO3===2AgNO3+H2O+CO2↑‎ ‎【解析】‎ ‎【分析】①将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说明不存在硫酸铜;②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CO2,所以一定存在碳酸钠,因此不能存在氯化钡,所以一定存在氯化钾,硝酸钾不能确定;‎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物质是Na2CO3 和 KCl;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BaCl2和CuSO4;可能存在的物质KNO3;‎ 故答案为:Na2CO3和KCl;BaCl2和CuSO4;KNO3;‎ ‎(2)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30.把5.1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500 mL1 mol/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该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n(Mg)______________;n(Al)______________‎ ‎(2)将等质量的该合金投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求标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 ‎【答案】(1). 0.1 mol (2). 0.1 mol (3). 3.36 L ‎【解析】‎ ‎【分析】(1)设出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然后结合合金质量、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列式计算;‎ ‎(2)根据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及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计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出生成氢气的体积。‎ ‎【详解】(1)设5.1g合金中含有x mol Mg,y mol Al,由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Al+6HCl=2AlCl3+3H2↑,可得:24x+27y=5.1,2x+3y=1mol/L×0.5L=0.5mol,解得:x=0.1mol,y=0.1mol;‎ ‎(2)在5.1g合金含有0.1 molAl,将上述合金粉末5.1g放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只有Al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则由方程式可知0.1 molAl参加反应可生成0.15 mol H2,在标准状况下0.15 mol H2的体积V=n·Vm=0.15 mol×22.4L/mol=3.36 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