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试题 一 、单选题(30小题,共60分) 1.“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变为儒教的改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改造,一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新儒学,二是朱熹把儒学的发展上升到理学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孟子未对儒学进行改造,选项A错在孟子,不符合题意,排除;荀子未对儒学进行改造,选项B错在荀子,王阳明未对儒学进行改造,选项D错在王阳明,排除;故本题选C。 2.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程颐意在 A. 借古讽今 B. 取法汉唐 C. 重建纲常 D. 贬抑佛道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来看,程颐认为前面所有朝代除了汉朝之外都有一些问题,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因此他的目的就是重建伦理纲常,恢复之前儒学的价值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宋代是“大纲甚正”;B选项错误,程颐认为唐代伦理不正;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佛教的内容。 3.“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 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 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 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D正确;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但没有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A错误;董仲舒思想也没有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B错误;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批判宋明理学,故C错误。故选D。 4.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极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崇尚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录取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这次考试 A. 确立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B. 影响了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走向 C. 体现了北宋重文的基本国策 D. 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的现实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欧阳修主持注重“古文”考试的内容和风格,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影响了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故B正确;A是南宋以后;科举考试并不能左右北宋国策,C错误;文学是经济繁荣的体现,故D错误。 5.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这主要说明朱元璋 A. 强化专制皇权 B. 实行轻罪重刑 C. 注重整顿吏治 D. 强调以法治国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朱元璋对于贪官和不法官吏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主要目的是整顿吏治,故C正确;材料目的是惩治贪官,故A错误;材料显示刑罚和违法的官员,故B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故D错误。 6.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 7.“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在思想禁锢的情况下,人们每说一句话都要小心,每写一个字都要以君主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其聪明才智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难以产生伟大的思想作品。”这段话主要指出了 A.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B. 民主有利于文化发展 C. 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D. 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答案】B 【解析】材料大意是人民在君主专制下,思想禁锢,阻碍文化发展;思想开放自由有利于优秀文学作品出现,强调政治民主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与决策的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与监督政府和修正错误的关系,排除CD。 8.17世纪,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家们还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而到18世纪,思想家们不仅与现存的政治权威、思想权威发生激烈的冲突,而且最终成为现存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的颠覆者。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追求自由的氛围形成 B. 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 C. 科学研究进步的推动 D. 理性主义的日益盛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而到18世纪,思想家们不仅与现存的政治权威、思想权威发生激烈的冲突,而且最终成为现存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的覆者。”可知,启蒙思想家反对和颠覆现存政治和思想权威。紧扣材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理性主义的日益盛行。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不符合当时欧洲大陆的史实,排除;B项是其变化的体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说法是其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不符合要求,排除。 9.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 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B. 传统秩序受到冲击 C.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 民众娱乐生活丰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故B项正确。虽然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商品经济发展,使商人积聚起财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C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D。 10.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答案】C 【解析】明清之际涌现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家在专制统治束缚之下,期待能够有个性解放,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诉求,故选C;当时处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条件下,社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个性解放运动,故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资产阶级存在,故BD的说法错误,排除BD。 11.自1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这表明科学发展 A. 推动了思想变革 B. 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C. 促使代议制建立 D. 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推动人们思想变革,反对政治干预与宗教干预,故A项正确。B项,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科学与代议制联系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反对教权,并非摧毁传统的宗教信仰,故排除。 12.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忧患意识转变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易观念转变为“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本思想转变为民主主义;这些转变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有关,是民族危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现代文化精神,C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与西方思想影响无关,排除A。社会性质、政治变革推动了传统文化项近代文化转变,排除B。传统文化为近代革命提供借鉴,而非是指导思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3.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 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 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 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杜亚泉则主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对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陈独秀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在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传统文化的,故选B。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杜亚泉指出西方文明存在不足之处但并未否定西方文明的作用,因此二者都对西方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都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冲击,但这并未完全反映题目的主旨,故C、D不当。 14.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答案】B 【解析】依据陆游的诗内容可知诗人熟悉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将它们引入文学创作之中,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B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与“野人无历日”相违;C项不符合题意,陆游这首诗是反映农人的生产和生活,而非贵族化;D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15.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A. 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B.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D.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16.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 B.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C. 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 D. 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 【答案】C 【解析】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C正确;《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对孔子形象的重新改造,A错误;《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的理论基础,C错误;康有为意在制造“托古改制”的根据,而非曲解,D错误。 17.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1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内的“基本矛盾”,即整个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矛盾,而“主要矛盾”是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论断 A. 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 基本符合中国的国情 C. 否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D. 具有一定“左”倾色彩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是对建国后几年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分析,基本符合建国后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情,故B正确;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否定民族资产阶级的贡献,故C错误;七届二中全会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比较全面客观的,不是“左”倾,故D错误。 19.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0.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21.有学者说:“三个代表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因为“三个代表”创造性的 A. 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 C.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答案】D 【解析】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是邓小平理论,排除AB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故选D。 22.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强调普遍平等民权 B. 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 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D.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D 【解析】从孙中山的话“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故D正确;A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主义,而A选项是民权;B选项是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具有狭隘的特征,与材料中的新民族主义的内容不符合;C选项属于民权主义而非民族主义,故错误。 23.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C. 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答案】B 【解析】孙中山之所以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当中政治团体的组织松散、纪律散漫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于自由平等思想,故答案为B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破坏,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是共产党影响了孙中山的解释,而且当时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排除C项;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了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排除D项。 2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求,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故选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在1964年,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是在1966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排除B;文革期间科技仍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如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排除C;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培育成功,排除D。 25.1956年初,有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向中国陪同人员谈到他不同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并于1956年2月就此事给有关中央领导写信批复。该事件反映出 A. 毛泽东思想的地位遭到了某些质疑 B. 当时毛泽东提倡“百家争鸣” C. 新中国文艺界政治色彩较浓 D. 建国之初的民众并未赞同百家争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讲到毛泽东不同意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并写信批复,说明毛泽东在学术领域鼓励百家争呜,故此题选B。材料只是反映了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并没有质疑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故可排除A;材料中讲到毛泽东不同意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并写信批复,恰恰说明了毛泽东反对学术问题政治化,故可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众是否赞同百家争鸣的问题,故可排除D。 26.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A. “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Ⅰ号” B. “两弹一星”“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反思文学” C. “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科教兴国”“两个务必” D. “三个面向”“五讲四美”“伤痕文学”“银河Ⅱ号”“希望工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容易判断出只有C项内容都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A项中“双百”方针出现在1956年,B项“两弹一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D项“伤痕文学”出现在文革时期,所以答案选C。 27.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 古典主义 B. 印象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古典主义画派强调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典范,主张理性重点的原则,追求理想化的美。具有构图稳定和谐、造型严谨明确、色彩纯净明丽的特点,与材料中艺术风格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象主义画派提倡户外写生,追求外光的色彩变化,强调表现直观感受。捕捉光与色的瞬间印象,线条粗狂,形式夸张,色彩明快与材料中艺术风格不符,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画派一般具有朴素写实、严峻深沉、多使用明暗对比法等特点,追求真实生动和内在感情的表现,与材料中艺术风格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画派一般具有迷惘,反传统,背景模糊,手法怪诞,因果关系不明的特点,与石涛诗句中“懵懂”、“不似似之”的风格相近,故D项正确。 28.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雪莱、德拉克洛瓦、塞尚 B. 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 C. 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D. 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答案】C 【解析】A 项塞尚是印象画派的代表,B 项现实主义偏重向外;浪漫主义偏重主观、表现,D项现实主义偏重客观、再现。答案为C,浪漫主义关注内心的情感。 29.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上述“普遍法则”的主要影响是 A. 颠覆了人类起源传统观念 B.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C. 开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 引领人们理性认识自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首先判断“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经典力学在科学方法方面改变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即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用实验手段研究自然。在人类意识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不问究竟的顶礼膜拜,而是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它引领人们理性的认识自然,D项正确。A是进化论的影响;B是量子论的影响;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项错误。故答案为D。 30.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并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理想世界 B. 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想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盛行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使启蒙思想家幻想建立的“理性王国”破灭,故C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与设问强调原因不符,排除。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而不是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排除B。D项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与设问强调原因不符,排除。 二、材料题(2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现象有这样一些革命与主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以来的革命与主义的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一: 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英国社会的转型。 17世纪的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的政治革命后,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接着出现了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经济飞速发展,到19世纪,英国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 示例二:工业革命影响了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为了扩大跟国内外市场,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一方面对内推进民主化;一方面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对外加紧殖民扩张,导致东西方之间的民族矛盾加剧,民族主义不断抬头。 示例三:工业革命影响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迅速,同时社会分化严重,出现了追求个性化的自由主义文化;出现了批判剥削追求平等的社会主义;也出现了批判理性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艺。 评分说明:论题;只提取两个信息最高不得超过,只提取一个信息最高不得超过。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英国社会的转型”“工业革命影响了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影响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所学从“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为了扩大跟国内外市场,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一方面对内推进民主化;一方面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对外加紧殖民扩张,导致东西方之间的民族矛盾加剧,民族主义不断抬头”等角度进行论证。 32.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答案】(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小农经济的发达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儒家思想(理学)的僵化阻碍了思想解放;古代科技的发达并没有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2)列举:指南针用于地理大发现,火药用于征服殖民地。 说明:殖民扩张开拓了广阔海外市场,引发了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西欧建立。(只答工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各给 (3)经济: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出现短暂的春天;政治: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实业救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中国近代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近代化无从发展。 启示: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 【解析】 (1)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状况回答,如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理学)的僵化、科技没有实现根本的突破等。 (2)结合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给欧洲的影响回答,如指南针用于地理大发现,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火药对内有利于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对外有利于用于征服殖民地。 (3)结合中国近代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近代化回答,如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经济上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民主革命、实业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 (4)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力是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先实现民族独立,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