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十五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在原始海洋中,生命起源过程至关重要的阶段是膜的出现。”这一提法的重要依据是( ) A. 细胞膜是细胞的结构组成部分 B. 细胞膜上有许多功能蛋白 C. 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答案】C 【解析】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除此之外,细胞膜还具有分泌、排泄、识别、免疫等功能。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详解】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逐渐聚集并且相互作用,演化出原始的生命,由于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判断。 2.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以脂双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B. 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C. 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 D. 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具有一样的流动速率 【答案】D 【解析】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流动性。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脂溶性蛋白质和水溶性蛋白质。 【详解】A、流动镶嵌模型以脂双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 B、因为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正确; C、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C正确; D、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流动速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等知识,属于理解层次。意在使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 如图是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示意图,■、●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载体蛋白中运输①的不能运输② B. 氧气浓度越高,物质①的运输速度越快 C. 温度越高,物质①的运输速度越快 D. 物质①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物质①的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则细胞膜中运输①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②,A正确; B、物质①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则氧气浓度不改变运输速率,B错误; C、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物质①的运输速度加快,但不可能无限加快,C错误; D、物质①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所以属于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所以糖类不会用来组成细胞的结构 B. 无机盐在细胞中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C.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细胞中既能参与众多化学反应,也能参与细胞的结构的组成 D.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A.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的能源物质,但糖类也会用来组成细胞的结构,如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 B.无机盐在细胞中多为离子状态,少数为化合物形成存在,B错误; C.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细胞中既能参与众多化学反应,也能参与细胞的结构的组成,C正确;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5.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取的细胞和处理的方法分别是( )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 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D. 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和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详解】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涨破后得到的膜结构除细胞膜外,还有其他膜的干扰,不合题意;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用来获取纯净的细胞膜。可以将血液分离得到的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使其吸水涨破而获取细胞膜。在生理盐水中细胞保持原有形状,无法获得细胞膜,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若某成熟植物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液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 ) A. A>B>C B. A>C>B C. B>C>A D. B>A>C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因为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由题意知,向日葵因缺水而萎蔫时,细胞处于失水状态,水分由细胞液流向细胞质基质,再流向细胞外,由渗透作用的原理可知,它们之间存在浓度差,且水分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因此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A>C>B。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7. 在河北省“红心鸭蛋”事件中,部分的蛋鸭养殖户用加入“红药”(主要成分是苏丹Ⅳ)的饲料喂蛋鸭而得到“红心鸭蛋”,被染成红色的是蛋黄中的( ) A. 脂肪 B. 蛋白质 C. 核酸 D. 葡萄糖 【答案】A 【解析】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因此,部分蛋鸭养殖户用加入“红药”(主要成分是苏丹Ⅳ)的饲料喂蛋鸭而得到“红心鸭蛋”,被染成红色的是蛋黄中的脂肪。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脂肪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8.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被消耗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生成[H]和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水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①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第三阶段的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正确; ②二氧化碳形成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错误; 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正确; ④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的参与,错误。故选A。 9.下列关于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达到特定部位 B. 从高尔基体直接到内质网 C. 从高尔基体直接连到细胞膜 D. 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的转移而转化;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详解】A、不同细胞器膜的转化不是随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A错误; B、内质网膜可以以具膜小泡的形式转化为高尔基体膜,B错误; C、高尔基体膜可以以囊泡的形式移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膜不是细胞器,C错误; D、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可以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完成细胞器膜之间的转化,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之间的转移,要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10.下列关于糖类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唯一能源物质 B. 核糖存在于细菌中而不存在于病毒中 C. 肝糖原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D. 蔗糖和乳糖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是唯一的,其他有机物也能提供能量,A错误; B、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之一,RNA病毒有核糖的存在,B错误; C、肝糖原是由葡萄糖缩聚形成的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C正确; D、蔗糖和乳糖都是二糖,蔗糖水解形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后者水解形成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D错误。故选C。 11.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各种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 )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无关变量 D. 控制变量 【答案】B 【解析】在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应的一些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其中,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而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知识,学生分析实验过程、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12. 1分子ADP含有腺苷、磷酸基团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A. 1,2,2 B. 1,2,1 C. 2,1,2 D. 2,1,1 【答案】B 【解析】ADP是ATP失去一个磷酸基形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可简写为A—P~P,含有腺苷一个,磷酸基两个,高能磷酸键一个,B项正确。 13.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程度(即保持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作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酶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比乙酶大 B. 在pH为6~7的环境下,几乎测不到甲酶活性 C. 在任何pH的环境中,甲酶活性比乙酶高 D. 测定pH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应设为20℃ 【答案】B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详解】A、据图可知,在20℃以下和35℃以上时,几乎测不到甲酶的活性,而乙酶的活性仍较高,故甲酶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比乙酶小,A项错误; B、在pH为6~7的环境下,甲酶几乎丧失活性,所以几乎测不到甲酶活性,B项正确; C、在pH小于5的环境中,甲酶活性比乙酶高,但在pH为5~7的环境下,乙酶活性高,C项错误; D、测定pH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为无关变量,应该保持在最适温度,而两种酶最适温度约为30℃,D项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4.无氧条件下,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积累( ) A. 乳酸 B. 丙酮酸 C. 葡萄糖 D. CO2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了哺乳动物肌肉组织的无氧呼吸原理,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在缺氧条件下,或者剧烈运动时处于相对缺氧条件下,会进行部分无氧呼吸,而产物只有乳酸,据此解答。 【详解】A、在无氧的情况下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不断向乳酸转化,从而造成乳酸积累(运动时间长肌肉酸痛的原因),A正确; B、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在肌肉细胞内会被进一步转化为乳酸,不会积累,B错误; C、由于细胞活动需要ATP,所以葡萄糖是不断被消耗的,C错误; D、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D错误。 故选A。 【点睛】熟知哺乳动物肌肉组织的无氧呼吸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5. 人体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环境中,如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 ) A. 水分容易进出细胞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 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红细胞吸水过多会胀破,失水过多会失去功能,因此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6.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 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分子、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中蛋白质和磷脂都是可以流动的,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流动性,故A错误;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葡萄糖通过细胞膜是主动运输或者协助扩散,这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C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17.两个在大小差别较大的容器里,分别盛等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鲜牛奶,然后封口贮存,结果( ) A. 大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B. 小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C. 同时变酸 D. 都不变酸 【答案】B 【解析】乳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氧气的存在会抑制它的无氧呼吸。 【详解】等量的鲜牛奶,容器越大,剩余的空间越大,氧气越多,不利于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越小的容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越充分,最先变酸,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要求识记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并结合实例分析解题。 18.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是线粒体 B.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D. 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答案】D 【解析】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生成ADP和磷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在正常细胞中,这种转化时刻不停的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中。 【详解】A、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也能产生ATP,A错误; B、ATP与ADP间可以相互转化,无需储存大量的ATP,B错误;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不是可逆反应,C错误; D、合成ATP时,转变成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来自光能,在线粒体中来自化学能,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ATP的构成特点与其直接供能相适应,明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19.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单体是葡萄糖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单体是氨基酸 C. 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D.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B 【解析】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C、H、O、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继续;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单体是葡萄糖,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单体是氨基酸,B正确; C、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含有C、H、O、N、P等元素,D错误。故选B。 【定位】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结构。 【点睛】细胞中有机物种类众多,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糖类是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脂肪则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20.胰腺细胞中某种酶能催化肽键形成,该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酶可在细胞核中形成 B. 该酶的活性不受酸碱影响 C. 该酶在核糖体中发挥作用 D. 该酶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 【详解】胰腺细胞中某种酶能催化肽键形成,该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受影响,说明该酶是不是蛋白质,而是RNA,故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A正确;强酸、强碱均会导致酶变性失活,B错误;该酶可以催化肽键形成,而肽键在核糖体形成,故该酶在核糖体中发挥作用,C正确;该酶是RNA,单体是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B。 21.下列物质中,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纤维素 C. 磷脂 D. 脂肪 【答案】C 【解析】细胞膜上的糖类含量很少,主要是多糖,A错误;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细胞膜的成分,B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C正确;细胞膜中不含脂肪,D错误。 22.与无氧呼吸比较,细胞有氧呼吸特有的代谢产物是( ) A. 丙酮酸 B. ATP C. CO2 D. H2O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的过程。 【详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能产生丙酮酸(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和CO2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以及ATP,但仅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才有H2O产生,故选D。 【点睛】熟记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物质变化的比较识记并进行知识再现是解题关键。 23.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则同期下列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 A. Ca2+、丙氨酸 B. 甘油、二氧化碳 C. 氧气、水 D. 脂肪酸、乙醇 【答案】A 【解析】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不需要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三种运输方式中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当用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时,会影响能量的产生,进而影响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不受影响。 【详解】A、Ca2+、丙氨酸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甘油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 C、氧气和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脂肪酸和乙醇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实例,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主动运输受影响再解题。 24.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 荔枝在无O2、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 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从无氧呼吸中获得能量 D. 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因为水稻特殊的结构能使其长期适应缺氧环境,故A错误; B、荔枝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可延长保鲜时间,无氧、干燥和零下低温都不利于荔枝的保鲜,故B错误; C、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取能量,故C错误; 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利于其适应低氧的不良环境,故D正确.故选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5. 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①贮存种子 ②果蔬保鲜 ③中耕松土 ④水稻的翻晒田 ⑤合理密植 ⑥糖渍、盐渍食品 ⑦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 ⑧间作、套种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⑦ C. ②③④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贮存种子、果蔬果鲜通过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①②正确;中耕松土通过增加细胞呼吸强度,释放能量;水稻的翻晒田有利于抑制无氧呼吸强度,避免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③④正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⑧ 错误;糖渍、盐渍食品造成高浓度溶液,杀死细菌等微生物;⑥错误;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抑制细菌的繁殖,⑦正确。故选B 26.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A. 防止水分蒸发 B. 防止菜叶萎蔫 C.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 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答案】D 【解析】泡菜腌制时需要乳酸菌发酵,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因此,坛子加水密封的目的是营造缺氧环境,利用乳酸发酵,否则有氧条件下乳酸菌发酵被抑制。 【详解】A、密封的目的不是防止水分蒸发,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A项错误; B、密封的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不是防止菜叶萎蔫,B项错误; C、密封的目的是防止氧气进入,而不是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C项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无氧环境,所以密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泡菜制作的原理,掌握乳酸菌的异化类型,能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解释菜坛子必须密封的原因。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熟练掌握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27. 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 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C. 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 D. 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 【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是属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C、D错误。 胞吞体现了细胞膜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A错误,B正确。 28. 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 主动运输 B. 自由扩散 C. 细胞胞吞 D. 协助扩散 【答案】C 【解析】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内吞)或胞吐(外排),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胞吞(内吞)。故选C。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29.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 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 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 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 丽藻细胞吸收SO42-过程 【答案】D 【解析】气体、脂溶性物质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进出细胞,CO2属于气体,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A、C不符合题意;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D符合题意。故选D。 30. 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胞吐 【答案】C 【解析】能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运输常常的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运输,故AB错误;胞吞和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D错误;故选C。 三、非选择题 31.下图甲是人体某组织细胞示意图,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图表示胰岛B细胞,则它分泌的信号分子1是胰岛素。该分子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必须经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外来的信号分子2作用于该细胞时,首先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该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⑤④②① 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蛋白质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分析甲图,①为细胞膜,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线粒体,④为内质网,⑤为核糖体,⑥为染色质,⑦为核膜。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①内分泌细胞分泌信息分子,由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信息传递;②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③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运输信号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一种外分泌蛋白,其氨基酸形成肽链的场所为核糖体,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2)内分泌细胞分泌信息分子,由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细胞膜行使其功能时,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4)分析图乙,对比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前后,结构①的膜面积减小,为内质网,结构②膜面积不变,为高尔基体,结构③膜面积增大,为细胞膜。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生物膜之间的转移,考查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2.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图中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 (3)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 (4)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释放的能量________,反应场所是________,试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 H2O CO2 线粒体 丙酮酸 6 乳酸 较少 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解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1为丙酮酸,2为H2O,3为CO2,4、5为少量能量,6为大量能量。 【详解】(1)根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结合图示可知1为丙酮酸,2为H2O,3为CO2。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故进入线粒体的呼吸底物为丙酮酸。 (3)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首先穿过1层红细胞膜进入血浆,接着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组织液,再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最后穿过2层线粒体膜,总共穿过6层生物膜。 (4)当O2供应不足时,人体细胞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反应式为: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对无氧呼吸的场所和产物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3.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请回答: (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识别与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有关。 (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此类似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差别,其原因是由图中________ (填字母)不同所致。 【答案】 选择透过性 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的流动性 C 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详解】(1)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可以使细胞有选择的吸收或排出某些物质,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3)C是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关。 (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膜结构,蛋白质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故膜上的蛋白质不同(C和A),其执行的具体功能也有很大差别。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4.下图表示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在________达到最高,限制反应速率继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反应是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最适温度是37℃,倘若温度降低到零度,最大反应速率比图中B点高还是低?________。若反应速率达到B点时,温度升高到60℃,B点的反应速率会____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 RNA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高效性 专一性 反应条件温和 B点 酶的数量有限 低 降为0 【解析】该图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自变量为反应物浓度,因变量为酶催化的反应速率。 分析曲线,B点之前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底物与酶接触的更充分,使反应速率加快,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继续增高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当达到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B点以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继续增高的原因是除反应物浓度以外的其它因素,例如酶的量、pH值等。 【详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加快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2)B点之前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继续增高的原因是主要是反应物浓度;当达到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B点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除了反应物浓度以外的其它因素,例如酶的数量有限。 (3)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倘若温度降低到零度,酶的活性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B点下移;若反应速率达到B点时,温度升高到60℃,唾液淀粉酶因高温失活,反应速率从B降低为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酶的本质、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酶的特点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