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江西卷)(附答案,完全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江西卷)(附答案,完全word版)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文科 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4 页,共 150 分。 第Ⅰ卷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若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 ) ( ) ( )P A B P A P B   24S R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 ( ) ( )P A B P A P B 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34 3V R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 (1 )k k n k n nP k C p p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x y ”是“ x y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定义集合运算:  , ,A B z z xy x A y B     .设  1,2A  ,  0,2B  ,则集合 A B 的所有 元素之和为 A.0 B.2 C.3 D.6 3.若函数 ( )y f x 的定义域是[0,2] ,则函数 (2 )( ) 1 f xg x x   的定义域是 A.[0,1] B.[0,1) C. [0,1) (1,4] D. (0,1) 4.若 0 1x y   ,则 A.3 3y x B. log 3 log 3x y C. 4 4log logx y D. 1 1( ) ( )4 4 x y 5.在数列{ }na 中, 1 2a  , 1 1ln(1 )n na a n    ,则 na  A. 2 ln n B. 2 ( 1)lnn n  C. 2 lnn n D.1 lnn n  6.函数 sin( ) sin 2sin 2 xf x xx   是 A.以 4 为周期的偶函数 B.以 2 为周期的奇函数 C.以 2 为周期的偶函数 D.以 4 为周期的奇函数 7.已知 1F 、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 1 2 0MF MF   的点 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 取值范围是 A. (0,1) B. 1(0, ]2 C. 2(0, )2 D. 2[ ,1)2 8. 10 101(1 ) (1 )x x  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1 B. 1 2 10( )C C. 1 20C D. 10 20C 9.设直线 m 与平面 相交但不.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面 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m 垂直 B.过直线 m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平面 垂直 C.与直线 m 垂直的直线不.可能与平面 平行 D.与直线 m 平行的平面不.可能与平面 垂直 10.函数 tan sin tan siny x x x x    在区间 3( , )2 2   内的图象是 11.电子钟一天显示的时间是从 00:00 到 23:59,每一时刻都由四个数字组成,则一天中任一时刻 显示的四个数字之和为 23 的概率为 A. 1 180 B. 1 288 C. 1 360 D. 1 480 12.已知函数 2( ) 2 (4 ) 4f x x m x m     , ( )g x mx ,若对于任一实数 x , ( )f x 与 ( )g x 的 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xo 3 2  2  y A 2 -  x B o 3 2  2  y 2 -  2 xo 3 2  2  y C -  xo 3 2  2  y D 2 -  A. [ 4,4] B. ( 4,4) C. ( ,4) D. ( , 4)  绝密★启用前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文科数学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 2 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不等式 2 2 4 12 2 x x   的解集为 . 14.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 3 3y x  ,若顶点到渐近线的距 离为 1,则双曲线方程为 . 15.连结球面上两点的线段称为球的弦.半径为 4 的球的两条弦 AB CD、 的长度分别等于 2 7 、 4 3 ,每条弦的两端都在球面上运动,则两弦中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 . 16.如图,正六边形 ABCDEF 中,有下列四个命题: A. 2AC AF BC    B. 2 2AD AB AF    C. AC AD AD AB      D. ( ) ( )AD AF EF AD AF EF        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 1tan 3    , 5cos ,5   , (0, )   A B DE CF (1)求 tan( )  的值; (2)求函数 ( ) 2 sin( ) cos( )f x x x     的最大值. 18.因冰雪灾害,某柑桔基地果林严重受损,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一种拯救果树的方案,该方案需 分两年实施且相互独立.该方案预计第一年可以使柑桔产量恢复到灾前的 1.0 倍、0.9 倍、0.8 倍 的概率分别是 0.2、0.4、0.4;第二年可以使柑桔产量为第一年产量的 1.5 倍、1.25 倍、1.0 倍的概 率分别是 0.3、0.3、0.4. (1)求两年后柑桔产量恰好达到灾前产量的概率; (2)求两年后柑桔产量超过灾前产量的概率. 19.等差数列{ }na 的各项均为正数, 1 3a  ,前 n 项和为 nS ,{ }nb 为等比数列, 1 1b  ,且 2 2 64,b S  3 3 960b S  . (1)求 na 与 nb ; (2)求和: 1 2 1 1 1 nS S S    . 20.如图,正三棱锥O ABC 的三条侧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 2.E 、F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 H 是 EF 的中点,过 EF 的平面与侧棱OA 、OB 、OC 或 B 1 C 1 A 1 H F E C B A O 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 1A 、 1B 、 1C ,已知 1 3 2OA  . (1)求证: 1 1B C ⊥面OAH ; (2)求二面角 1 1 1O A B C  的大小. 21.已知函数 4 3 2 2 41 1( ) ( 0)4 3f x x ax a x a a     (1)求函数 ( )y f x 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 ( )y f x 的图像与直线 1y  恰有两个交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22.已知抛物线 2y x 和三个点 0 0 0 0 0( , ) (0, ) ( , )M x y P y N x y、 、 2 0 0 0( , 0)y x y  ,过点 M 的 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AP BP、 的延长线分别交曲线 C 于 E F、 . (1)证明 E F N、 、 三点共线; (2)如果 A 、 B 、 M 、 N 四点共线,问:是否存在 0y ,使以 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有异于 A 、 B 的交点?如果存在, 求出 0y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该交点到直线 AB 的距离;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绝密★启用前 秘密★启用后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文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A A C D B D C C 1.B.因 x y ¿ x y 但 x y  x y 。 2. D .因 * {0,2,4}A B  , 3.B. 因为 ( )f x 的定义域为[0,2],所以对 ( )g x , 0 2 2x  但 1x  故 [0,1)x 。 4.C 函数 4( ) logf x x 为增函数 5. A 2 1 1ln(1 )1a a   , 3 2 1ln(1 )2a a   ,…, 1 1ln(1 )1n na a n    1 2 3 4ln( )( )( ) ( ) 2 ln1 2 3 1n na a nn      6. A sin( )( ) ( ) sin( ) 2sin 2 xf x f xxx     (4 ) ( ) (2 )f x f x f x     7. C .由题知,垂足的轨迹为以焦距为直径的圆,则 2 2 2 2 2 1 2c b c b a c e       又 (0,1)e ,所以 1(0, )2e 8. D 20 10 10 10 1 (1 )(1 ) (1 ) xx x x    9. C . 10. D ..函数 2tan , tan sintan sin tan sin 2sin , tan sin x x xy x x x x x x x        当 时 当 时 11.C .一天显示的时间总共有 24 60 1440  种,和为 23 总共有 4 种,故所求概率为 1 360 . 12.C .当 2 16 0m    时,显然成立 当 4, (0) (0) 0m f g   时,显然不成立;当 24, ( ) 2( 2) , ( ) 4m f x x g x x      显然成立; 当 4m   时 1 2 1 20, 0x x x x   ,则 ( ) 0f x  两根为负,结论成立 故 4m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 [ 3,1] 14.. 2 23 14 4 x y  15. 5 16. A、B、D 13.依题意 2 2 4 1 ( 3)( 1) 0x x x x        [ 3,1]x   14. 2 23 14 4 x y  15. 易求得 M 、 N 到球心O 的距离分别为 3、2,类比平面内圆的情形可知当 M 、 N 与球心O 共线时, MN 取最大值 5。 16. 2AC AF AC CD AD BC          , ∴ A 对 取 AD 的中点O ,则 2 2AD AO AB AF      , ∴ B 对 设 1AB  , 则 3 2 cos 36AC AD       ,而 2 1 cos 13AD AF       ,∴C 错 又 21 2 cos 1 ( )3AB AD AF        ,∴ D 对 ∴真命题的代号是 , ,A B D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 17.解:(1)由 5cos ,5   (0, )  得 tan 2  , 2 5sin 5   于是 tan( )  = 1 2tan tan 3 121 tan tan 1 3          . (2)因为 1tan , (0, )3      所以 1 3sin ,cos 10 10     3 5 5 5 2 5( ) sin cos cos sin5 5 5 5f x x x x x     5 sin x  ( )f x 的最大值为 5 . 18.解:(1)令 A 表示两年后柑桔产量恰好达到灾前产量这一事件 ( ) 0.2 0.4 0.4 0.3 0.2P A      (2)令 B 表示两年后柑桔产量超过灾前产量这一事件 ( ) 0.2 0.6 0.4 0.6 0.4 0.3 0.48P B        19.(1)设{ }na 的公差为 d ,{ }nb 的公比为 q ,则 d 为正整数, 3 ( 1)na n d   , 1n nb q  依题意有 2 3 3 2 2 (9 3 ) 960 (6 ) 64 S b d q S b d q         ① 解得 2,8 d q    或 6 5 40 3 d q      (舍去) 故 13 2( 1) 2 1, 8 n n na n n b       (2) 3 5 (2 1) ( 2)nS n n n       ∴ 1 2 1 1 1 1 1 1 1 1 3 2 4 3 5 ( 2)nS S S n n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1 )2 3 2 4 3 5 2n n           1 1 1 1(1 )2 2 1 2n n      3 2 3 4 2( 1)( 2) n n n     20.解 :(1)证明:依题设, EF 是 ABC 的中位线,所以 EF ∥ BC , 则 EF ∥平面OBC ,所以 EF ∥ 1 1B C 。 又 H 是 EF 的中点,所以 AH ⊥ EF , 则 AH ⊥ 1 1B C 。 因为OA ⊥OB ,OA ⊥OC , 所以OA ⊥面OBC ,则OA ⊥ 1 1B C , 因此 1 1B C ⊥面OAH 。 N M B 1 C 1 A 1 H F E C B A O (2)作ON ⊥ 1 1A B 于 N ,连 1C N 。 因为 1OC ⊥平面 1 1OA B , 根据三垂线定理知, 1C N ⊥ 1 1A B , 1ONC 就是二面角 1 1 1O A B C  的平面角。 作 EM ⊥ 1OB 于 M ,则 EM ∥OA ,则 M 是OB 的中点,则 1EM OM  。 设 1OB x ,由 1 1 1 OB OA MB EM  得, 3 1 2 x x  ,解得 3x  , 在 1 1Rt OA B 中, 2 2 1 1 1 1 3 52A B OA OB   ,则, 1 1 1 1 3 5 OA OBON A B   。 所以 1 1tan 5OCONC ON    ,故二面角 1 1 1O A B C  为 arctan 5 。 解法二:(1)以直线OA OC OB、 、 分别为 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 1 1(2,0,0), (0,0,2), (0,2,0), (1,0,1), (1,1,0), (1, , )2 2A B C E F H 所以 1 1 1 1( 1, , ), (1, , ), (0,2, 2)2 2 2 2AH OH BC       所以 0, 0AH BC OH BC       所以 BC  平面OAH 由 EF ∥ BC 得 1 1B C ∥ BC ,故: 1 1B C  平面OAH (2)由已知 1 3( ,0,0),2A 设 1(0,0, )B z 则 1 1 1( ,0,1), ( 1,0, 1)2A E EB z      由 1A E  与 1EB  共线得:存在 R  有 1 1A E EB  得 1 1 32 1 ( 1) (0,0,3) z z B            同理: 1(0,3,0)C x y z 1 1 1 1 3 3( ,0,3), ( ,3,0)2 2A B AC      设 1 1 1 1( , , )n x y z 是平面 1 1 1A B C 的一个法向量, 则 3 3 02 3 3 02 x z x y       令 2x  得 1y x  1 (2,1,1).n  又 2 (0,1,0)n  是平面 1 1OA B 的一个法量 1 2 1 6cos , 64 1 1 n n       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6arccos 6 21. 解:(1)因为 3 2 2( ) 2 ( 2 )( )f x x ax a x x x a x a       令 ( ) 0f x  得 1 2 32 , 0,x a x x a    由 0a  时, ( )f x 在 ( ) 0f x 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下表所示 x ( , 2 )a  2a ( 2 ,0)a 0 (0, )a a ( , )a  ( )f x  0  0  0  ( )f x  极小值  极大值  极小值  所以 ( )f x 的递增区间为 ( 2 ,0) ( , )a a 与 ( )f x 的递减区间为 ( 2 ) (0 )a a , 与 , (2)由(1)得到 45( ) ( 2 ) 3f x f a a   极小值 , 47( ) ( ) 12f x f a a 极小值 4( ) (0)f x f a 极大值 要使 ( )f x 的图像与直线 1y  恰有两个交点,只要 4 45 713 12a a   或 4 1a  , 即 4 12 7a  或 0 1a  . 22.(1)证明:设 2 2 1 1 2 2( , ) ( , )A x x B x x、 , ( , ) ( , )E E F FE x y B x y、 则直线 AB 的方程:   2 2 21 2 1 1 1 2 x xy x x xx x    即: 1 2 1 2( )y x x x x x   因 0 0( , )M x y 在 AB 上,所以 0 1 2 0 1 2( )y x x x x x   ① 又直线 AP 方程: 2 1 0 0 1 x yy x yx   由 2 1 0 0 1 2 x yy x yx x y      得: 2 2 1 0 0 1 0x yx x yx    所以 2 2 1 0 0 0 1 2 1 1 1 ,E E E x y y yx x x yx x x       同理, 2 0 0 2 2 2 ,F F y yx yx x    所以直线 EF 的方程: 2 01 2 0 1 2 1 2 ( ) yx xy y xx x x x    令 0x x  得 0 1 2 0 0 1 2 [( ) ]yy x x x yx x    将①代入上式得 0y y ,即 N 点在直线 EF 上 所以 , ,E F N 三点共线 (2)解:由已知 A B M N、 、 、 共线,所以  0 0 0 0, , ( , )A y y B y y 以 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 22 0 0x y y y   由  22 0 0 2 x y y y x y      得  2 2 0 0 02 1 0y y y y y     所以 0y y (舍去), 0 1y y  要使圆与抛物线有异于 ,A B 的交点,则 0 1 0y   所以存在 0 1y  ,使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有异于 ,A B 的交点  ,T TT x y 则 0 1Ty y  ,所以交点T 到 AB 的距离为  0 0 0 1 1Ty y y y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