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普通班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摘编自何鼎鼎《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盘活车位资源远比加强停车位的供给更重要。 B. 智慧停车,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 C. 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个政府交通部门的智慧治理架构。 D. 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重要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一段先阐释智慧停车的内涵,然后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慧治理架构以及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多层次论述了智慧停车这一创新管理手段。 B. 第二段通过哈尔滨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这一例证,论述实现智慧停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证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的可行性。 C. 第三段通过列举泊位普查认证、管理短板、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归纳推理出智慧停车所要面临的关键所在。 D. 第四段对智慧停车系统目标的定位,旨在论证智慧停车目的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而非方便停车,从而使论述走向了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智慧停车,其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智慧化综合管理上。 B. 如果拥有更加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解决好停车费共享问题,社区白天闲置的车位实现共享的设想就可能变为现实。 C. 发展智慧停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它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D. 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如果得到落实,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大问题,让城市多一份从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 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 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 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5.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各地要有计划地开展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互派教师、管理人员等帮扶工作。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纳入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范畴,学生纳入“两免一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按标准予以拨付。 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教育领城的基本矛盾。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近年来,从幼儿园到初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其办学规模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对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地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的力度还是不够,经费资助缺少必要的政府支撑,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如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等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山东省支持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摘编自《支持民办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枣庄日报》2018年6月)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最新统计,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7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400多万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我国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制 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开始施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民办教育在经历恢复阶段和发展阶段后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办院校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本次论坛强调,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社会需求,可以满足人们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选择性需求。 (新华网《第二届中国民办院校校长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材料三: 14世纪,英国出现了最古老的正规私立中学——公学,大多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旨在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公职人员,因此不称私学,而叫“公学”。 与英国相比,其他国家的民办私立学校起步较晚,但发展状况却大不相同,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民办私立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发展是有限的,教育权基本由国家控制;而美国和日本等国,则大力发展民办私立教育,民办私立学校的地位、规模与影响均可以与国立公办的各要学校比肩,甚至成为一流的学校。其主要特点是在基础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相对较少,而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民办私立学校比例较大,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将民办私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有机部分,全盘考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美国是私立学校教育发展较早和规模较大的国家,其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在本世纪初已达到世界前列。在殖民地时期,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发展同步,建立了许多私立学校。起初,这类学校以传授商贸知识与生活技能为主要目标,后逐渐扩大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在颁布的法令中,明确认定私人办学是一种天赋人权,政府不应过多干涉,而且应给予经济补點。 (《国外民办(私立)学校管理的历史》《教育研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省从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教师合理流动等方面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支持,加强合作,以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B. 各地民办教育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无法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水平等瓶颈问题。 C. 民办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办学的传统模式,对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D. 德法意等国基本是国家控制了教育权,民办教育发展有限;而美日等国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使之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部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通过出台措施,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B. 有关民办教育的立法工作深人展开,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民办教育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C.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数量、办学规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美日等国全盘考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力发展民办私立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比例占到学校总数的50%以上。 9.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奉先,天祚元妃之兄也。因元妃为上眷倚,累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天庆二年,上幸混同江钓鱼。故事,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适头鱼宴,上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视,辞以不能。再三旨谕,不从。上密谓奉先曰:“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边事诛之。”奉先曰:“彼粗人,不知礼义,且无大过,杀之伤向化心。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上乃止。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失利。上命奉先弟嗣先为都统,将番、汉兵往讨,屯出河店。女真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嗣先败绩,军将往往遁去。奉先惧弟被诛,乃奏“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患”。从之。嗣先诣阙待罪,止免官而已。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初奉先诬耶律余赌结驸马萧显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余睹在军中闻之,惧,奔女真。保大二年,余睹为女真监军,引兵奄至,上忧甚。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遂赐晋王死。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当女真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女真虽能攻我上京,终不能远离巢穴。”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捣云中,计无所出,惟请播迁夹山。天祚方悟,顾谓奉先曰:“汝父子误我至此,杀之何益!汝去,毋从我行。恐军心忿怒,祸必及我。”奉先父子恸哭而去,为左右执送女真兵。女真兵斩其长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于其国主。道遢我兵,夺归,天祚并赐死。 (节选自《辽史·萧奉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B.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C.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D.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元妃,妃嫔称号。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辽金时,成为妃子的一种称号。 B. 文中加点词“故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故事”的意思相同。 C. 诣阙,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的瞭望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D.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天神。土地神和天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奉先深受信赖。阿骨打借口不会歌舞惹恼了天祚皇帝,皇帝想借边事杀掉阿骨打。萧奉先以阿骨打不知礼仪,杀了他有伤向化心为由,让皇帝放弃了打算。 B. 萧奉先假公济私。萧嗣先战败兵逃,萧奉先怕弟弟因此被诛杀,就以担心逃跑将士“啸聚为患”为由上奏,请求赦免他们。最终,萧嗣先罪止免官。 C. 萧奉先胡乱建言。耶律余睹率女真兵来犯,皇帝十分忧虑,萧奉先认为耶律余睹意在立晋王为太子,建议皇帝杀掉了晋王,这导致民心日益涣散。 D. 萧奉先罪有应得。天祚皇帝认识到萧奉先父子的误国行为后,把他们赶了出去。女真兵杀了萧奉先的长子,又将萧奉先及其次子送回辽国,让天祚皇帝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 (2)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1)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2)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3)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注) ⑴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终南别业:指岑参在长安东南终南山的住宅。(2)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3)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出“早发”之意。 B. 颔联用“虏云”和“胡天”来写塞外,又用“外”和“西”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 C. 颈联“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从诗人的所见所闻角度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征战的豪情。 D. 尾联可谓匠心独运,诗人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蕴含深情。 15.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 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 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 ,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 。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 ,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 ,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 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B. 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C. 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D. 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义无反顾 无私无畏 毛遂自荐 蔚然成风 B. 嫉恶如仇 浩然正气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C. 疾恶如仇 无私无畏 挺身而出 风靡一时 D. 义无反顾 浩然正气 毛遂自荐 风靡一时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 B. 道徳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C. 道德勇气是人类培养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D. 道德勇气是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20.根据以下材料信息,请指出小王的借条中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五处。 材料:2018年6月10日 ,小王的妻子生病住院。第二天,小王向自己的好友小张借了27000元钱,用于妻子的治病所需。小王同时保证将在一年后归还,并支付与银行同等的利息。以下为小王的借条: 今向小张借到27000元,于2019年还清本金,并支付利息。立此为据! 借款人:小王2018年6月11日 21.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②“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④“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但异中有同。读了上述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 D 4.C 5.①聪慧。红苗很有生意头脑,她懂得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收益。②勤劳。红苗做事勤快,努力钻研,开发出二三十个果蔬品种。③大方、有主见。红苗看重青树的朴实并主动与青树交往,之后就毅然决定嫁给他。 6.答案示例一:以“远山”为题更好。①“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正是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主人公内在品质的纯净自然。②“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之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自然纯净与温馨,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③以“远山”为题,给读者更悠远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远山美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情风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生活的启示,含蓄而富有诗意。 答案示例二:以“转弯”为题更好。①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②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③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 7.B 8.D 9.①政府出台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如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②做好立法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借鉴美国颁布的法令。③做好帮扶工作。如给予民办教育经费支持、支持公办与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相互购买教学服务等。④大力发展民办院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民办院校。 10.D 11.D 12.D 13.(1)假如真有异心,弹丸之地的小国,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2)从此士卒再无斗志,遇到敌人就溃败,失陷的郡县一天比一天多。 14.C 15.“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16.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7.C 18.B 19.C 20.①缺标题“借条”。 ②缺金额大写“人民币贰万柒千圆整”。 ③还款时间不确切。 ④“并支付利息”不确切。 ⑤“借款人”与日期应分行写。 21.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 22.按照评分细则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