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人:阎莉 校对人:时军飞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指定区域内。‎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经常会受到飓风(台风)侵袭 B. 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C. 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答案】1. C 2. 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 ‎【1题详解】‎ 从气温、降水量图中可看出最低气温在15‎ ‎°以上,为热带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据此判断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图中丙为南亚,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雨林、季雨林的分布。故正确答案为C。‎ ‎【2题详解】‎ 注意甲为热带沙漠气候,处在大陆西岸,很难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A错;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B对;丙地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是其典型植被,C错;丁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盐碱地少,D错,故正确答案为B。‎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 东北信风 B. 冬季风 C. 夏季风 D. 盛行西风 ‎4. 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 A. 持续除草 B. 从外地运沙 C. 修筑防浪堤 D. 植树种草 ‎【答案】3. B 4.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题详解】‎ 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故排除选项A;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故排除选项C;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故排除选项D;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B正确。‎ ‎【4题详解】‎ 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它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5.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人工提水 ‎6. 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 2-6月 B. 5-9月 C. 11-次年4月 D. 8-12月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因此,地上水库补给主要为湖泊水,C正确。A、B、D都错。‎ ‎【6题详解】‎ 柬埔寨每年11-次年4月为旱季,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C正确。5-10月为雨季,湖泊的灌溉效益差,A、B、D都错。‎ ‎【点睛】从位置出发,分析柬埔寨 气候特征,进而分析湖泊水位季节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B. 该区域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 C. 图中①地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地以荒漠景观为主 D. 图中石油带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储量大,90%输往西半球 ‎8. 不需要从图示地区进口原油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中国 C. 俄罗斯 D. 日本 ‎9. 图示地区向我国供应石油时所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 ‎①霍尔木兹海峡 ‎ ‎②直布罗陀海峡 ‎ ‎③土耳其海峡 ‎ ‎④马六甲海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C 8. C 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石油资源的开发及影响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地,A 错误;该区域为发展中国家,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B错;图中①地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地以荒漠景观为主,C正确;图中石油带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储量大,D错误。‎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不需要从图示地区进口原油的国家是俄罗斯,所以C正确。‎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图示地区向我国供应石油时所需要经过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所以D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0. 导致图甲中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 降水量 B. 温度 C. 地形 D. 冻土 ‎11. 造成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势起伏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12. 依据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河段是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13. 贝加尔湖最大深处达1637米,贝加尔湖是 A. 冰川沉积形成的淡水湖 B. 地壳运动形成的淡水湖 C. 河流沉积形成的咸水湖 D. 火山活动形成的咸水湖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河流和地形的关系、河流的凌汛现象的成因、贝加尔湖的概况等主干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0题详解】‎ 根据图甲分析,叶尼塞河的支流主要集中于东侧。根据已学知识判断,叶尼塞河东侧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侧地势高,西侧地势低;因此,地形是导致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图乙判断,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结合图甲判断可知,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上游河段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下游河段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乙,根据图中水温,此时a、d附近河段水温低于0℃,已经结冰,不易出现凌汛,故AD项错误;b附近河段水温大于0℃,没有凌汛,故B项错误;c附近河段,水温处于0℃附近,是冰水混合物,最有可能出现凌汛,故C项正确。‎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是受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断陷湖,故选B。‎ ‎【点睛】对于叶尼塞河的河水温度变化曲线,在分析其主要因素时,应忽略ab河段的温度变化。ab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温度变化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31℃,年降水量以1200~2000mm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 大气环流 B. 洋流 C. 地壳运动 D. 植被状况 ‎15. 图中阴影区生长的柑橘品质优良,最主要得益于(    )‎ A. 夏季热量丰富 B. 生长季雨量丰沛 C. 成熟期光照充足 D. 土壤肥沃 ‎16. 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 降水不足 B. 热量不足 C. 市场需求量小 D. 光照不足 ‎【答案】14. A 15. C 1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农业区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大气环流的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即可正确作答。‎ ‎【14题详解】‎ 区域定位该半岛为伊比利亚半岛,该地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少;北部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故选A。‎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光照强,利于柑橘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品质优良。故选C。‎ ‎【16题详解】‎ 柑橘是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的作物。而大陆西岸由于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导致沿海地区气温较低,且西岸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因而导致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最主要的是热量因素,故选B。‎ ‎【点睛】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从开罗到开普敦,是穿越整个非洲大陆的梦幻之旅线路。某旅行者在日记中写道:“再向前行,树木越加稀疏,植被逐渐稀少,越来越多裸露的岩石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左图为非洲梦幻之旅路线图,下图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与旅行者日记描述相符的路段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该线路途经距赤道最近的雪山——肯尼亚山,关于肯尼亚山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地雨林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 B. M坡为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C. ①、②植被分别为森林、灌丛 D. 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湿润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从日记内容“树木越加稀疏……将你带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可知,该旅行者是从热带稀树草原带进入到热带荒漠带。甲段处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附近,该段的气候主要是热带草原和高山高原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和山地垂直带,A错;乙段在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经过地区气候均为热带草原气候,B错;丙段起点位于20°S附近,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往南西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丙段会看到植被由稀树草原变为荒漠的场景,C对;丁段终点在开普敦附近,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 ‎18题详解】‎ 读图,山地雨林带位于热带草原带之上,其分布海拔为1000-2000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受赤道低压影响小,该地降水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位于东南坡,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形雨丰富,A错;山坡草甸分布的海拔在40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而山麓草原分布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山坡草甸比山麓草原湿润,D对;M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B错;①处海拔高于②,森林分布的海拔应低于灌丛,①为灌丛②为森林,C错。故选D。‎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的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的小屋,蔚为壮观。‎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A. 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B. 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D. 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20. 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 在河床中打木柱 B. 在冰层上铺水泥 C. 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 D. 在冰面上大量撒盐 ‎【答案】19. A 2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 ‎【19题详解】‎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支流减少,河流流量小;圣劳斯河康沃尔段落差大,流速快;纬度比较低,结冰期短,选择A。‎ ‎【20题详解】‎ 在河流的结冰期气温低于0℃,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水很快结成冰将小屋牢牢滴固定住,这样既经济简单;在河床中打木桩费时又不安全;冰层上铺水泥造成浪费,而且也很难固定; 在冰面上大量撒盐会导致冰的融化,选择C。‎ 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合恩角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A. 气候湿冷 B. 风力较大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光照不足 ‎22. 达尔文在1834年穿过比格尔海峡时写道:“雅马纳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的原因主要是受 ‎①沿岸暖流的影响 ②沿岸寒流的影响 ③寒冷的西北风影响 ④寒冷的西南风影响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1. B 2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南美洲自然环境特征。‎ ‎【21题详解】‎ 合恩角保护区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内,故风力较大。受强劲西风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森林植株矮小,形成“微型森林”,B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比格尔海峡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终年受西北风影响,且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故多暴风雨;同时受沿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多大雾天气,A正确。故选A。‎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24.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B正确。‎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D正确。‎ ‎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新西兰的奶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牧草的生长季节所决定的,新西兰的奶牛每年有60~70天的干奶期,称为“奶牛假期”。读有机牧草季节性生长曲线与产奶量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各题。‎ ‎25. “奶牛假期”出现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旧金山炎热干燥 B. 印度正值旱季 C. 北京昼短夜长 D. 东亚盛行西南风 ‎26. 影响新西兰奶牛产奶量和草场生长状况的共同因素是 A. 降水量 B. 气温 C. 市场 D. 土壤 ‎【答案】25. A 26.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球运动的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5题详解】‎ 读图,“奶牛假期”是在6、7月份,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A对。印度正值雨季,B错。北京昼长夜短,C错。东亚盛行东南风,D错。‎ ‎【26题详解】‎ 图中“奶牛假期”时间内,新西兰是冬季,气温较低,牧草生长慢,产草量低,所以产奶量也低,B对。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A错。市场需求不影响牧草生长,C错。土壤不影响产奶量,D错。‎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昆仑站和泰山站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 ‎ 直接原因是(  )‎ A. 内陆地区不便船舶进入 B. 内陆雪层不断积累 C. 内陆地区常年风力强劲 D. 纬度太高,气候太冷 ‎28. 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 B. 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 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 D. 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答案】27. B 28. D ‎【解析】‎ 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内陆地区积雪不断,考察站容易被积雪淹没。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风天气多,对南极科考站影响相同。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27题详解】‎ 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两科考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是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内陆地区积雪不断,考察站容易被积雪淹没,B对。船舶能否进入,与考察站设计寿命无关,A错。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风天气多,对南极科考站影响相同,不是两站设计寿命短的直接原因,C、D错。‎ ‎【28题详解】‎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 000余种,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D对。利于船舶航行,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不是南极考察站建设的主要原因,A、C错。地表多碎石,不利于建筑施工,B错。‎ 北极航道价值日益受到国际关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北极航道途径 A. 英吉利海峡 B. 麦哲伦海峡 C. 白令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30. 在可航行时段,与传统的取道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北极航道 A. 光线好 B. 少浮冰 C. 路程长 D. 多阴雨 ‎【答案】29. C 30.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 ‎【29题详解】‎ 北极航道沟通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途径白令海峡。‎ ‎【30题详解】‎ 夏半年为北极航线的通航时间,北极航线纬度高,白昼长,光线好。北极航线沿线多浮冰;路程短。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控制,少阴雨。‎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是中亚的一个内陆深水湖,1月平均气温约-6℃,7月平均气温约15~25℃,湖水终年不结冰,年降水量少,约200~300毫米,但甲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伊塞克湖流域分布面积较大的天山云杉林,人们发现在气温偏高的年份,该地云杉林长势反而不佳。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大量俄罗斯移民来到伊塞克湖盆地,湖水水位明显下降。据专家考证2000年以后由于自然原因伊塞克湖湖水水位略有回升。下图为伊塞克湖区域略图。‎ ‎(1)分析甲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2)简要分析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主要原因。‎ ‎(3)分析气温偏高的年份云杉林长势不佳的原因。‎ ‎(4)推测大量移民到来后湖水水位下降、2000年以来湖水水位回升的主要原因。‎ ‎【答案】(1)该地主导风为西风,西风经过暖湿的伊塞克湖增温增湿,在湖泊东岸遇到天山阻挡,地形抬升作用多降水。‎ ‎(2)盆地地形,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湖泊深度大,湖泊水量大。高山内陆咸湖,湖水盐度较高。‎ ‎(3)该区域树木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气温偏高温的年份,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加剧,土壤水分的减少,云杉林长势不佳。‎ ‎(4)大量移民到伊塞克湖盆后,引水垦荒,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2000以来,气候变得更加暖湿,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增加导致湖水位上升。‎ ‎【解析】‎ ‎【分析】‎ 以中亚地区伊塞克湖为背景考查气候的成因、影响及其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甲地位于42-43°N之间,受西风带影响,甲地位于伊塞克湖的东侧和天山山脉的西侧,西风吹过湖面后水汽较为充足,饱含水汽的西风再遇到天山山脉的阻挡,水汽不断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因此甲地降水量多。‎ ‎(2)盆地地形,伊塞克湖西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为“内陆深水湖”,湖泊深度大,湖泊水量大,湖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强,难以结冰;高山内陆咸湖,湖水盐度较高,盐度越高结冰难度越大。‎ ‎(3)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树木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气温偏高温的年份,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加剧,土壤水分的减少,云杉林长势不佳。‎ ‎(4)该地降水量少,湖水主要是依靠河水汇入补充,大量移民到伊塞克湖盆后,引水垦荒,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2000以来,由于“自然原因”湖水水位上升,可推测与区域降水、冰雪融水有关,气候变得更加暖湿,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增加导致湖水位上升(注意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 ‎【点睛】湖泊终年不冻的原因通常与纬度、地形、湖面面积、湖水深度、湖水盐度、湖底的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学生可从这些角度思考。湖泊所处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越难冰冻;周围地形有利于阻挡冷空气入侵,则湖泊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不易冰冻;湖水面积越大,深度越大,湖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越强,越不易结冰;湖水盐度越大,则湖水冰点越低(淡水在0℃结冰,叫做冰点)越不易结冰;若湖底有特殊热量来源导致湖水温度较高(如地下有岩浆活动),湖面也不易结冰。‎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阿拉斯加州的林木业、水产品加工和矿业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其北部大陆架沿海,人口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下图为北美西北部区域图。‎ ‎(1)简述阿留申群岛众岛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2)分析阿拉斯加主要产业的形成原因。‎ ‎(3)分析阿拉斯加北部石油开采的不利条件。‎ ‎【答案】(1)分布特点:岛屿呈串珠状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原因: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造成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2)阿拉斯加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山地广布,林木资源丰富,因而林木工业较为发达;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海域北侧为冷海水,南侧为阿拉斯加暖流,该海域冷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因而水产品加工业发达;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该地区极地东风影响强烈,风高浪急;北部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运输不便。‎ ‎【解析】‎ ‎(1)读图,图示岛屿分布特点是呈串珠状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原因是由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造成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板块消亡边界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2)阿拉斯加主要产业有林业、渔业、采矿业等。阿拉斯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山地广布,林木资源丰富,因而林木工业较为发达。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海域北侧为冷海水,南侧为阿拉斯加暖流,该海域冷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因而水产品加工业发达。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阿拉斯加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该地区极地东风影响强烈,风高浪急。北部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自然条件恶劣,运输不便。‎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西东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介于15~25℃之间,全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图中甲地区是巴西咖啡种植园的分布地区。巴西农业部在2012年12月20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2012年的咖啡收成达到5080万袋(每袋60千克),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城市。‎ ‎(1)简述里约热内卢的地理位置特征。‎ ‎(2)结合材料,分析甲地区有利于咖啡树种植的条件。‎ ‎【答案】(1)热带;低纬度; 临海;南美洲的东部 ‎(2)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均气温高于15℃,年降水量充沛,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适宜;地广人稀,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临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主要工业城市,有利于咖啡豆的加工和出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位置的描述和农业的区位因素。‎ ‎【详解】(1)描述地理位置主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热量带位置等角度进行说明。里约热内卢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低纬度地区。东临大西洋,为临海地区。南美洲的东部。‎ ‎(2)结合材料二,从甲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及土地资源、市场因素等方面分析该地区种植咖啡的有利条件。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介于15~25℃之间,全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甲地区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均气温高于15℃,年降水量充沛,光热充足;大部分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巴西高原为古老的高原,土壤肥沃,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适宜;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甲地区地广人稀,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临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东南沿海主要工业城市,有利于咖啡豆的加工和出口。‎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