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高一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时间:120 分钟命题人: 一、情境默写(12 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 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 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 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 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9 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 而闻者.彰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8.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是( 3 分 ) A.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下饮黄泉,用心躁也。 C.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诗歌鉴赏(15 分) (一)课内诗歌鉴赏,完成 10~11 题( 6 分) 10.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 比喻的手法,喻指酒。 B.《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尘网”照应,与“归园田 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C.《沁园春·长沙》中,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 皇北顾”十四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 1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登高》中“悲”意蕴丰富:有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有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有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也有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B.《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 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C.《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年纪轻轻就被重用并建立丰功伟业的周瑜的追忆,体现了 词人白发早生、仕途不平、壮志难酬的感伤。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拖 的。虽然诗未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二)课外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完成 12~13 题。(9 分)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 晚上的美好景致。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 头的姿态。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 渔船照明。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 望。无奈之情。 13.诗中哪一句的写法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鸡鸣桑树颠”的写法相同?请结合 全诗简析其表达效果。(6 分) 四、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发端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大数据研发,如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麦肯锡公 司的相关报告指出,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运用大数据 进行决策”,也被列为未来影响人类发展的 23 项技术变革之一。然而,对大数据发展的“负面 性”,近年来不乏反思的声音。 英国《卫报》分析,大数据时代,各人信息本身就已变成了可被出售的产品。在反应人被 科技操纵的英国电视剧《黑镜》中,有一集讲的是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评分,来预测一个 人是否靠谱、是否有资格租房、坐飞机。评分高受人尊重,评分低则被轻视。大数据所延展 出来的种种特性,令它多少显得有些技术性的“冷酷”。 人们害怕大数据的发展,会使自己在未来被控制或被替代,这样的担心不能说是多余的。 据欧盟统计,目前 90%的工作都需要人们具备某种数字技能,而 65%的欧盟新入学的儿童将从 事目前尚不存在的职业。不过这一尚处于青年时期的“新技术”是复杂的多面体,因此观察 也需要更丰富、多元的角度。 事实上,没有大数据时的人类社会,组成历史进程的每一个个体是极易“消逝”的。竹 简、纸张被毁,一段历史也许就此被遗忘。影像也有被永久消除的可能性。而现在,当个体数 据被一一抓取、储存、上传、记录,人们的生活和记忆就此定格为历史进程中的永恒坐标。 每 5 名中国网民就有一人追赶过“韩流”;《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美食类商品的购买 高峰从白天变到夜晚……此前电商企业推出的“淘宝时光机”,通过大数据分析,清晰呈现了 十年来用户的消费状况。诚如网友所言,“大数据骨子里是有温情的”历史的发展潮流沉淀 而来的大数据,同时又在精确的记录和塑造着历史,填补着个人记忆和情感消逝的遗憾。这或 许可以说明,看似冰冷的数字,一旦和生活相融,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温暖。 “一个世纪前,最有价值的商品是石油,今天则是数据。”福布斯网站发表文章预测,2018 年将在技术领域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不再仅仅是纯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管理与实践。 科技发展的初心是造福于人,摸清大数据的“脾气”“习性”,有效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现实 生活深度融合,我们才有可能畅想数字红利。 (摘编自 2018 年 2 月 27 日《人民日报》)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好的影响,因此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B.大数据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又容易被当成产品买卖,所以让人们心生恐惧。 C.用大数据帮助人们记录一些重要信息,且这些信息不能被消除,所以大数据比其他任何方 式都要来得持久和温情。 D.对大数据产品价值的认知角度、认知程度,都会影响我们对其温度的感受。 15.下列对原文论述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用电视剧剧情作为论据,充分证明了大数据的运用有不近人情的冷酷性。 B.文章从价值和隐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C.文章谈大数据的角度很独特,立足于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大数据产生的心理反应。 D.对于大数据,文章先交代其发端和发展,然后分析其冷暖两面,最后倡导其有效运用。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数据本身是复杂而多元的,人们不必因害怕而拒绝它,应该多加以观察和反思。 B.如果能不断反思大数据的发展,就能使该技术在未来的管理与实践中造福于人。 C.大数据有时是冰冷的数字,有时是温暖的记忆,未来会是最有价值的商品。 D.我们既可以利用大数据留住历史的印记,又可以借助它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 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 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 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 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 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 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 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 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 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 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 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 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 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 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 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 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 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 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 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 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 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 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 —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 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 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 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 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 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 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 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 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 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是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的,现在不可 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说明老 歪要进城这件事在村里是一件大事。 B.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结婚后却对父亲不关心,反映出当代青年不懂感 恩,不遵孝道的错误价值取向。 C.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 痛楚,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 D.文章最后一段写老歪收到儿女寄来的车票的真相,告知了读者老歪做出最后选择的的原因, 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感。 18.小说中老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19.小说插入老歪老伴死后,他独自拉扯儿女长大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6 分) 五、语言表达(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 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 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 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 办理个税等 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 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 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 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 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 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 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 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 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 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 忧。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2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辙齐名,合称"三苏"。 B.歌行,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 体,富于变化。 C.左迁:提升官职。即"升官"。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 D.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 马,专掌兵事。 2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 A.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 指正。" B.店主对某顾客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顾客说:"一定一定,下次一定还会光临贵店。" C.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照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本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 25.请按照给出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格式基本一致,有引用。(5 分) 何谓快乐?快乐就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就是③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 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 的年代。你认为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 2020 年 9 月 8 日上午 10 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 行。在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 颁授勋章奖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 宇、陈薇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触或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答案 一、情境默写(12 分) 1.(2 分)契阔谈䜩; 心念旧恩 2.(2 分)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2 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2 分)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2 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2 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 (19 分) 6.(3 分)A 7.(3 分)D 8.(3 分)C 9.(10 分)(1)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 浮躁。 三、诗歌鉴赏(15 分) 10.(3 分)A 解析:“比喻”应为“借代”。 11.(3 分)D 解析:没有“消极”没有“颓废” 12.(3 分)B 近处”错误,“钟声’是远处传来的,这里应为“远处”。 13.(6 分) 2.古刹疏钟度。都用了以声(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多数诗句都围绕南园来写,从早 到晚,南园宁静怡人;而此句借助远处稀疏的钟声,来衬托南园的宁静,凸显意境的幽美。 四、现代文阅读(24 分) 14.(3 分)D; 选项 A,没有任何不好的影响,过于绝对。选项 B,因果不当。第三段说“人们害怕大数据的发 展,会使自己在未来被控制或被替代”。选项 C,“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来得持久和温情”无中生 有。原文说“影像也有被永久消除的可能性”,说明并不确定影像保存信息是否持久;而且竹 简、纸张、影像也并非不温情。故答案选 D。 15.(3 分)A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 A,“充分证明了”不恰当。文章用电视剧剧情作为论据本身就不 能起充分论证的作用,文中“令它多少显得有些技术性的冷酷’”也说得委婉而不绝对。故答案 选 A。 16..(3 分)B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归纳、推断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 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B,假设关系不成立。文章结尾说“摸清大数据的‘脾 气’‘习性’,有效推动其和实体经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我们才有可能畅享数字红利”。所以仅 反思是不够的。故答案选 17.(3 分)B。 儿女并没有对老歪不管不顾,原文中说“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 话里也没少说话”;且不能说“当代青年不懂感恩”,只能说“部分当代青年不懂感恩。 18.(6 分) 老歪是一个疼爱孩子、有自我牺牲精神、保守、见识少、孤独寂寞的农村空巢老人形象。 ①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说明他疼爱孩 子、有自我牺牲精神。 ②他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儿女必须生孩子。说明他思想上有一定的保守成分。 ③他儿女没有回来看过他,他得知儿女想让他去城里,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说明他孤独寂寞。 ④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县城都没有去过,说明他见识少。 19.(6 分) ①这个情节属于插叙,能让文章更加完整,情节更加曲折。 ②更能凸显出老歪关爱子女、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与后文老歪儿女的不孝形成对比,凸显出当下有部分青年缺乏孝顺品质的主旨。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20.(3 分).B;解析:1.画线语句错误有二: 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 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 C、D 两项“加大……处罚”搭配亦不当。 21.(3 分)A;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 词开头,排除 C、DB 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故最恰当的为 A 项。 22.(3 分).D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 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23.(3 分)C 左迁指降低官职,既“贬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24.(3 分)答案:A 解析:B.“光临’,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句中用于游客自己, 使用错误。C.“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不能用于自己,可以改为“珍藏‘’。应为“请别人 惠存,。D.“令郎”,敬辞,指别人的儿子,不用于自己,应为“犬子”。 25.就是李白笔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惬意;就是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幽静。(评分标准:一句 3 分两句 5 分) 六、作文(6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